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糖尿病(高血糖尿血)
出现血尿的那些原因,你都了解吗?
导读
尿液中有血令人担忧。许多情况下血尿可能无害,但血尿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疾病。肉眼可以看到尿液中有血称为肉眼血尿。医生检查尿液时,显微镜下看到红细胞称为显微镜下血尿。无论哪种血尿,都需要确定出血原因。
症状
由于红细胞的存在,肉眼血尿可能是粉红色、红色或可乐色。产生红色尿液需要很少的血液,而且排尿通常不痛。但是,血凝块通过尿液时可能会很痛苦。
血尿通常没有其他体征或症状。
某些药物(例如泻药番泻苷)和某些食物(包括甜菜、浆果等)会导致尿液变红。由药物、食物或运动引起的尿液颜色变化在几天内会消失。
原因
肾脏或泌尿道的其他部分允许血细胞进入到尿液而导致血尿。原因包括:
尿路感染:当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中繁殖时。症状可能包括持续的小便冲动、疼痛、排尿灼痛以及非常刺鼻的尿液气味。对于某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唯一的迹象可能是显微镜下血尿。
肾脏感染 (肾盂肾炎):当细菌从血液进入肾脏或从输尿管进入到肾脏时,会发生肾脏感染。体征和症状通常与膀胱感染相似,但肾脏感染更可能引起发烧和腰痛。
膀胱结石或肾结石: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有时会在肾脏或膀胱壁上形成晶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晶体会变成小而坚硬的结石。结石通常不会引起疼痛不易发现,除非引起阻塞或被排出时。膀胱或肾结石也可出现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体征和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急、尿频,以及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前列腺炎可出现相同体征和症状。
肾脏疾病:显微镜下血尿是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肾小球肾炎可能是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的一部分,也可单独发生。病毒、链球菌感染、血管疾病(血管炎)和免疫相关疾病(例如IgA 肾病),会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而引发肾小球肾炎。
癌症:肉眼血尿可能是晚期肾癌、膀胱癌或前列腺癌的征兆。而在癌症早期阶段,可能没有任何迹象或症状。
遗传性疾病:镰状细胞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可导致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Alport 综合征亦如是,而且会影响肾脏肾小球的滤膜。
肾损伤:意外或接触类运动对肾脏造成的伤害可能会导致肉眼血尿。
药物:环磷酰胺和青霉素可引起血尿。抗凝剂的使用,例如阿司匹林和血液稀释剂肝素,有时也会引起肉眼血尿。
剧烈运动:很少见,原因不明。
风险因素
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在内的任何人都可能出现血尿。以下因素增加了血尿发生风险:
年龄:由于前列腺肥大,许多50岁以上男性偶尔会出现血尿。
近期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的肾脏炎症是儿童肉眼尿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族史:肾脏疾病或肾结石家族史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血尿。
某些药物: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和青霉素等抗生素会增加血尿发生风险。
剧烈运动:长跑运动员较容易出现运动性血尿。
治疗
需要根据导致血尿出现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可能的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清除尿路感染、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药治疗前列腺肥大,使用冲击波疗法分解膀胱结石或肾结石。某些情况下,血尿不需要治疗。
糖尿病入院检查那么多,都在查些啥?
我们知道,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理想的血糖控制,更是要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我们不仅仅会关注血糖的高低,也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明确有无合并疾病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入院会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糖代谢指标1.血糖
血糖既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入院后查静脉血糖、监测指尖血糖可了解当下病情,更是为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能够反映近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随着血红蛋白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会下降,因此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这时可选择检查糖化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估。
3.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的主要是通过测定空腹胰岛素和(或)C肽,或测定多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和(或)C肽来评估。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评估胰岛功能,这既能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也能对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
4.糖尿病自身抗体
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等。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意义在于辅助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因为1型糖尿病往往抗体呈阳性,而2型糖尿病则是阴性。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已经诊断了2型糖尿病,还有必要查这些抗体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特殊的1型糖尿病(如LADA),在早期可能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所以在随访评估中,抗体的检测仍是必要的。
二、合并疾病相关筛查1.其他代谢指标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肥胖等,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因此,对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的控制——即其他代谢指标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包括血压、血脂、尿酸、BMI等。以下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的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肿瘤标志物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十分密切,糖尿病人群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常规筛查,可尽早发现异常。
3.心电图、心脏彩超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等。心脏彩超可以发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异常。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4.肾功能、尿液检查
查尿常规,关注有无尿蛋白、管型尿、血尿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查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可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排查慢性肾脏病;同时能指导临床选药,因为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肾功能不全时需要减量或禁用。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检查##关注糖尿病#
尿常规中的3项检查反映糖尿病病情,你得关注
尿常规是一项常见检查,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其中的3个指标与糖尿病病情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
尿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血糖的水平。
尿酮体,在排除没有糖尿病酮症的情况,来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尿蛋白,防止早期的肾脏病变。
如何理解上述指标呢?
1.尿糖有加号,说明什么
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尿糖,它是对血糖水平高的一个大致评判。它不能反映低血糖的水平。
此外,尿糖也有不准确的时候。
如果肾脏受损了,血糖不高的时候,葡萄糖也有可能被漏到尿里,形成尿糖。
如果肾脏这个闸门不灵了,血糖即便是升高,也无法开闸泄洪,尿糖依然是阴性。
此外,女性在怀孕期间,肾脏也会出现问题,同样有葡萄糖漏到尿里,尿糖出现加号。
在上述情况中,尿糖的有无,都会对血糖做出误判。可见,尿糖有加号,还需要结合血糖水平综合判断。
2.酮体有加号,说明什么
如果尿酮体轻度增高,或是一个 号,预示着酮症的可能。
如果两个 号或者以上,一般就代表着酮症已经出现了。
产生酮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持续高血糖,另一个是血糖控制得当的情况下,饮食控制太严格,需要适当增加每日吃饭的量。
这两种情况应区别对待。
3.尿蛋白有加号,说明什么
尿蛋白是否有加号,可以反映出有没有糖尿病肾病,或者糖尿病肾病处于什么阶段了。
尿常规的尿蛋白如果是阳性,或者有 号,往往表示尿里的蛋白已经很多了,常见于肾脏损坏,尿路感染的情况。
如果一次检查增高,不要着急,在反复化验2-3次,如果几次都增高了,才说明有问题。
需要进一步做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或是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
如果发现得早,积极干预,或许可以扭转肾脏受损的局面。
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的意义
除上述指标外,尿常规检查还需要关注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增多的情况。
尿白细胞增多:如果尿里白细胞明显增高,常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要多饮水,同时要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
尿红细胞增多:尿里的血少的话,只能通过化验看到红细胞增多,或是潜血阳性,或是红细胞有 号。如果尿里的血量多到一定程度,尿液可能会呈现红色,这就是肉眼血尿。
这些情况常见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是妇科的一些疾病。女性糖友在月经期间不建议查尿,往往会混杂月经。
尿常规,小检查可以反映大问题,你得会看。
作者:余希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