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晚期照片(糖尿病晚期症状照片)
糖尿病晚期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晚期主要表现在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心脏、脑血管、肾脏、眼部、神经、脚,都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1、心脏病变:可出现心绞痛、胸痛、心律失常、可伴乏力、头晕、昏厥,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甚至发生猝死。
2、脑血管病变:可出现瘫痪、神志不清、深度昏迷、危及生命。
3、肾脏病变:肾脏病变的终末期,即尿毒症期可出现浮肿、高血压、贫血、皮肤瘙痒、及胃肠道不适。
4、眼部病变:视力减退,甚至视力完全失明。
5、神经损害:四肢麻木疼痛、感觉丧失、无痛性心肌梗死;体位性低血压、出汗异常、胃轻瘫、膀胱尿潴留、阳痿、便秘、腹泻等不适。
6、糖尿病足:足部感染、坏疽、病情严重需要截肢。
欢迎关注微糖公众订阅号:boyibangdy
微糖APP,记血糖、问医生、学知识、交朋友。
官网:www.welltang.com
糖尿病晚期5个症状 出现一个就危险
糖尿病晚期5个症状 出现一个就危险
摘要:双腿皮肤干燥、出汗少、营养差、色素沉着,或是容易破溃而难以愈合、形成溃疡、发黑或出现“老烂脚”严重时需截肢。在心脏,则有一种感觉不到疼痛(心绞痛)的心肌梗死,容易造成猝死。在脑血管,出现“小中风”有时因合并“大中风”引起瘫痪,生活质量很差。糖尿病一旦发展到了晚期,并发症就会相当严重,这时候患者往往要靠药物维持或者经常住院治疗。但是很多患者对自己病情已经到了哪一步不了解,所以往往会耽误治疗,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哪些表现代表糖尿病已经发展到晚期了:
肾脏病变
长期糖尿病,可导致肾功能减退,出现脚肿,乏力,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皮肤瘙痒,少尿或多尿,血压高需用三四种药物控制;有时合并大量蛋白尿漏出造成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会有全身水肿、贫血、便秘等表现。
糖尿病眼底病变
通常表现为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容易出血,严重时还会造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
感觉四肢麻木、双足底刺痛或是剧烈疼痛,彻夜难眠。还可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便秘、胃口锐减、尿失禁或尿潴留、皮肤局部出汗等症状。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双腿皮肤干燥、出汗少、营养差、色素沉着,或是容易破溃而难以愈合、形成溃疡、发黑或出现“老烂脚”严重时需截肢。在心脏,则有一种感觉不到疼痛(心绞痛)的心肌梗死,容易造成猝死。在脑血管,出现“小中风”有时因合并“大中风”引起瘫痪,生活质量很差。
容易感染,且难以控制
天气一变就容易感冒,甚至发生肺炎,还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出现尿急、排尿次数多、尿不尽问题。
合并5种并发症糖友的痛彻领悟:早期没有感觉,有感觉已是晚期
糖糖在网络上看到一位糖尿病患者,是惠州的杨阿姨,患糖尿病17年了,这些年来因为糖尿病的影响,她的体重逐年递增,从苗条美丽的120斤上升到189斤,逐渐变成了一个“糖胖”人。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10年控糖不佳,并发症缠一身查出糖尿病时,杨阿姨并未在意,她说:“刚患上糖尿病,不痛不痒的,能吃能动,加上当时比较忙,就没放在心上”。直到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后,她开始接受治疗。从2007年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经过多重内科治疗近10年,血糖控制很不理想,导致并发症缠一身。现在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甚至还有低血糖现象。
杨阿姨每天都要吃多种药物
杨阿姨最先出现的并发症是视网膜病变,视物日渐模糊,后来双眼做了人工晶体手术,有了一定改善,但依旧需要戴眼镜。
此外,在肥胖和糖尿病的双重压力下,她早早就患上了高血压,血压最高时曾达200多,平时口服降压药后也才控制到160左右,长期的高血压让她总是感到莫名眩晕。
糖尿病足导致的色素沉积因为出现糖尿病足,小腿伤口久难愈合,后来用药治疗好了一些,但是伤口一溃烂也比普通人好得慢,即便好了依旧会有色素沉着。
肥胖也让她行动受限,她平时需要爬楼梯上下,但爬个三层就很累,气喘吁吁,要休息好一会儿。在小区散步,走个三五圈,就满头大汗,衣服都湿了,小区里的人看到了,对她说:“看你这么努力运动,也没见你瘦啊~”
后来去医院就诊,还查出重度脂肪肝、白细胞高、肾功能欠佳等疾病。
糖糖突然想起一句话: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句话最直接的意思是,刚开始你听不懂这个曲子是什么意思,等你听懂的时候,才发现说的是自己。而更深的理解则是,刚身入其中时,你不明白事情的轻重,而当你明白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深陷其中。
总之,是无尽的遗憾与心痛。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指个人能够长期有效的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包括:
- 按医嘱坚持吃药;
- 遵从饮食和锻炼的生活规则;
- 自我监测血糖;
- 应对困难和生活不利。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疾病或行为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绪管理;掌握五项核心技能;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获取和利用资源、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建立伙伴关系及行动执行力。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社会生态模式,其目的就是控制血糖,稳定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方式是当前糖尿病行为干预的最佳模式之一。通过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激活患者,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国内亦有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尽可能远离并发症,请做好这三点01 坚持在家自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把心理、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定位糖尿病治疗的五大要素,只有懂得糖尿病、合理用餐、坚持锻炼、按时用药和即时监测血糖,才能让糖尿病患者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见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相关延伸阅读:不舒服才想起测血糖,慢病管理有如盲人摸象,规律监测很重要
02 规律并均衡饮食
保护胰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它按时上下班,规律作息。所以我们要做到按时吃饭,而且一顿吃个七成饱就可以啦。暴饮暴食,不吃早餐,都是不可取的。
在吃什么、吃多少的问题上,每个患者情况不同,可以请营养师综合膳食结构、患者主观症状、客观化验结果,初步制订饮食方案。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最多一个月就应复诊一次,再做凋整。另外,日常应根据就餐情况、体力活动、血糖监测情况、胃肠道功能等,及时调整膳食。
还要合理搭配能量比例。合理控制总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主要原则,以能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蛋白质一定要占到每日总能量的1/3以上;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30%。
相关延伸阅读:糖尿病病人吃饭要比吃粥和面更易控糖,关键是怎么吃?
03 坚持合理运动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从防治糖尿病角度来说真是金玉良言。运动有助于我们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有助提高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而且还能让胰岛素本身变得更加敏感,也就是提升胰岛素给细胞开门的能力。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血糖比较高,这时适当地运动能帮助糖代谢、降低血糖。
这里的「百步走」也明确告诉你:千万别剧烈运动,也别吃完了就躺着,慢慢走走,散散步,对身体是很有益的。
相关延伸阅读:饭后散步控糖就只随便走走?注意这些细节,不止消耗半个鸡腿热量
【糖友福利】如果想了解专业控糖知识,免费获得原价39.9元向红丁教授的 《细说糖尿病》 电子书请点赞 关注后私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