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花费(糖尿病治疗花费)
糖尿病患者一年可省4500元!这个省今起执行→
近日,海南省医保局印发《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国家组织第六批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国家组织胰岛素专项集中带量采购结果于2022年5月30日起在海南省落地执行。
据了解,此次胰岛素专项集采涵盖临床常用的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共有11家企业的16个通用名品种中选,包含餐时人胰岛素、基础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六大类。中选产品价格在海南省平均降幅51%,最高降幅72%,预计一年节约采购资金超6000万元。以某临床常用的甘精胰岛素为例,从平均每支206元降至每支72元,每位糖尿病患者每年可节约费用4500元左右。
胰岛素专项集采是国家组织药品集采首次拓展到生物药领域,是集采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次胰岛素专项集采不仅有效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费用负担,更提高了糖尿病患者使用先进治疗药物的可及性。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中国财经报
2023全年,我医治糖尿病等疾病,共计费用33710.95元!
从2023年1月1日开始,到年底12月31止,我全年各种检查、两次住院、治疗医药总费用33710.95元!医保报销15456.57元。
总医疗医药费用
我自己支付18254.38元,其中包含6月份自费购买DPP一4抑制剂糖尿病治疗药4盒80粒,计4150元。
购买DPP一4抑制剂费用
这些费用大部分产生在2023年7月1日之前,糖尿病费用占三分之一。
住院费用
7月5日开始每周只吃一粒DPP一4抑制剂糖尿病治疗药、和一些检查等零零碎碎,治疗医药费用才大幅减少。
真的不堪回首,2018年一2022年底整整5年,我那时候也就是偶尔体检、看点小毛小病配点药放家里,5年总费用都没有超过2000块钱!
心情
#糖尿病逆转了# #最新版糖尿病# #探讨糖尿病治疗# #降血糖那些事儿# #糖尿病那些事# #降血糖探讨# #糖尿病日常控制# #您的血糖管家# #糖尿病你知多少# #不想升血糖##深度了解糖尿病# #糖尿病会自愈吗# #控不住的血糖# #血糖值分享# #糖友的寿命多长# #降糖那些事儿# #糖尿病可怕吗# #怎么治疗糖尿病#
并发症治疗占糖尿病总体治疗费超95%,把糖尿病控制在基层是关键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慢病管理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到2030年,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要达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这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防治行动的目标。
该文件也指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规范化诊疗和治疗能力。及早干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肾脏损害、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延缓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可见,“把糖尿病控制在基层”是关键。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建议,以糖尿病专病门诊建设先行,探索专病门诊建设标准,提升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以期达到未来和三甲医院同质化的水平。同时,基层糖尿病门诊标准也应涵盖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的标准建设,随着一线用药指南的不断更新,基药目录作为基层配备药品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应与时俱进。
01
专病门诊标准化
为何防治糖尿病能单独作为与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并列的防治行动之一?患病人群规模庞大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基层得到有效防控,该疾病95%的治疗费用将得到减缓,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2)》指出,糖尿病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中国是糖尿病患病率提升最快的国家之一。有专家指出,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5%以上。我国成年人中大约有1.4亿人患有糖尿病,还有大约1.6亿到1.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说,我国每十个人中就有三个人的血糖处于升高状态。糖尿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全身器官造成损害。
IQVIA数据显示,在现行管理模式下,我国糖尿病的直接花费6210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5930亿元的并发症治疗费用和280亿元的糖尿病治疗费用(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药物)。
基层医疗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关键领域,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主战场,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减轻各种并发症、减少住院糖尿病患者费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将糖尿病控制在基层?如何提高基层糖尿病防控质量?
有专家指出可以从三医联动方面入手,重视全科医疗在基层慢性病防治中作用;加强全科医生个性化、全方位治疗意识,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基层药物可及性和技术普及性,使药物不仅出现在目录上,更要真正到达基层社区,同时使最新、最好的技术成果能尽快在基层得到推广使用。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卫生建设和慢性病管理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42.5亿人次,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的5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从已达443.2万人,村医队伍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从18.5%上升到41.5%,全科医师数量已达43.5万人。
有专家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基层专业队伍越来越强大,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运用让基层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疗服务,基层社区在慢性病防治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包括《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册(2022)》、《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等各类糖尿病防治指南,在卫健委等司局的指导支持下,我国还开展了“双达标”糖尿病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建设路径项目,2018-2022年,共计在全国45个城市培养了3000多名基层首席糖尿病医师,在2022年认证了400个社区糖尿病专病门诊,提升了基层糖尿病防控管理水平。
但基层慢性病的专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能力仍有待提升,其一是人员配备及能力仍需进一步规范,再者,对基层专病门诊的考核也需标准化要求。
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已经建成,下一步是规范化诊治流程,同质化实施基层糖尿病管理。现阶段糖尿病已经到了个体化治疗、全方位管理的阶段。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注重饮食、运动和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全科医生在慢性病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教育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提升基层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成为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吴浩建议,针对发病量较大的慢性病病种,对基层全科医生进行专项培训,使全科医生能够解决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在糖尿病方面,对全科医生开展糖尿病管理规范化培训,培养一批基层首席糖尿病医师,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如何标准化基层专病门诊的考核?
吴浩建议,一方面要对设备设施及药品配备、对专病门诊运行、医疗质量管理、家庭签约、糖尿病健康管理等考核等进行标准化要求,另一方面则要制订基层糖尿病专病门诊评级标准并进行评级认定。有专家提出,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当注重推动先进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基层慢性病管理强调连续性、精准性和个性化治疗,数字化技术在这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从前期的筛查、预防到后期的管理,以及及时发现并发症,数字化技术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02
基药目录应实现“与时俱进”
糖尿病的防治前端工作在于“医”,后端工作则在于“药”,如何把患者吸引到基层,“药”就是其中的关键。吴浩建议,基层糖尿病门诊标准应涵盖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的标准建设,随着一线用药指南的不断更新,基药目录作为基层配备药品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应与时俱进。
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指南”),其中指出,综合评价主要聚焦药品临床使用实践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围绕技术评价与政策评价两条主线,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开展科学规范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数据整合分析与综合研判,提出国家、区域和医疗卫生机构等疾病防治基本用药供应保障与使用的政策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卫健委就曾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对于基本药物遴选、药品采购、临床合理使用、国家药物政策完善等的重要意义。
评价指南先行,用药指南不断更新,但作为基层配备药品的重要参考依据基药目录却迟迟没有消息。
据悉,目前施行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仍然为2018年版本,其中纳入的胰岛素主要为动物源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等第一、二代胰岛素,三代胰岛素仅包括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疗效更优的胰岛素暂未纳入其中。而这些三代胰岛素品种经过国家胰岛素集采后,其价格也已经逐步接近患者可负担,符合评价指南中经济性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IQVIA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国家胰岛素专项集采后,三代胰岛素整体完成进度快于二代胰岛素,实现了引导药品更新、提升医疗质量的目标。而作为基本药物概念的提出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基本药物标准清单》(WHO-EML)已经更新到第22版,首次纳入了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是唯一入选的新型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也可以成为制定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重要参考之一。
此外,更长效、创新价值高、安全性优的GLP-1受体激动剂也仅有利拉鲁肽一款产品在基药目录内,其迭代产品司美格鲁肽正在市场快速放量,也已经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仍然等待国家基药目录的更新。
吴浩指出,通过建设专病门诊,推动药品可及,配备全科医生,把易操作、更可及的智慧医疗让更多全科医生使用,提升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有真正的依靠,也让全科医生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