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血管涨(糖尿病血管变粗怎么了)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西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概念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亦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治疗原则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叫正、疽、白、干,多半的病人都会表现出冷、酸、胀、麻的,皮肤肢体的异样感觉,比方感觉到像蚂蚁一样的爬,像火烧火燎的疼痛或者是凉,甚至到了严重的阶段,肢体的感觉就会异常,会很难得感觉一些细小的刺激或对温度的变化,甚至感到皮肤出现溃破、溃烂等情况。一般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相互支配、相互影响,常同时并发,故应综合治疗,其具体治疗如下:

1.首先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2、外周血管循环差,需扩血管、抗凝(改善循环);3、发生动脉硬化时,应使用降脂药;4、神经支配血管较差时,需应用营养神经药物。5、要适当地控制感染。

药物治疗

西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扩血管药物:

(1)酚妥拉明,它能够直接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主要用于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血栓性脉管炎等。

(2)苯丙酚氨,它对骨骼肌的血管扩张作用较好,皮肤血管的扩张作用最强,因此在治疗末梢动脉硬化、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3)前列腺素类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前列腺素类药物,代表药物是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钠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是临床和医疗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外周动脉、静脉疾病的口服扩血管药物。在扩张血管药物作用之外,同时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这类药物的应用比较广泛。

中成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活血化瘀药物

(1)木丹颗粒:主要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床上着是四肢末梢以及屈干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

(2)血府逐瘀胶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身体淤血内阻,气滞等因素导致的胸闷、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疾病以及外伤等因素导致的头部疼痛等症状。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气滞血瘀,心肌供血不良以及皮下血液循环不良,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筋骨痛消丸: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另外,三七片、丹参片也有效。

糖尿病为何易出现血管病变?做好4点对抗动脉硬化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后,易患有心梗、脑中风、肾功能衰竭以及神经病变和性功能障碍等疾病。持续性高血糖会使得动脉内皮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动脉硬化,发生动脉硬化后没有控制好血糖,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进而诱发脑梗和冠心病,那为什么糖尿病病人易出现血管病变,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为什么糖尿病易出现血管病变?

1、脂质代谢发生紊乱

虽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会升高,但甘油三酯水平却升高,进而增加患上冠心病风险。

2、高血糖症

持续性高血糖可使得血红蛋白跟血糖结合,生成糖基血红蛋白,从而降低携带氧气能力,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高血糖也会通过醛糖还原酶生成山梨醇,进而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同时成纤维细胞也会增生,最终导致血管病变。

3、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动脉壁脂质合成以及摄取,胆固醇清除受到影响,使得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4、内皮细胞异常以及激素调节失常

内皮功能发生紊乱以及血小板功能失常,还有胰岛素、儿茶酚胺以及生长激素等激素异常也会导致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动脉硬化?

1、控制总热量和胆固醇以及脂肪摄入

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热量,但一定要控制总热量摄入,也就是控制每天的主食量,每顿饭感觉到7~8分饱即可。可选择低热量且高维生素以及高膳食纤维的粗粮、杂粮和绿叶蔬菜,如全麦面粉豆类和芹菜等。同时也要限制胆固醇摄入,这样才能降低总胆固醇以及坏胆固醇,有效防止动脉硬化,少吃动物内脏、蟹黄和蛋黄等。另外要限制脂肪摄入,每天摄入量不能超过20~25克,掌握科学的烹调方法,以蒸煮炖和凉拌来烹调食物,少吃煎炸食物和人造奶油。

2、戒烟

吸烟可升高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降低携带氧气能力。动脉硬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心脏动脉受到阻碍,若想要病情缓解,必须有足够氧气供应,吸烟势必会导致病情加重。另外吸烟也可抑制脂蛋白酯酶活性,升高甘油三酯,降低好胆固醇含量,进而破坏内皮细胞功能,导致动脉痉挛。因此必须戒烟,而且要远离二手烟环境。

3、增加纤维摄入

水溶性食物纤维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可以从大麦糙米、燕麦以及豆类中获取,不过纤维可吸收食物中矿物质,需合理补充。另外适当吃洋葱能对抗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硬化。

4、多参加体育锻炼

腹型肥胖的人内脏脂肪多,易出现代谢综合症以及胰岛素抵抗,因此需多参加体育锻炼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维持正常体重。根据身体情况以及心脏功能状态来选择缓和的运动,如骑行、打太极拳或慢跑等,

温馨提示

糖尿病病人要保持规律作息和积极乐观情绪,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定期去医院做血管检查,积极控制胆固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多种并发症,根源在微循环障碍,扩张血管抗血栓怎么治疗

45岁的刘先生,身材有些偏胖,其它的血压各项指标都正常,几个月前忽然出现视力模糊,每天感觉很困,吃完饭三个小时左右就感觉到很恶心,莫名奇妙的心里很慌乱。

有次不小心手被划破,一个礼拜过去伤口还没有愈合,无奈去医院包扎伤口。在包扎伤口过程中给医生说下他近期的身体状况,医生建议他做下血糖检查,经过检查结果显示,刘先生被诊断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由于刘先生,起初没有在意,导致血糖持续性升高,造成微血管、大血管、神经系统等发生病变,下肢由于血管扩张还出现血栓,从而进一步危害到刘先生肾脏、心脏及眼睛等,才会出现乏困、恶心、心慌、视力模糊等症状。

我建议刘先生采取并发症治疗的方式,来降低血糖、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并进行抗血小板、扩张血管抗血栓治疗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控制下体重。

为此我给刘先生从他体重、饮食方面做营养健康规划指导。

1、制定减轻体重目标

刘先生,45岁身体偏胖也是由糖尿病引发以上多种并发症状的原因,根据他个人的工作情况,我建议他6个月内体重降低10%,以便有利于恢复身体健康。

2、饮食方面营养均衡搭配

我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按照刘先生病情发展情况,建议刘先生饮食方面碳水化合物占60%,蛋白质占20%,脂肪占20%。而且饱和脂肪量不可以超过7%,也就是说尽量不要反摄入脂肪。

另外,刘先生平时饮食要低糖、低盐、低脂肪,多吃谷类食物

那么刘先生的糖尿病为何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状呢,主要根源还是在他身体循环系统里的微循环功能产生障碍引起的。

一、什么是微循环障碍

在我们的身体当中有一个循环系统,而微动脉和微静脉在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相互交换时组成微循环。

因此,微循环就是由微动脉和微静脉组成的微循环系统,一旦微循环系统产生障碍,会致使高血糖患者,身体里的小毛细血管内膜增厚引发管腔狭窄闭塞、形成微血栓等,最后会差生功能性障碍,相应毛细血管及组织缺氧缺血坏死。

微循环障碍会发生在糖尿病早期和糖尿病全过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要进行防御治疗否则会引发多种症状给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二、微循环障碍会引发那些病变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一般会引起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足部病变等。

1、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肾病

主要是由微量白蛋白尿检测出来肾小球硬化伴或不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多。

2、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发视网膜病变

主要是微血管瘤引起大面积出血造成视网膜及视管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等,严重患者会造成视网膜脱离。

3、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神经病变

前期由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神经病变患者会感到麻木疼痛,患者的胃肠道、心血管、排汗等功能会出现障碍。

4、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足部病变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患者会伴有血管疾病和神经病变等,合在一起会导致足部软组织合骨关节系统发展成畸形,若治疗进度拖延可能造成行走不便失去下肢。

三、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有那些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微系循环障碍引起多种并发症状里,微血管发生病变会产生那些症状?

在医学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肾脏、神经、皮肤感染、视网膜等功能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防护,严重会导致手脚麻木疼痛、视力持续模糊下降、肾功能衰竭、皮肤感染等症状

四、如何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针对糖尿病患者我们医学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采取一般治疗,会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用些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活血化淤类的药物等。

目前常用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根据糖尿病患者病变症状分为以下几种

1、糖尿病患者血管里有血小板时,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沙格雷酯、噻氯匹定等药物来抗血小板;

2、抗凝血时需要服用利伐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舒洛地特等药物。

3、可用血管扩张药物来治疗,常见抗糖尿病血管扩张的药物有胰激肽原酶、尼莫地平、桂哌齐特等,主要用来改善微循环、微血管痉挛及把缺血的症状纠正过来。

四、糖尿病患者引发血栓如何治疗?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患者的血管中容易出现血栓,是由患者血液较为粘稠,造成血液流动性差,血液凝固引发的血栓。

医生会用降血糖的药物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也会给患者注射胰岛素,以此来改善微循环障碍系统引发的血栓症状。

糖尿病患者预防血栓时要做到适当运动、控制自己的饮食、保证自己的睡眠,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升高诱发血栓。

五、如何预防高血糖?

1、增加运动量

我们平时可以去公园散下步、打下太极、跳舞、练瑜伽等,通过运动粗剪新陈代谢,可以有效预防高血糖,提高身体免疫力。

2、要定期做血糖检查

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定期去医院做下检查,我们血糖的控制标准是血红蛋白低于6.5,则出于正常,若高于这个数值,要进一步做全身检查,避免因糖尿病诱发多种症状,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还浑然不知,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防护。

3、饮食方面防护

我们身边的中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平时可以多吃些蔬菜、鸡蛋、坚果、牛奶、苹果、谷类食物等来降低血糖合预防高血压,也可以服用降血压的药物来降低血压。

在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占2.6亿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平均每10个人中至少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所以一旦检查出患有高血压要及时治疗,否则引发微循环障碍,造成多种并发症状,危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