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我国青少年肥胖率(中国青少年肥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 减肥要从娃娃抓起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记者走访一些中小学发现,小胖墩越来越常见,有的学生甚至无法正常上体育课,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如何让“小胖墩”瘦下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文/新华社记者王井怀、郭方达

体重超、打假条 孩子太胖不能跑

春光明媚,孩子们在操场上活蹦乱跳。不过,在操场角落里,几个小胖墩坐在阴凉处发呆。

最近几年,在天津市一所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的王老师经常收到家长一些不可思议的请假条:因孩子身体原因,不适宜大量运动,特向体育老师请假。王老师便把这几个较胖的孩子叫到队伍外休息。

“这些孩子太胖,如果剧烈运动,膝盖等关节受到比较严重的压力,可能影响发育或者导致损伤。”王老师说,这些孩子大多有医院开具的证明,不适宜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的王老师介绍,10多年前一个班里的小胖墩只有零星几个,现在40多人的班级里有近四分之一是小胖墩。

近年来,天津市卫健委统计中小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发现,2018年,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肥胖率分别为26.13%、21.84%和14.88%;2020年这一数据为23.94%、21.32%、15.39%。

“纵向来看,天津小学生肥胖率明显下降,初中生、高中生肥胖率基本持平。这说明近年来天津推行的提升学生体质的措施开始起作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健康与学校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刘忠慧说。

不过,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仍然较高。去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我国6岁—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吃得多、动得少 就离肥胖不远了

多位营养专家和中小学教师认为,儿童胖起来归根到底是与“吃得多、动得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注册营养师潘怡介绍,现在中小学生的肥胖大多是由于能量过剩造成全身脂肪过量堆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饮食中油脂和添加糖含量增加,平时各种高能量零食不断,正餐吃得过于精细,蔬菜水果又少,孩子难免胖起来。”

与此同时,运动量却没有跟上。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教学校长罗辉认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主要以跳绳等技巧性运动为主,缺乏力量训练,纯粹的体育活动本身也相对枯燥,孩子自我坚持的意愿不强。

同时,很多家长是双职工,劳累一天后很难再陪孩子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教师王老师说,“双减”后孩子课余时间多了,家长倾向于给孩子安排阅读、音乐等素质拓展活动,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家校沟通群内,孩子读什么书、弹什么曲一个个打卡,但分享体育活动的寥寥无几。”

管住嘴、迈开腿 健康生活不后悔

以前人们觉得孩子胖点可爱,不过预防医学专业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提供的数据显示,肥胖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是非肥胖儿童的2.8倍。同时,肥胖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为了遏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开展防控,以2002年—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力争至2030年将全市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第一责任人。潘怡呼吁,家长要合理搭配孩子日常饮食,减少油炸、烧烤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使用量,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多喝白开水,少吃各种加工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学校还要增加竞技性体育比赛,这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的好方法。罗辉说,类似篮球足球比赛等竞技性体育活动观赏性强,适宜作为孩子的终身运动来培养;跳绳、踢毽子比赛等则有更广泛的参与度,适合不同体质的孩子。

还有专家呼吁,探索开发一些小程序,并与简单的可穿戴设备结合,帮助孩子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锻炼,提高孩子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指导并督促家长和学生形成按时锻炼的习惯,解决家长不重视孩子锻炼的难题。

来源: 广州日报

我国青少年近20%超重肥胖,别让你家娃变成“小胖墩”,这些你需要知道

今天(13日)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透露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20%超重肥胖

营养专家提醒

青少年肥胖健康隐患多

别让你家娃成了小胖墩

朱慧卿 作 新华社发

我国青少年近20%超重肥胖

六部门已发布防控方案

7月13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农村超过了城市。

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此,去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其中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不鼓励针对儿童的营销及食品包装中使用吸引儿童的图片、描述和外形设计。

“小胖墩”健康隐患多

10岁小男孩患上脂肪肝

程硕 作 新华社发

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养得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的才健康,甚至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胖一点底子好”,其实,青少年肥胖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外地一名10岁小男孩患上了脂肪肝,当时身高145厘米的他体重有54.7公斤,后来在医生指导下减重11斤,才恢复健康。

徐骏 作 新华社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曾青山介绍,肥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五类隐患:

1.影响身高

2.影响体型和心理健康

3.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4.影响心肺功能

5.增加慢病风险

曾青山提醒,当孩子出现以下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体重过重有肥胖引起的指标异常,代谢疾病等问题,并伴有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体重增长异常,如果每年增长超过4公斤,一般正常青少年2岁至青春期前每年增加2公斤。

翟桂溪 作 新华社发

怎么避免让孩子变“小胖墩”?

1.按需吃饭,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营养过剩或不均衡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最主要的因素。提倡科学饮食,少在外就餐,家庭烹饪少油少盐;少吃垃圾食品;多吃果蔬,少吃肥肉;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多吃粗粮,少吃精粮。

2.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不少青少年的肥胖主要是因为缺乏运动,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家长在课余时间应多陪同孩子参与室外活动,比如跑步、爬山、骑自行车等,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2021年3月10日,江苏省睢宁县骑路小学的学生们在练习“交互绳中360度转体跳”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3.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也与儿童的肥胖密切相关,学龄儿童应给予充足的睡眠保障。小学生每天需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9小时。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整合:长江日报记者符樱 资料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 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 中国好营养微信公众号 广州日报等)

【编辑:朱晨颖】

中国疾控中心: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

【中国疾控中心: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农村超过了城市。赵文华表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孩子实现充足的身体活动,尽最大努力减少静态行为时间、减少看屏幕时间。如果体重和身高相比,体重长得太快,就要采取行动,但一定不要盲目减肥。(中国网,希隆)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