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渴症(糖尿病渴怎么改善)
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怎么办?4个小妙招可帮你来缓解!
一、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糖尿病人经常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实际上是和血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也就会让尿量增多,从而让细胞失去水分,最后导致口渴的现象发生。因此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处于上升的状态,所以想要止渴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二、做好饮食调理
糖尿病人在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酸味的新鲜蔬果,如山楂、猕猴桃等,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充分的咀嚼可以有效的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缓解口渴症状。
三、调理好环境
糖尿病人要注意环境的调理,要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以及湿度的平衡,这样可以防止身体水分流失过多而感觉到干燥,从而导致口渴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干燥的时候糖尿病人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环境的湿度平衡。
四、不口渴的时候也要多喝水
一般来说,当正常人的身体缺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口渴现象。而糖尿病人会因为口渴中枢神经长期受到刺激,就会让身体那对缺水的敏感性下降,这样在身体缺水的情况下也感觉不到口渴,所以糖尿病人在感觉不到口渴的时候也要适当的饮水。喝水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够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能够让血糖稳定。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才能够降低口渴症状出现的现象。另外在平时要适当的喝水,不过要注意尽量饮用白开水,不要用饮料或者其他饮品代替白开水,只有白开水才能够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降低血液中血糖浓度,如果用饮料或者饮品代替白开水,反而会让血糖出现上升而不能稳定。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口渴肺虚,多食脾虚,多尿肾虚,分上中下调治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典型特征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其中,喝酒多、吃饭多、小便多更为突出。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名字,但是有“止渴”这个病,基本上可以说等于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在中医的叫法“消渴症”更为形象,其“消”字包含三个症状:渴饮过度、饥食过度、小便过多。
中医认为,每个患者上、中、下“三消”的严重程度不同,意味着每个人的脏腑状态不同。向上消失是肺阴不足;突出的消除是脾虚和胃火;加重是肾虚,不分清浊。
1.中医消渴——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症状:口渴突出,需要不时喝水。如果你喝了它,你就不会解渴。过一会儿,你会口渴,口渴,尿量会增加。同时还有烦躁、怕热、出汗等症状。中医分析:口渴、多喝水、尿频、口干,这是肺阴虚、阴虚、肺燥的表现。治疗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药: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汤等。、从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鲜藕等中提取的汁液。,也可以使用黄连、黄芩和知母。
2.中医治疗中药少食健脾清胃。症状:饥饿感突出,刚吃完饭就会饿。同时,你还可能出现疲劳、大便变形、精神状态不佳、口渴、四肢无力等症状。中医分析:这是脾虚胃火的表现。胃里充满了火,胃阴不足,所以你会很快饿,有强烈的饥饿感,并有口渴的症状。脾虚,所以会出现身体虚弱,大便变形,四肢无力,精神状态不佳。治疗原则:健脾清胃。处方用药:云女汤、七味白术散。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芪、栀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天冬、麦冬、生地、葛根等药物。
3.用中药治疗,用中药消除——滋阴补肾。症状:尿量大,尿频突出。而且,尿液浑浊,甚至像煮鲫鱼汤一样白,或者又甜又粘。同时伴有腰腿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口渴多饮。中医分析:肾虚分不清尿浊,所以尿中会夹杂细微的水谷,表现为尿浊,有鱼汤般的白感。腰为肾之府,故腰膝因肾虚而虚弱。肾阴虚,阴虚则燥,所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原则:滋阴补肾。处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用山药、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益智仁、桑螵蛸、知母、黄柏等药。
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并不排斥西医疗法,而在控糖方面,西医确实有更快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这样,中西医结合在缓解症状和延缓并发症方面更有效。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健康明星计划##哆咖医生超能团#
为什么糖尿病人总是口渴想喝水,还尿多?看了这个就懂了
关于糖尿病这类疾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对这类疾病存在同样的误区,即“糖吃多了就会得糖尿病”。实际上,糖尿病与吃糖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联性,在临床上,糖尿病属于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当体内的血糖不能及时转换成能量供人体消耗时,便会在体内以及血液中发生堆积,久而久之,就会诱发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其早期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就是血糖升高,但由于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不重视血糖,而且也没有养成对血糖定期监测的习惯,所以就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疾病的到来。
不过,除了血糖升高外,糖尿病在临床上还有其他典型症状表现,比如“三高一少”,也就是说,患者会出现进食量增多、饮水量增多以及排尿量增多的情况,与此同时,体重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对于早期患者而言,饮水量增多的现象会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便一直在喝水,往往也很难缓解口干舌燥的情况。
而患上糖尿病后之所以很容易感觉到口渴,就是因为血糖在体内就如同“小海绵”一般,会将人体内的水分迅速吸收,而且在此过程中,葡萄糖也会不断在细胞外液中聚集,以至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大大增加,而当人体的大脑接受到相应信号后,就会产生一种名为抗利尿的激素,并且通过大脑垂体将其释放出来。
与此同时,下丘脑也会将信号输送至大脑,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口渴感。一般来说,糖尿病的问题越严重,“三多一少”的症状就会越突出。
如果患者的排尿量过多,却又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那么就很容易促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若是体内的失水量超过了10%,那么就很容易促使血糖水平上升,进而诱发心悸、乏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而如果体内的失水量高达20%,还有可能会导致血压水平下降,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在高血糖的状态下,补充水分能够很好地降低血浆的渗透压,进而使其恢复至正常状态,如此一来,也有利于促使体内的血糖水平下降,但在喝水的过程中,患者也要注意方法的把握。据临床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的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600-2000ml左右,不一定非要感觉到强烈的口渴时才能饮水,因为当自身的口渴感极度强烈时,体内的血糖水平大多都已经出现了一定波动。
此外,对于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在补充水分方面,更是应该小心谨慎,需要根据自身每天的尿量来决定补水量,通常情况下,患者应该根据自己前一天的排尿量来调整当日的饮水量,饮水量要在前一天排尿量的基础上增加500ml,这样就能够满足自己当日的需求了。另外,大家还要注意的是,此类患者要注意把控好饮水的温度,一般来说,25度左右的水温就可以了。
虽然糖尿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但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除了遗传因素我们不能改变外,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等,我们都能及时加以调节。
而且,即便患上了糖尿病,我们也能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对病情加以控制,并由此延长自身生命周期,不过,出于健康考虑,大家还要切记,千万不能随意、盲目更换药物,以免造成其他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