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放屁腹泻(糖尿病拉肚子放屁多怎么办)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吃了阿卡波糖后,腹泻、放屁增多,可以少吃饭不吃药吗?

一位患糖尿病的朋友跟华子说,他在服用阿卡波糖控制血糖,但用药之后,每天放屁多了,还有腹泻。他问华子,他能不能少吃一点饭,不吃阿卡波糖?华子告诉他,少吃饭不能代替阿卡波糖的作用,不建议停药。

胃肠反应是阿卡波糖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初期,经过一段时间持续服药后,大多数人都可以耐受,会逐渐减轻。

一、阿卡波糖可以降低餐后血糖

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内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碳水类食物中的长链多糖(主要为淀粉)分解为双糖和单糖(葡萄糖就是一种单糖)。

人体肠道只能吸收单糖,无法吸收多糖,所以服用阿卡波糖之后,对单糖的吸收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就会变慢,让体内的胰岛素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应和分泌,从而降低了餐后血糖值

二、很多人对阿卡波糖有误解

有些人认为吃了阿卡波糖,葡萄糖就不会吸收了,饮食上就可以放开,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阿卡波糖的作用是“延缓”吸收,而不是“阻止”吸收。阿卡波糖是通过延长葡萄糖吸收的时间,压低餐后血糖的峰值,使血糖更加平稳。

也就是说,即使服用了阿卡波糖,我们所吃下去的每一口饭,最终仍然会被人体吸收,阿卡波糖只是延长了吸收的过程,不会减少吸收的总热量

糖尿病人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下降,胰岛功能减弱,即使减少进食量,但是没有阿卡波糖,葡萄糖就会迅速吸收,仍然会出现餐后高血糖,拉高整体的血糖值,所以少吃饭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

三、阿卡波糖需要配合控制饮食

阿卡波糖不能减少葡萄糖的吸收,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阿卡波糖的时候,还要对摄食总热量进行控制,饮食上要量出为入,需要估算自己一天消耗的热量,作为进食标准。

阿卡波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会引起胃肠胀气、排气增加以及腹泻。这是因为阿卡波糖延缓碳水类食物的吸收,增加碳水类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所导致。如果不遵守饮食控制,增加了进食量,有可能导致胃肠反应加重,也不利于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饮食,可以减少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服用阿卡波糖后,大多数人的不良反应都可以耐受,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四、服用阿卡波糖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服用剂量:阿卡波糖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一日3次。当耐受不良反应后,可以增至每次100mg,一日3次。最大剂量为每次200mg,一日3次。如果不良反应明显,也可以减少药量。

2、餐时服用阿卡波糖需要在餐时服用,与第一口饭同服时效果最佳。如果在饭前服用或是在饭后服用,都会导致药效大幅下降,甚至无效。

3、餐中有碳水才有效:阿卡波糖只延缓碳水类食物的吸收,如果餐中没有碳水类食物,比如说只吃了蔬菜和肉类,没有吃米、面、薯类等含淀粉的主食,那么服用阿卡波糖就没有效果。

4、出现低血糖的解救:单独使用阿卡波糖时不会导致低血糖,但糖尿病通常需要多药联合治疗。在阿卡波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时,如果出现低血糖,不能口服蔗糖(白糖、红糖、冰糖等)解救,需要直接口服葡萄糖才能解救

总结一下,阿卡波糖通过延缓碳水类食物的分解,降低餐后血糖值,但不会减少总热量的吸收,所以少吃饭不能代替阿卡波糖的作用,不建议停药。服药时做好饮食控制,可以减轻胃肠反应症状。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适合国人的降糖药——阿卡波糖,为什么吃了总是放屁?2招来缓解

说起降糖药就不得不提到阿卡波糖片,对于以米饭作为主食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具针对性的品种。

由于阿卡波糖可以很好地降低餐后血糖,从而成为我国2型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有患者发生胃肠胀气,甚至出现放屁增多的尴尬场面,这点“屁事”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卡波糖这个药。

适合国人的降糖药-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是适用于糖尿病病人的降糖药物,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身体对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慢了饭后血糖的升高速度就会减慢,从而使饭后血糖降低。

但是主要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效,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主食类食物,比如米饭、面食、红薯、土豆等。

为什么吃了阿卡波糖总是放屁呢?

其实这跟这些“波糖”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药物抑制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面食等)的吸收,使其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肠道细菌酵解产气增多,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腹泻、放屁增多的症状。

不过大多数人在服药2周后会有所缓解,但也有一些患者会持续存在这类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缓解“屁多”?

1、控制饮食,减少过多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如果控制饮食后仍有严重的不适症状,可减小剂量或给药次数,如从50mg起始,每天1-2次,如症状缓解,再增加剂量。

但若小剂量仍无法耐受后,则需考虑停药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不耐受情况,请及时告知医师或药师,由医师和药师对您的降糖药物治疗进行调整,切不可自行更换药物。

服用方法也应注意:

该药主要有片剂、胶囊两种剂型。

如您服用的是普通片剂,可于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刚进餐时随餐嚼服;

服用的是咀嚼片,可伴食物咀嚼服用;

服用的是胶囊,可餐前即刻整粒吞服,服药后立即用餐。

推荐的服药日剂量每次50-100mg,每日三次。

参考文献:

[1]蒋升. 聊聊阿卡波糖那点"屁事"[J]. 大众健康(1):1.

[2]方健. 阿卡波糖"以糖降糖"的神奇功效[J]. 医食参考, 2015(6):22-22.

糖尿病腹泻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健康科普排位赛#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经常发生闹肚子不舒服,没怎么吃饭,这时候如何治疗?有什么反应?会引发什么样后果?

一.糖尿病患者并发腹泻,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首先得获得患者用药信息,服用降糖药情况,有些降糖药可以引起患者腹泻,如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二甲双胍(为例)是糖尿病诊疗指南所推荐的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 但在其使用的前10周易发生明显的胃肠道不良事件, 例如腹泻、恶心反胃、呕吐、腹痛等[1]。二甲双胍应用广泛,降糖作用确切,单药应用不会发生低血糖,还能抑制食 欲,减轻体重,减少肥胖。但部分患者服用后会 出现腹痛、腹泻。此时只要停药腹泻即止,不必应用止泻药。若停药后仍 无好转,应换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

2.患者为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为合并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2]: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神经病变, 尤其是胃肠自主神经病变,使胃肠蠕动变缓,胃排空减慢,食物堆积在小肠,造成细菌过度生长, 肠道菌群失调,由此造成小肠蠕动过快,引起腹泻。胆囊神经病变,可使胆囊排泄障碍;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均可造成脂肪吸收不良,引起腹泻,粪便内还有脂肪样油脂。

3. 细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不洁食 物和水感染沙门菌、痢疾杆菌引起腹泻,夏季多 见。患者粪便呈水样,甚至有脓血和黏液,伴有 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腹泻严重时,患者可 能出现脱水,加重高血糖,造成酮症酸中毒危险。 此时应针对细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及时补充 液体。单纯应用止泻药不能奏效。此时应结合临床诊断配合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糖尿病患者腹泻原因复杂,而且腹泻多为间 歇性,连续腹泻几日后,肠道内粪便排净,腹泻 停止。之后,胃肠道食物残渣再次积存,又有腹泻。有些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若非细菌感 染,应用抗生素与止泻药效果不佳。腹泻无规律, 易发生低血糖。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鼓励患者少吃多餐很有必要。老年患 者特别要防止脱水和低血压。

二.糖尿病药物治疗如何治疗

如果排除降糖药和细菌引起的腹泻,那就是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病性腹泻。据 统汁,约有20%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导致糖友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血糖不稳定。还有糖尿病患者甚至以慢性腹泻为首发症状,迷惑性强,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其实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血糖控制得不好,易造成 胃肠功能紊乱[3]。

糖尿病性腹泻的特点是呈间断 或反复发作,时间从数小时至数月 不等。糖尿病性腹泻很少伴有腹痛 及下坠感,是其另一特点。

糖尿病性腹泻发生的原因与小 肠吸收功能不良有关。已经被消化 的营养素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 肠腔内渗透压升高;糖尿病患者小 肠运动迟缓,加上血糖升高的环境 使肠道细菌过度繁殖,造成菌群失 调;过多胆汁进入肠道产生刺激;糖 尿病人胰腺功能不佳,胰脂肪酶 泌不足;等。糖尿病性腹泻是这些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最重要的 是严格控制血糖达标。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性腹泻多见于血糖控制 不佳的患者,所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并保持血糖稳定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基础,临床主张及早、合理地使用降糖药(结合2型糖尿病胰岛素使用标准)。

用药参考:1.通过呼吸氢检查,不难发现细 菌过度繁殖综合征。对此可口服抗 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进行 有效治疗。也可服用益生菌,如双岐 杆菌、地衣芽孢菌等,注意不要与抗 生素同时服用。

2. 对于腹泻次数较频者,可用洛派丁胺(易蒙停)每日 6~12 毫克,分 2 次口服;亦可用鞣酸蛋白口服 帮助收敛。

3. 有脂肪泻者应进低脂肪膳食。 可酌用胰酶制剂,如达吉、康彼身、 胰酶散、多酶片等,以加强脂肪消 化。此外,蒙脱石散、硫糖铝、消胆胺 都有吸附胆汁的作用,前二者还有 轻度的止泻作用,可酌情服用[6]。

患者为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测血糖(社区或自测),及时问诊医生,腹泻情况有无腹痛(判断为哪种腹泻),如果血糖较高,超过空腹血糖 > 16.7 mmol/L 或最高血糖 > 22.2mmol/L(平时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建议继续进行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必须经过医生辅导剂量与血糖测试),如果患者没怎么吃饭,此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糖果、饼干等食物)预防低血糖发生(胰岛素ADR为低血糖、过敏反应、体重增加,用过者主要注意低血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心慌、心悸、出汗、手抖以及饥饿感,同时伴有情绪焦虑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有时候还会有神识改变,头晕、头痛、认知障碍,严重者开始出现抽搐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可能表现为行为异常或者其他非典型症状,常会认为是精神病的发作,而且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以后,可以出现没有任何先兆的低血糖昏迷。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给予葡萄糖水救助,如果没有葡萄糖水,可以给方糖、糖水或者是含糖的水果、饮料,含糖的碳水化合物进行救治。对于低血糖严重的、已经昏迷的患者,可以给静脉葡萄糖输注。

如果患者测血糖,发现血糖不高,没有达到应该注射胰岛素水平,那就不用注射胰岛素,采取以往用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对于腹泻对症应用药物治疗,如(第三部分 药物参考)

糖尿病患者腹泻原因复杂,而且腹泻多为间 歇性,连续腹泻几日后,肠道内粪便排净,腹泻 停止。之后,胃肠道食物残渣再次积存,又有腹泻。有些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若非细菌感 染,应用抗生素与止泻药效果不佳。腹泻无规律, 易发生低血糖。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鼓励患者少吃多餐很有必要。老年患 者特别要防止脱水和低血压。

参考文献

[1] 杜素雅. 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胃肠道安全性评价. 四川医学.2018,39(4):368-374.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3,46(11):787-789.

[3] 吕若琦. 糖尿病患者腹泻是咋回事.解放军健康,2017.4:38-38.

[4] Ismail-Beigi F. Palhogenesis and glycemic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les mellius : a physiological approach[J]. Arch Iran Med, 2012, 15(4):239-246.

[5] 潘晓晖 童南伟. 中外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新诊断2 型糖尿病降糖治疗的 几个困惑问题.临床内科杂志,2018,35(4):286-288.

[6]李增烈. 糖尿病性腹泻有特点. 家庭医学,201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