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快速减(糖尿病怎样减肥最快)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我患糖尿病13年,靠这3个办法,降糖药量减半,今天分享给你们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故事,让患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对我们讲述。

我患糖尿病13年了,刚开始确诊时候,我很焦虑甚至是恐慌,我感觉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完了,在医院里住院治疗了1星期后,我出院了。出院前医生交代我,要坚持吃药,要管住嘴迈开腿。一个人的控糖路总是艰难的,所以我找到了一个糖友交流群并加入了他们。

我的心态一向比较好,接受了自己确诊了糖尿病这个事实后,我便开始了学习,并在医生和“过来人”的建议下给自己制定了饮食和运动的控糖方案,2年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直到目前为止,我的糖化血红没超过5.5,空腹血糖也在4.5-6.0之间,餐后血糖在8.0以内。而且,因为血糖控制的很理想,医生把我的降糖药减量了。并说我是百分百的糖尿病人。

开心之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控糖“十六字诀”:坦然面对、正确认识、积极应对、认真防范;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坦然面对说的就是心态了!得病前我的饮食习惯很不好,烧烤啤酒宵夜样样沾。但是,在确诊糖尿病后,我的心态就发生了改变,我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觉得既然得了这个病,那不如反将之利用,用这个病来督促我回到健康的生活。

所以我也感谢这个病,让我恢复了健康的生活状态。而且,那些得了不治之症的癌症患者都在苦苦求活,我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你说是吧?

2,不盲目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不要去相信外面广告宣扬的所谓的“断根治疗”,糖尿病逆转是有可能,但我们需要能正确认识到,得了病最正确的方法是上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这才是靠谱的。

3,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

积极应对说的就是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了。

在饮食上,我的做法是计算自己每天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然后根据这个数字来搭配自己的饮食。

消耗量>进食量,体重下降(血糖好了,但是身体营养不够);

消耗量<进食量,体重上升(血糖高还有抵抗);

因此,每天最好的饮食量是跟消耗能量持平。要做到这么精准不容易,我建议大家买一个食物称,每餐吃之前称一下,做到心里有数。

运动不能懒

我每天午饭后一小时都会快走,时长在30-40分钟,身体微微感觉出汗就行,这样既能消耗餐后血糖又能平衡血糖值,碰上下雨,我就在家里客厅练太极。现在夏天天气热,可不建议大家中午饭后外出运动,可在晚餐后进行。

每隔4到5天做一下抗阻运动,增加肌肉的含量,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包括:仰卧起坐,杠杆等等,有很多种方法,只要能锻炼肌肉就行。另外,别找借口,一找借口人就懒了。

4,做好血糖监测和其他检查

虽然确诊的是糖尿病,但血压、血脂等的控制也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防止血糖过高引起的急性代谢紊乱以及防范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友需要时时监测好血糖情况,以及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尿常规和肾功能等,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坚持控糖这么多年,我想对大家说,医生只是我们控糖路上的指引人,只能指引我们大致的方向,最终大部分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患者及家属的医疗常识、重视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想让大家知道,只要态度有了,方法对了,最后可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当我们做到成功驾驭了糖尿病以后,糖尿病就不再是我们的累赘,而是成为我们健康路上的伴侣。说到底还要感谢糖尿病,让我的身体更健康充满了活力。

#糖尿病##好医生为健康护航##糖尿病饮食##关注糖尿病#

五种方法“逆转”糖尿病

对糖友来说,减药甚至停药一直是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望。不过,最近出台的首部《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指出,只要糖友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不吃药也能有效控糖,实现糖尿病缓解。心动了吗?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达到标准后仍要定期复查

“所谓缓解,过去的提法是‘逆转’。”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雪峰说,指的是在不服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下,血糖仍处于达标或正常状态,“糖友可以像健康人群一样生活”。

具体来说,糖尿病缓解指的是糖友在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维持在6.5%以内。但这里的缓解既不是治愈,也不是完全逆转,可以理解为一种长期缓解的状态。部分糖友仍可能出现血糖再次升高或波动,需重新服用药物。糖尿病缓解的糖友仍要每3个月或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还要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

想实现缓解要满足4个条件

李雪峰介绍,《共识》指出,可通过以下方法评估是否满足2型糖尿病缓解的基本条件。1.无自身免疫反应:在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阴性;2.超重或肥胖:即“胖糖人”,体重指数(BMI)≥25或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3.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空腹状态下C肽水平≥1.1、餐后2小时C肽水平≥2.5;4.病程短: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内。

“‘胖糖人’比‘瘦糖人’更有希望实现缓解。”李雪峰说,肥胖型糖友和瘦型糖友的致病原因不同,前者多为胰岛素抵抗,后者多为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肥胖型糖友减轻体重就能满足其中一个重要条件。

5种方法有助于实现缓解

《共识》指出,可以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重药物干预、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干预、胰岛素干预、代谢手术干预等方法,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

李雪峰表示,《共识》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作为2型糖尿病缓解的基本方案,包括饮食营养和运动两个方面,糖友可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生酮饮食等方法,并定期评估效果、及时调整。同时,《共识》还推荐使用经评估和国内相关权威部门认可的辅助控糖食品或功能食品,如减重食品、半代餐食品、阶段性代餐包等,有助于减重和缓解2型糖尿病。运动则是控制体重的手段之一,《共识》建议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每周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抗阻运动。

在减重药物方面,对于体重指数≥27的2型糖友,《共识》推荐短暂应用(12周至24周)奥利司他,作为辅助方法。

此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未有效落实的2型糖友,《共识》推荐短期(8周至12周)辅助应用具有显著改善体重的非胰岛素药物联合治疗,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其联合方案。对于糖化血红蛋白≥10%,空腹血糖≥11.1毫摩尔/升的2型糖友,短期(2周)辅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体重指数≥32.5的2型糖友,如药物等治疗措施不能显著改善体重和代谢紊乱,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缓解2型糖尿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友体重骤减,三个方法科学增重

胡大爷六十多岁,两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一直进行药物治疗。可最近两个月来,胡大爷的体重突然减了十几公斤,这让胡大爷又惊又喜。喜的是,他觉得千金难买老来瘦,而且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体重当然越轻越好。惊的是,体重下降得太快,又担心病情有了变化。胡大爷想增重,但怕吃多了血糖高,一时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大河网讯(大河健康报见习记者梁露露)

体重骤减不一定是好事儿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青菊介绍,血糖是身体最主要的能量物质,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70%。大脑、心脏和肌肉等,基本只能依靠葡萄糖供能。正常人在饮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随之增加,帮助血糖被器官利用,从而使血糖下降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体重骤减的情况,是因为胰岛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身体无法正常利用血液中的糖分,而且还需要燃烧脂肪和蛋白质来供应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就造成了体内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就算患者每天摄入很多食物,糖分的流失、卡路里的消耗还是会让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日渐消瘦。

李青菊讲道,糖尿病患者之前体重正常,一段时间内体重骤减,除了血糖控制差之外,还可能是药物导致。一些降糖药会导致体重下降,比如控制肝脏代谢糖原的药物二甲双胍,可以让葡萄糖在肝脏中多停留一会儿,以减轻胰岛素的压力。但是,服用二甲双胍后患者会感到食欲不振,吃得少体重自然也会减轻。如果体重下降得过快,应尽快咨询医生,重新制订治疗方案。

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过于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造成体重骤减。他们错误地把控制体重理解成了体重越轻越好,采用“饥饿疗法”,再加上药物的作用,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

三个方法让糖友科学增重

李青菊指出,即使已属于消瘦或已确定体重下降过快,糖友也不宜立即增重。首先应查明体重骤减的原因,再进行适当的增重。

和正常人一样,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也就是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最好维持在18.5~24kg/平方这个范围内。当BMI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该如何科学增重?李青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少食多餐。如果患者胃口不好,吃一点儿东西就饱了,可以把每日三顿大餐改为六顿小餐,以此来提高食物的摄入量,这样更有助于增加体重。但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增重,需要实时监测餐后血糖。

2.调整饮食。饮食上尽量选择粗细搭配,相较于精加工的谷类,粗细搭配着吃,不仅能保证食物的消化利用,还能给身体补充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建议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两餐之间可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

3.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适当辅以抗阻训练。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