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制酱(糖尿病自制酱油能吃吗)
糖友美食美文:小暑,开始做酱了
小暑了,开始做酱了。
我们苏北里下河地区好像多不做黄豆酱,而是做面酱。这儿的酱还很咸,和我们这里的酱油一样,这为了便于保存,也是为了让人更节省点儿吃。
做酱的第一步是蒸面饼。蒸面饼的面是不用发酵的,面还得和得比较戗些,做成巴掌大小的饼,上锅蒸熟。出笼后,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到常温,再将面饼了稍微掰掰碎,表面粗些,酱黄子也会更多些。然后就可以进到一个大匾子里去“捂黄子”了,也就是让它发酵。
当年,我母亲在做面饼的时候,就会吩咐我带着食刀,去远处干净的河边口多砍些芦苇回来。捂酱黄子了,先在匾子上铺一层芦柴,把面饼放上去,上面再盖一层芦柴。捂酱黄子的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是不用去过问它的,更不能时时去翻看或者动它。
能够闻到那特殊的酱黄子味道了——是一种很特别的味道,有点像放在外面三五天的米饭坏了的味儿——就要开始打盐卤了。那个时候,我们用的全是海边上晒的大盐,很粗的粒子。将盐放在酱缸里,用烧开了的水冲下去,和开。很有讲究的是,从这一刻开始,酱缸是忌生水的。我母亲检验那卤水咸度的方法很特别,用一只洗干净并且擦干了水的生鸡蛋,放在缸里,根据那蛋浮在水面上的高度来判定,这缸卤是要再加开水,还是再加些盐。这个技术,后来我也常用在腌咸鸭蛋上,但一直掌握不好。
卤的浓度确定了之后,还要做一件事,撤掉沉淀在缸底下的杂质。“盐里草,酱里蛆”嘛。大盐,并非洁白,杂质还多的,化开的盐卤水中,会有许多的泥沙之类。打好了卤,这口缸,就要在外面,日晒夜露了。
酱饼子捂好了。上面长满的是黄绿色的毛。那是自然发酵的菌丝,酱香应该是来自那菌丝的。
下面的工序就是将酱饼子放在太阳下面晒了。
这也是我们这里的人选择小暑里开始做酱的原因之一吧。刚进小暑节气,我们这里还处于黄梅雨季中,空气湿度大,温度又相对稳定在30℃以内,正是最适合发酵的温度和湿度。而等到酱黄子捂好了,需要有阳光的时候,也出梅,入伏,天气晴好,气温迅速上升,有好太阳来晒了。
晒酱饼子,是将发酵过程中分解出来的水气除掉。
下酱饼子,是做酱最关键的一步。一定要选择在一个特别晴好的天气,大早,酱缸中的卤水还没晒热,轻轻地将酱饼逐一放入水,不能将酱黄子上的菌丝破坏了。从此,让它在盐卤里接受暴晒。至少在一周以上的日子里,是不能动那酱缸的,更不能在里面搅动。
晒酱的日子,时时要关注着天气的变化。既要晒,又要露。偏那酱缸是最易招惹苍蝇的,大中午的毒辣太阳下,敞开缸口让酱接收烈日;风大或有雨的时候,会用专门的盖子将缸口盖上,或者用一场透明的薄膜将缸口蒙上,但那不是好办法,是懒人才做的。最害怕,就是半夜里突然下雨了,怕来不及盖酱缸。好在夏天里,人们在室内无法入眠,要在外面乘凉,甚至是搁个门板在外面睡到午夜的。在转入屋内睡觉时,看看天,决定要不要将酱缸盖上。
酱饼子在盐卤中已经基本上泡开来了,颜色也渐渐有些变深了,就要讲究一个“搂酱缸”了。会有一根专门的“酱刮子”,竹子做成的,清晨,太阳还没升高,缸里的温度还没高上来的时候,顺着一个方向,轻轻地、均匀地“搂”,大白天,温度高的时候是不能搂缸的。据说是容易变酸。不知是不是那样,我不知道,谁敢冒这个险去做坏事啊。
一个三伏天过来,酱缸中的水份蒸发了不少,酱变得厚了,也逐渐有酱色了。依然要每天搂动酱缸。目的是为了让酱能均匀地接受到阳光的照射。
经过至少三个月的日晒夜露,一缸酱大功告成。
那时候,好像家家户户都要做酱的,而且年年要做,“陈陈相应”。
酱,在过去的岁月中,并不仅仅是作为调料来用的,早晚喝粥的时候,没别的小菜,就来一勺子酱。中午,弄半小碗酱,在饭锅头上蒸蒸一下,可作下饭菜。如果能买一块豆腐——那个时候,一个人口一个月只能买到一块豆腐,放点酱蒸蒸,是好菜。读高中的时候,我竟然特别喜欢在酱里再放进许多的大蒜糜子。
有几年,我母亲在初秋时节,会将自己房前长的青椒、红椒、扁豆等,切成丝,用一布袋子盛了,放在酱缸里,制作“酱青红丝”。这一缸酱因有蔬菜更鲜更好吃。一直等到那些蔬菜丝有些透明了,取出来做佐餐小菜那才是真正的绿色,真正的美味。至今还怀念那滋味。
如今,从超市买回来的酱,淡而鲜,裸露在空气里长时间不霉变,不晓得放进了多少的防腐剂了,实在让人难以放心。这就更让人怀念,那很咸,很耐吃,还又极容易坏的自家作的酱了。
本文转自大胡子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品茗
糖友厨房,微信公众号:chufang2016
糖友吃饭的调味高招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 高 键
糖尿病饮食讲究清淡,然而很多糖友严格控制饮食后,总觉得菜寡淡难吃,非常不习惯。其实,掌握以下“调味高招”,可以帮助糖友吃得有滋有味。
1.控盐每天有限量。心血管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友吃盐过多,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所以控制用盐量非常重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告诉记者,我国推荐健康人每日吃盐总量不能超过6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盐量应在5克以下,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不超过3克,若病情加重则限制更严,每日进盐量不应超过1克。如果想既要少吃盐又想菜有滋味,可以等炒菜出锅时再放盐,或把盐直接撒在菜上。这样盐分不会渗入菜中,又能尝到咸味。不清楚盐量的糖友,可以用一个啤酒瓶盖装盐,平装满一盖,就大约相当于6克,糖友每天只吃其中一半就好。
2.吃酱前看配料表。除了盐以外,调味酱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面对市面上多种多样的调味酱,糖友不免难以抉择。对此,高键表示,要想健康合理吃调味酱,建议先查看配料表的能量、脂肪含量和钠含量。
生活中酱料以豆瓣酱、黄酱、甜面酱等较为常见,虽然它们的主料分别是蚕豆、黄豆、面粉,但如果查看配料表,你就会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盐,应少吃为妙。番茄沙司酸酸甜甜,蚝油提鲜增香,芝麻酱和花生酱味道醇厚,这些酱料不太咸,是否可以多吃呢?高键表示,番茄沙司虽然原料通常由番茄浓缩而成,但其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糖分及其他物质进行调味,过多摄入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蚝油是由牡蛎汤汁浓缩熬制而成,也会加入一定的糖和盐来进行调味,所以也应尽量少吃。芝麻酱和花生酱中富含大量脂肪和热量, 每100克分别含有2585和2485千焦的热量。另外,大部分花生酱含有特别多的糖,糖友日常饮食需要控制总热量及糖摄入,所以要少吃。
3.菜出锅再放味精。有一种说法曾很流行:“味精是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所以会扰乱代谢平衡、导致免疫失调,吃多了对糖尿病有害。”实际上这可冤枉了味精,高键解释说,味精学名是谷氨酸钠,是由L-谷氨酸和钠合成的单钠盐。就谷氨酸本身而言,它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也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味精是天然且非常安全的调味料,在正常范围内食用味精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不过,由于味精内含有约一半左右的盐,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用得太多,大概一天1克左右就好。建议味精不要在急火猛炒时投放,否则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有致癌风险。
4.酱油要算入用盐量。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料,主要由大豆、小麦和麸皮发酵而成。一般情况下,烹调中放入少量酱油,不会对糖尿病产生什么影响。但由于一般5毫升普通酱油大约相当于1克盐,因此需要控盐的糖友,也该把酱油中摄入的盐分也计算在每日用盐量内。
有些糖尿病患者担心酱油内的盐分太多,因而选择了无盐酱油。高键介绍说,无盐酱油并不适合所有糖友。无盐酱油是用氯化钾代替了氯化钠(盐),钾含量较高,肾脏功能较差、血钾水平较高的糖友应该慎选。此外,无盐酱油价格较高,性价比低,适当降低普通酱油食用量,也可达到控盐目的。
5.适量醋能强化咸味。醋对于糖友来说是很好的调味品,它能增加味蕾对咸味的感知,炒菜、凉拌菜时适当放点醋,即使少加了盐,也不会觉得太淡。而且醋富含氨基酸、乳酸以及多种有机酸和矿物质, 可以促进消化,降低血压、血脂。多吃醋可以帮肠胃不好的糖友缓解症状,不过,若患者有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等情况,要少食用醋。高键提示,吃醋虽好,但也不能夸大作用。一些如醋泡花生、醋泡鸡蛋等偏方声称可以降血糖,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6.葱姜蒜助力提味。很多调味品可以帮助提味,葱姜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葱蒜含有挥发性硫化物,生姜富含姜辣素,都可以刺激味觉神经,使食物尝起来更有滋味。而且它们还对糖友的身体很有好处,比如生姜、大蒜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可对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起到抑制作用。此外,作为姜科植物家族的一员,姜黄可以帮助人体细胞获得准确的胰岛素信号,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水平降低。
在食用方法上,葱、蒜切开后接触空气或高温炖煮过久,会使有机硫化物含量减少。因此,葱类最好生食或快速清炒,大蒜最好捣碎成泥生吃,姜切末更容易获取香味。
7.香料是抗炎高手。花椒、桂皮、八角、辣椒等天然香料,也是增加糖友饮食滋味的不错选择。它们不仅使菜品醇厚回甘,还会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高键提示辣椒虽然也能促进食欲,但它具有一定刺激性,易导致眼部血管扩张,患有糖尿病眼病的糖友,应注意不要吃辛辣的调料。
糖友吃饭的调味高招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 高 键
糖尿病饮食讲究清淡,然而很多糖友严格控制饮食后,总觉得菜寡淡难吃,非常不习惯。其实,掌握以下“调味高招”,可以帮助糖友吃得有滋有味。
1.控盐每天有限量。心血管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友吃盐过多,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所以控制用盐量非常重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告诉记者,我国推荐健康人每日吃盐总量不能超过6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盐量应在5克以下,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不超过3克,若病情加重则限制更严,每日进盐量不应超过1克。如果想既要少吃盐又想菜有滋味,可以等炒菜出锅时再放盐,或把盐直接撒在菜上。这样盐分不会渗入菜中,又能尝到咸味。不清楚盐量的糖友,可以用一个啤酒瓶盖装盐,平装满一盖,就大约相当于6克,糖友每天只吃其中一半就好。
2.吃酱前看配料表。除了盐以外,调味酱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面对市面上多种多样的调味酱,糖友不免难以抉择。对此,高键表示,要想健康合理吃调味酱,建议先查看配料表的能量、脂肪含量和钠含量。
生活中酱料以豆瓣酱、黄酱、甜面酱等较为常见,虽然它们的主料分别是蚕豆、黄豆、面粉,但如果查看配料表,你就会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盐,应少吃为妙。番茄沙司酸酸甜甜,蚝油提鲜增香,芝麻酱和花生酱味道醇厚,这些酱料不太咸,是否可以多吃呢?高键表示,番茄沙司虽然原料通常由番茄浓缩而成,但其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糖分及其他物质进行调味,过多摄入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蚝油是由牡蛎汤汁浓缩熬制而成,也会加入一定的糖和盐来进行调味,所以也应尽量少吃。芝麻酱和花生酱中富含大量脂肪和热量, 每100克分别含有2585和2485千焦的热量。另外,大部分花生酱含有特别多的糖,糖友日常饮食需要控制总热量及糖摄入,所以要少吃。
3.菜出锅再放味精。有一种说法曾很流行:“味精是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所以会扰乱代谢平衡、导致免疫失调,吃多了对糖尿病有害。”实际上这可冤枉了味精,高键解释说,味精学名是谷氨酸钠,是由L-谷氨酸和钠合成的单钠盐。就谷氨酸本身而言,它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也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味精是天然且非常安全的调味料,在正常范围内食用味精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不过,由于味精内含有约一半左右的盐,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用得太多,大概一天1克左右就好。建议味精不要在急火猛炒时投放,否则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有致癌风险。
4.酱油要算入用盐量。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料,主要由大豆、小麦和麸皮发酵而成。一般情况下,烹调中放入少量酱油,不会对糖尿病产生什么影响。但由于一般5毫升普通酱油大约相当于1克盐,因此需要控盐的糖友,也该把酱油中摄入的盐分也计算在每日用盐量内。
有些糖尿病患者担心酱油内的盐分太多,因而选择了无盐酱油。高键介绍说,无盐酱油并不适合所有糖友。无盐酱油是用氯化钾代替了氯化钠(盐),钾含量较高,肾脏功能较差、血钾水平较高的糖友应该慎选。此外,无盐酱油价格较高,性价比低,适当降低普通酱油食用量,也可达到控盐目的。
5.适量醋能强化咸味。醋对于糖友来说是很好的调味品,它能增加味蕾对咸味的感知,炒菜、凉拌菜时适当放点醋,即使少加了盐,也不会觉得太淡。而且醋富含氨基酸、乳酸以及多种有机酸和矿物质, 可以促进消化,降低血压、血脂。多吃醋可以帮肠胃不好的糖友缓解症状,不过,若患者有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等情况,要少食用醋。高键提示,吃醋虽好,但也不能夸大作用。一些如醋泡花生、醋泡鸡蛋等偏方声称可以降血糖,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6.葱姜蒜助力提味。很多调味品可以帮助提味,葱姜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葱蒜含有挥发性硫化物,生姜富含姜辣素,都可以刺激味觉神经,使食物尝起来更有滋味。而且它们还对糖友的身体很有好处,比如生姜、大蒜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可对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起到抑制作用。此外,作为姜科植物家族的一员,姜黄可以帮助人体细胞获得准确的胰岛素信号,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水平降低。
在食用方法上,葱、蒜切开后接触空气或高温炖煮过久,会使有机硫化物含量减少。因此,葱类最好生食或快速清炒,大蒜最好捣碎成泥生吃,姜切末更容易获取香味。
7.香料是抗炎高手。花椒、桂皮、八角、辣椒等天然香料,也是增加糖友饮食滋味的不错选择。它们不仅使菜品醇厚回甘,还会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高键提示辣椒虽然也能促进食欲,但它具有一定刺激性,易导致眼部血管扩张,患有糖尿病眼病的糖友,应注意不要吃辛辣的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