中医健康网

青皮糖尿病(糖尿病能吃青皮南瓜吗)

脑病医生王彦华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再高的血糖碰到这4味药,也会乖乖投降

谈及与糖尿病的战斗,已跨越了三十多年。

从最初的一本正经开具药方,到如今能够精准辨证施治,这一路的风雨兼程,既充满挑战,也满载收获。

糖尿病表面上是血糖数字的攀升,实则却能在身体的各个角落掀起波澜,让人不得安宁。

每日里,我总能收到诸多留言,它们或焦虑于高血糖的居高不下,或诉说着身体的不适,或担忧药物的副作用,更多的是对如何有效调控的渴求

就以张先生为例,糖尿病7年。西药服用无数,血糖却时高时低,难以稳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我的文章,带着一丝希望,走进了我的诊室。

问诊中,我了解到他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情绪时常波动,胃口不佳,口干舌燥,夜晚难眠,性情也变得急躁。

观察他的舌象,色泽偏暗,脉象细软无力,这正是中医所说的“脾虚、气郁、血淤”之象。

于是,我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方子:白术、薏苡仁、红花、枸杞子

白术如同一位健壮的守护者,能够强健体魄,提升身体的力量;

薏苡仁则像是一位勤劳的清洁工,能够清除脾胃的湿浊,促进消化;

红花如同一位细心的修复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对血糖的调节也有积极作用;

枸杞子,则是一位温柔的滋养者,能够滋阴养肝,缓解口干与乏力。

张先生服用了两周后,复诊时满脸喜色,告诉我他感到体力恢复了不少,口干的症状也大大减轻,夜晚的睡眠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感受到了身体的积极变化,张先生决定继续采用中药进行调理,以期达到更佳的状态。

于是,我根据他的恢复情况,对方子进行了微调,加入了当归与青皮

当归被誉为“补血圣药”,能够进一步增强体质,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

青皮则是“理气能手”,能够舒缓情绪,改善睡眠,同时也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张先生继续按照新的方子服用中药,并结合合理的饮食调整与适量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理,张先生再次复诊时,整个人焕然一新,气色红润,精神饱满。他的血糖也稳稳地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与平衡之道。

白术、薏苡仁、红花、枸杞子这四味药作为基础,针对张先生的脾虚、气郁、血淤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调理。

当归与青皮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为方子的疗效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结语:

这个方子之所以成效显著,正是因为它遵循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每个人的体质与病情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治疗时必须因人而异,量身定制。

糖尿病患者请收藏

糖尿病即消渴,主要在于阴津亏虚,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肺燥为主者,多饮症状突出;以胃热为主者,多食症状突出;以肾虚症状为主者,多尿症状突出。

小编整理以下中成药供大家参考。

1.消渴丸

组成: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功效: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主治: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2.玉泉丸

组成:葛根、天花粉、地黄、麦冬、五味子、甘草

功效: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益气和中

主治:用于因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的物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之糖尿病(亦称消渴症),肺胃肾阴亏损,热病后期。

3.地骨降糖胶囊

组成:地骨皮、郁金、水蛭、冬虫夏草、紫苏子、龟甲(制)、地龙

功效:滋阴润燥,化瘀通络

主治:用于阴虚血瘀所引起的消渴,Ⅱ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4.参芪降糖胶囊

组成: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功效:益气养阴、滋脾补肾

主治:气阴两虚引起的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5.降糖胶囊

组成:人参、知母、三颗针、干姜、五味子、人参茎叶皂苷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润燥

主治:用于消渴症,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及全身综合症。

6.珍芪降糖胶囊

组成:珍珠、黄芪、黄精、黄芩、生地黄、天花粉、麦冬、石斛、蝉蜕、鸡内金、山药、沙苑子、青皮、葛根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用于气阴两虚,肺胃有热之消渴症。

7.通脉降糖胶囊

组成:太子参、丹参、黄连、黄芪、绞股蓝、山药、苍术、玄参、水蛭、冬葵果、葛根

功效:养阴清热、清热活血

主治:用于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所致的消渴病(糖尿病),证见:神疲乏力,肢麻疼痛,头晕耳鸣,自汗等。

8.芪药消渴胶囊

组成:西洋参、黄芪、山药、生地黄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主治: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气阴不足、脾肾两虚证)的辅助治疗。证见: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小便数多;或自汗、手足心热、头眩耳鸣、肌肉消瘦、舌红少苔或舌淡体胖等。

9.糖尿乐胶囊

组成:天花粉、红参、山药、黄芪、地黄、枸杞子、知母、山茱萸、葛根、五味子、天冬、茯苓、鸡内金

功效:滋阴补肾,益气润肺,和胃生津,调节代谢机能

主治:用于消渴症引起的多食、多饮、多尿,四肢无力等症,降低血糖、尿糖。

10.十味降糖颗粒

组成:人参、黄芪、地骨皮、葛根、知母、山药、天花粉、五味子、鸡内金、格列本脲

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主治: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气阴两虚证者,表现为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薄或花剥,脉弦细或细数。

11.七味消渴胶囊

组成:黄芪、蚕蛾、黄精(酒制)、枸杞子、葛根、天花粉、大黄(酒制)

功效:滋阴壮阳,益气活血

主治:用于消渴病(糖尿病II),阴阳两虚兼气虚血淤证。

提示: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用药参考。#山西省中医院超能团##糖尿病防疫科普#

糖尿病日久影响了眼睛,中医有治疗办法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导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名家经验。


1

余杨桂先生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论治

余杨桂先生认为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局部及全身辨证,早期以中药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发展,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后期以视网膜激光光凝配合中药内服,能有效促进视网膜病理产物的吸收。

同时认为,阴虚燥热,脾虚气弱,阴损及阳,目失所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基本病机;脾虚气弱,因虚致瘀,目窍闭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则为其证候特点。

滋肾健脾化瘀方(药物组成:山茱萸、黄芪、蕤仁、三七、大黄、葛根、生地黄、乳香、山楂),是余杨桂多年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验所得。

方中山茱萸、蕤仁、生地黄补肝肾、滋阴;黄芪、葛根益气健脾升阳;三七、乳香、大黄、山楂活血止血,化瘀通络。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之功,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对气阴两虚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能改善糖、脂代谢及血液高黏状态,改善微循环,加速视网膜光凝术后患者视网膜出血、渗出及水肿的吸收。

2

孔嗣伯先生

辨证论治糖尿病眼病经验

孔嗣伯先生认为目为清窍,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目窍功能正常说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调和。

相对而言,目窍的任何病变,都是因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对眼病的辨证论治必须立足整体,不可只局限于眼科局部。

病案举例

某女,61岁。初诊:2006年7月4日。

主诉:双眼视力下降2年余。

病史:近两年视力下降明显,视物模糊,如有物遮挡,晨起明显,秋季加重,双目干涩,有肿胀感,伴头晕目眩。

于外院检查双眼有轻度白内障,吸墨试验左眼:5mm,右眼:5mm,诊断为干眼症。予人工泪液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日益加重。

现纳少,乏力,入睡困难,二便尚可。舌绛,苔薄白,脉弦。

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6,左眼矫正视力:0.8。右眼前节晶状体皮质周边轻度混浊,余无异常。双眼底:视盘边清色可,C/D≈0.3,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

既往:1994年发现糖尿病,现服用格列喹酮,血糖控制稳定,余(-)。诊断:右眼轻度白内障、双眼干眼症。

治法:平肝益肾,和血明目。

处方:生石膏30g(先下),石决明30g(先下),磁石15g(先下),蚕砂10g,白蒺藜15g,谷精草10g,木贼草10g,炒杜仲10g,焦山栀6g,首乌藤30g,荷叶10g,丹参10g,川芎5g,炒黄柏10g,密蒙花10g,琥珀3g(包先下),羚羊角粉1.2g(冲)。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06年7月25日复诊。服药后诸症好转,视物模糊改善,头晕目眩发作时间变短,头沉重感,汗出后好转,仍感乏力,纳可,大便可,舌绛苔薄白,脉弦。

处方:石决明30g(先下),磁石15g(先下),琥珀3g(包先下),瓜蒌皮15g,川郁金10g,淮小麦30g,焦栀子6g,白蒺藜15g,合欢花10g,首乌藤30g,玫瑰花10g,旋覆花10g(包),生赭石10g,小青皮6g,焦神曲10g,桑寄生30g,生滑石15g,炒黄柏10g,生石膏30g(先下),羚羊角粉1.2g(冲)。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06年8月22日三诊。服药后病情平稳,偶有视物模糊、头晕目眩,略有口干渴,无多饮,纳可,汗多,大便调,舌绛苔薄白,脉弦。

查眼:右眼矫正视力:0.8,左眼矫正视力:0.8。眼底同前。

处方:石决明30g(先下),磁石10g(先下),生石膏15g(先下),川郁金10g,白蒺藜15g,焦栀子6g,炒黄芩6g,炒川柏10g,合欢花15g,丹参10g,莲子心6g,川牛膝10g,熟地黄10g,焦神曲6g,泽泻10g,焦枣仁15g,杭菊花10g,荷叶10g,琥珀3g(包,先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后在此方基础上调整用药,2个月后患者主诉眼部症状基本缓解,复查泪液试验双眼提高到8mm,根据病人体质,守方有所进退,酌加补肾之品方获全功。

3

施今墨的治疗经验

施今墨治疗糖尿病白内障、高血压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某男,68岁,糖尿病史40多年。多年来求治各地,遍访名医,均诊断为糖尿病,时好时重,迄未根除。近年来血压增高,又患白内障。视物不清,大便干燥。脉象弦沉,舌质黯苔白。

辨证施治:糖尿病日久,多有血压增高,属阴亏阳亢,肝肾阴亏,久则伤目,脉象弦沉,本元虚损已显,病久年高,拟宣明黄芪汤加味:

紫河车60g,谷精草30g,台党参60g,绵黄芪30g,淡苁蓉60g,何首乌、白蒺藜各60g,生地黄60g,晚蚕砂60g,川牛膝30g,火麻仁60g,炒枳壳30g,杭菊花60g,郁李仁30g,寸麦冬、天冬各30g,杭白芍60g,磁朱丸30g,干石斛60g,东白薇30g,五味子30g,野白术30g。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梧桐子大。早、晚各服9g,白开水送服。

二诊:前药连服3个月,屡检尿糖,均阴性。血压也趋正常,唯视物常觉模糊。

再用下方治之:鹿胎膏30g、甘枸杞60g、紫河车60g、谷精草60g、生黄芪30g、淡苁蓉60g、白蒺藜60g、决明子60g、大生地60g、杭菊花30g、葳蕤仁60g、寸麦冬30g、杭白芍60g、磁朱丸30g、干石斛60g、全当归30g。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梧桐子大。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服。

按语:本例糖尿病病史极长,下元虚损至极,故血压高、便秘、糖尿病白内障视物模糊诸症均现,施氏以丸药滋肾养肝,调潜浮阳,服药3个月,不但尿糖全消,大便通畅,血压也平,再进丸药3个月,尽收全功。


内容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编著:李昌祁、霍立光、张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