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右安糖尿病

内分泌胡逢来 0
文章目录:

左是正常;右是糖尿病,5亿糖前期人,你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当血糖超出正常值,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前期。

糖前期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偏高(IFG),血糖值在6.1~7毫摩尔/升之间。

第二种情况是糖耐量异常(IGT),是指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偏高。

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有个庞大的群体,我国约有5亿人处于糖前期。这部分人员的健康转归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对健康的危害大家都清楚。而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说已经处在了危险的边缘,不想加入糖尿病大军,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还来得及,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做!

1、保持正常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有超重肥胖,先将体重控制到理想范围是首要的。

怎么减肥呢?

日常保持膳食平衡,增加运动,合理控制热量。简单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减肥的目标是:体重指数(BMI)保持18.5~23.9比较健康。

另一个标准是腰围,男性应<90 cm;女性应<85 cm。

减肥过程中,可以把减重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这样更容易去坚持。

减重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4%。

2、饮食干预

每日所需热量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

烹饪时要尽量采用植物油,保证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坚持每周运动

以中小强度为宜循序渐进。

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

可在运动时数一下自己的脉搏。一般40岁的人心率控制在140次/分以内、50岁者130次/分以内、60岁以上者120次/分以内为宜。每周累计运动时长达到150分钟以上。

4、戒烟限酒

如果饮酒,就要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热量。

5、严密监测血糖情况,定期体检。如果没有控制住,转为了糖尿病,也不要气馁,好好控制血糖,避免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大赛##慢病防治知识#

右佐匹克隆是治疗老年人失眠的良药,没有成瘾性,但需注意这几点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那天一大早,罗大爷刚刚准备好早餐,他的孙子齐齐,却突然兴奋地跑向了外面,罗大爷正忙着整理餐具,没来得及注意孙子的去向

几分钟后,他发现齐齐不见了,心中一阵惊慌,急忙跑出家门寻找,最终他在街边发现,齐齐正靠在一辆停靠的汽车上,玩弄着车上的轮胎,幸好车主及时发现,制止了这场可能发生的意外。

其实,罗大爷今年快60岁了,平日里除了照顾自己的生活,还承担起了照看孙子的责任,孙子齐齐才刚满四岁,活泼好动,罗大爷的妻子因病常年卧床,家庭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白天他忙于照顾孙子,晚上却因为孙子的安全问题,而难以入眠

这几个月来,罗大爷的失眠问题愈加严重,他总是整宿整宿地无法入睡,尽管床铺柔软,房间也保持着适宜的温度,但他的内心却始终难以平静。

尤其是在孙子一次惊险的经历后,这种失眠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这次事件,让罗大爷感到非常后怕,虽然齐齐并没有受到伤害,但罗大爷心中的恐惧和自责,却如阴影般笼罩着他,那天晚上,他的焦虑无法得到缓解,尽管试图闭上眼睛,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孙子可能受伤的画面:

他几乎没有合眼的可能。

经历了几天的焦虑和无眠后,罗大爷决定去医院就医,他在医院里向医生描述了自己的情况,包括不断的失眠、过度的压力,以及那次齐齐差点出事的经历。

医生认真听完了他的描述,最终给他开了一些药物,其中就包括右佐匹克隆,并建议他尽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的焦虑,其实医生开给罗大爷的是一种针对失眠的药物,含有镇静成分,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罗大爷拿着药回到家中,心中对这些药物既期待又担忧,他担心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但又希望它们能缓解他的失眠问题。

当晚,罗大爷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了药物,药物的效果比他想象的要好,逐渐地他的心情开始放松,眼睛也慢慢地闭上了,虽然睡眠质量还未完全恢复,但他已经好久没睡得,这么舒服过了。

岁数大了,为啥有人睡觉时间长,有人睡觉时间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发生了许多自然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外貌上,比如说睡眠,它对老年人的身体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老年人常常会经历生理上的变化,像是睡眠结构的改变和生物节律的改变,正常的睡眠周期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显著减少,非快速眼动睡眠,则呈现出更加浅表的特征,这种改变会导致睡眠不够深,容易被环境中的微小刺激唤醒,从而影响整体睡眠质量

此外褪黑素,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关键激素,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褪黑素分泌逐渐减少,使得夜间入睡变得更加困难,褪黑素的减少不仅会影响入睡的速度,还可能影响睡眠的持续时间和质量。

可是,为什么老人会感觉,睡觉时间变短了呢?

老年人睡觉时间变短的原因,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医学机制,首先随着年龄增长,睡眠的稳定性下降,导致夜间的觉醒次数增加,这个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夜间觉醒频率增加”

这种频繁的觉醒,打断了睡眠周期,使得总体的睡眠时间减少。

其次,老年人的身体代谢速度减缓,身体对于外部环境的敏感度增加,例如一些药物、副作用、疼痛或者尿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在夜间频繁起床,进而影响睡眠时间。

另外老年人的心理因素,也对睡眠时间产生了影响,许多老年人可能会因生活琐事、健康问题或孤独感而感到焦虑和压力,这些情绪因素,可以显著影响睡眠的质量和持续时间,导致睡眠时间的减少。

至于有的老人睡觉时间短,有的睡觉时间长,不止和个体的生理差异有关,也和心理状态、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医学研究发现,个体差异是导致睡觉时间长短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一些老年人可能由于长期的身体健康问题,像是关节炎或慢性病,导致夜间无法获得足够的舒适感,进而影响睡眠时间,而另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生活习惯规律,睡眠时间相对较长。

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睡眠时间,例如退休后的生活节奏变得不那么规律,有些老年人可能会选择在白天小睡,从而影响夜间的主要睡眠周期

右佐匹克隆,是治疗老年人失眠的良药,老人吃要注意这几点

失眠,在老年人中十分普遍,原因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两大类,其中,生理因素包括上面提到的睡眠结构的变化、褪黑素分泌减少,以及生物节律的紊乱

老年人常常因为,这些自然的生理变化,而经历难以入睡、频繁觉醒等问题。

病理因素,则涉及更多复杂的健康问题,如慢性病、药物副作用以及心理障碍,例如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常常因病痛或治疗的副作用,而遭受失眠困扰。

而右佐匹克隆,它是一种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症,主要通过增强大脑中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活性,从而促进睡眠。

与传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相比,右佐匹克隆在起效快、持续时间适中等方面具有优势,它能够有效地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从而改善总体睡眠质量。

在成瘾性方面,右佐匹克隆相较于传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较低的成瘾风险,所以这方面不用过于担心。

这是因为,右佐匹克隆的药理作用较为温和,不会引起明显的依赖性,然而长期使用,仍有可能导致依赖性,因此建议老年人在使用时,严格遵循医师的建议,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

不过使用右佐匹克隆时,有几个关键注意事项,还是需要关注的。

第一,最好在睡前30分钟服用,确保药物在入睡时已经发挥作用,如果过早或过晚服用,药效可能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而且用药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不可自行调整,否则过高的剂量,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如头晕、嗜睡等,过低的剂量,则可能无法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第二,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特别注意。

右佐匹克隆与一些药物,如镇静剂、酒精等,同时使用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例如过度镇静或呼吸抑制,因此在开始使用右佐匹克隆之前,老年人应向医生报告,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及其剂量。

我们要知道是,右佐匹克隆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或依赖性问题,建议先看看医生,定期评估睡眠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药物使用方案,不要盲目用药。

40万人研究发现:失眠和9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

老年人面临的失眠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与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相关联,中国的心血管疾病现状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

之前,一项40万人的研究揭示,失眠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失眠可能会显著提高9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律失常、动脉硬化、心脏病发作心脏骤停,这可能是因为,失眠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的长期激活,这种状态,会导致心率和血压的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要知道,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也会使得心脏在休息时,也承受额外的负担,这对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

其次,失眠还会引发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长期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体内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升高,这种炎症反应损害了血管内皮,促进了动脉硬化的形成。

果动脉硬化使血管,变得狭窄和僵硬,也开门会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失眠了,还会扰乱体内荷尔蒙的平衡,尤其是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的水平,皮质醇水平的异常升高会加剧体内的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影响心血管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改善睡眠质量,就非常重要了,比如睡前尽量不要再吃东西了,也最好不要玩手机,避免大脑又活跃了,影响入睡的时间,也可以睡前泡泡脚。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参考文献:

[1]老年人失眠的生理机制及干预措施.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41(3)

[2]失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研究. 中国心血管杂志, 29(6), 554-560.

[3]右佐匹克隆在老年人失眠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34(12)

足底藏针两月不知!糖尿病足要当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卢从斌 胡颖仪
图/医院提供

一根缝衣针,藏在足底2个月,竟不被患者所知,直至引起溃烂病变,才知原来是糖尿病足惹的祸……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陈广树医师表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若不科学控制,一不小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找上门来,则会严重影响生活。

足底藏着的一根缝衣针!糖尿病足埋隐患

40多岁的蔡叔(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史10年,仗着年轻平时从不测血糖,也不做定期检查。2月初蔡叔出现了双下肢麻木的症状,当时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因为害怕疫情,蔡叔躲在家里不敢去医院看病。一个多月后,蔡叔突然觉得足底有点痛,过了三天,足底开始出血,紧接着慢慢溃烂了。

此时,蔡叔的视力也出现了病变,已经看不清溃烂的程度,然而他还没有重视,能不去医院就拖着。殊不知,这时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已经找上门来。

两周后,蔡叔母亲发现他整个足底都溃烂了,还伴随着一股腐烂的恶臭,才赶紧让他去医院就诊。这时候蔡叔糖尿病足里的细菌已经侵犯到全身,引发了败血症,住院三周才把全身感染控制下来。但足底局部病变仍在蔓延,溃烂还是没有改善。蔡叔心情低落,痛苦不已。

5月初,蔡叔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当护士长赖美铮副主任护师揭开纱布,发现蔡叔的糖尿病足已经非常严重,第四、五足趾变黑,足背的筋膜清晰可见,大半的足底都在化脓,散发着浓烈的臭味。经检查发现,蔡叔第四、五足趾已经坏死,在第二足趾下方竟藏有一个高密度的针状物体!

足底藏针,需要清创治疗

清创引流,找到“夺足神针”

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是清创换药,清理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才能慢慢长起来。在剪刀和镊子的配合下,蔡叔足底的脓腔一个个被打开。两根足趾已坏死,只能切除。

清创时,赖美铮护长在足底深处发现一根细长的针状物,夹出来一看竟然是一根长达4厘米的缝衣针,锈迹斑斑。这就是足底平片显示的异物,就是这根致病元凶,潜伏在足底两个月,成为“夺足神针”。

这么长的一根缝衣针,是怎样悄然无声地进入蔡叔足底,而他却毫不知觉呢?

原来蔡叔有多年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的高糖毒性麻醉了足底的神经末梢,蔡叔对疼痛的阈值升高,就算是针刺也感觉不到。在足底没有任何知觉的情况下,地面上的一根针戳进了蔡叔麻木的足底,不断游走至深处,引起足底化脓,并逐渐蔓延全足。

通过清创换药、负压引流、抗感染等治疗,两周后,蔡叔的右足很快长出新的肉芽组织。

糖尿病足日常这样护理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陈广树医师表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糖尿病的并发症则要小心预防。

全身大小血管长期浸泡在高浓度糖水中,含血管丰富的眼睛、肾脏、下肢逐渐承受不住,因此容易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治疗过程漫长,严重者甚至须截肢。

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为了减少糖尿病的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应掌握以下糖尿病足部护理的基本常识:

1、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或者是布鞋。

2、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为保持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 

3、切忌赤脚走路。

4、坚持足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