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功克(糖尿病功克进展)

央视财经 0
文章目录:

攻克糖尿病、癌症……带你看看2045年的尖端科技!

(央视财经《精品财经纪录》)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种种看似不可能正在变为现实。从现在开始的20多年里,人类世界将会发生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到2045年,人工智能可像人类大脑那样,不仅会计算、作曲,更可以驾车、写作、决策、鉴宝甚至社交。科学家把2045年称为“奇点时代”。

“奇点”原本是天体物理学术语,是指“时空中的一个普通物理规则不适用的点”。在美国未来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的理论中,“奇点”是指人类与其他物种(物体)的相互融合。确切来说,是指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兼容的那个神妙时刻。纪录片《未来世界》取材于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国,以最尖端的科技视角预测2045年的未来,并以电视剧的形式,演绎在不远的未来,人类生活的情景,那么未来世界到底会是什么样?我们又要面对哪些新问题呢?央视财经频道将于近期带您提前感受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

计算机的爆炸式发展,让我们更好的对未来进行合理精确而又现实的预测,这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届时电脑的智力可能会超过人类,它可以告诉人们如何学习和工作,甚至可以帮你成功找到爱情。未来30年里,苦力劳动将被取代。传感器能预见问题何时出现,机器何时会有故障,从而保证社会的高效运转。当然,超智力的计算机能预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你何时会生病,下次度假会去哪里,你会不会成为明星以及将来的犯罪率等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到2045年,人人可以活到100岁不再是天方夜谭。目前世界各地的医学实验室,都在进行着令人惊叹的的相关研究。如在日本的一个实验室,一种被称为纳米机器人的“医学诊疗仪”正进入实验阶段,这个纳米机器人小到肉眼无法看见,植入人体后会像细胞一样正常运转,它能检测体内疾病和异变,并能自动进行治疗。

一旦病变的器官未能修复,人们还可以借助运动再生医疗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制造出新的器官,以替换病变器官。这些正在研究和实验阶段的医学技术,将在不远的未来攻克癌症、糖尿病等等疾病,这一些预防和诊疗技术一旦实际运用,这将大大延长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 返老返童不再是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获得 “永生”。于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又将出现了:人类将何去何从?

到2045年,人脑与电脑的结合将使人类变成“超极人类”,我们可能会有超能力的大脑和体魄。当今,伴随技术领域的投资,VR技术正在世界各国飞速发展,未来我们还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过着另外一种生活。我们一步一步迈向未来,科技也在持续发展,结果就是一个超出我们想象的世界。这一切看似难以置信,但这样的未来的确在向我们摇摇招手。我们要怀着快乐而不是恐惧的心情,享受着这一前所未有的变化。

人类科技进步的速度几乎可以用平方倍来形容了,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还不到百年,人类已把自己飞向太空的梦想实现。科技的力量势不可挡,所以对于这部纪录片中所预测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们会变为现实,我们不要太过吃惊和恐惧,从现在开始学会淡定一点吧。

央视财经频道《精品财经纪录》12月27日开始播出,是跨年系列大片,敬请收看。

(本文编辑:魏园园)

天津大学研发出新型水凝胶有望助力人类攻克1型糖尿病

新华社天津6月3日电(张建新、焦德芳、郭方达)天津大学张雷教授课题组近日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水凝胶材料。这一新材料具有高效抗生物黏附和“免疫屏蔽”能力,其构建的“人造胰岛”在糖尿病小鼠体内实现长效控糖,有望成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功能材料》最新一期发表,并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

1型糖尿病是困扰全球3000万患者的慢性代谢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每天定时注射胰岛素,目前尚无根治手段,而植入“人造胰岛”是一种有望从根本上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

张雷教授说,将“人造胰岛”包埋在生物材料中,植入患者体内以替代失去功能的胰岛,从而可以彻底摆脱对外源性胰岛素的依赖。然而,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移植物会产生强烈排异反应,目前能够躲避免疫系统“甄别”的材料极为稀少。缺乏能够躲避免疫识别、长效包埋维持胰岛活性、实现快速稳定血糖调控的新材料,是人类攻克1型糖尿病的技术瓶颈。

天津大学张雷教授课题组针对这一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平衡电荷抗污原理”,成功研发新型水凝胶材料,这种水凝胶不仅能够高效无损地包埋胰岛,而且能够长期维持包埋胰岛的活性和正常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构建的“人造胰岛”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下,仍能有效抵抗生物黏附及免疫识别,最大程度降低人体免疫排异反应,如同给胰岛穿上一件“隐身衣”。

实验显示,将新型水凝胶制造的“人造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腹腔,小鼠血糖在两天内快速降低到正常水平,并且在实验期间稳定维持至少150天。“与传统水凝胶及其衍生物相比,我们的新型水凝胶在降糖速度、控糖时间和稳定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张雷教授介绍道。

据了解,这种新型水凝胶成本低、易制备,有利于扩大生产,在细胞治疗、组织工程等医药健康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目前,天津大学研发团队正在针对新型水凝胶构建的“人造胰岛”开展大动物测试,之后将进入临床测试阶段。

糖尿病新疗法你了解吗?30年后可能根治糖尿病!

专家们早就提出,糖尿病是“百病之源”,在各种慢性病中,糖尿病是最让患者痛苦的。为了维持生命,患者每天都离不开胰岛素和药物;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者身体无法利用胰岛素,患者往往不敢随便吃、随便动,时刻担心血糖升高,危及生命;除此之外,糖尿病还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可以说,得了糖尿病,人的生命就变得脆弱了。

正因为糖尿病危害大,发病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攻克糖尿病、让糖尿病患者生活得更轻松,一直是国际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征服糖尿病到底还要多久?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糖尿病研究和治疗领域的几位专家,同时,记者与在糖尿病研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取得联系,采访了该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麦兹·孔斯格·汤姆森博士。

新药:控制血糖更“聪明”

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诺和诺德公司总部,记者见到了汤姆森博士。他是一位思路敏捷、常常让人跟不上节奏的糖尿病专家。采访中,他向记者描述了在征服糖尿病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取得的最新进展。


汤姆森博士告诉记者,糖尿病患者最大的一个烦恼就是摆脱不了对胰岛素的依赖,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次数,同时增加用药的安全性。他介绍说,最近,一种叫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天然激素得到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利用这种物质,就能研制出更加安全、方便的糖尿病药物。他告诉记者,人体内有一种叫胰高血糖素的物质,会刺激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人在进食时,肠道就会释放出胰高血糖素样肽—1。它一方面对大脑产生作用,减少食欲;一方面刺激身体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降低血糖。

汤姆森博士指出,经过处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能在人体内24小时生效,只要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它就能发动起来,“压制”血糖。而且,和注射胰岛素相比,服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药物能把血糖降到正常水平,然后药物就不再产生作用;而注射胰岛素时必须小心控制剂量,因为如果剂量过大,会导致血糖过低,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能抑制食欲,还有利于减肥。据汤姆森博士介绍,如果顺利的话,胰高血糖素样肽—1药

物将在今年冬天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有些新药将着眼点放到了帮助患者摆脱针头注射的痛苦上。印度专家研究出了一种口服药,将胰岛素装进胶囊,一直到肠道中才释放出来。另外,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胰岛素包,患者可以通过“吸”的方式摄入胰岛素。据悉,这种药将在今年上市。

手术:细胞移植让患者摆脱胰岛素

除了积极研发新的药物,在通过手术治疗糖尿病等方面,科学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底,英国有一位名叫莱恩的61岁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3次胰岛β细胞移植手术。现在,除了定期服用抗排异药物,他已经不用再注射胰岛素了。他说:“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伦敦国王学院的医学专家认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据悉,日本、加拿大等国都进行了这种移植手术。其中,日本的一位女患者移植了母亲的胰岛β细胞,手术后22天就摆脱了胰岛素。

汤姆森博士还提到,诺和诺德公司正在研究人造胰腺。人造胰腺是一个装在人体内的微型装置,能实时检测血糖水平,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释放胰岛素,对病人来说,既方便又及时。汤姆森博士乐观地表示,这些成果将极大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记者还了解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也在研究人造胰腺。

征服糖尿病还要二三十年

有了这么多的药物、手术和诊断方法,那么,要征服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汤姆森博士认为,根治这种病的希望在干细胞上。“干细胞能生长成任何细胞。”他告诉记者,干细胞转化为能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关键是找到转化的方法。他指出,要完成干细胞转化为胰岛β细胞的研究,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而进行临床测试又需要10年,也就是说,要根治糖尿病,还得等二三十年。他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2型糖尿病最有可能被首先根治。记者从中国糖尿病研究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项坤三院士那里了解到,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中,有85%的人患的是2型糖尿病。因此,汤姆森博士的预测对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除了干细胞,基因治疗也是目前全球关注的重点。项院士告诉记者,中国约有5%的糖尿病患者得的是特殊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人体内某一个基因“坏了”造成的,也称为单基因突变糖尿病。现在,国际上纷纷将它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把单个基因出问题造成的糖尿病研究透了,多个基因造成的2型糖尿病也就有被征服的希望了。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国外科学家正在研究糖尿病疫苗。最近,伦敦国王学院准备与布里斯托大学联合进行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疫苗人体试验。这种疫苗进入人体血液后,会产生保护细胞,阻挡破坏胰岛β细胞的白血球。如果成功,将把糖尿病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关注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