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吃河粉吗(糖尿病可以吃河蚌吗)

吕军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

一日三餐,就数米、面这些主食对血糖影响最大,但是又不能不吃。

那么,由米面加工而成的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内容摘要

米粉、河粉、凉皮的加工过程中存在淀粉的老化回生,血糖负荷降低,对血糖的影响低于米面。

这类食物的加工过程中存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流失,营养价值降低。

糖尿病人可以吃,但是建议搭配更多的蔬菜和肉类,保证营养均衡。

1

米粉、河粉、凉皮

血糖负荷比米、面降低

米粉、河粉、凉皮这类食物都是有米和面进一步加工而成,主要成分是谷物淀粉 水形成的淀粉凝胶

小贴士:

淀粉凝胶有一种类似“网兜”一样的内部结构,可以把水分子“锁”在里面,形成一种三维结构。由于它富含水分,所以看起来呈半透明状。

淀粉凝胶中的水分,属于“缓慢释放”的水,可以在胃肠道停留长达数小时,有利于软化大便和补充水分。

除了补水和软化大便,这类食物的血糖负荷也比米、面要低。下面这张表列举了常见主食的血糖负荷,大家注意看红框的部分:

可以看到,虽然原料都是大米,但是米线的血糖负荷明显比米饭、馒头要低。

主要原因在于:米线经过加工后,其中一部分的淀粉会被转化为“抗性淀粉”,降低了它的升糖指数。

我们知道,米、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进入肠道后,会被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再吸收进入血液,为身体提供能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的淀粉都能被吸收。

营养学上根据淀粉能否被小肠分解吸收,以及吸收的速率,将淀粉分为3类:

快消化淀粉:在小肠中 20min 内能够被消化吸收;

慢消化淀粉:在小肠中 20 ~ 120min 内才能够被完全消化吸收;

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

对糖尿病人来说,抗性淀粉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是能够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

另外,抗性淀粉从小肠进入结肠后,会并被结肠中的“微生物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有改善肠道功能、抗氧化等多种有益的生理作用。

米线在制作时,会先后经历加热—糊化—回生—储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抗性淀粉含量会快速增加,随着贮存时间增加,慢消化淀粉也会增加。

而大米饭在蒸制的过程中,只有加热糊化,当我们“趁热吃”的时候,糊化后产生的大量快消化淀粉没有机会回生,升糖指数就比较高。

因此,虽然成分都是大米淀粉,但米线的血糖负荷比米饭更低,对血糖的影响更小。

2

米粉、河粉、凉皮

蛋白质、维生素等流失较多

谷物在制作成米粉、凉皮的过程中,为了增加韧性,需要去掉大部分蛋白质,而在洗淀粉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可溶性的B族维生素和钾等矿物质又会流失掉,最后剩下的几乎是纯淀粉。

而当它们被做成食物的时候,通常只是加点黄瓜丝,浇点调料汁,并不会加入很多高蛋白配料。所以它们的蛋白质、维生素含量比较低。

总之,这些淀粉类小吃的最大缺点,是它们蛋白质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

3

米粉、河粉、凉皮

需要搭配蔬菜和肉类食物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缺乏。如果按照传统的米粉、凉皮的吃法,会出现碳水化合物比例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足的情况,不利于营养均衡。所以要控制量,并且搭配足够的蔬菜和肉类食物。

根据糖尿病患者膳食比例的要求,可以这样搭配:

在凉皮中加入更多蔬菜,比如,把黄瓜丝、胡萝卜丝撒满,配上一盘其他绿叶菜,再来一盘凉拌鸡丝或切几片酱牛肉。

这样的搭配就会更合理。

最后,糖友们不妨每天都检查一下自己的饮食,给自己打个分。

下列10项,每项10分,满分 100 分:

——每天 200 克粮食类主食

——每天至少 1 种全谷杂粮

——每天至少 1 种薯类(土豆、山药、甘薯)

——每天 5 种以上的蔬菜,要包含绿叶蔬菜

——每天半斤低糖水果

——每餐至少 1 种优质蛋白质食物(鱼、肉、蛋、豆制品)

——每天 1 杯无糖酸奶、牛奶或豆浆

——每天不超过 5 克食盐

——每天不超过 30 克食用油

——以茶水、绿豆汤、白开水等饮料为主,不喝甜饮料

你能得多少分?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的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患者究竟能不能吃米粉、河粉和凉皮?”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被确诊糖尿病后的患者,饮食变成了一门学问。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来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

张阿姨今年52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平时工作清闲,生活也算舒适,唯一的爱好就是吃。尤其是各种米粉、河粉和凉皮,她几乎每周都要吃几次。

可是最近,她总感觉身体不对劲——饭后总是口渴,晚上也经常跑厕所,人也不知不觉瘦了好几斤。女儿看她状态不好,赶紧拉着她去医院检查。

医生开了血糖检测,看着报告单摇了摇头:“张阿姨,您的空腹血糖是9.8mmol/L,餐后血糖已经飙到16.7mmol/L了,您这是糖尿病啊!”

张阿姨一听,脸色顿时变了。她不敢相信:“医生,糖尿病?我怎么可能得这种病呢?我身体一直挺好的呀。”医生耐心地解释:“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您的口渴、多尿和体重下降,都是典型表现。长期饮食不节制,特别是碳水摄入过多,是诱因之一。”

张阿姨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难道是米粉、河粉和凉皮惹的祸?

回到家里,张阿姨越想越害怕。她平时最爱的就是这些食物,而这些食物也一直让她觉得“清爽不油腻”。可现在,医生的话让她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于是,她决定第二天再去找医生问个清楚。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医院,找到内分泌科的刘医生。张阿姨坐下后直接问道:“医生,我平时特别喜欢吃米粉、河粉和凉皮,这些东西是不是对我的血糖有害?”

刘医生笑了笑:“张阿姨,您问得好!这些食物确实和血糖有密切关系,但是否有害,要看怎么吃。”

张阿姨疑惑地问:“那医生,它们到底是对我有利还是有害啊?”

刘医生拿出一张空白纸,边画边解释:“米粉、河粉和凉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它们进入身体后会转化为葡萄糖,直接影响血糖水平。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如果一次性摄入过多,很容易引起血糖飙升。”

张阿姨皱起眉头:“那我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吃了?”

刘医生摇摇头:“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注意吃法和搭配方式。比如,米粉和河粉经过加工,升糖指数(GI)比较高,吃多了不利于控糖。但凉皮相比米粉和河粉,GI值稍低一些,适量吃问题不大。”

张阿姨听得似懂非懂:“医生,那升糖指数到底是什么?”

刘医生耐心地解释:“升糖指数是反映一种食物对血糖影响大小的指标。GI值越高,血糖升得越快。比如,白米饭的GI值是83,米粉大约在70-80之间,而凉皮的GI值只有40左右。所以,凉皮对血糖的影响比米粉、河粉小一些。”

张阿姨点点头:“原来如此,那是不是只要吃凉皮就安全了?”

刘医生摇头:“也不能这么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看升糖指数,还要看总碳水摄入量。即使是GI值低的食物,吃多了也会影响血糖。比如凉皮,如果加了大量的辣酱和糖醋汁,血糖还是会升高。”

张阿姨有些懊恼:“那医生,您能不能教教我平时该怎么吃?”

刘医生笑着拿出纸笔,写下几点建议:

选择粗粮制成的米粉或河粉。现在市场上有用荞麦、全麦制作的米粉或河粉,它们的GI值更低,对血糖更友好。

搭配低GI食物一起吃。比如,多加绿叶蔬菜、鸡蛋或者瘦肉,减少单一碳水摄入的比例。

控制份量。每餐主食总量控制在50-100克,避免一次性吃太多。

尽量少加调味料。酱料中的糖分和盐分,可能会增加胰岛素负担。

张阿姨听后松了口气:“这么说来,我还是可以偶尔吃一点的。”

刘医生点头:“对,只要注意吃法,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享受美食的。”

随后,刘医生还给张阿姨讲了一个案例:他的一位老患者王叔,60岁时确诊糖尿病,最初血糖控制得很差,总是嫌饮食控制麻烦。但后来听从医生建议,把米粉换成荞麦粉,每次吃都搭配大量蔬菜和鸡蛋,半年后血糖稳定在7.0mmol/L以下,体重也下降了10斤。

“张阿姨,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管住嘴、迈开腿,血糖是可以控制好的。”刘医生语重心长地说道。

张阿姨点点头:“医生,我明白了。以后我一定按照您的建议来吃!”

从医院回家后,张阿姨开始严格控制饮食。她将家里的白米粉换成了荞麦粉,每次只吃小半碗,还配上水煮青菜和一颗鸡蛋。与此同时,她每天坚持快步走半小时。一个月后,张阿姨的血糖从空腹9.8mmol/L降到了7.5mmol/L,连刘医生都为她竖起大拇指。

张阿姨的经历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米粉、河粉和凉皮,而是要学会科学选择和搭配。

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些食物本身并不是“罪魁祸首”,关键在于吃法和控制量。以下是几点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

控制总碳水摄入:每餐主食总量不超过一拳大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优先选择低GI食物:如荞麦粉、全麦粉等粗粮制品。

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如鸡蛋、瘦肉、豆制品和绿叶蔬菜,能延缓血糖上升。

避免高糖高盐酱料:调味时尽量选择无糖酱油或少量醋。

坚持运动:饭后散步或快走15-30分钟,有助于降低血糖。

此外,中医也提倡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调理。常见的中药材如山药、薏米、决明子等,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症状。比如,将山药和薏米煮成粥,能帮助稳定血糖,滋补脾胃。

最后,送给所有糖尿病患者一句话: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健康掉以轻心。科学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才是控制血糖的根本之道。

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像张阿姨一样,通过努力,重拾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友健康早餐指南:吃早餐牢记5件事,血糖可以稳一天

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容易受饮食影响的慢性病。如果一不注意吃错了,血糖就可能失控。也因此,怎么吃不可避免成为了糖友们必须思考的“难题”,尤其是早餐作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更需要多加重视。那么,糖尿病人早餐应该如何吃?日常饮食要避免哪些误区?

糖尿病人早餐怎么吃,能稳定血糖?

1、少吃面条、面包糕点

糖尿病人吃早餐时,最好不要吃面条类食物,如炒面、河粉等,其淀粉含量高,进入人体会转化为糖类,进而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一些家庭早餐会选择吃蛋糕、面包、饼干等食物,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也是不适合的。因为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糖分,且通常质地柔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吃多了可能会使血糖上升。不过,糖尿病人若是真的想吃面包,可选用全麦面包,糖分低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增强饱腹感,控制血糖。

2、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糖尿病患者早餐要避免吃油条、葱油饼等高油脂的食物,否则可能会升高体内血脂,进一步影响血糖水平。

3、适当多吃杂粮

如果糖尿病人早餐喜欢喝粥,那么可以在熬粥的时候适量放些杂粮。杂粮包含较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能够刺激肠胃蠕动,还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4、不宜搭配腌制食物

部分糖尿病患者喝粥时,喜欢与咸菜、咸鱼等各种腌制食物搭配食用,但这是不可取的。腌制食物含有大量盐分,如果不留心进食过多,就容易引发高血压,进而影响血糖,导致血糖波动大。

若是糖尿病人实在觉得早餐单喝粥太过寡淡,那么不妨搭配一些加醋的凉拌菜食用,既能增添味道,也能延缓血糖快速上升。

5、早餐尽量多样化

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早餐还要尽量多样化,避免太过单一,比如只喝白粥、只喝豆浆、只吃蛋糕等。较为合理的早餐应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蔬果类,这样的早餐才能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同时帮助稳定血糖。

糖尿病人日常饮食,要避免4个误区

① 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主食并非吃越少越好。若是长期少吃甚至不吃主食,反而容易增加肉类和脂肪摄入量,促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适当吃主食。

② 只要不吃甜食就可以了

很多患者认为控制糖分摄入只要不吃甜食就可以了。然而实际上,很多淀粉类食物本身不甜,但进入人体转化为葡萄糖,也会导致血糖失控。

③ 不甜的水果可以多吃

不少吃着不甜的水果,糖分也是较高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了。

④ 已经服了药就无需控制饮食

服药虽然能稳定病情,可若是这期间没有控制好饮食,就会降低药效,甚至加重病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