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无法吃饭(糖尿病吃不进去饭能活多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营养不良?合理规划饮食应这样做

对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饮食是一大难关。不少患者有这样的疑问,“我按时吃饭了,但为什么还会营养不良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导致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他们应如何正确规划饮食。

通常情况下,造成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控制饮食不合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方面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长期以荞麦、麦麸等粗粮为主食,短期来看这样做可以降低血糖值,但这只是暂时的,不能作为长远控制血糖值的方法。这种方法会使患者的体质变差,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胰岛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各种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2.吸收能力差。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摄入食物后,体内多余的糖分处理不掉,导致血糖上升。当血糖的浓度超过肾脏的承受能力时,糖就会从尿中流失,同时带走其它的营养成分。

3.患有消化道疾病。肠道消化系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症状为胃肠蠕动变慢或拉肚子,导致营养素未经人体吸收就被排出体外。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合理饮食呢?

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的体重。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同时减少肥肉摄入。

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要合理选择,特别推荐每日摄入300g的液态奶,临时加餐可选择坚果。

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建议患者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

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进行科学性把关。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得了糖尿病能不能吃主食、吃水果?关于控制血糖的误区这里都告诉你!

关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和办法,大家的误解还真不少,今天就一起破解这些误区吧!

血糖,牵一发而动全身

1、血糖升高,除了导致糖尿病,还会造成全身无力,总是想要休息。血管的负担也会增大,造成血管堵塞。严重时还会影响到肾脏,出现肾衰竭,损害非常大。

2、血糖还会影响记忆。血糖波动会影响神经递质水平,还会导致脑细胞损伤和退化。

控血糖的常见误区

血糖高,主食越少吃越好?

答案:错误

虽然吃太多精制米面等主食,确实会使血糖升高,但并不意味着不吃主食或吃太少,糖尿病患者饮食建议: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比50%~60%为宜。

注意:长期不吃主食,每日脂肪及蛋白摄入占比增高,会增加肝脏及肾脏负担,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饥饿性酮症”、“血脂紊乱”。

血糖高,肉类越少吃越好?

答案:错误

荤素搭配的吃法,可以使血糖升高幅度小一些、代谢慢一些,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有帮助的。

糖尿病患者吃饭时可以按照以下顺序:

●先喝汤,比如青菜汤;

●再吃凉拌的蔬菜或者热炒的蔬菜;

●接着再吃肉类或者是鱼类食物;

●最后再吃主食,建议粗细搭配。

血糖高,早餐要吃少点?

答案:错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就是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可以把肉类、鱼类食物放在午餐,晚餐要吃少,尽量提倡素食为主。

血糖高,不能吃水果?

答案:错误

对于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格外注意,既要补充营养又不能血糖超标,所以健康吃水果就需要关注GI和GL两个值。

注意:

鲜枣、荔枝、葡萄、山楂、香蕉属于高GI、高GL水果,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

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答案:错误

血糖并不是越低越好,而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目标<10mmol/L,HbA1c<7.0%,认为控制良好。

注意: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应根据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也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

对于血糖来说,这两点也很关键

01

生活要规律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有失眠症状,要注意少喝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品,特别是下午3点以后不要再喝。如果失眠已经严重到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则不要喝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品。

02

保持运动

饮食和运动是“孪生姐妹”的关系,运动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方式。比如你每天什么时候运动?每次运动多久?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要把这些形成习惯,长期坚持,对于控血糖是有帮助的。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有些患了糖尿病的人经常喊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和血糖的控制有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饮食方面入手。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医生的看法,希望糖友朋友们重视起来。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由于要限制饮食摄入,不能像得病之前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总会感到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饥饿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会出现饥饿症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组织细胞供应能量需求,人体缺乏能量供应,大脑就会发出饥饿信号,从而就会产生饥饿感。可是进食并不能改善饥饿感,再次摄食获取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饥饿感并不能得到改善。

糖尿病患者要应对高血糖导致的饥饿,需要控制血糖,如通过药物、运动、合理饮食等多种方法来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改善,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

糖尿病患者要限制能量摄入

得了糖尿病,需要限制每日能量摄入,因为能量摄入超标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一些糖友由于以前吃得过多,现在需要限制能量摄入,从而会感到饥饿,但糖友需要明白,限制饮食是为了将病情控制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且糖友慢慢的能够适应这种饮食改变。但能量限制并不是越低越好,每位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能量。每个人每日所需总热量是不同的,要根据个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型肥胖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标准体重(千克)。

采取具体饮食措施

1、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的是能量摄入,那么可以在总的能量限制下,多选择能量密度低的食物,那么就可以增加可以吃的食物数量,从而缓解饥饿。如能量较低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白菜、豆芽等。

2、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通过少食多餐,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减少血糖波动,预防低血糖,减少饥饿感。当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或者血糖较低的时候,通过适当进食,可以缓解饥饿,并能有效预防低血糖。少食多餐是将正餐匀出一定量作为加餐,这样正餐的能量摄入会减少,便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按照膳食平衡原则,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1/5,午餐占2/5,晚餐占2/5;或者早中晚三餐各占1/3。如果要分餐的话,可以每日吃5~6顿,从三餐中分出25~50克主食,放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以及睡前作为加餐。

3、粗细粮混吃

粗粮比细粮更抗饿,是因为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高膳食纤维食物具有能量密度低、胃排空慢的特点,容易产生饱腹感。

4、细嚼慢咽

有研究发现,吃饭细嚼慢咽可以帮助改善饥饿感,而且饱腹感出现的时间更长,不容易饥饿。细嚼慢咽会减少一餐中的能量摄入,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每口饭咀嚼30次。

以上给朋友们讲了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的原因,原来是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的结果,因此糖友们限制能量摄入是很关键的。而且具体的措施有“少食多餐、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粗细糖混吃、细嚼慢咽”,医生提醒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只有做到这4点,才会让您远离饥饿,血糖平稳就容易做到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