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内针糖尿病(糖尿病的针)

新华社 0
文章目录:

无针注射胰岛素进入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序列

统计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达1.298亿。图片由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提供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倪元锦)《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5日在北京发布,标志着无针注射胰岛素正式进入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序列。

该操作指引由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推出。由该操作指引编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纪立农在2019年牵头,联合中国10余家三甲医院共同开展的“FREE研究”结果显示,无针注射胰岛素器具,与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相比较,患者使用前者的疼痛感更低、注射剂量更少、不良反应更低、180天内无新发硬结发生。

“最为重要的是,该研究表明,得益于无针注射胰岛素在注射后形成的独特皮下性状,患者餐后血糖更平稳。患者应用120天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较胰岛素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纪立农说。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安全治疗的手段之一。受限于药物的特殊性,目前主要通过注射给药。长期接受胰岛素有针注射的患者,皮下脂肪会增生,容易产生胰岛素吸收障碍,由此导致血糖控制不平稳。

医生在用无针器具为患者上臂注射胰岛素。图片由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提供

据介绍,无针注射胰岛素的器具,是利用压力射流原理完成药液皮下注射。瞬时高压状态下,它将药液聚成一股极细的液体柱,从不足0.14毫米的微孔依次穿透表皮、真皮到达皮下,可将胰岛素直接导入人体皮下4至6毫米处(胰岛素最佳吸收深度),药液会在脂肪颗粒缝隙间呈横向弥散状。

“这增大了皮下吸收面积,并明显减少了皮下损伤发生,因而药物起效更快、吸收更迅速,契合人体分泌胰岛素的入血峰值,由此,血糖控制也得以更为平稳。”纪立农说。

无针注射胰岛素器具工作原理。图片由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提供

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1.298亿,成人患病率约占12.8%,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据了解,该操作指引发布前,中国已有数百家公立三甲医院将无针注射胰岛素技术应用于临床。

我国首个《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发布

8月5日,由中华护理协会糖尿病专委会推出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正式发布。

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赵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无针注射器是具有高科技属性的注射器具,不但能够杜绝针刺伤,并经证实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更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我国也积累了很多的无针注射临床使用经验,这些都在“指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19年,赵芳主委牵头发起的相关调查中显示,39.1%参与研究的护士在注射胰岛素时曾发生过针刺伤事件,超过30种威胁生命的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头传播,例如HIV(免疫缺陷病毒)、HBV(乙肝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另外,传统胰岛素注射方式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在使用有针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中,58.68%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过出血和组织损伤,35.26%出现了导致胰岛素吸收延迟的皮下脂肪组织增生。

而在“指引”发布前,我国已经有数百家公立三甲医院将无针注射胰岛素技术应用在临床。在今年武汉疫情期间,武汉同济医院新冠患者病房内,无针注射器已经成为糖尿病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优选装置。由于无针注射器完全没有针头的技术特点,在使用期间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于2019年发表“FREE研究”结果显示,无针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相比较:患者疼痛感更低;注射剂量更少;无新发硬结发生;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并且,该研究证实无针注射胰岛素因为独特的注射后皮下性状,餐后血糖更平稳,患者应用120天后糖化血红蛋白较胰岛素笔组有明显降低优势;另外,注射痛感数值显示,无针注射胰岛素患者疼痛感更低。同时,患者注射剂量较有针注射剂量更少,180天中,所有受试者的硬结发生率为0。

无针注射器是利用压力射流的原理来完成药液的皮下注射,药液在皮下组织呈弥散状,所以吸收更迅速,使得血糖控制的更为平稳。

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肖新华教授也联合开展了一项“评估无针注射短效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于餐后血糖控制”的研究,其结果显示,与有针注射相比,无针注射速效和短效胰岛素的餐后血糖控制更佳,可减少血糖波动。

由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教授牵头,发表于BMJ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1.298亿,成人患病率约占12.8%,而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仅有25.9%,长期血糖不达标者,抵抗力明显下降,极易成为易感人群,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又成为高致死率人群。而胰岛素的适时和及时介入,能使糖尿病患者迅速平稳血糖,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剑华 实习生:郭金文)

糖尿病人注射胰岛大有讲究,做到这4点才规范!

一、注射的时候尽量选择,4mm针头

在目前医学上认为最合适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的针头长度是4mm,由于大多数人的表皮厚度一般为主要2mm,不超过3mm,所以针头长度只要大于3mm就能够穿过表皮,但是如果超过太长就容易发生疼痛。因此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的时候首选4mm针头。

二、偏瘦的糖尿病人在注射的时候要正确捏皮

有很多糖尿病人一直很一会在注射时是否需要捏皮,因为很多患者没有把握好注射手法所以导致把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这样不仅让疼痛感增加,而且还会让血糖下降过快而引发低血糖。其实正确的注射方法是体重正常的患者在注射的时候就不需要捏皮,如果是体脂偏低或者是体重偏瘦的糖尿病人在注射的时候需要捏皮,不然容易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

三、注射部位要经常替换

一般人的身体适合胰岛素部位注射的分别为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糖尿病人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要在这几个部位轮流注射,才能够有效避免皮下脂肪的增生,如果发生皮下脂肪是很容易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

四、不能重使用针头

有调查显示,80%的糖尿病人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会重复使用针头,很多糖尿病人因为感觉针头完好而不想浪费就反复使用,却不知道反复使用针头会导致胰岛素失去效果,而且大部分针头是属于一次性的,如果反复使用也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尽量要注意,不能反复使用针头。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知道的是,自己在注射胰岛素前要对这些有着相关的了解,这样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才能够避免,让自己正确规范的使用胰岛素,从而让胰岛素的效果达到最佳,也就能够让自己的血糖下降,并且让自己的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因为血糖的波动而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