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焦米饭糖尿病(焦米粥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妙手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友们少吃这些东西,小心危及性命!

糖尿病食疗原则是所有糖尿病人都知道要遵守的,但这个原则绝不是“不吃甜食和减少主食摄入量”这么简单,还有不少食物看似不会威胁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但其实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平衡。那么到底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呢?

爆米花

又称炒米,爆米花属淀粉类食物,由于爆米花燥热伤阴,对阴虚火旺之体的糖尿病人,千万不能吃。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所言:“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爆玉米花性同炒米,故也当忌食。

糯米

糖尿病人不宜多吃,因为糖尿病患者是对糖的代谢不正常,忌食多糖食物,而米饭在体内即水解成葡萄糖,尤其是糯米食品,含糖量更高,故当忌食之。

锅巴

为烧饭时所起的焦锅巴,不仅含糖量多,而且易香燥助火,糖尿病患者忌食之。

番薯

俗称山芋、红薯。性平,味甘,它含有大量的糖分,所含的糖主要是麦芽糖和葡萄糖,因此,糖尿病之人忌食之。

性凉,味甘微酸,中医虽说梨能“止消渴”,但应指热病津伤口渴或酒后或暑热烦渴而言,并非是糖尿病的消渴。因为梨中含丰富的糖分,其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所以,患有糖尿病血糖升高者忌食之。

桃子

又称水蜜桃。性质温热。这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升高伴有痈疖之人,尤当忌之。桃子中又含多量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木糖等,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7%。因此,糖尿病人切勿食之。

橘子

性凉,味甘酸。中医虽然认为它能生津、润肺、止渴、润燥,《日华子本草》还说它“止消渴”,但这种“止消渴”只是指热病口渴,炎热于渴,或酒后烦渴而言,不能适用于糖尿病消渴症。因为橘子中也含丰富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多食更易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症情,切忌食之。

柿子

性寒,味甘涩。因柿子中含糖量较高。据分析,每100克熟柿中含糖可达5~20克,包括葡萄糖、蔗糖、果糖等。所以,糖尿病者忌食之。柿饼中的含糖量也很高,同样不适宜糖尿病之人食用。

大枣

又称红枣。性温,味甘,虽有益气补血作用,但它又含有丰富的糖分。据分析,鲜枣中的含糖量可达26%~36%,而干枣中的含糖量能高达60%以上。因此,糖尿病者切勿多食。

荔枝

性温,味酸甜。一方面荔枝性质温热,极易助热上火,加重糖尿病人内热病情;另一方面,荔枝中含多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其葡萄糖含量高达66%,因此,糖尿病者均当忌食。

香蕉

性寒,味甘,其果肉中含糖量为11%,约占香蕉干中90%以上的糖分,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忌服食。有人发现,糖尿病人吃了香蕉,可以使尿糖相对降低,并有利于水盐代谢的恢复,认为这可能与香蕉中高钾低钠有关。录之以供参考。不过,既然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还是忌吃为妥。

椰子汁

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对暑热烦渴或发热口渴之人适宜。但对糖尿病之消渴者法当忌之。因为椰子汁中含有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异物志》中记载:“椰子,饮其浆则增渴。”这说明糖尿病人误食之,会加重病情,增高血糖,以致“增渴”。

樱桃

不仅含较多的糖,同时其性温热甘涩,易导致内热更甚。如《饮食须知》中说它“味甘涩,性热,多食助虚热。”《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樱桃甘热温中,不宜多食,诸病皆忌。”糖尿病者切勿多食之。

龙眼肉

一方面由于桂圆肉性质温热,易助热上火,加重糖尿病人的阴虚火旺病情;另一方面它又含丰富的糖,尤其是葡萄糖含量高达25%,同时又含0.2%的蔗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切勿多食。

葡萄

性平,味酸甜。中医认为,多吃葡萄易生内热,故消渴之人当忌食之。由于葡萄中含有很多的糖分,而且主要是葡萄糖,易为人体直接吸收。尤其是葡萄干,仅含17%的水分,其含糖量相对更高。凡有糖尿病者,法当忌食。

当然除了这些水果以外,糖尿病人平时都要服用降糖药物,无论口服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有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化学作用,特别是下面几种药物,使用前必须咨询医生。

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常常被用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等,还能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但是,阿司匹林可以导致口服降糖药的代谢、排泄速度减慢,尤其会增加磺脲类药物的药效。如果原有的磺脲类降糖药的剂量不变,突然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使血糖降得过低,严重者会引起低血糖昏迷。

2. 心得安

心得安,也就是普萘洛尔,常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还有心绞痛。心得安属于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血压,阻碍肝糖原释放葡萄糖,还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降低。再加上本身心得安可以缓解心率异常问题,即使低血糖初期出现了心率增加的情况,患者也很难自我发现,未遵医指导下与降糖药一起用,很容易引起低血糖。

3. 强的松

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都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但这类药物会促进蛋白质分解转变为糖,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因此血糖和肝糖原都会增加,升高血糖。所以,原有降糖药即使能控制血糖在合适水平,一旦用了强的松等药,很有可能出现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糖友要注意。

4. 抗痨药

异烟肼、利福平都是常见的抗痨药,主要用于肺结核病的治疗。不过,这类药物会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魅,加速甲苯磺丁脲的代谢、排泄,影响其药效。所以,使用甲苯磺丁脲片降糖的糖尿病人,若不慎感染肺结核,一定要告知主诊医生用药情况。

5. 雌激素、黄酮体、口服避孕药

现代女性对这几类药物并不陌生,接触几率也很高。但是,这三类药物与降糖药会相互影响疗效,罗格列酮更会使口服避孕药“失灵”。所以女性糖尿病患者有避孕需求时,要多加留意。

6. 部分抗生素

中国目前抗生素滥用情况比较突出,甚至部分人有“无论大病小病都先吃一粒土霉素”的习惯。然而,抗生素并非万能,甚至有时会出现不良影响,对糖尿病人就是如此。据了解,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可产生大量乳酸,容易引起糖尿病人酸中毒。

不过,并非糖尿病人完全不能服用上述这些药物,只是由于药物之间会相互影响,所以糖尿病人不慎患其他疾病时,要跟医生说明自身病情以及所用药物,以免发生低血糖、酸中毒等不良事件。

(编辑:雷锋)

微信公众号:妙手健康;微信号:Drmiaoshou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不用担心血糖升高

今天在门诊有个老爷爷跟我抱怨,自己中午和晚上必须要吃米饭,不然就会感觉饥饿,谁知道现在查出糖尿病,米饭不敢吃了,每天总感觉吃不饱,饿得心慌慌,这可怎么办呢?我被老爷子的话逗笑了,没错,中国人大多数对米饭情有独钟,一顿不吃就饿得慌,但是正因为吃得太精细了,对老年人不太友好,那么,米饭真的就不能吃了吗?忍不住想吃怎么办?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告诉你,让你放心吃米饭

首先我们来看下常见的主食GI值是多少:

米饭:83.2

米粥:89.4

黑米饭:42.3

玉米粥:51.8

小米粥:61.5

可以发现,同样是大米做的,不同的做法却会影响GI值;同样是主食,不同种类的米GI值也有很大区别,就像黑米和大米,二者之间相差一半,所以,选择吃什么,怎么吃,是非常重要的。

1、不要单吃米饭,黑米、玉米、荞麦都可以做饭吃

每顿都吃大米饭肯定是不行的,它太精细了,最好能加两三种其他粗粮,把大米的占比降一点,粗粮的占比升一点,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吃米饭的愿望,又不会让血糖升得太快。比如说大米、黑米、小黄米、燕麦仁四种混合在一起,吃起来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2、不要煮得太软太烂,尽量不要煮大米粥

发现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喝白米粥,还经常用高压锅煮,米粒完全煮化了,这样的食物吃进肚子里,血糖肯定容易升高。建议不要“吃软饭”,平时蒸饭的时候少放一点水,另外,不同的米吸水性不一样,需要大家多试几次,找到最合适的水位。想吃粥的话就米杂粮粥,少抓一把大米增加黏稠度,同样别煮太烂。

3、心急吃不了热饭,放凉一会再吃

米饭的温度高低也会影响GI值,一般温度越高,GI值也越高,所以建议米饭盛到碗里了不烫嘴了再吃。但是,这不是让你吃冷饭,小心把肠胃吃坏了。

4、用小碗吃米饭,注意控制饭量

一般喜欢吃米饭的人都爱用大碗,吃起来过瘾,建议您用小碗吃,一顿不超过2两,如果身材很胖,还应该再控制一点。有人说我吃得少了就会饿,怎么办呢?不吃米饭可以多吃菜、多吃肉,啃两个玉米,它们都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就算米饭吃少了也不会饿。

5、按照喝汤、吃肉、吃菜、吃米饭的顺序进行

不想血糖升得那么快,又想吃米饭,就要注意一个进餐小细节,那就是把米饭放在最后吃,一个是为了控制血糖上升,另一个是为了控制饭量,可谓是一箭双雕。

6、慢点儿吃,多嚼几口

吃饭没人催你,再饿也别火急火燎,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优雅的贵族,小口慢吃,至少持续15分钟,让大脑接受“吃饭信号”。另外,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能帮助你分解食物,消灭部分细菌,对口腔和肠胃都有好处。

学会了以上6个“干饭技巧”,就可以安心吃米饭了,不过还是建议糖友们,米饭再好吃也别常吃,还是要适当控制一点,和其他谷物、豆类、薯类交换着吃,这样身体才健康。

另外,有一件事让人想不通,日本的主食也是米饭,为何中国糖尿病患者那么多,日本却那么少呢?

首先,米饭的做法不同

中国人吃米饭一般是把大米、水加入锅里蒸,蒸熟了直接吃,日本人喜欢将米饭搓成饭团,外面包上蔬菜或紫菜,带到学校和公司食用,等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基本已经凉了,不会二次加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吃热食的情况,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

其次,食用量不一样

中国人吃饭非常热情,会告诉你“敞开肚皮吃!”、“不够再加!”而且加饭还不要钱,很多男性朋友都会吃第二碗。日本人注重质量和健康,吃多少是固定的,吃完就结束,不会继续加饭。如果中国人能把饭量控制一下,血糖就不会上升得那么快。

最后,大米的品种不一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的米饭特别养人,东北大米、河南大米、新疆大米都很出名,绵软略黏,做出来的饭闻着味儿就香,日本的大米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有韧性、不太黏,大米品种不一样,GI值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总之,糖友们是可以吃米饭的,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太快,最好能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学习正确进餐顺序。除了米饭这一点,糖友们还需牢记其他饮食注意事项,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等主食?听听医生怎么说

徐先生是一名“抗糖”患者,他是在去年夏天确诊的二型糖尿病,现在坚持“抗糖”已经一年了,但是让徐先生苦恼的是他的血糖不是很稳定,他为了控制血糖在饮食方面做了很多调整。

比如每天不吃米饭面条等主食,只吃搭配好的肉食蔬菜,像芹菜牛肉之类的,并且从来不吃高糖的食物,而在检测血糖方面,徐先生每天只检测餐后血糖。

因为徐先生有糖尿病,所以当徐先生的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徐先生就觉得自己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并且不会再服用降糖药。

徐先生坚持自己的想法经常性不服用降糖药,也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降糖药。

医生建议徐先生按时坚持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但是徐先生只是偶尔服用这些降糖药,因为徐先生认为药物最终都会经过人体的肝脏,频繁服用降糖药会损伤肝脏功能,甚至可能会造成乳酸中毒。

所以在这一年的“抗糖”过程中,徐先生的血糖一直不是很稳定,其实回顾徐先生的控制血糖的方法,徐先生做了一些错误示范的,就以血糖高就不吃大米等主食为例子,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和徐先生犯一样的错,那么血糖高,就真的可以主食不吃或者少吃为好吗?

一、血糖高,主食不吃或者少吃为好?

首先,引起血糖突高的常见因素其实最常见的是饮食习惯,比如大量进食高糖食物,像蜜饯,糖果之类的,主食并不是导致血糖高的主要因素,那么主食包括一些什么食物呢?

主食是人体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如果长期不摄入碳水化合物人体会没有能量,体内的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会流失,所以碳水化合物要适当摄入,那么主食包括谷类,豆类等种类,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主食对于血糖的益处。

谷类:以大米为例,进食大米可以适当补充人体的热量,帮助人体补充营养,所以血糖高的人可以适当进食,但不要过量,因为大米属于容易消化的含糖量高的食物,过量会引起血糖升高。

豆类:以大豆为例,大豆内其实除了富含维生素B之外,还有磷酸,这种物质和维生素B可以帮助血糖的降低,所以大豆可以适当摄入。

所以说,血糖高主食可以适当摄入,不能过量食用。徐先生干脆不吃米饭等主食其实是不太正确的降低血糖的方式,除了不吃主食以外,徐先生在降低血糖方面还存在三个误区,下面来一一科普一下。

二,认识控制血糖的三个误区,正确控制血糖

徐先生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有三个误区,这三个误区导致徐先生的血糖控制的不是很好,所以现在来纠正徐先生对于控制血糖的这三个误区,并且针对控制血糖给予一些正确建议。

误区一:只注重检测餐后血糖,忽略空腹血糖

徐先生有糖尿病,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检测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空腹血糖要在空腹八小时左右测量,早上起床喝点水就可以开始测量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的别称是基础血糖,它的测量结果在3.9-6.1mmol/L(正常值)意味着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正常运行,如果超出这个正常值就意味着机体的糖代谢异常,并且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所以空腹血糖的重要性就体现在此,不能被忽略。

误区二:饮食控制血糖后糖尿病会完全痊愈,不用再服用降糖药

糖尿病分为很多种类,其中有部分重型糖尿病其实是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的。

因为患者自身的胰腺功能已经被破坏,无法正常分泌出胰岛素,所以需要通过外界的介入来使机体获得胰岛素,所以说对于这类重型糖尿病患者,仅仅通过饮食来控制血糖,糖尿病是无法痊愈的,更别提没有降糖药的帮助。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饮食控制血糖同样重要,但是不能忽略降糖药的功效,因为饮食控制需要身体和精神上的高度自律才能完成,彻底地运用饮食管理来控制血糖需要时间和精力,并且徐先生饮食控制血糖也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降糖药的按时服用会很大程度上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来控制血糖。

误区三:降糖药不能频繁吃,会对身体有危害

医生嘱咐徐先生要按时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徐先生完全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服用,所以对后续的血糖控制会有一定的影响,降糖药服用过多才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但是正常量的降糖药摄入不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通过徐先生控制血糖的一些错误示范,我们会发现其实运用正确的方法控制血糖才会有一定的效率,所以现在来科普一下正确的控制血糖的方法。

首先是定期检测各项指标,比如血糖,最好在家备用血糖仪,糖尿病患者在佩戴胰岛素泵的,需要在三餐前后两小时,睡前测量血糖,一共七次,才能有效监测血糖的情况,当血糖逐渐被控制好之后,就可以变成一天测量四次,控制血糖就已经完成第一步了,糖化血红蛋白也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像刚确诊糖尿病又没有并发症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建议<6.5%。

其次,饮食结构的调整对控制血糖也会有所帮助,对于二型糖尿病来说,要合理搭配食物从而摄入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都属于三大营养素,这三者需要注意均衡搭配,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据三大营养素的一半左右,豆类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较高,所以烹饪中可以适当加入豌豆等豆类蔬菜;

蛋白质要比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少,肉类和蛋类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适当加入;脂肪是三者中比重最低的,富含脂肪的坚果类的食物不能过多食用,否则体重会增高从而影响血糖,这三大营养素的合理分配是比较理想的控制血糖的食物搭配,同时糖类食物是需要规避的一类食物,尽量不吃糖类食物,否则血糖升高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很多;

最后,如果饮食结构的调整对于血糖降低的效果不明显,药物治疗的介入就会起到重要作用。如果饮食和对于像徐先生这样的二型糖尿病,常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这个药物适用于二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的病人,它可以有效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抑制葡萄糖的生成来降低血糖。

在掌握了正确控制血糖的一些方法后,控制血糖的一些注意事项也需要知道。

三,控制血糖的注意事项

锻炼减重干预血糖是常见的控糖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这两个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无氧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运动方式,因为无氧运动是一种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强度,机体的运动过程会消耗体内的蛋白质以及糖代谢的能量,会为良好的体魄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有氧运动不能一开始就做高强度的运动,因为爆发力太强的无氧运动会导致机体吸收糖分的速度延缓,机体堆积大量的乳酸,会出现乳酸性中毒。

有氧运动是也是干预血糖的重要运动方法,可以将有氧无氧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地开始参加不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比如参加一些短期快速减重的健身项目,自己身体会跟不上锻炼的强度,血糖控制的目的会和预期的不一样,减重锻炼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先从缓慢的慢跑或者跳绳开始,从每天半小时到慢慢增加时间,坚持锻炼运动也是需要很大毅力的,这种适应自己身体强度的运动锻炼才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中老年朋友服用降糖药的两个注意事项:一是在服用二甲双胍药物需要注意,服用这个药物一定要定期检测肾脏功能,避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乳酸中毒;二是中老年人还需要注意服用降糖药引起血糖过度降低,会导致低血糖引起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昏迷的情况,所以随身可以携带一点巧克力,以备不时之需。

从锻炼运动方面着手,血糖的控制是有科学依据的,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血糖的控制是很简单的事情。

四,总结

从徐先生的事例中,对控制血糖的三个误区我们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徐先生犯的错可以成为控制血糖的一个错误示范,大家要引以为戒,不能没有科学依据地去控制血糖,听信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血糖控制的不稳定。

学会从饮食控制血糖,用减重运动干预血糖升高,以及药物治疗降低血糖,这些方法都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科学地控制血糖,高血糖就能远离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