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医治疗糖尿病秘方(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怎么样)

内分泌胡逢来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挺闹心,降血糖有什么“秘方、偏方”吗?还真有

62岁的张大爷,年初也加入了糖尿病的大军。本想着也退休了,这回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了,没想到得了这么个病。对于医生说的控制饮食、吃药等等措施,张大爷打心里不愿意接受,忙于打听各种偏方、秘方,想赶紧摆脱掉糖尿病。

一通折腾下来,血糖越来越高。好在有医生和女儿地反复宣教,劝导,张大爷终于肯认真治疗了。

其实,作为内分泌科的医生,这样的患者见到过很多。趁着今天是联合国的糖尿病日,想跟大家说一下,其实治疗糖尿病的秘方就是认真遵从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原则,这就是最好的秘方。

1、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选择性很广,药物疗效越来越好,副作用也越来越低,口服降糖药常用的如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GLP-1受体激动剂长效制剂(如利拉鲁肽)等等。可以满足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所需。

除了口服药物,还有注射的各种胰岛素,均为治疗提供了诸多可选择性。

有的患友说,我觉得祖国的中医很好,糖尿病治疗呢,也可以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糖尿病在中医方面称为“消渴症”。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中成药是含有西药降糖成分的,一定要和医生做好沟通,避免联合用药的低血糖风险。

2、饮食控制

饮食治疗,是最需要糖友参与的一个环节,需要长期坚持。

关于饮食方面,我们科普过很多,总之呢,想要控制好血糖,需要控制总热量,饮食种类尽量杂一些,主食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品。饮食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和低血糖负荷的食物。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糖友总想着哪些食品是不是有降血糖的功效啊,是不是很好的偏方啊,这里告诉大家,任何食品都不能代替药物,之所以有一些推荐的食品,是因为这样的食物有助于餐后血糖更加平稳,不至于飙升,更加适合糖友而已。

3、适量运动

坚持每日运动,一周运动累计时间应在150分钟,可以选择轻缓的有氧运动。

4、定期复查

一定定期监测血糖情况,定期复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眼底、大血管、神经系统是否有病变,有助于早日发现并发症,早日干预治疗。

5、学习一定的糖尿病相关知识

糖友可以选择一些通俗的科普资料来了解糖尿病,家人也要给予正向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张大爷的女儿就做得不错。

所以呢,做好上面五点,这就是控糖的“偏方秘诀”,保证有效,长寿可期,最后祝糖友们开心健康!

#哆咖医生超能团##慢性病那些事#

中医药治糖尿病?药王孙思邈:9类药物、18个方剂、22味中药

在糖尿病(消渴病)的中医药治疗历史上,我们的古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疗效。在浩瀚的古医籍海洋中,有一本医学著作不得不提,这就是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其中就有关于消渴病的治疗经验记载。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对于糖尿病(消渴病)的治疗经验,从古人的智慧中挟取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的思路。

孙思邈对消渴的记载

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而消渴之名最早载于《内经》,《素问·奇病论》记载:“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自《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对消渴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到了唐朝,对于消渴的认识已算是相当完善,孙思邈在消渴相对认知完善的年代,将消渴病的认知和治疗集中表现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

这其中,《千金要方》详细阐述了消渴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及并发症的表现、消渴病的预防方法以及治疗方药累计22种,并提及一些灸法、食疗方等;《千金翼方》则首次系统总结了有关消渴的治疗用药,并提出消渴治疗的6个方法和18个方剂。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认知

发病机理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发病机理有独特的见解,孙思邈指出,消渴的根源在于五劳、七伤、六极,导致机体正气亏虚,引发疾病的产生。

其中五劳指的是志劳、思劳、心劳、忧劳以及过度的疲劳,也就是过度思考、耗心费神,身体过度疲劳等;六极包括:气极、血极、筋极、骨极、精极、肉极。即过度的劳累导致气血精津等精微物质过度损耗以及脉筋肌皮骨等五体过度劳累引发消渴等病。而七伤则强调阴寒、阴痿、里急、精连连而不绝、精少囊下湿、精清、小便苦数等导致邪气亢盛则气血不通,精微输布异常,精津亏虚则引发消渴等疾。

孙思邈对消渴病治疗方法的总结

前面提到唐朝以前对于消渴的认知已经相对完善,孙思邈对于消渴的治疗已较其前代医家更为丰富,他系统总结了前朝医家有关消渴治疗的9类药物,并提出了消渴治疗的20余种用方,也提到了食疗和针灸法。

孙思邈首次系统总结有关消渴的治疗药物共九类,包括玉石类、草部、木部、人兽部、虫鱼部、果部、菜部、米谷部及未归类的药物,其中以草部药物18种,包括:泽泻、人参、白英、黄连、云实、葛根、知母、栝蒌根、款冬、地榆、王瓜、恶实、水萍、荭草、鸟葵、菰根、芦根;其次为玉石类10种,包括丹砂、硝石、紫石英、石膏、乌古瓦、理石、长石、礜石;人兽部7种包括:髓、肉、尿、骨、白雄鸡肉、屎白、黄雄鸡;其他未归类共7种,包括:合玉石、白石华、黑石华、封石、遂石、石剧、龙石膏;木部4种,包括:茯苓、松脂、枸杞、竹笋;菜部共2种包括:莱菔根、莼;果部共2种,包括:乌芋、李核仁。孙思邈对消渴治疗药物推崇以草木类为主。

孙思邈对食疗和针灸的认知

孙思邈强调食疗、针灸以及其他综合疗法在消渴病治疗的地位。其中提到三种食疗方,包括:冬瓜子、菘菜、莼、竹笋等;谷米类包括:青小豆、大麦、青粱米、陈粟米等;鸟兽类包括:沙牛髓、鹿头肉、黄雄鸡等。对于针灸治疗,孙思邈认为对于初患消渴之人,可用灸法治疗,若病过百日以上,则应慎用,以防疮上脓水不止,并针对不同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总的来说,孙思邈认为消渴病属于疑难杂病,患者自身的预防调理在消渴的发生、发展,乃至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尤其是不饮酒、房事节制、禁食咸和面,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原书《备急千金要方》的记载吧: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3个组方,降糖和防治并发症,实验证实均有效

毫无疑问,糖尿病的诊治目前来看主要是以西医西药为主,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研究不系统,目前只能作为西医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方式,主流的降糖治疗和糖尿病的病情管理模式,完全是西医所主导。守护中国健康的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哪些亮点可以挖掘,又有哪些经典的组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作用呢?

中医理论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为“辨证论治、整体治疗”。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等外因作用所致,多涉及肝、肾、胆、胰等脏器,宜根据适应症给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证候等情况,基于糖尿病本虚标实的特征,根据中医治疗思路(脏腑气血辨证),进行辨证论治。这一点和西医对于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思路相似,因人而异,千人千方。

中医基于这些基础认识,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型、辩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并没有达到像西医对于糖尿病的分型一样清晰明确达成共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节脏腑功能,整体治疗、双向调节,对于治疗早期糖尿病、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中药治疗的优点有多层次,多靶点的功能调节作用、温和持久作用、综合治疗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这一点是西医所不能媲美的。与西医比较,中药的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代谢紊乱进行整体调节。

中西医结合是趋势

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中医精髓之上,必须要以西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药学成果结合,以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方式方法(检测C肽,检测胰高血糖素,检测体内胰岛素,检测血糖)来指导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也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以单纯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好转和治愈情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糖尿病和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糖尿病的经典组方

葛根汤

葛根芩连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下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按 8∶3∶3∶2组成,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降糖脂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素、黄芩苷等黄酮类和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大量临床实验显示葛根芩连汤降糖疗效确切,长期使用副作用小。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卷下记载:“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由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按 120 ∶6 ∶5∶3∶3∶3 ∶3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降血糖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萜类: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和黄芪甲苷。

消渴丸--中西药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

符合我国药品监管要求的公开中西药复方降糖制剂并不多见,其代表药物是消渴丸。消渴丸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葛根、五味子、山药、玉米须 7 味中药与西药格列本脲组成。从中医角度上看,消渴丸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等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消渴丸中定量的格列本脲有强效降血糖作用,减轻糖毒性,保护胰岛 β 细胞功能,改善患者倦怠乏力、多食易饥等症状。

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共同治疗糖尿病,一定大有所为,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