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糖尿病(小鸟糖尿病怎么治)
“夜猫子”比“早起鸟”更易患糖尿病
图片来源:美国杜克大学官网
科技日报北京9月14日电(记者张佳欣)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显示:与那些拥有早起习惯的人相比,晚睡晚起的人患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9%。相关研究发表在新一期《内科医学年鉴》上。
睡眠类型或昼夜节律偏好,指的是一个人偏好的睡觉和醒来时间。有的人是“早起鸟”,喜欢早睡早起,而有的人是“夜猫子”,喜欢晚睡晚起。研究人员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可能很难改变。但那些认为自己是“夜猫子”的人要更多地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睡眠类型可能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前研究发现,睡眠时间更不规律的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而晚睡晚起的人更可能有不规律的睡眠模式。
此次,团队分析了2009—2017年间从护士健康研究Ⅱ中收集的63676名女护士的数据,其中包括自我报告的睡眠类型、饮食质量、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睡眠时间、吸烟行为、饮酒、体力活动和糖尿病家族史。研究小组根据参与者的自我报告和医疗记录确定了她们的健康状况。
在考虑了种种生活方式因素后,研究发现,晚睡晚起与糖尿病风险增加19%相关。此外,生活方式最健康的人中,只有6%的人属于晚睡晚起型。在那些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人中,25%是晚睡晚起型。
研究还发现,晚睡晚起的人更有可能存在饮酒量较高、饮食质量较低、每晚睡眠时间较少、每天至少吸一支烟等情况,并且体重、BMI和体力活动率处于不健康范围。
来源: 科技日报
“夜猫子”更易患糖尿病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据合众国际社网站9月12日报道,对于一些人来说,熬夜是很正常的事,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他们都会熬到深夜。
但做“夜猫子”可能会让人的身体付出代价。
一项新研究发现,“夜猫子”比“早起鸟”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美国波士顿布里格姆和妇科医院博士后研究员、该项目首席研究员西纳·基亚纳西博士说:“我们发现与‘早起鸟’相比,‘夜猫子’患糖尿病的风险高72%。”
研究人员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生活方式。
基亚纳西说:“我们发现,总体而言,‘夜猫子’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更大。他们更有可能饮食不健康、体重不达标、身体缺乏运动。他们更有可能是烟民或嗜酒者,甚至睡眠不好。”
基亚纳西还表示,即使考虑到这些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夜猫子”患糖尿病的风险仍然较高。
他说:“当我们考虑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做出调整后,这种风险从72%下降至19%。这19%的风险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会对公共卫生和临床研究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护士健康长期研究的近6.4万名女护士的数据。这项研究收集了她们2009年至2017年的健康数据。
数据包括护士们自我报告的作息时间类型,即她们自认为是“夜猫子”,还是早起者。
约11%的护士称自己是“夜猫子”,35%的护士称自己是“早起鸟”。其余的则介于两者之间。
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而言,健康生活方式会受“夜猫子”作息时间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生活方式最健康的护士中,仅6%是“夜猫子”,但在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护士中,有25%是“夜猫子”。
不过,研究还发现,如果一个人的作息时间与“夜猫子”的嗜好相匹配,患糖尿病风险的增幅会减弱。
研究人员发现,事实上,只有那些过去上夜班时间少于10年的“夜猫子”,患糖尿病的风险才会明显增加。
基亚纳西说:“在较少上夜班的人中,‘夜猫子’作息与糖尿病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他补充说,研究结果可能意味着,有些人有成为“夜猫子”的基因倾向,而试图违背这种倾向可能对他们的健康不利。
他指出,约有350个基因标记与人类的作息时间类型有关,这项研究表明了解这些基因有助于保护“夜猫子”的身体健康。
研究发现:夜猫子患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更大
你是“早鸟”还是“夜猫子”?人类的活动模式和睡眠周期或会影响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发表在《实验生理学》上的新研究发现,唤醒/睡眠周期会导致代谢差异并改变人体对能量的偏好。那些熬夜的人利用脂肪获取能量的能力降低,这意味着脂肪可能会在体内积聚并增加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科技日报,泽塔)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