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灸点(灸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可以尝试艾灸哪些穴位呢?
给妈妈做了一个四罐,艾灸背部和腹部的,做了两个单罐,艾灸足三里的,那么穴位就基本出来了,就是艾灸:中脘,神奇,关元,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和肾俞,足三里。
上述穴位背部的俞穴可以用四罐艾灸罐或四眼艾灸盒艾灸40-60分钟,腹部的中脘,神阙,关元可以用四罐艾灸罐或四眼艾灸盒艾灸40-60分钟,肾俞可以使用三罐艾灸罐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单罐艾灸罐,艾灸15-30分钟。
糖尿病的病人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艾灸,逐渐适应。下肢艾灸对热度格外注意,如果神经线不敏感,一定要经常换位艾灸,移动艾灸,千万不要有灸疮发生。 另外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不适一定要及时停止。
冬季艾灸这些穴位,温补脾阳、增强体质
冬季气温寒凉,我们的身体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古老的中医智慧告诉我们,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可以有效地补脾阳,让我们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能保持温暖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冬天,针对脾阳虚,艾灸最常用的穴位——神阙、足三里..……它们的命名来源、功效主治以及艾灸操作方法。
1. 神阙穴
穴位命名:神阙,意为“神之门户,阙乃宫殿”。神,指人体的元神;阙,指宫殿的门户。神阙穴位于脐部中央,是人体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如同宫殿的门户,是元神出入之处,故而得名。
定位:即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取穴时,仰卧即可找到。
功效主治: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对腹痛、久泻、虚脱、水肿等病症有防治作用。艾灸此穴可以温补元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艾灸操作:采用艾条温和灸。也可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将纯净的食盐或姜片填敷于脐部,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3-5壮,灸至局部温热舒适为度。
2. 足三里穴
穴位命名:足三里,意为“足阳明胃经三里之远”。足,指下肢;三里,指距离。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名,距离膝盖骨下三寸,胫骨外线旁开一指的位置,故而得名。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取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功效主治: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艾灸此穴可以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防病强身。
艾灸操作: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3. 天枢穴
穴位命名:天枢为大肠之募穴,是上下腹气的转输之处,其气上下行于天,有转枢作用,故名天枢。
定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功效主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等。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
艾灸操作:用艾条温和灸天枢穴,距离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15~2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4. 阴陵泉穴
穴位命名:陵,土丘也。泉,水之源也。阴陵泉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主治:健脾化湿、通利三焦等。主治:腹胀、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等。
艾灸操作:点燃艾条,对准阴陵泉穴进行熏烤,距离皮肤约2~3厘米,每次灸15~2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5. 公孙穴
穴位命名: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公孙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
定位:位于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的赤白肉际处。(如上图)
功效主治:健脾益胃、通调经脉等。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等。
艾灸操作:用艾条温和灸公孙穴,距离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6. 中脘穴
穴位命名:中脘,胃之募也,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言处上下之中也。脘,空腔也,这里指胸腔和腹腔交接处的空腔部位。中脘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定位: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的前正中线上
功效主治: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等。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呃逆、反胃等。
艾灸操作:点燃艾条,对准中脘穴进行熏烤,距离皮肤约2~3厘米,每次灸20~3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7. 脾俞穴
穴位命名: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位于背部,是脾的背俞穴。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定位: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主治:和胃健脾、升清利湿等。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等。
艾灸操作:点燃艾条,对准脾俞穴进行熏烤,距离皮肤约2~3厘米,每次灸15~2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艾条灰烬掉落烫伤皮肤。
这些穴位通过艾灸等方法刺激,可以起到温补脾胃、调和气血、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注:艾灸上火怎么办?
1.减少灸的次数或减少每次灸的时间。
2.适当艾灸涌泉穴。
附:涌泉穴
穴位命名: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定位取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温阳升阴,引火归元。
用涌泉穴来引火归元,艾灸操作如下:
点燃艾条,点燃艾条后,可采用悬灸法,将艾条在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处施灸,以无灼痛为宜。也可以将艾条直接靠近涌泉穴进行刺激。控制时间每侧涌泉穴艾灸5~10分钟。
注意事项:
同时,艾灸效果因人而异,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治疗。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等,在进行艾灸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马氏温灸法:10日循灸法,糖尿病艾灸效果良好,阴虚症也可灸
#糖尿病##艾灸#,有缘分看到发的艾灸文章,请您关注一下,相信总有一篇您会需要,请给艾灸一个机会!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糖展病一般继发于胰腺、脑垂体、肾上腺的某些病变。原发性糖尿病占绝大多数,原因未明,但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的生理病理为绝对的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糖过高,尿糖、葡萄糖耐量减少。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至症状期则可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乏力等表现。久病者常可伴发心血管、肾脏、眼底、神经病变。严重病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本病亦常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真菌感染,结核感染等。
一、10日循灸法
按糖尿病常规灸法治疗
灸序:
第1日:承浆、中脘、足三里;
第2日:关元、曲骨、三阴交;
第3日:期门、太冲;
第4日:下脘、天枢、气海;
第5日:膈俞、膻中、巨阙;
第6日:脾俞、阳池;
第7日:肝俞、章门;
第8日:胃俞、水道;
第9日:肾俞、然谷;
第10日:肺俞、曲池
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脐30分钟。
二、糖尿病病例
例1庞××,男性,48岁,住天津市南开区。1965年6月8日初诊。
1、病史与症状:患者于两月前开始多食及消瘦之表现,近一个月伴有咳嗽、痰中带血。天津南开医院诊为糖尿病、肺结核。现游尚有多饮、多尿,大便稀而次数多。
2、治疗:嘱其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下院、天枢各30分钟、气海60分钟;3日,关元30分钟,三阴交26分钟,中极60分钟;4日,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5日,肺俞、尺泽各25分钟。以上5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灸后饮食及小便很快就减少而趋于正常。继之体力渐恢复,尿化验证实尿糖逐次减少,灸至近1个月,咳嗽、咯痰带血均止,证明肺结核也颇好转(未用抗痨药),灸至1个半月,嘱肺结核灸穴(见肺结核栏)与前穴合并、循环灸,4个月后测24小时尿糖定量为108,较灸前有大幅度下降,复查购片,示肺结核已钙化。
三、临床体会
温灸治疗糖尿病效果良好,不可拘于阴虚症不宜灸之说。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