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加入(糖尿病病人能不能赢)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无糖食品?一文讲清楚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2020年,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糖尿病已成为10大死亡原因之一。
从确诊开始,糖尿病患者就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控糖之路,日常随处可见的甜食、糕点、饮料等统统成为禁忌。然而近几年“无糖”之风兴起,无糖汽水、无糖糕点平时随处可见,遇上传统节日很多商家更是推出无糖汤圆、无糖月饼、无糖粽子……来吸引控糖人的眼光。
那么,糖尿病人真的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吗?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小荷医典带你揭开真相。
一、患上糖尿病,真的是因为吃太多糖?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吃糖导致的,在确诊时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平时也不爱吃糖啊,怎么会得糖尿病?”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
1型糖尿病多是由于先天自身的免疫功能缺陷和遗传引起。
2型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起病和病情进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年龄、微生物感染等。
患有糖尿病的人确实需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但如果单纯地将糖尿病的发病归因于吃糖是片面的。
二、糖尿病人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吗?1.什么是无糖食品?
“无糖”不代表糖含量为0。
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无糖或不含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也就是说,如果某产品标上了“无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产品此含糖量不超过0.5克。
市面上的无糖食品,一般会是不添加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可以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蔗糖替代品。
糖醇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吸收更慢,不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所以被广泛用于糖尿病人食品中。但是,糖醇并不是不含能量,例如木糖醇热量为每克2.4千卡,吃多了还是会造成超重肥胖,糖尿病人也不能无限量地食用。
2.比控糖更重要的是控制总能量
日常摄入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也是调节和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
如果【能量的摄入>能量的消耗】,短期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长久则会引起超重和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反之【能量的摄入<能量的消耗】,则会导致体重下降甚至消瘦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所以,无糖食品并不代表可以尽情食用,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关键还要看总能量摄入。
3.无糖食品中,这些不利于控制血糖
淀粉
如果无糖食品中包含大量淀粉,那么在进食后,淀粉仍会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血糖仍然会明显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食用。
油脂
无糖月饼、无糖汤圆等包含各种馅料:黑芝麻、豆沙、红豆等,为了保证馅料的口感和风味,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油脂,仍属于高脂肪、高能量食物。
例如,100克(3颗)的黑芝麻汤圆中含的能量大概是272千卡,12.7克的脂肪,多吃就会增加能量的摄入。
盐
研究显示,过多摄入加工肉类(包括加工畜禽肉类),可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虽然一些加工肉中可能不包含糖,但是为了延长加工肉的保存,商家会使用大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过多摄入加工肉类(包括烟熏、烘烤、腌制),可能会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例如常见的腊肉、腊肠、火腿等,糖尿病患者也要限制食用。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能放心地大量食用,要想控制血糖,最好的饮食方法还是少吃任何加工食品、包括“无糖食品”,多吃全谷、豆类和新鲜蔬菜。
调整营养素结构,控制能量摄入,有利于血糖控制及改善肠促胰岛素分泌、维持理想体重并预防营养不良发生。糖尿病患者可参考下图进行健康饮食管理:
图源:小荷医典
除了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生活方式也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图源:小荷医典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工作组.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读 [J] . 营养学报, 2017, 6:521-529.
内容编辑:杜瑜
医学审核:陈昉
冬天快到了,糖友们怎么吃火锅呢?
冬季少不了吃火锅,糖尿病人在食材、锅底和蘸料之类的,得稍微注意几点,也可以尽享美味,以下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既美味又健康的火锅饮食指南,希望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在享受火锅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血糖。
1. 选择合适的锅底
糖尿病人尽量选择清汤锅底,可以按照个人喜好依次加入葱、姜、蒜、八角、番茄片、菌菇等食材调味,爱吃辣的糖友可以加入适量辣椒调味。
为保持低脂低盐饮食,糖尿病人应避免使用高油、高盐、高辣的麻辣锅底。如果觉得清汤寡味,可以加入少许西红柿、菌类和少许骨头汤来提鲜增味。
2. 自制合适的蘸料
蘸料可以选择醋、少量酱油、香菜、葱、蒜末、辣椒等,避免热量高的调料,尽量避免使用香油、花生粒及芝麻酱等高脂调料。
3. 选择合适的蔬菜
优先选择吸油较少的蔬菜,如海带、木耳、魔芋、萝卜、冬瓜、茼蒿茎等。
高纤维蔬菜类也适合糖尿病人,多选绿叶菜,如菠菜、茼蒿、青菜、海带、大白菜、萝卜、冬瓜、木耳、蘑菇类。这些蔬菜富含纤维素,热量低,饱腹感明显,血糖上升指数低。
豆制品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豆腐、豆腐皮、豆芽菜可以选用,但有尿蛋白或肾功能差的患者应慎用。
4. 淀粉类蔬菜当主食
淀粉类蔬菜如土豆、玉米、山药等,应当作主食来吃,控制摄入量。淀粉类蔬菜选择够多的话,适当减少主食。
5. 选择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类可以选择瘦的牛羊肉、鱼片、豆制品等。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如肝、肠、肾脏、脑等,特别是伴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者。
6. 适量主食
主食可以选择少量米饭、馒头、面条,尽量不要选用方便面、油炸馍片等脂肪含量高的主食。
7. 涮菜顺序
先菜后肉再主食的原则,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少量主食。这样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肉类和主食的摄入。蔬菜短时间涮煮,蔬菜下锅后烫一下就捞出,避免吸油过多和纤维素被破坏。
8. 控制摄入量
七、八分饱:控制摄入量,吃到七、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摄入。
9. 饮品选择
饮品方面可以选用荞麦茶或白开水。淡的苦荞麦茶含有苦荞黄酮,可以起到辅助降糖的作用。含糖饮料比如果汁、汽水类,应控制摄入。
尽量少饮酒,特别是避免空腹饮酒,以免发生低血糖。
10. 监测血糖
餐前餐后监测血糖,在吃完火锅前后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糖尿病患者可以享受到美味的火锅,同时有效控制血糖。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个性化建议,请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糖尿病人请注意,这8类食物不要碰,否则你的血糖会亮红灯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美食的诱惑,但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有些食物并不适宜吃,否则很容易引起血糖飙升。我们来盘点8款这样的食物,糖友们注意管住自己的口。
01香肠
香肠属于肉类加工食品,不仅热量高,添加的盐分也不少,而且含有防腐剂,你也不知道它到底通过什么制作的。
研究发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做的一项研究),那些平均每周食用香肠等加工肉食品5次及以上的男性,比很少吃此类食品的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46%。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不要吃这种加工食品,而是选择新鲜肉类来吃,而且如果食用的话,避免那些淀粉含量高的香肠。如果实在想要吃,可以适当通过食用坚果、低脂牛奶等等来取代红肉。
02稀饭
稀饭(大米粥)的升糖指数达到了89.4,比大米的升糖指数都高,属于典型的高升糖指数食物。煮得越软烂的大米粥,淀粉会大量溶解到水分中,更容易消化吸收,喝完后血糖升高更快。
如果实在想喝粥,可以喝点杂粮粥,或者在粥中加入低升糖指数的蔬菜、虾肉等等,也可以适度拉低平均升糖指数,弱化对血糖的影响。
03糯米
糯米的升糖指数更高,达到了90多,里面包含的碳水化合物非常多,如果过多食用,容易被肠胃吸收,增加胰岛细胞负担,引起血糖升高。
因此,像粽子、年糕等以糯米为原料的食品,糖尿病人应该远离。
04油条等油炸食品
经过高温油炸的食物,如油条、油饼,是以直接影响血糖的面粉为原料,脂肪含量还很高,不仅容易发胖,而且也会让血糖血脂进一步升高。
此外,油炸的工序不仅使食材本身的营养遭到了破坏,而且还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尤其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05猪蹄
猪蹄美味可口,还富含胶原蛋白,颇受大家喜爱,但是猪蹄也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尽量还是少吃猪蹄,可以改吃精瘦肉等食物。
06蜜饯果酱
蜜饯味道酸甜可口,是很常见的零食,但蜜饯也是含糖量极高的食品,还有很多添加剂,糖尿病人食用的话,要慎重。
相比果干,大家可以选择新鲜的水果,比如橙子、火龙果等。
07烤地瓜
烤地瓜的升糖指数达到了94,属于高GI食物,糖尿病人食用烤地瓜的话,很容易导致血糖飙升,建议不要吃。
此外,烤红薯除了升糖快外,还含有大量淀粉,吃完容易转化成脂肪堆积,让人长胖。
08瓜子
很多人习惯在休闲娱乐时嗑瓜子,但是瓜子属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每100克瓜子,热量大于570千卡。对于糖尿病来说,还是慎吃为好。
当然,糖尿病人是可以选择一些原味的坚果来代替的,比如核桃、开心果、碧根果等等,注意每天的食量控制在15g以内即可。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