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七律诗(自己写的肥胖的诗)

南阳市金点子 0
文章目录:

曹赟|七律·肥胖

七律·肥胖(下平七阳)

文/曹赟(河南)

饥馋难拒味飘香,美酒佳肴裹肚肠。

腹鼓腿圆脂玉藏,臀宽体壮阔衣装。

巍巍动颤重量级,虎虎豪情有担当。

大耳肥头尤富贵,闲行步稳有官相。

2023.02.17

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用典无痕,描写精妙,“肥仙”果然出手不凡

诗歌创作追求形象含蓄,并需要融入作者的真挚情感,如此方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在最大程度上产生一种共鸣效果。所以诗人们经常会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并灵活地运用移情手段,从而让人们获得一种绝妙的阅读体验。

比如北宋诗人王安石就曾用“排闼送青”四个字,形容远处群山的苍翠欲滴;晚唐诗人杜牧也用“多少绿荷相倚恨”,表达出一种怀才不遇的隐痛。

再如盛唐诗人杜甫描写自己囊中羞涩,就诙谐地说要留得一钱看;南宋诗人杨万里还用“小枫一夜偷天酒”,描述秋枫的璀璨,令人不得不拍手鼓掌。

北宋一位才子也非常善于运用拟人手法,读之让人印象深刻。下面分享张耒鲜为人知的七律,用典无痕,描写精妙,“肥仙”果然出手不凡。

《二十三日即事》

北宋 · 张耒

已逢妩媚散花峡,不怕艰危道士矶。

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

风标公子鹭得意,跋扈将军风敛威。

到舍将何作归遗,江山收得一囊诗。

张耒,字文潜,因为体格比较肥胖,他还有一个“肥仙”的美称。张耒是苏门弟子之一,他学识渊博,性格坚强,深受黄庭坚和苏辙等人的赞赏。诗人因为被受到苏轼的牵连,也曾被贬到宣州、复州等地任职。宋徽宗登基后大赦天下,张耒被起为黄州通判,终于结束了沉沦下僚的处境。

诗人有一次抽空带着儿子一起到庐山游玩,他们在返回的途中,又顺便欣赏了黄州附近的一些景点。诗人看见峡谷中野花璀璨,听见小岛上众鸟欢鸣,心情愉悦,诗兴大发,于是就题写了这首七律,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憧憬之情。

作者在诗中如此描述:欣赏了散花峡的妩媚迷人,也就不觉得峻峭的道士矶有何惊险之处。一路走来,枝头的鸟雀不停地鸣叫,好像逢人就想上去劝酒。壮美的群山就像诗人的好友,远远望去,仿佛正眉开眼笑。

晴朗的天空一碧如洗,白鹭气度潇洒,悠然盘旋;江面上风平浪静,一向跋扈的江风,好像也在突然间收敛了威严。到家后应该如何馈赠亲友,诗人希望眼前秀美的江山,可以赐予自己满囊的佳作。

张文潜20岁进士及第,入仕后曾被授予龙图阁学士,后来还曾担任过润州太守,可见其才华卓越,堪当大任。经历了宦途沉浮,文潜变得更加成熟,也对新君充满了期待。由于诗人心情放松,所以其笔端的景物才显得灵动活泼,引人入胜。

开篇点出黄州附近的两处游览名胜,作者分别用“妩媚、艰危”加以形容,都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诗人又以“已逢、不怕”进行连缀,表达了文潜喜欢峡谷里的迷人景象、不惧险峻高山的乐观情绪。

颔联采用拟人手法,“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诗人心情陶醉,忘记烦忧,听见鸟鸣便觉得悦耳,看见青山也像是遇到了故人,尽显作者与大自然相处和谐,彼此又可以进行互动,也形象地刻画出作者敞开心扉、拥抱自然的宽广襟怀。

颈联又采用移情手段,“白鹭、江风”本来不具有人类的情感,都是因为诗人心情舒畅、乐观向上,所以才觉得这些自然景物或得意、或敛威。“风标公子”出自杜牧的“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世人于是便以此作为白鹭的别称。

结尾表达出诗人喜悦和兴奋的心情,“江山收得一囊诗”,只是简短的7个字,却显得如此豪迈和多情,既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又体现出作者善于从身边的景物获取灵感,从而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优秀诗篇。

张耒的这首七律充满欢乐气氛,作者虽然不提一个“乐”字,却在字里行间满溢着一种快乐心情。全文采用了高超的表现技法,给人一种回味不尽的感受,“肥仙”果然出手不凡,不愧是苏轼得意弟子。

钱锺书喜欢吃肉,写下一首七律,开篇对仗精妙,结尾更显旷达襟怀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缤纷红尘、百态人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李白喜欢喝酒,他无酒不欢,酒后却能写出锦绣篇章;白居易爱好品茶,氤氲清香、沁人心脾,也能提神醒脑、让人忘忧。

苏东坡才华卓越,也爱好广泛,他被贬多次,不过坎坷的经历也让他见多识广。先生每到一处,都会寻找当地的食材、做成令人垂涎的美味,著名的东坡肉就备受人们称赞。

后世也有一位才子,一生著述丰富,他不好茶酒,却偏爱鱼肉,有一次还赋诗自嘲。下面介绍钱锺书喜欢吃肉,写下一首七律,开篇对仗精妙,结尾更显旷达襟怀。

予不好茶酒而好鱼肉戏作解嘲

作者:钱锺书

富言山谷赣茶客,刘斥杜陵唐酒徒。

有酒无肴真是寡,倘茶遇酪岂非奴。

居然食相偏宜肉,怅绝归心半为鲈。

道胜能肥何必俗,未甘饭颗笑形模。

钱锺书从国外留学回归后,曾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后来他的父亲应朋友邀请,前往湖南蓝田创办国立师范学院。父亲因为非常想念离家多年的儿子,于是便写信给钱锺书,希望他也能考虑到蓝田任职。

诗人虽然知道西南联大与师范学院的天壤之别,但是他考虑再三,最后还是答应了父亲的请求,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年老体衰的老人家。这首诗就创作于作者在蓝田任职之后,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爱好。

开篇引用了古代的两个典故,“富言山谷赣茶客,刘斥杜陵唐酒徒。”北宋的宰相富弼与黄庭坚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话不投机,于是便嘲笑黄山谷只是一位来自江西的茶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而明代才子刘建崇尚理学,反对学子创作诗词,他还嘲讽杜甫不过是一个酒徒,不该成为后世学子效仿的楷模。

这两句对仗工整,“富言、刘斥”,既点出富弼和刘建两位古人,又指出他们对诗人的看法。“山谷、杜陵”更是精妙,不仅是指黄庭坚和杜甫,而且也表达了两处地名。“茶客、酒徒”,则点出题目中作者的喜好,可谓绝妙好对,尽显先生的诗歌功底。

接下来陈述作者的观点,“有酒无肴真是寡,倘茶遇酪岂非奴。”诗人虽然在师范学院担任英语系主任,但是薪水并不算太高,同时他还要经常贴补父母,日子也就过得比较清苦。所以诗人觉得如果没有佳肴下酒,杯中之物也就显得寡淡,还不如白米咸菜更为爽口。

诗人博学多才,他又想到了北魏时期的一个故事。才子王肃喜欢喝羊肉汤,君王问他为何不喜欢鱼羹,而且酪浆也胜过茗饮。才子回答说,各地的饮食习性不同,羊是北方人的最爱,而对自己来说,茗茶只配为酪作奴。作者精心构思,似乎也为自己找到了不喜茶酒、而爱好鱼肉的理由。

颈联转而抒写诗人对鱼肉的偏爱,“居然食相偏宜肉,怅绝归心半为鲈。”诗人诙谐地说,我并非高雅名士,既不能效仿白居易悠然地品茶,也无法追随太白千杯不醉的豪情。而且我一看见鱼肉,就会目光如炬,更会狼吞虎咽地将其吃得精光,这样的食相本该适合吃肉。

诗人又引用了魏晋名士张翰的典故,这位才子因为秋风起,便想起了故园的鲈鱼即将变得肥美,于是便辞官回到家乡,尽情地享受美味。诗人也认为,那些归心似箭的才子之所以显得惆怅,都是因为想吃水中的美味。钱锺书真是幽默,不说自己喜欢吃鱼,却要找一位古人为自己站队。

结尾耐人寻味,更显旷达襟怀,“道胜能肥何必俗,未甘饭颗笑形模。”诗人觉得只要心无旁骛,就可忘记烦忧,身体也会变得健康,即使稍显肥胖也并非俗气。可是假如自己并非情愿,却非要跟随习俗,就像杜甫在饭颗山前一样,却让人笑话诗圣实在太显瘦弱。

道胜,指心中只有学问和工作,却不去考虑名利。饭颗,出自李白的《戏赠杜甫》,太白曾戏称“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读完全篇,读者一定也颇有感触。活在世上,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可迁就别人的眼光,不必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胖瘦高矮、以及容貌装扮,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更应该由自己做主,不能跟随大众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