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孕妇后期(糖尿病孕妇后期吃什么好)
协和医生说 | 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如何平稳度过孕晚期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妊娠期糖尿病的人数也明显增多。准妈妈如果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焦虑、担忧随之而来。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别慌,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医护人员就来跟您聊一聊,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孕晚期该如何度过?
1.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2.如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以下1项及以上标准即可诊断:
①空腹血糖5.1~6.9mmol/L;
②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
③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8.5~11.0mmol/L。
3.哪些孕妇是高危人群?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BMI>28、年龄>35岁、不良孕产史、多囊卵巢综合都是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4.妊娠期糖尿病的不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孕妇及宝宝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孕妇子痫前期、高血压、终身糖尿病;宝宝早产、肩难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先天畸形等。
5.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方面:主食每日定量4~6两,类似每餐一个拳头的大小。粗细搭配,以全谷类玉米、大麦、燕麦、黑米、高粱等代替精白米、精白面。
餐餐进食蔬菜,每日总量在500克左右,约为两手并一起,一捧的量。
鱼禽瘦肉类,每餐进食一个巴掌大小的量,每天一袋奶、一个鸡蛋满足蛋白质摄入的需要。
避免进食鸡皮、肥肉、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脂肪的食物。限制火腿、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
水果放在两餐之间食用,食量为一个拳头大小。对于升糖指数偏高(GI≥55)的水果,要少量或不吃。
坚果当作零食,适量食用。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建议每天油量不超过30克,即一个拇指尖的大小;盐不超过6克,同时要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的摄入。
烹调方法以蒸、拌为主,煎炸会导致摄入脂肪增多,升高血糖。土豆、山药、藕、芋头等根茎植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应当作一般蔬菜随意进食。推荐饮用白开水,不建议饮用浓茶和咖啡。
运动管理: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达到浑身发热、微微出汗的运动量为好。餐后先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再运动,每天30分钟左右,循序渐进。
血糖监测:以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达到空腹、餐前或睡前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文字/国疗综合二病房 任庆宇 刘丹
审核/临床营养科 陈伟
孕期血糖高怎么办 专家教你吃出健康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翁淑贤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翁淑贤 通讯员黄月星、魏星、袁友芬)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我国妊娠糖尿病发病率接近15%。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不少孕妇会很紧张,有的自行限制饮食,刻意减少主食甚至不敢吃米面,有的不敢吃肉类或水果。专家表示,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孕妇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也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会出现低血糖甚至酮症。专家建议患者及早接受营养治疗,一方面是提供足够的营养保障胎儿和母亲的健康,使孕期体重适度增长,同时协助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
具体应该怎么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沈峰副主任医师、潘丹峰主任医师支招如下:
1.合理控制饮食分量
按照营养医生的建议分量进食,这是营养治疗的关键之一,该分量是营养医生综合考虑营养、代谢等因素制定出来的,医生会根据孕妇的体型、体力活动、血糖等多方面因素,计算出孕妇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再换算成食物的分量。既能保证营养需要,又利于血糖控制。
2.合理搭配主食
主食在控制分量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多选择血糖指数低的品种。选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也是营养治疗的重要环节。血糖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指标,摄入高血糖指数食物会使餐后血糖较大幅度升高,而低血糖指数食物使餐后血糖升高幅度较小,有利于调节和控制血糖水平。因此早餐可选择通心粉、荞麦面等,午、晚餐可选择粗杂粮饭,即在煮饭时加入荞麦米、黑米、燕麦等粗粮,避免食用血糖指数高的主食如精米面、精面包点、白粥等。
3.肉类宜多样化
宜选择脂肪含量低的品种如鱼类、瘦肉、去皮禽类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如肥肉、肥牛、猪脚、腊肠、腊肉等,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4.多吃新鲜蔬菜
尤其是绿叶及深色的蔬菜,适当吃海藻类、菇菌类,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控制血糖。建议每天蔬菜至少400~500g,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
5.保证每天奶类的摄入
奶类不仅含有优质蛋白及丰富钙质,与主食搭配还有利于降低血糖指数,建议每天喝奶1~2杯。
6.适时适量进食水果
血糖稳定者可选择含糖量较低且血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小番茄、李子、草莓、西梅、柚子等,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限量食用。
7.丰富膳食种类
每日膳食种类应达到12种及以上,每周应达到25种及以上。建议孕妇每日3次正餐及2~3次加餐,要细嚼慢咽,减慢进餐速度,进餐顺序也有讲究,研究发现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有利于控制血糖。
8.规律生活,适当运动
每周测量体重,及时产检,保证体重恰当增长。经营养治疗1~2周后,可复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尿酮情况。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如血糖未达到控制目标(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h <7.8mmol/L,餐后2h<6.7mmol/L)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糖尿病 生完就没事?
解惑专家:曾慧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副主任医师
在各类糖尿病患者中,妊娠期糖尿病由于病程较短而常常为患者所忽略,觉得“生完孩子没事就行了”。实际上,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可能会在围产期危害母婴健康和安全,对日后妈妈和孩子的健康会有远期影响。专家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咨询产科医生后制定孕期管理计划,寻找专业营养师的帮助、调整饮食,加上在医生指导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要害怕药物治疗,该用胰岛素时就用胰岛素。同时要自我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时定量进食,保持规律生活、愉快心情和充足睡眠。
妊娠糖尿病不可忽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副主任医师曾慧倩介绍,亚洲人群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率达到16%~17%。我国近年两孩政策全面放开后,高龄孕产妇增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怀孕前就肥胖、有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孕妇,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据悉,大部分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例是在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称为“妊娠期糖尿病”,这是由于孕期分泌的激素会导致生理性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使人血糖更高。而在分娩后6周~12周血糖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很多女性都会认为只是小问题。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程不长,但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影响。对宝宝来说,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以及胎盘功能不好,或造成巨大胎儿或者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黄疸机会也会增加。妈妈容易发生高血压、感染等妊娠并发症,到了孕期后期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宝宝会缺氧,需要手术助产、剖宫产、产伤的几率增加。”曾慧倩说。
曾慧倩提醒,更重要的是,妊娠期糖尿病并不是生完好了就“万事大吉”。“大约50%~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她们的小朋友患肥胖和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普通小朋友的2~4倍。尽管妊娠期糖尿病现在没什么给你造成不舒服,可能10年、20年后,影响就出来了。”
控制不好血糖需要用药
曾慧倩指出,其实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没有症状,主要依靠产检时的筛查发现病情,但影响是很大的。
至于怎么干预也有讲究。有的孕妇会觉得,患上糖尿病可能是因为自己吃太多糖类了,之后少吃点甜食、主食就可以。“其实主要原因不是吃甜食,而是胰岛功能不是很好,吃了甜食进去没有办法触发身体反馈性分泌胰岛素的机制。”曾慧倩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专业的营养指导,达到既能控制血糖也能保障胎儿的营养需求的平衡,营养科医生会根据能量换算、食物配比,给出细致到分几餐吃、东西怎么煮的指导,单纯靠自己减某一类食物很难达到这一平衡。
由于孕期需要保证一定的能量供给,因此当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水平时,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很多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宁愿吃少一点都不愿意用药,但这样有可能会使宝宝得不到足够营养,导致生长受限。实际上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在孕期使用是安全的。”曾慧倩说。
她提醒,一旦妊娠期糖尿病这个诊断成立了,就会伴随整个孕期,“并不是血糖正常,就是妊娠期糖尿病好了,只是说控制得比较好,仍然需要持续地监测、随访。随着孕周增大,胰岛素生理抵抗在怀孕八九个月时达到高峰,那个时候的血糖是最难控制的。”(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