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手脚湿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手脚冰凉怎么治疗)

哆咖医生王刚强 0
文章目录: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口渴肺虚,多食脾虚,多尿肾虚,分上中下调治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典型特征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其中,喝酒多、吃饭多、小便多更为突出。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名字,但是有“止渴”这个病,基本上可以说等于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在中医的叫法“消渴症”更为形象,其“消”字包含三个症状:渴饮过度、饥食过度、小便过多。

中医认为,每个患者上、中、下“三消”的严重程度不同,意味着每个人的脏腑状态不同。向上消失是肺阴不足;突出的消除是脾虚和胃火;加重是肾虚,不分清浊。

1.中医消渴——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症状:口渴突出,需要不时喝水。如果你喝了它,你就不会解渴。过一会儿,你会口渴,口渴,尿量会增加。同时还有烦躁、怕热、出汗等症状。中医分析:口渴、多喝水、尿频、口干,这是肺阴虚、阴虚、肺燥的表现。治疗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药: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汤等。、从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鲜藕等中提取的汁液。,也可以使用黄连、黄芩和知母。

2.中医治疗中药少食健脾清胃。症状:饥饿感突出,刚吃完饭就会饿。同时,你还可能出现疲劳、大便变形、精神状态不佳、口渴、四肢无力等症状。中医分析:这是脾虚胃火的表现。胃里充满了火,胃阴不足,所以你会很快饿,有强烈的饥饿感,并有口渴的症状。脾虚,所以会出现身体虚弱,大便变形,四肢无力,精神状态不佳。治疗原则:健脾清胃。处方用药:云女汤、七味白术散。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芪、栀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天冬、麦冬、生地、葛根等药物。

3.用中药治疗,用中药消除——滋阴补肾。症状:尿量大,尿频突出。而且,尿液浑浊,甚至像煮鲫鱼汤一样白,或者又甜又粘。同时伴有腰腿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口渴多饮。中医分析:肾虚分不清尿浊,所以尿中会夹杂细微的水谷,表现为尿浊,有鱼汤般的白感。腰为肾之府,故腰膝因肾虚而虚弱。肾阴虚,阴虚则燥,所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原则:滋阴补肾。处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用山药、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益智仁、桑螵蛸、知母、黄柏等药。

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并不排斥西医疗法,而在控糖方面,西医确实有更快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这样,中西医结合在缓解症状和延缓并发症方面更有效。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健康明星计划##哆咖医生超能团#

糖友注意 脚麻脚痛或是失明前奏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病例,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当时我自己从事疼痛专业有五年了,一个要好的朋友介绍了一个患者,60岁,男性,糖尿病八年,一直没能控制好血糖。

半年前他开始有一些手麻、脚麻伴疼痛,也没太在意,直到一个月前,突然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一个月内几乎完全失明,只有简单的光感。雪上加霜的是,一周前开始出现一只脚坏疽,来就诊时,查体发现右足拇指湿性坏疽,右侧踝关节及以下皮温低,肤色青紫伴有剧烈疼痛。请了血管外科和骨科医生会诊,建议右膝关节以下截肢。

后来疼痛科综合考虑后,先给予抗感染

及右足创面处理,紧接着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右侧腰交感神经节酒精毁损,手术后,右侧下肢血液循环恢复,感染控制,最后截掉了右足大拇指,保住了右脚。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由这件事,引出两个问题,糖尿病人出现脚麻、手麻疼痛,到底问题大不大?跟眼睛失明又有啥联系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产生并发症。而手足麻木疼痛,又往往最先出现症状,却又常被人忽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引起的手足神经痛有啥特点:

初期可能仅仅是若有若无的麻木感,轻微的间断出现的刺痛,如果不重视并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有的轻微疼痛和麻木,逐渐加重为持续性症状,疼痛麻木特点开始多样化;

可出现双侧手足自发性烧灼样疼痛、闪痛或电击痛;有针刺感或刺痛;

也可以表现为行走痛,常描述为“赤脚走在热沙上”,就算穿最宽大舒适的鞋,也会觉得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

进一步发展,轻微刺激就可引起重度疼痛,常从足趾开始,随后双侧对称性扩展,呈套袜状分布并逐渐影响到足部和下肢。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常于夜间加重,导致患者无法入睡。疼痛症状偶尔也可累及双手,指尖常最先受累。

当手足麻木疼痛伴有如上特点,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出现这样的症状,说明糖尿病的多种机制诱导的线粒体产生反应性氧化产物生成增加,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造成微血管炎,大血管与神经病变,并且有可能已经形成相当程度的损伤。

糖尿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并会在某一时期凸显出来,正如本文开始提及的患者,就是在长达八年时间无明显症状,先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其后半年很快就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和足部溃疡。

此外,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等。这些并发症进展缓慢,但有可能会在疾病某一个阶段突然爆发,造成重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上医治未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手足麻木疼痛这样的早期并发症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防患于未然。

文/岳剑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注意,手脚容易起疱、脱皮竟与内湿有关!四个简单的祛湿法,快学起来

湿气常被称为“万病之源”

据现代医学统计

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

最严重的是

湿气可能引起顽固性肥胖

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

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很多人都认为“湿”是南方的专利

其实不然,著名老中医路志正就曾鲜明指出

北方亦多湿

人体湿气分内湿和外湿

南方多以外湿为主,北方以内湿为主

湿气偷偷来

湿气就像贼,总是在人不经意间,偷偷地钻入体内。

由于生活饮食习惯的调整,人们喜食膏粱厚味,吃烧烤喝冰镇啤酒,四季吃冰激凌,夏季吹空调,口味重而多咸,外又常为寒气怫郁,湿不能越,导致现代人十分容易出现体内湿重。

湿气离你这么近,不生病才怪!

湿邪如不祛除,可使病情迁延难愈,如何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可从以下五大信号判断。

睡眠够了依旧困倦

即使睡眠时间很充分了,但起床后还总觉得很困卷、乏力,觉得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懒得动弹,那么,就要怀疑身体里有湿气了。

身上容易起疹子

皮肤总爱起疹子,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脸上、头发总爱出油,黏腻不舒服。

大便粘滞不爽

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如果大便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也说明你的体内有湿,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喝水都会变胖

早上起床后突然感觉自己小腿肚非常酸痛、沉重,或发现最近体重增加了许多,那证明您出现虚胖的现象,也是体内湿气重造成的。

舌苔厚腻

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或者舌体胖大,且舌头边缘还伴有非常明显的齿痕,那就证明您体内的湿气太重,应及时调理。

祛湿就是去病!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邪困脾、引发疾病。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饮食清淡适量

内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摄取的营养物太多,难以消化,化为湿气;或者食用生冷食物,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功能。

建议:适当减少酒、肥甘厚味、甜食、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摄入;少吃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

避开湿气的环境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

日常生活中应当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吹干头发擦干身体。

茯苓薏米祛湿茶

茯苓15~20克,薏米20克,生姜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一洗,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钟。

加入生姜(如果是舌苔黄腻的或者易上火的体质就不要放生姜),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差不多只有一碗水,倒出水趁热喝即可(第二次喝的时候,继续加一碗水,煮开后煎20分钟,一般可以喝三次)。

功效:此茶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若体质偏寒的,可以多下几片姜。糖尿病人不适合喝。

来源:养生中国、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健康春旅、健康时报

来源: 黑龙江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