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与心慌(糖尿病心慌没劲是怎么回事)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出现心慌、冷汗时,要提防低血糖

华子在回答一位糖尿病人的咨询时,嘱咐他平时要注意预防低血糖。他有些不解,糖尿病不是血糖升高吗,为什么还要提防低血糖?华子告诉他,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偶尔的高血糖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出现低血糖,就会导致严重的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

华子有一位朋友,家里的叔叔就是因为低血糖造成了脑损伤,在ICU里住了两周,最终成为了“植物人”。

一、低血糖的危害非常大

人体正常血糖在3.9~6.1mmol/L之间,健康人血糖低于2.8mmol/L,或是糖尿病人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是低血糖。人的大脑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当出现低血糖时,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死机”

初期会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随着程度加重,可能会出现躁狂、妄语、行为异常、精神错乱等脑功能障碍症状,之后会发生昏迷,如果6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救治,大脑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水肿、坏死

曾经在一个案件中,有个护士趁男友睡觉时,向其注射了胰岛素,最终导致了男友死亡,利用的就是低血糖对人体的伤害。

二、常见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1、空腹饮酒:酒精可以阻止人体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反应,空腹状态下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使人更容易醉酒。所以在喝酒前,要吃些主食“垫底”,不要空腹饮酒。

2、反应性低血糖:肥胖、糖尿病前期者,会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如果吃碳水类食物过多,可能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在餐后2~3小时造成反应性低血糖。

3、肿瘤:在胰腺内发生肿瘤,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

4、糖尿病:糖尿病人需要使用降糖药物、饮食控制以及规律运动共同控制血糖,在用药过量、吃饭不及时或是运动过量时,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三、要注意提防心慌、冷汗

在发生低血糖时,初期表现为心慌、冷汗、手抖,此时要迅速补充含糖食物。糖尿病人最好随身携带糖果、含糖饮料,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

要注意的是,如果降糖药物中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时,会抑制多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吃普通的含糖食物不能解救。在发生低血糖后,需要直接补充葡萄糖才可以

同时服用洛尔类药物的糖尿病人要注意,因为洛尔类药物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可能会掩盖低血糖时的心慌症状,从而没有低血糖的前驱症状,就有可能直接进入脑功能障碍、昏迷。

如果糖尿病人已经发生昏迷,则不建议强行喂食或是喂水,因为此时有可能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此时需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进行抢救。建议糖尿病人随身携带联系卡,写明所患疾病与联系人电话,在出现意外时便于施救。

总结一下,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低血糖的威胁。平时要对血糖进行监测,不要低于3.9mmol/L。如果出现了心慌、冷汗时,要提防出现低血糖。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要按时吃饭,不要过度运动。对用药有疑惑时,要向医生或是药师咨询,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医生总结了这八项,要注意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既无奈,又难以治疗的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也是每年疾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如果你对糖尿病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那就来看看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吧。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多饮

我们的血液是一种溶质,当中溶解有各种常见的红细胞,白细胞还有其他诸多生命体征需要用到的物质,血管内皮还有很多感受器,其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例如压力以及激素等刺激,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此时会刺激相应的感受器,让大脑产生饥渴的感觉,促使患者产生多饮的动作。

2.多食

因体内的糖分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3.视线模糊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就是视线模糊或有飞蚊症。视线模糊是折射问题,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别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就自动忽略,觉得一切都没事。

4.手发麻,脚抽筋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5.频繁排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尤其是在夜间。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毒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6.体重下降

尽管患者饭量比平时要大,但是体重不会加重,甚至会下降,这还是因为肾脏丢失的葡萄糖过多而导致的,虽然患者吃得多,但是经过消化的葡萄糖却并不能转化为脂肪存起来,而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了。

7.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8.感疲劳,尿液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是明显。尿液呈现出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如果出现了以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比较好控制血糖,并且会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多注意糖尿病,除了在饮食上加以节制之外,还需要在运动上下功夫,每周都应该保证至少5天,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才能让机体的血糖保持平稳,这不但适用于正常人,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简说内分泌 | 糖友出现心慌心悸,别只关注心脏问题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脑梗塞、冠心病的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糖友们谈“心”变色,一出现心慌心悸就十分紧张,担心是不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其实糖友出现心慌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如低血糖、甲亢、更年期综合征、心律失常、冠心病等都可能导致心慌心悸,但有种病容易被忽略。

糖友黄阿姨,57岁,糖尿病病史有10年,5年前出现反复心慌心悸,当时考虑更年期的原因,以为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好转,但整整5年,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加重,除了心慌心悸,还出现了头晕,每次起床或蹲下起立时明显,伴有一过性眼前发黑等不适。曾经到医院做了许多检查:甲功、颈椎片、冠脉CT、动态心电图等都没有发现明显问题。黄阿姨十分苦恼。一次机缘巧合,黄阿姨因血糖问题到内分泌专科就诊,完善了相关检查,发现原来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

黄阿姨很是疑惑,以前糖友们说的糖尿病神经病变都有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这些症状,而她是心慌心悸,明明是心脏不舒服,怎么就是“神经”的问题呢?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最具代表性,表现为双侧远端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分型,其实它还包括了自主神经病变、单神经病变、神经根神经丛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还可出现体温调节、泌汗异常及低血糖无法感知、瞳孔功能异常等。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容易导致漏诊、误诊。黄阿姨就属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这种类型,虽然黄阿姨目前只有心慌心悸及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异常、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或猝死等,被称之为无声的杀手。

因此糖友们需要重视起来!若出现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完善体位变化时血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进一步诊断。

一、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定期进行神经病变的筛查及评估。戒烟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有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坐位或久蹲后站立时,动作宜缓慢,先定数秒,没有头晕症状时再行下一步动作,预防因血压波动头晕、晕厥导致跌倒;坚持运动,运动强度宜从低到中等,逐渐增强;避免饮酒、高强度工作或长期处于炎热、潮湿环境;避免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及利尿剂。积极补水、补盐;穿弹性长袜及腹部加绷带进行加压治疗等。一些神经修复、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控制心率、增加外周血容量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的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何妙招?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继发于“消渴”病,中医将其归属为消渴继发“心悸”“怔忡”“胸痹”“眩晕”“厥证”“虚劳”等。经络气血痹阻不通是主要病理基础和核心病机,气阴两虚,正气不足、脏腑亏虚则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肺均有关系。

治疗上以标本兼治为则,常用益气、养阴、宁心、活血等治法。桂枝汤、生脉散、补中益气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都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常用中药处方。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也有一定疗效,这些药物需要由专科医生辨证施治。

研究表明,针灸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针刺相应穴位能达到改善症状,同时对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均有一定疗效。《神灸经纶》提到:“灸者, 温暖经络、宣通气血, 使逆者得顺, 滞者得行”,艾灸能温和经络,宣通气血,适用于阳气亏虚,瘀血阻络型患者。糖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简说内分泌 | 谈谈糖友过端午节那些事

简说内分泌 | 控制高血糖后,皮肤瘙痒竟也痊愈了

简说内分泌 | 看看鞋底也能知道足部健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采用中医药辨证和中药烫熨、熏洗、针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对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医治疗,保护胰岛功能,强化控制血糖。

糖尿病胃肠病变,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长期便秘、腹胀。

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药内服和梅花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外治保守治疗,减少截肢风险。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见腰背及双下肢疼痛乏力等。

其它诊治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炎、甲亢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特发性水肿、高泌乳素血症等。

刘振杰 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痛风、多囊卵巢、甲状腺炎等内分泌病代谢疾病。

梁庆顺 主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痛风、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梁庆顺

执行编辑:竹心有天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