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劳累型糖尿病(累出来的糖尿病)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过度劳累对糖尿病患者会带来什么影响?一个案例提醒

春节节假日,各种吃吃喝喝的“局”是不是都已经安排上了?必须提醒:节假日放纵的吃喝,极不利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短期的血糖飙升会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即使急性并发症不出现,快速升高的血糖,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例如视网膜造成损伤,均不利于糖友的长期健康。

节日劳累导致顽固性心衰

病例 糖友吴大娘身体不是太好,节前除了上菜市场买菜买鱼买肉准备一大家庭年夜饭,还要洗洗涮涮,打扫全家卫生。儿女们都忙于工作,也帮不上忙。结果把吴大娘累得头晕眼花;继而心悸气短,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最后走几步路都上不来气。还是邻居帮忙打电话找来120急救车送往医院,在医院急诊科医生诊断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经用强心药仍不能缓解,只好收入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经过多日救治,方才脱离危险。

病例解读 以上老年病例,是节前过于操劳导致心衰。过度劳累时,神经会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使心搏出量增加心跳加快,可导致心力衰竭。要知道,正常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则的,每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

如果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可能是因为心脏还没有到间隔时间,就提前收缩了一下,让心脏过早地搏动,临床简称其早搏。早搏是临床常见症状,发病广泛,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早搏但本身有心脏病、高血压、扩张性心脏病或者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群体,如果心电图发现有早搏,又有心慌、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必须要治疗。

简单来说,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能是你太累了或情绪过于激动,需要节制。需要指出是年龄和糖尿病均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增龄导致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高达22.3%。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较常见,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力衰竭易被漏诊。

温馨提示 老年糖友节日期间,切不可过劳;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出现胸闷、心悸、身体乏力的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这些症状更为明显就要警惕是心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像糖友吴大娘最后导致心衰心律失常需要抢救,否则将严重的危及生命。

近日,中国《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年糖友一定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节日作息,做到劳逸结合。同时注意不要漏服降糖药物和降压药物不要突忙、突累以免发生不测。

长时间体力劳动诱发糖尿病?

长时间体力劳动诱发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繁多

最近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米卡•科威马克发表于学术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且从事体力劳动等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职业,这样的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工作时长较少的同行高出约30%。而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职业中,这样的关联并不明显。

除了长时间体力劳动,还有很多因素可以升高糖尿病风险。英国苏格兰医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计算患糖尿病风险的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哪些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高。

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0万多名曾到医院接受急诊治疗的人员的健康档案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苏格兰糖尿病患者名册进行比对,发现可以按其年龄、性别和急诊时检测出的血糖指标来计算其3年内患糖尿病的几率。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易患糖尿病者,让其在病情好转时接受有关糖尿病的进一步检测,根据结果为他们提供防治糖尿病和相关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以上都是近期糖尿病的最新研究,在此之前,世界各国对于糖尿病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家发现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有多种,遗传因素是其中的一种。只要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就比普通人要高,表明糖尿病的确有遗传倾向。

不过,糖尿病遗传几率其实并不大。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其下一代并不是肯定会得糖尿病,患病的几率仅有不到6%,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得糖尿病,后代患糖尿病的几率会更小。有调查显示,糖尿病可能会隔代遗传或者隐性遗传。

另外,糖尿病不是直接遗传的疾病,而是一种容易患糖尿病的体质,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按医学术语来说就是基因突变遗传,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患糖尿病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才会发生的。

糖尿病:简述“八重奏”与“五驾马车”,以及糖尿病3点防治误区

糖尿病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糖尿病相信大家也有了很多了解。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由于体内的糖分被当做尿糖排出体外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足以维持身体需要的热量,导致患者总是出现饥饿感,于是大量的吃东西,但是还是感觉到饥肠辘辘,平时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变得开始吃大量的甜食。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夜间小腿抽筋,还会常常无缘无故地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加明显。糖尿病患者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看不清楚东西,还有尿液呈现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急剧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疾病诱因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还有环境因素有关,比如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年龄、怀孕时的血糖情况,出生时候的体重,还与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早期的认识是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三个重要的作用所致,

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

2、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

3、肝糖输出增加

现在发现除了这传统的3个机制,还有很多器官和激素,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包括脂代谢紊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也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统称为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已是现代较常见的疾病,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医学治疗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五项措施也称为五驾马车分别为:

①饮食控制;

②适量运动;

③降糖药物使用;

④定时病情监测;

⑤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及心理调整。

这五项措施中,其中饮食控制是基础,适量运动是手段,降糖药物是关键,病情监测是保证,学习宣传是根本。因此要根据这五驾马车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防治误区

1、患者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运动和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仅仅有药物控制血糖是不够的,要通过饮食结构的控制和一定的运动来辅助,三个缺一不可。

2、盲目饮食控制,造成营养不良。有许多患者患了糖尿病就不敢吃饭了,这是不对的,根据糖尿病饮食原则:一般含糖饮料是不能喝的,但是饭菜还是要吃的。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不然长期下去很容易会营养不良,发生其他疾病。

3、未坚持正规综合治疗,盲目求治。不少患者在得病后就自己寻找偏方治疗,其实这是在拿自己做试验,要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也很难出现,请不要相信“祖传秘方”、“重大科学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糖尿病饮食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少吃精细食物,多吃粗粮,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时要选择植物油不要选择动物油。同时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健康科普排位赛##清风计划##糖尿病#

更多阅读:

你知道吗?2/3的糖友身边都潜伏着一个“隐形杀手”

降糖药吃的时间不对,药效会大大减半,你的降糖药吃对了吗

辟谣 | 无糖食品不含糖,吃多了还能稳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