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豆制品(糖尿病最怕三种豆)
糖尿病能吃哪些豆制品?吃多少合适?这7种美味又控糖!
大豆是我们常吃的食物,它是植物性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大豆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豆固醇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豆制品包括豆浆、豆腐、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千张等。
为什么推荐糖友吃大豆及豆制品?
1. 帮助减肥: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热量较低,但饱腹感很强,能帮助糖友们填饱肚子,而又不至于摄入过多热量。
2. 保护心血管: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促进心血管健康,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3. 保护骨骼: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良好的膳食钙来源,而糖尿病患者又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常吃豆制品就有助于保护骨骼。
4. 帮助控糖: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能促进胰岛素的利用,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糖友们能吃哪些豆制品?
豆腐:豆腐是我们最常吃的一种豆制品,热量低营养高,价格也比较低廉。豆腐用来炒食、煮汤均可。南北豆腐都有一定的豆腥味,北豆腐还有轻微的苦涩味,为了去除异味,建议在烹饪豆腐前,把豆腐放水里焯一下。
豆浆:豆浆热量低营养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磷脂,且极易被人体吸收。豆浆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豆浆除了直接做饮料喝,还可以用来煮米饭,做小窝头、蒸蛋羹等。
豆腐脑:豆腐脑细嫩鲜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豆腐脑的口味有南北之分,北方豆腐脑的卤多含盐量较高,南方的豆腐脑喜欢放糖,糖友吃的时候应该少放盐少放糖,如果实在觉得口味欠佳,可以放点木糖醇这样的代糖。
豆腐乳:豆腐乳是一种发酵食品,与豆腐相比营养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但豆腐乳含盐量较高,糖友们在吃豆腐乳的时候,要相应的减少其他用盐量。
豆芽:黄豆发芽后富含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黄豆芽可以素炒着吃,也可以煲汤,煮面。
豆豉:豆豉是益生菌的良好来源,它能减缓小肠对糖份的吸收,延缓餐后血糖迅速上升。豆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酶、氨基酸,但豆豉的含盐量较高,糖友们最好选择脱盐的豆豉。
豆渣:豆渣中含有多糖、纤维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延缓餐后血糖上升,促进肠道健康。豆渣可以做成豆渣小窝头、豆渣煎饼、豆渣蛋饼、豆渣丸子、豆渣炒虾米等。
糖友们吃多少豆制品比较合适?
推荐糖友们每天吃 25 克左右的大豆,约一小把的量,如果按热量来换算成豆制品,相当于:50 克豆腐干;400 克豆浆;100 克北豆腐;150 克南豆腐;50 克豆腐丝;30 克油豆腐;125 克内酯豆腐。
这些豆制品之间是可以互相交换的,糖友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轮换来吃。我们在吃豆制品的时候,不要用红烧、煎炸等油多的形式,多用清炒、清蒸、煲汤、凉拌等清淡的烹调方法。
这里小糖还要提醒大家,并发有肾病、痛风的患者,需要限量食用豆制品。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尿病不能吃豆制品?不想血糖上升,这7种豆制品少碰!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豆制品?这个问题常常在门诊中被反复提及。不少人觉得豆制品高蛋白低糖分,是糖尿病患者的天然“好朋友”;也有人担心,豆制品可能含糖量高,吃了会导致血糖飙升。
真相究竟如何?医生的回答可能颠覆你对“健康食物”的认知: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摄入豆制品,但某些特定类型的豆制品却要敬而远之,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血糖失控。今天,我们就来揭晓这7种豆制品的“真面目”。
豆奶:糖分含量暗藏玄机豆奶看似是健康饮品,但不少市售豆奶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会额外添加大量糖分。一盒普通的甜味豆奶,其糖含量可能高达10克以上,相当于两块方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样的糖分摄入无疑是“雪上加霜”。即便是无糖豆奶,也应仔细查看配料表,确认其中是否含有其他隐形糖分,如麦芽糊精或果葡糖浆。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喝豆奶时,尽量选择无糖原味豆奶,并控制饮用量。每日饮用不宜超过200毫升,且需搭配其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豆腐干:高盐高油的隐患豆腐干是许多人的日常小零食,但其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大量盐分和调味料,有些还会经过油炸处理。
盐分过高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高血压风险,而高油脂则可能影响血糖控制。一些市场上售卖的五香豆腐干,100克的钠含量甚至超过1000毫克,相当于一天盐摄入量的一半。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食用过度加工的豆腐干。如果特别喜欢,可以选择低盐自制豆腐干,用少量酱油或香料调味,避免油炸和过多盐分添加。
素鸡:不是真的“素”,含糖量惊人素鸡因其口感鲜嫩,深受素食者和糖尿病患者喜爱,但很多人不知道,素鸡在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大量糖分和淀粉,目的是改善口感和增加粘性。一些商家为了让素鸡更加鲜美,还会添加酱油、蜂蜜等调料,进一步抬高血糖指数。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素鸡时,务必查看成分表,尽量避免淀粉含量过高的产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素鸡,省去不必要的添加剂,吃得更安心。
豆花:糖浆是血糖的“催化剂”豆花是许多人小时候的记忆,尤其是在早餐摊上,一碗热乎乎的豆花配甜蜜的糖浆,是冬天的温暖慰藉。然而,这碗看似清淡的豆花,其中的糖浆才是真正的“血糖炸弹”。
一份豆花中的糖浆含量往往超过15克,而这些精制糖会被身体迅速吸收,引发血糖短时间内迅速升高。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特别想吃豆花,可以选择无糖版本,配上一些低升糖指数的调味料,如少量酱油或自制代糖糖浆,既能满足口感需求,又不至于让血糖失控。
腐竹:高脂肪的“隐形炸弹”腐竹是餐桌上的常见菜肴,其口感筋道、营养丰富,深受欢迎。然而,腐竹作为豆制品的一种,其脂肪含量并不低,尤其是经过油炸或炖煮后,热量会进一步飙升。
100克腐竹的脂肪含量高达15克,远超许多传统豆制品。此外,腐竹的升糖指数较高,属于糖尿病患者需要适量控制的食物。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腐竹时,应尽量避免油炸烹饪方式,选择清蒸或凉拌,并控制食用量,每次摄入不宜超过50克,以免对血糖造成过大压力。
豆腐脑:甜咸之争中的健康陷阱在中国南北方,豆腐脑的甜咸之争经久不衰。虽然南方的甜豆腐脑更容易让糖尿病患者“踩雷”,但北方的咸豆腐脑也并非完全健康。
咸豆腐脑中的酱油、卤汁往往含有较高的钠和隐形糖分,长期食用可能对血糖和血压都不利。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无糖无盐的清淡豆腐脑,搭配少量蒸熟的蔬菜或香菇等配料,既能保留营养,又不会增加血糖负担。
豆腐乳:高盐高糖的“调味雷区”豆腐乳虽然体积小,但其调味成分极为复杂。市面上的豆腐乳为了提升风味,通常会加入盐、糖、酒精和多种发酵调料。
一小块豆腐乳的钠含量可能高达400毫克,糖分含量也不容小觑。对于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豆腐乳无疑是一个“高风险食物”。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减少豆腐乳的摄入。如果实在想吃,可以选择低盐低糖的豆腐乳,并将其用清水冲洗后再食用,减少钠和糖的摄入量。
小结: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吃豆制品?糖尿病患者并非不能吃豆制品,但需要明确,并不是所有豆制品都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
像豆奶、豆腐干、素鸡、豆花、腐竹、豆腐脑和豆腐乳这类加工豆制品,往往因为添加盐分、糖分或其他调料而变成“血糖杀手”。如果想要健康吃豆制品,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以下方法:
1. 优先选择原材料简单的豆制品,如普通豆腐、毛豆、黄豆等,尽量避免加工过度的产品。
2. 学会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注意产品中的糖分、钠含量和脂肪含量。
3. 控制食用量,每餐摄入豆制品不宜过量,建议搭配其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一起食用。
4. 科学烹饪,避免油炸、过多盐糖调味,提倡清蒸、凉拌等健康方式。
豆制品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源,但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时需格外谨慎。通过科学选择与合理搭配,可以让豆制品成为糖尿病日常饮食中的好帮手,而不是“血糖的敌人”。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中国营养学会
2. 《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3. 《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糖与健康风险》,《中国食品安全杂志》
4. 世界卫生组织,《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指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患者宜吃的家常菜
【糖尿病患者宜吃的家常菜】首先蔬菜的选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含糖低,常见的叶类、茎类、瓜类、甚至花类的蔬菜可以灵活的选用,如菠菜、油菜、小白菜、大白菜、油麦菜;菌藻类的食物,如鲜蘑、香菇、海带、木耳;含糖量高的蔬菜主要是根类的蔬菜如土豆、山药、芋头等就要少选用。当然,家常菜仅有蔬菜是不够的,也要搭配上蛋白质类的食物,包括各种肉、水产品、蛋类、豆制品等。(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