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手脚开裂(糖尿病手脚开裂怎么办)

武汉晚报 0
文章目录:

“老糖友”脚趾裂口不愈,看诊才知是血糖超标所致

护士给张大伯处理好脚部的伤口后,帮他穿好鞋袜。

武汉晚报1月23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邱碧霞 吴萍)脚趾间裂了个小口,擦了一周的保湿乳膏仍不见收口,到医院看诊才知是血糖超标所致。“每天都在按时吃降糖药,怎么还会血糖失控?”23日,看着飙升的血糖,张大伯一脸的不解。

71岁的张大伯是个“老糖友”,平时除了吃降糖药,还坚持运动,控制食量。一周前,他发现脚趾间裂了个小口,每天擦保湿乳膏也不管用。23日一早,他找到曾住院治疗过的武汉市东湖医院看诊,内科主治医师王玲检查发现,张大伯脚趾间的裂口是干燥和摩擦所致。一查血糖,竟高达18mmol/L。

“这正是伤口迟迟不收口的原因。”王玲详细追问得知,入冬后天冷,张大伯懒得出门,每天坐在家里读书看报,食量一点也没减少。“动得少,吃得多,如果还吃之前剂量的降糖药,控糖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王玲给张大伯处理了伤口后,又给他调整了降糖药的用量,开具了健康处方,指导他进行血糖监测、运动、饮食、起居等自我健康管理。

王玲介绍,寒冷的天气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多,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胰岛素的分泌,使原来血中就相对或绝对不足的胰岛素水平显得更低,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加上天冷需更多热量御寒,食欲也会增加,加上出门活动少了,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血糖失控。

王玲提醒,冬季除了调整降糖药的用量外,还应定期监测血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糖友”适当参加运动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有利于血糖保持平稳。勤泡脚,多活动可以防止肢体麻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不要用太烫的水泡脚。同时保持脚部卫生,勤修剪趾甲换鞋袜,避免摩擦和脚气引起足部破溃。

【编辑:张珺】

糖友足部破溃 小心患上糖尿病足

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症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普通人来说,脚上受点小伤没什么大碍,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脚上的裂口或擦伤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容易会演变成糖尿病足,甚至导致截肢,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气温逐渐下降,冬季也快要来到,中老年人常有手脚发凉的情况。专家提醒,这时候糖尿病患者就要留心自己的脚,时时注意是否患上了糖尿病足。

小小烫伤短短几天竟致截肢

今年50岁的老刘有11年的糖尿病史了。几周前他在夜间用热水袋暖脚,第二天起床时发现自己左下肢被烫伤了。起初他并不在意,但慢慢地伤口开始蔓延到第二趾皮肤破溃,第三趾头也逐渐变黑。送医就诊后老刘持续3天高烧不退,无奈之下只好截肢,以免休克死亡。

医生指出,送医时老刘脚上破溃红肿,还渗出脓液,左脚肿得像馒头,是由烫伤后不注意而导致的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最初源于足部破溃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出现异常而导致患者发生的血管、神经病变,尤其是下肢、足部的血管病变,或是感染,使得足部一旦受损,就不容易愈合,甚至溃烂的现象。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博士徐静指出,很多的糖尿病足患者最初的足部溃烂,多是源于搔抓皮肤溃烂、水疱破裂、新鞋磨破伤、碰撞烫伤等小范围的皮肤损伤。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如足趾麻木、蚁行感、皮肤感觉减退等,容易被患者忽略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临床上把糖尿病足分为四期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每10个人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其中30%左右有糖尿病足。一般而言,糖尿病在发生5年以后都会有引发糖尿病足的可能。且多发现于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差、年龄大的人群。

在临床上,我们一般把糖尿病足分为四期。即早期病变期,这时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常常被大家误认为是“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第二期为局部缺血期,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出现下肢疼痛,症状反复。

徐静继续说到:“第三期为营养障碍期,这时患者就会出现静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尤其是在夜晚睡觉时。第四期为坏疽期,会出现持续剧烈疼痛,出现干性或湿性坏疽,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

早预防、早发现,以及早治疗

糖尿病足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局部皮肤水疱,感觉缺失,皮肤溃疡等病变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徐静表示,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主要有全身治疗,即代谢控制,控制好血糖;扩血管,改善组织供血;营养神经,改善神经功能;抗感染;高压氧治疗,改善血循环和下肢缺氧。

“当然,还有局部清创,根据伤口的不同而分情况来处理;还有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利用造影找出堵塞的血管,从而打通,这种方法是相对来说比较有特色的。”徐静告诉记者,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时,要结合使用以上治疗方法,效果更好。

预防糖尿病足 要定期检查血糖

徐静指出,预防糖尿病足,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她说:“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定期体检,以监测血糖。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行买来血糖仪,每天检查;至于其他的患者,我建议至少每个月去医院体检一次。”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又该如何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呢?徐静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减退或缺失,对温度不敏感,极易烫伤。所以在进入秋冬季之后,首先要防止烫伤,尽量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脚器等,太冷时应穿好保暖靴和保暖袜,防止出现冻疮。

“老糖友”脚趾裂口不愈,看诊才知是血糖超标所致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3日讯脚趾间裂了个小口,擦了一周的保湿乳膏仍不见收口,到医院看诊才知是血糖超标所致。“每天都在按时吃降糖药,怎么还会血糖失控?”23日,看着飙升的血糖,张大伯一脸的不解。

71岁的张大伯是个“老糖友”,平时除了吃降糖药,还坚持运动,控制食量。一周前,他发现脚趾间裂了个小口,每天擦保湿乳膏也不管用。23日一早,他找到曾住院治疗过的武汉市东湖医院看诊,内科主治医师王玲检查发现,张大伯脚趾间的裂口是干燥和摩擦所致。一查血糖,竟高达18mmol/L。

“这正是伤口迟迟不收口的原因。”王玲详细追问得知,入冬后天冷,张大伯懒得出门,每天坐在家里读书看报,食量一点也没减少。“动得少,吃得多,如果还吃之前剂量的降糖药,控糖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王玲给张大伯处理了伤口后,又给他调整了降糖药的用量,开具了健康处方,指导他进行血糖监测、运动、饮食、起居等自我健康管理。

图为护士给张大伯处理好脚部的伤口后,帮他穿好鞋袜

王玲介绍,寒冷的天气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多,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胰岛素的分泌,使原来血中就相对或绝对不足的胰岛素水平显得更低,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加上天冷需更多热量御寒,食欲也会增加,加上出门活动少了,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血糖失控。

王玲提醒,冬季除了调整降糖药的用量外,还应定期监测血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糖友”适当参加运动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有利于血糖保持平稳。勤泡脚,多活动可以防止肢体麻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不要用太烫的水泡脚。同时保持脚部卫生,勤修剪趾甲换鞋袜,避免摩擦和脚气引起足部破溃。(记者刘璇 通讯员邱碧霞 吴萍)

【编辑: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