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朱筠
新疆的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朱筠主任在询问患者病情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文 李蔚海/图
受访专家:朱筠,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新疆内分泌、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的诊疗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糖尿病专病门诊)、周二上午
夏季酮症发病多
新疆人习惯天天吃肉、甚至有人顿顿吃肉,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很多胖子,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都特别多,朱筠主任解释说,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因素使得新疆地区糖尿病患者较多,而糖尿病本身具有遗传基因,所以糖尿病的患病率很难降低。
因为新疆地区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早晚温差大又是沙地,所以新疆的葡萄、哈密瓜和西瓜都非常甜且糖分含量比较高,而糖友长期摄入高糖分水果,血糖升高并可能出现酮症,所以在夏季很多糖友都因血糖控制不好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危症而紧急就医。
一周会吃三周会动
朱筠主任介绍说,“通常我会和患者商量着来,你原来吃一大块肉,那你现在把它减掉一半,你把它分开吃,另外粮食、菜、肉每顿都有一点。”新疆人喜欢大块吃肉,所以要先告诉他每顿都会吃到肉,只要分开来吃就好。这样每天吃的肉类先少一半,坚持两天、三天、一周,看看血糖是不是有好转,在这个过程确有效果就会增加患者的信心。
新疆的传统饮食蔬菜很少,所以朱筠建议,每一顿饭就算肉减不下来,一定要加一些蔬菜,而且要先吃蔬菜,这样会有一个胃的饱胀感,会对后面的进食量有一些限制。
和进食一样,糖友冬季运动量也难保证。朱筠建议糖友冬季在家活动,三餐后在家里运动20~30分钟是常规要做的,对于特别胖的人,还建议每周3~4次强化运动,以利于减少体重,包括快走、骑车、跳舞、游泳等。
凡标注来源为“健康时报”或“健康时报网”的稿件均属健康时报社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为“健康时报网”并附上原文链接。如需内容合作,请联系010-65369672。
糖尿病盯上新疆年轻胖纸 别叫我胖墩儿 我很瘦
11月10日19时,新疆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举办“糖尿病防治蓝光行动”,放飞蓝色气球,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糖尿病。
晨报全媒体讯(文/图 记者 任春香)25岁的胖小伙儿,体重100公斤,最近他发现小便粘稠粘脚,一检查发现患了Ⅱ型糖尿病;9岁的小胖妞,50多公斤的体重,爱吃炸鸡甜食的她,年纪小小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1岁的小宝宝,在一次病毒感染后,胰岛细胞功能被破坏,患上了Ⅰ型糖尿病……
如果你还以为,糖尿病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才会得的慢性病,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糖尿病已经悄悄盯上了年轻人。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晨报全媒体记者从新疆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了解到,咱们新疆胖纸多,更容易诱发糖尿病。近些年,针对新疆局部地区进行的一些小范围调查表明,新疆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能位于全国前列。
新疆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筠告诉晨报全媒体记者,我国是糖尿病大国,Ⅱ型糖尿病(以下糖尿病均特指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成人发病率高达9.7%,2010年,另一个研究单位的调查显示,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患糖尿病,而实际发病率可能比这个还要高。而糖尿病患者中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新疆虽然暂时没有大范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也曾在伊犁、和田、喀什、吐鲁番,以及乌鲁木齐天山区等南北疆的局部片区做过小范围的调查。调查显示,喀什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4.75%,乌市天山区的发病率也超过14%,城市发病率比农村的要高。这些数据虽然是小范围的不具备代表性,但也能表明新疆糖尿病的发病率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还会位于前列。”朱筠说。
朱筠介绍说,糖尿病的患病原因必须同时具备两种因素,一是家族遗传,二是环境因素。
对新疆来说,从遗传角度,新疆有部分特殊人群属于好发人群,这跟遗传机制有关。从环境因素角度,这就跟新疆高盐多肉油腻的饮食特点有关。
“新疆的饮食习惯是喜欢吃肉食,喜欢喝酒,喜欢吃面食和抓饭,这些都是高能量高热卡的食物,导致了新疆的胖子特别多。而肥胖是除了遗传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新疆有特殊人群遗传高发易发,再加上饮食等特殊的环境因素,导致新疆糖尿病高发。”朱筠说,“新疆的饮食喜欢,还造成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水平比国内其它地方更差,因为这种多肉多面少菜的饮食习惯,与控制糖尿病要合理搭配的饮食要求是不符合的。当然,控制水平还与自我认识、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的态度等因素也有关系。”
朱筠说,在20年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教科书里被定义为40岁以上人群,但现在,患病人员显然更加年轻化,20多岁就得糖尿病的年轻人大有人在,甚至儿童、青少年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是在遗传因素的前提下,与年轻人、甚至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关,肥胖就是高危因素。目前,年龄在20岁到60岁的中青年患者增长速度要高于老年人,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不可治愈,无法逆转,但更可怕的是,如果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将会导致患者继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失明、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和足部坏疽截肢等,致残甚至死亡。朱筠说,对于糖尿病提倡早起预防,对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者、年龄40岁以上、血压血脂高等高危人群,要做风险评估或者每年做体检。
朱筠说,如果确诊为糖尿病,要及时控制和治疗。饮食要合理搭配和控制,要适当运动,要注意减轻体重,必要时配合药物,要控制血压血脂,还有戒烟等全方位的生活方式干预。
继续阅读: 糖尿病误区
1.不吃糖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了?
朱筠说,这是错误的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吃糖并没有直接关系。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必须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同时具备,而不是突然自己得病。也就是说,患者首先有糖尿病的家族遗传基因,再加上自身一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肥胖也是高危因素之一。
事实上,不是糖尿病的人即使吃糖,也不会得糖尿病,但如果有遗传史,或者是糖尿病人,就算不吃糖,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人的确需要控制糖的摄入,但也不是一点儿糖都不能吃。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身高体重、血糖高低合理搭配。
2.父母没有得糖尿病,我就没有家族遗传,也就不会得糖尿病?
朱筠说,这是错误的,父母没有得糖尿病,只是表示他们没有环境因素诱发糖尿病,并不能说明他们一定没有遗传基因。
父母一辈或者是祖辈,他们可能也是有家族遗传的,但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较健康,或者是没有高油盐的饮食习惯,或者运动较多,或者其它原因,使得环境因素没有诱发糖尿病,而年轻人反而可能因为这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提前诱发了糖尿病。所以,父母没有得糖尿病,并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过度肥胖的年轻人。当然,也有可能,父母的确没有家族遗传,但也不建议年轻人放任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这有可能产生其它身体疾病。
3.我目前没有什么症状,那就没得糖尿病?
朱筠说,这是错误的,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糖尿病可怕的是并发症。
部分糖尿病患者是有早期表现的,比如口渴、吃得多、体重突然减轻、多尿、视力下降、乏力等等,但更多的患者却是没有这些表现的,尤其是早期血糖轻度增高基本没有明显症状,有些糖尿病患者甚至患病数年没有症状,使得患者本人不自知。等到时间拖得久了,出现一些并发症症状,才检查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曾有一个病人确诊自己患糖尿病时,已经出现了肾衰,估计他患糖尿病有10年了。
小知识:
糖尿病由于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分为4类: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均有关。Ⅱ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者均是Ⅱ型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肠道激素与糖尿病营养”研讨会在武汉举办
全球糖尿病流行状况预测
中国网8月20日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营养学组研讨会近日在武汉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权威专家围绕本次会议主题“肠道激素与糖尿病营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营养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础,是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应大力倡导医学营养治疗理念,充分发挥营养管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让营养医学在预防和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广大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承办,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兼营养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出席并致辞,大会副主席、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邹爱标教授出席研讨会。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兼营养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致辞
肖新华在题为“糖尿病营养治疗和特医食品开发”的演讲中指出,糖尿病属“现代瘟疫”,是21世纪的“健康海啸”,关系“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糖尿病发生几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有三大诱因:一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城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改变,食品过于精细,肠道缺少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直接导致身体超重情况严重,成为糖尿病发生诱因。三是饮食习惯的变化。高热量的脂肪餐,成为现代饮食趋势,而脂肪餐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肖新华强调,糖尿病与运动和膳食关系密切,健康的运动习惯、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正确途径。要提高营养治疗的地位,饮食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础,应贯穿治疗始终。合理的膳食结构应实现“四个现代化”,即热能要量化、搭配合理化、饮食均衡化、种类多样化。均衡的饮食标准,人体每天要补充35克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是肠道菌群的有益物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利于改善肠道菌群,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一些特医功能食品可调节肠道菌群,譬如菊粉等益生元,有利于改善肠内营养。
大会副主席、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邹爱标出席研讨会开幕式
作为中国最早探索医学营养治疗的著名医学营养专家、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邹爱标表示,肠道菌群是疾病和健康的调节器,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关系尤为密切,调节好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生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立足于肠道菌群的健康管理,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远离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目前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和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着力研究推广以菊粉益生元为基础的功能型复合配方益生元,为肠道亚健康人群和糖脂代谢失调人群制定基于生物科学和大数据健康理论的膳食营养预防与治疗方案。
研讨会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营养科主任赵长海,武警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宏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姬秋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行政主任章秋,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筠分别以《脂肪与代谢综合征》《基于CGMS的短期运动干预对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波动的改善作用》《胰腺外分泌异常与糖代谢》《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饮食与代谢有趣的科学研究》为题作了精彩演讲。
与会专家一致呼吁,加快推进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据了解,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已于2017年底在河北鸡泽组建了全国首家医学营养治疗中心,启动了华北地区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大规模临床应用项目。武汉英纽林公司在黄陂区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开展的千例级糖尿病菊粉益生元营养干预临床研究也取得积极成效。
会议期间,与会医务代表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沟通,现场互动气氛良好,反响热烈。研讨会由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会副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平凡主持。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主任冯博,黄陂区卫计委副主任彭云怀,深圳生命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促进健康与教育协会理事会理事陆奇,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秘书长王璐出席研讨会并分别致辞。
彭云怀表示,在首届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营养学组暨肠道激素与糖尿病营养研讨会在黄陂召开,体现了专家、学者对黄陂卫计事业的肯定与支持,衷心欢迎和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指导。近年来,黄陂卫计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四分管理、五项服务”的健康管理“黄陂模式”,实现了健康服务能力和人民健康水平双提升,被授予“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基地”“国家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卫生应急示范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开展全民健康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入选第十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交流内容。本次会议的召开和即将取得的学术成果将为黄陂健康管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黄陂区政府、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医师代表和医药行业代表近200人参加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