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宝宝糖尿病(糖尿病 暖宝宝)
暖宝宝当鞋垫用“糖友”烫伤了脚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李曼英 通讯员陈雁南 杨京)天冷用暖宝宝当鞋垫,结果双脚烫伤住进了医院。1月26日,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和知觉减退,须慎用暖宝宝等产品。
55岁的市民段先生患糖尿病多年,控制得还不错。最近降温他常觉得双脚发凉,穿上厚厚的棉袜棉鞋也仍然感觉冷。上周,他把暖宝宝塞进鞋子里当鞋垫用,没过一会就感觉双脚暖和起来了。谁知当天晚上,他脱下袜子时发现脚上起了水泡。几天后出现水泡的位置慢慢变黑,皮肤破溃。26日,他前往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就诊。
该院内分泌科检查发现,段先生下肢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血液循环不畅,不仅会让他总是感觉脚冷,还会影响知觉。使用暖宝宝时,段先生的脚对温度敏感不够,导致足部低温烫伤。再由于他患有糖尿病,伤口又形成了破溃。他需要住院接受降糖及烫伤治疗。
该院区内分泌科的林梅主任表示,糖尿病会引起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血管病变,导致糖尿病足,建议确诊糖尿病的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下肢神经感觉和动脉血管病变筛查,如果常有双足麻木发凉、脚上好像套着袜套的感觉就要引起警惕。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足部护理,洗脚水不宜过热,暖宝宝要慎用。一旦皮肤出现破溃,要及时就医。
来源: 荆楚网
取暖“神器”暖宝宝畅销,到底安全吗?医生这么说……
这天气一冷,各种取暖"神器"就成了热销商品,最受欢迎的就是暖宝宝了,不过暖宝宝用起来虽然舒服,也要注意使用时长,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今天,南宁白天最高气温 11 摄氏度。记者在南宁一所中学里看到,为了保暖,有同学是里里外外地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中学生 卢烨薪:穿了秋裤加保暖裤,然后围巾、套头还有暖水袋。
卢同学说,别看有的同学穿得少,衣服里可都是"暗藏玄机",都贴有暖宝宝。
中学生 卢烨薪:我们班挺多同学贴暖宝宝的,因为太冷了。
中学生 覃欣:肚子上或者后背,脚上面也会贴一点。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 10 片装的暖宝宝的价格在 10 到 30 多元之间。记者看了说明书发现,暖宝宝里的成分,主要是铁粉、活性炭、无机盐、吸水性树脂等。暖宝宝的发热原因,其实是里面的铁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氧化发热反应。
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化学老师 王喆:促使它快速发热就是我们化学上利用的是一种原电池的反应,叫做电化学腐蚀,因为它里边有这些盐类、活性炭还有这些吸水的树脂,其实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让这个铁粉跟氧气的氧化,能够让铁粉快速地生锈,那么它就能够发热。
在随后的实验里,王老师将一块暖宝宝拆开将里面材料倒出小范围地铺开,与氧气接触后,两分钟时间不到,安插在材料里的温度计就由 10 摄氏度上升到了 30 多摄氏度。寒冬腊月里,贴上暖宝宝可以驱寒保暖,但也有人担心,用多了会不会导致上火?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廖子龙:长时间贴暖宝宝,他身体会产生一些热的反应,身体会缺水,缺水的话就会造成皮肤干燥,甚至口渴等等这一系列症状,其实这些都是一个表象,它不是身体一个内热。
廖医生介绍,暖宝宝是一种外用的保暖物品,虽然不会导致上火,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廖子龙:常见的一个不良反应就是一个低温烫伤,那么往往见于有些市民的话是直接贴在皮肤表面,没有隔开这个衣物。
另外,婴幼儿、糖尿病患者、高龄老人等人群不适合使用暖宝宝。 那么,为了保暖,暖宝宝是不是贴得越多越好?医生建议,暖宝宝贴的数量不宜多,贴准位置就可以了。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廖子龙:建议贴的部位,第一可以贴腰部,我们说腰为肾之府,腰暖了身体就暖了,或者是一个大椎穴,背部为主,但是前提的话一定要隔开衣物,尽量控制在 12 个小时以内。
作者:广西新闻频道
来源: 广西新闻频道
使用“暖宝宝”会被烫伤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寒风呼啸
阴雨绵绵
最近的气温不断刷低
又到了御寒神器“暖宝宝”
“登场”之时
但网传,这让人感觉又暖又舒服的东西
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造成
低温烫伤
想知道更多?
往下看↓
“暖宝宝”发热归功于内部发生了氧化放热反应,“暖宝宝”内高纯度的铁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
一般来讲:
· 温度处于44-50℃之间,皮肤受伤程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
·接触44℃的热源6小时,可致皮肤不可逆损伤;
·49℃的热源持续3分钟便可致人体表皮损害,超过9分钟表皮就会坏死;
·暖宝宝产生的温度一般在50-60℃,发热时间一般在10-12小时,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如同“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会造成低温烫伤。
别小看低温烫伤
看似几个水泡
损伤可能已经发展到皮下组织
甚至肌肉、神经、血管
所以,一旦出现
疑似低温烫伤症状
要足够重视,及早就医
要避免低温烫伤
使用时做到以下5点:
1. 购买时,要注意看清楚外包装是否齐备生产日期、厂名厂址、联系方式、执行标准、有效期限等相关信息;
2. 拿出往年的囤货,需要看是否在有效期内;
3.避免“暖宝宝”直接接触皮肤,并且避免“暖宝宝”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
4.睡觉前,务必取下“暖宝宝”;
5.不要在取暖器前及电热毯上使用“暖宝宝”。
以下5类人群,
使用“暖宝宝”时要格外小心:
1. 婴幼儿
他们的表达能力欠佳,如果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2.儿童
儿童虽然具有表达能力,但是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需要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3. 老年人
老年人因年龄原因,皮肤感受迟钝,对温度刺激反应不灵敏。
4. 皮肤感觉功能暂时或永久减退的人群
麻醉术后患者、瘫痪、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
5. 创面难愈合人群
糖尿病人群、部分皮肤病患者在烫伤后容易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使用暖宝宝前需咨询医护人员。
冬季取暖
除了“温水青蛙”
还得小心这些“温暖炸弹”
↓↓↓
看完这些
你还担心取暖时意外受伤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酒泉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