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代谢(糖尿病代谢手术是什么意思)

中国青年报 0
文章目录:

科学家揭示糖尿病传代“记忆”新机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剑平)北京时间5月18日,浙江大学一项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该成果找到了糖尿病的代际传播新机制,为人类认识和防控糖尿病等成年慢性疾病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视角。

该研究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院士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徐国良院士团队合作,研究中首次揭示了糖尿病的卵母细胞起源,即母体不良环境可以通过卵母细胞影响子代糖代谢功能,并阐明了其表观遗传调控机理。

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陈宾博士、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杜雅蕊副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朱虹博士、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孙美玲博士和王超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为黄荷凤院士和徐国良院士。参加这项研究的单位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英国阿尔斯特大学,浙江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

对糖尿病的治疗,通常是通过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增高,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但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一直困扰着科学界和医学界,从生命早期找到疾病起源进行早期干预已成全球研究的热点。黄荷凤院士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在一次次诊疗后,她常常思考母亲对子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她带领团队致力于开展母体不良环境因素导致的子代成人疾病研究,发现高糖/高雄激素等不良因素暴露能够通过改变宫内胚胎/胎儿DNA甲基化谱式,或者通过影响精子/卵子表观修饰而引起慢性疾病的代间/代际遗传。

浙江大学团队与徐国良院士课题组展开深入合作,进一步证实由于糖尿病雌鼠体内的高糖环境,让卵母细胞中具有重编程DNA甲基化谱式功能的TET3蛋白剂量不足,进而使得TET3在受精后进入雄原核中推动重编程的潜能不足,导致“去甲基化不足”或 “高甲基化”。这好比原来有十个农民耕地(TET3介导氧化去甲基化),现在少了一部分人(TET3不足),很多地就没有开垦完全(DNA甲基化重编程未完全),影响未来的收成(子代健康受到影响)。

针对这项研究,《自然》同期配发了瑞士弗里德希-米斯科舍生物医学研究所Antoine H. F. M. Peters的评述。美国科学院院士Marisa Bartolomei和美国国家生殖表观基因学研究中心主任Wei Yan教授在《生殖生物学》(Biology of Reproduction)杂志上为该工作撰写评论。

“这个研究的结果,为我们对慢病的源头防控提供了变革性思路,从发育源头,配子发生阶段防控慢病,降低出生缺陷、提高我国人口健康水平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策略。”黄荷凤院士说,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常在家族中聚集发生的现象,未来也要注意生殖环境所致的传代作用,在关心自己本身健康的同时,还有一个意义要保护她(他)的下一代。

浙江大学 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糖尿病患者的新选择:代谢手术治疗

医护人员为张先生进行手术。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0日讯(通讯员 周小兵)年近六旬的张先生多年前就发现自己血糖、血压、血脂升高,曾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通过坚持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吃药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体重和腰围也在增加,所以最近比较苦恼。

近期,张先生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就诊,周小兵主治医师为其测得身高160cm、体重70kg、体重指数(BMI)为27.3kg/㎡,腰围100cm,属于中心型肥胖,且完善相关检查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鉴于张先生多年2型糖尿病且合并相关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经过微创外科联合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会诊后,建议张先生采取代谢手术进行治疗。

做好充分手术准备后,由医院微创外科主任何恒正教授带领周小兵、高效专家团队为张先生实施了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及空肠旁路手术,手术仅在张先生肚皮上打了4个不到1cm的小孔,手术顺利。张先生术后恢复顺利,血糖显著平稳降低。经术后1月、3月、6月的随访,目前张先生恢复良好,血糖、血脂、血压全部正常,摆脱了常年吃药的困扰。

据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主任何恒正教授介绍,2型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生活方式不当和各种遗传因素相结合引起,很多人以往多采取吃药和打胰岛素治疗该疾病,事实上代谢手术也是治疗大部分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为什么代谢手术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何恒正教授解释,原因有以下四点:

1、减轻患者体重,减少单纯肥胖脂肪堆积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2、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能量摄入和糖代谢负荷;

3、消化道重建后肠道发生了变化,胰岛轴激素分泌改善糖代谢;

4、肠道菌群在术后发生变化,直接降低血糖。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代谢手术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愈率达到85%以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摆脱内科药物保持血糖稳定成为了现实。美国著名克利夫兰医疗中心公布了2013世界十大医疗创新,应用代谢手术治疗糖尿病位居榜首,全球多位知名人士包括球王马拉多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等都曾接受该项手术治疗,代谢问题治疗效果明显。

何恒正教授表示,国内已经开展该类手术十余年,目前也有相关的指南和规范,符合以下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代谢手术:

1、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2、BMI≥32.5,建议积极手术;27.5≤BMI<32.5,推荐手术;25≤BMI<27.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

3、对于25≤BMI<27.5的病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4、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5、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

糖尿病之一:糖的代谢

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最本质的区别。代谢的本质就是生命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对于人类的代谢来说,吃进去的各种食物,包括各种糖、脂类、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等,维持各个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机体的正常功能,而后将人体的不需要的废物通过主要通过尿道、皮肤和肠道排出体外。

食物中的各种糖类,包括淀粉、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果糖等,从吃进嘴里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消化,最后都变成了葡萄糖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供全身各组织细胞摄取,维持生命活动,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我们平常说的血糖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多余的糖少部分在肝和肌肉中以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多余的糖转变为脂肪。

当人体饥饿时,肝糖原就会重新变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当人体进行体力运动时,肌糖原为肌收缩提供能量。

食物中除了各种糖类,还有其他有机物,对人体来说,主要是脂类和蛋白质。脂类及其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在肝、脂肪组织及小肠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储存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主要在皮下脂肪层)的脂肪细胞内。当禁食、饥饿感、交感神经兴奋时,体内分泌各种激素动员脂肪细胞分解甘油三酯,并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或转变为葡萄糖,供给人体其他器官、组织需要。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各种蛋白酶消化,最终转变成氨基酸在小肠内被人体吸收。吸收后的氨基酸一部分参与人体自身蛋白质的合成,一部分氨基酸可转变为脂类和糖,或彻底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营养物质,除少数营养物质提供人体组织需要外,如葡萄糖合成少量糖原储存于肝与肌、脂类组成新生细胞的细胞膜、氨基酸合成人体组织蛋白质或各种激素等,多余的脂类、蛋白质、糖最终形成甘油三酯(俗称脂肪)存储于脂肪细胞内,其储存量理论上是无限的,成为日后肥胖的基础。

脂肪酸、甘油、葡萄糖、氨基酸都能为人体细胞提供动力,但对于绝大多数细胞来说,只有葡萄糖才可以利用。葡萄糖是体内的主要供能物质,处于被优先利用的地位。

正常人血糖相对恒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波动,通过降血糖的激素和升血糖的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自动精细的保持血糖的相对恒定。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一方面它能有效促进血中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加以利用或以糖原形式存储起来,另一方面,它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氨基酸、脂类等转变为糖)。如果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就会使血糖升高。

人体血液流经肾脏时因渗透压的作用,出现大量的葡萄糖渗出,

形成原尿,此时人体内的肾小球和肾小管会对原尿中的葡萄糖重吸收,使之重新回到血液循环中,但当血糖升高超过了肾脏处理血糖的限值,或因为肾脏功能下降致重吸收功能下降时,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这时尿中就会检测出尿糖阳性。正常肾脏能够处理葡萄糖的限值,在医学上称为肾脏血糖阈值。正常的肾脏血糖阈值为8.9-10mmol/L。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尿糖只是一个临床表现,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可能一次性摄入过多营养物质或肾脏疾病导致重吸收功能下降;尿糖阴性不一定就不是糖尿病,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原尿中渗出的葡萄糖能被很好的重吸收,此时血糖高于正常而尿糖阴性。

(明日更新:糖尿病之二:定义分类)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 点赞,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 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