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餐后血糖多少是糖尿病(餐后血糖多少是正常值)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空腹血糖5.9,餐后2小时血糖9.3,严重吗?如何诊断糖尿病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有朋友问: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5.9,餐后小时血糖9.3,严重吗?如何明确诊断糖尿病?

家用血糖仪为人们日常检测血糖提供了方便,但血糖仪只能作为监测血糖来用,要对糖尿病作出明确诊断还是要在医院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来进行,因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以静脉血测量结果而制定的,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空腹测量血糖后,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进食2两面粉做的馒头,检测半小时或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这种检测法称为葡萄糖耐量试验或馒头餐试验,与此同时还可进行的一项检查称为胰岛素释放试验,两项检查加在一起是最为标准的糖尿病诊断方法。

进餐后随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不断升高,在餐后30-60分钟血糖会达到最高峰,但最点因人而异,无法找出统一的时间点;随后逐渐下降,绝大多数人至餐后2小时胃中的食物基本排空,小肠吸收葡萄基本完成,因此把餐后2小时的血糖作为衡量餐后血糖的标准时间,之后血糖会进一步下降,至餐后3小时基本接近空腹时水平。

血糖升高后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胰岛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利用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分泌量的多少与血糖变化相一致,即也是在餐后30-60分钟达最高峰,随后不断下降,至餐后3小时时接近空腹时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血糖变化的曲线与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曲线是相吻合的,如果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能随血糖的升高而增加,即会造成血糖无法被充分利用,导致血糖升高,这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糖尿病诊断时,两项检查应同时进行,以便根据胰岛素分泌情况判断糖尿病的轻重。

那么,如何判断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呢?

空腹血糖:正常值是3.9-6.1mmol/L;糖尿病前期是6.1-7.0mmol/L;糖尿病是大于7.0mmol/L

餐后1小时:通过小于9.4mmol/L,最高不超过11.1mmol/L,超过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4.4-7.8mmol/L;糖尿病前期是7.9-11.1mmol/L;糖尿病是大于11.1mmol/L

这位朋友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5.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3mmol/L,提示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水平,虽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表明血糖发生了异常升高,如不加干预治疗将很快发展为糖尿病。如果需要对血糖高低及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做更明确的了解,可以到医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饮食,减少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摄入,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同时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而检验干预效果是否有效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降低体重,如能在3-6个月对减轻5-10公斤体重,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将得到有效控制。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医生:很多人被误诊为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近年来“糖尿病”这个词也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媒体之中,公众对糖尿病也不再陌生。但对于糖尿病的诊断,许多人只记住了空腹血糖大于7.0,餐后血糖大于11.1,一旦发现自己的血糖高于上面数值,就以为自己患了糖尿病,甚至开始使用降糖药。其实,除了糖尿病以外,临床上还有许多情况会导致血糖升高,以下这些情况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

容易被误诊为糖尿病的几种高血糖

1. 急性感染

当身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时,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机体内的升糖激素也会随之分泌增加,在部分人群中可能会导致血糖的暂时性升高,当感染痊愈后血糖可恢复正常,所以如果测血糖时发现血糖异常,要先看看自己是否有感冒发热或者细菌感染性疾病。

2. 手术或创伤

在医院里面许多因创伤入院或者外科手术后的病人,测血糖时都会升高,高于11.1的也并不少见,这是由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或者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所致。

3. 肝功能损害

如果患者有肝病或者因毒素、药物等导致肝功能损害时,由于肝细胞合成肝糖原的能力下降,另外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在肝内灭活减少,同时肝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血糖也会升高,但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

4.急性胰腺炎

胰岛素是身体里唯一的降糖激素,胰腺的胰岛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场所。发生急性胰腺炎时,炎症反应会导致胰岛细胞出现短暂性的功能受损,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5.药物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许多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某些降压药、避孕药等会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糖异常,所以如果发现血糖升高,也要看看自己是否正在服用这些药物。

6.其他

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如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等疾病也会引起继发性的高血糖,也是需要注意的。

如何确诊糖尿病?

根据我国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需要符合以下几条标准之一:

1.存在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或加上

2.空腹血糖≥7.0或加上

3.无典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的2次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机体存在上面的应激情况时,要待应激状态过后再复查。

虽然当今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大家在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也不要过于担心,先排除是否存在上面的情况,而如果一旦确诊了糖尿病,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免对心、眼、脑、肾等重要器官和血管造成严重危害。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

#南方健康超能团# #健康科普排位赛# @头条健康 @南方健康

更多关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防治的健康知识,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获取药师方健的科普干货: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控制到多少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我们知道,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这里说的控制血糖,既包括空腹血糖,也包括餐后血糖,还包括血糖波动。只有这3个方面都控制好了,才能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相对来说,空腹血糖是比较好控制的。而餐后血糖由于受饮食影响比较大,想控制得很理想,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控制好了,血糖波动自然就不会太大。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那么,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不同年龄的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到多少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餐后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我们的餐后血糖就会逐渐升高,然后再慢慢下降。所以,餐后血糖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

不过,血糖并不会无限制地升高,因为我们体内的胰岛素会根据进食量,动态调整分泌量。

所以普通人无论吃多吃少,餐后血糖都会在一个范围内波动,不会升得太高。

那正常值是多少呢?

为了便于评估和比较,一般以餐后2小时血糖作为参考标准。所以,我们说的餐后血糖,指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大家记住2个数字:7.8和11.1。

  • 普通人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属于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的一种)。

另外要注意:测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而不是吃完饭开始。

2、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到多少?

刚才说了,普通人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超过11.1就达到了诊断糖尿病人的标准。那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到多少呢?

是降到7.8以下更好,还是不超过11.1就行了?

答案是:既不是7.8,也不是11.1,而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身体状况来制定

具体的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张表格:

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目标,是因为随着糖尿病人的病程增加,并发症会逐渐出现和加重,胰岛细胞的功能逐渐衰竭,餐后血糖的波动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容易出现低血糖。

而对于高龄糖友和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友,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病情的迅速恶化。

为了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糖友,血糖就不宜控制得过于严格,所以适当放宽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

3、餐后血糖不达标怎么办?

如果你的餐后血糖一直不达标,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找找原因,一般都可以降下来。

1)饮食习惯

餐后血糖高,往往与饮食关系最大。

糖友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从饮食的种类、数量和进餐顺序,检查一下是否合理:

  • 有没有足够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虽然不能直接提供营养,但是可以有效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对于糖尿病人 来说,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一定要纳入一日三餐中。

油炸的食物热量极高,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 吃否吃得过饱

对于普通运动量的糖友来说,每餐吃七八分饱即能满足身体对热量的需求。

不吃得过饱,既能减轻胃肠负担,更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 进餐顺序是否合理

不同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所以进餐顺序也很重要。

要先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再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青菜升糖指数最低,建议先吃一点垫垫肚子;然后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增加饱腹感;最后再吃升糖指数最高的主食,这时候已经有了一些食物打底,就不至于吃的太快太多,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2)用药时间

有些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如果用药时间不对,降糖效果会大打折扣。

比如,门冬胰岛素、赖普胰岛素等超短效胰岛素需要在注射后立即进餐;而诺和灵、优泌灵等短效胰岛素则要在注射半小时后进餐。如果时间不对,降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再比如,阿卡波糖需要随餐服用,而且食物中必须有主食等碳水化合物,否则就起不到降糖效果。

如果您不了解这些,最好和医生确认一下,或者查阅药品说明书。

3)运动习惯

餐后适量运动能够有效改善餐后血糖。不过,要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对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都有讲究,不是随便选个时间活动几下就会有效果的。

  • 运动时间

研究发现,晚餐后1小时运动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 运动方式

糖尿病人建议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能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

有氧运动指的是像快步走、慢跑、太极拳、游泳等相对舒缓的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改善心肺功能;

抗阻运动指的是像举哑铃、俯卧撑、深蹲等需要“用力”的运动。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量,防止肌肉流失,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 运动强度

糖友一般建议中等强度。即运动时感觉稍微有点吃力,心跳和呼吸比安静时加快,但不急促,第二天起床后不感觉明显疲累。

有氧运动建议每周150分钟左右,平均分配时间。比如:每周5天,每天30分钟。30分钟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分几次累计完成,根据自己的时间。

抗阻运动建议每周2-3次。不要连续做,最好有充足的时间间隔,防止肌肉过度疲劳。两次锻炼间隔≥48小时。

一般来说,如果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调整,血糖仍然不能达标,说明你的降糖方案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身体状况了,需要找医生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