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口干口渴糖尿病(口干,糖尿病)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怎么办?4个小妙招可帮你来缓解!

一、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糖尿病人经常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实际上是和血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也就会让尿量增多,从而让细胞失去水分,最后导致口渴的现象发生。因此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处于上升的状态,所以想要止渴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二、做好饮食调理

糖尿病人在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酸味的新鲜蔬果,如山楂、猕猴桃等,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充分的咀嚼可以有效的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缓解口渴症状。

三、调理好环境

糖尿病人要注意环境的调理,要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以及湿度的平衡,这样可以防止身体水分流失过多而感觉到干燥,从而导致口渴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干燥的时候糖尿病人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环境的湿度平衡。

四、不口渴的时候也要多喝水

一般来说,当正常人的身体缺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口渴现象。而糖尿病人会因为口渴中枢神经长期受到刺激,就会让身体那对缺水的敏感性下降,这样在身体缺水的情况下也感觉不到口渴,所以糖尿病人在感觉不到口渴的时候也要适当的饮水。喝水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够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能够让血糖稳定。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才能够降低口渴症状出现的现象。另外在平时要适当的喝水,不过要注意尽量饮用白开水,不要用饮料或者其他饮品代替白开水,只有白开水才能够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降低血液中血糖浓度,如果用饮料或者饮品代替白开水,反而会让血糖出现上升而不能稳定。

糖尿病患者口干怎么办

糖尿病的症状很多,口干是其中最为折磨人的表现,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口干,糖尿病口干怎么办?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糖尿病口干呢?下面,济南糖尿病医院张静主任为大家解疑答惑。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口干?

很多糖尿病患者反映,感觉嘴唇很干,口水很黏,很想喝水,一口水喝下去舒服了,但过了几分钟又想喝了。同时,还觉得体内发热,个别还会出现眉心痛等。还有的人,白天不渴,夜里睡觉却常常口干,一觉醒来口干舌燥,有的还需要半夜起来喝水补充水分。这些症状,都是高血糖口干的特征。除了血糖控制不好,有些糖友口干还有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并发症。

中医认为,很多糖尿病患者存在肾阴虚。而口燥咽干是肾阴虚的临床表现之一。当然,医学上是这样解释糖尿病口干现象的:当糖尿病人血糖升高之后,就可以吸收血管周围组织中的水分,在医学上称为高渗,因此糖尿病人常常有口干的症状。

这好比果脯和咸菜,果脯是水果用糖腌制,糖把水果中水分吸出来之后就成果脯了。咸菜是蔬菜用盐腌了,盐把蔬菜中的水分吸出来之后就成咸菜了。如果您的五脏六腑腌在高血糖中,脏腑中的水分被血糖吸去之后就变成了果脯和咸菜了。这还能生存吗?失水严重就会产生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它的死亡率很高。

糖尿病人口渴就要多饮,多饮就产生多尿。不少病人误认为只要少饮水就会减轻多尿的症状,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多尿是高血糖引起的,而非多饮水的结果,相反饮水过少反而不利于糖尿病。

糖尿病口干怎么办?

吃枸杞子可治夜间口干,每晚吃枸杞子30克,嚼得越烂越好,要坚持不断。也可将枸杞子洗净备用,需要时取一粒含在舌上,几秒钟后,就会从舌根生出津液,可解除口中干渴。

并不只有喝水才能补水,吃菜也能补水,而且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干净、营养丰富的水。补水的蔬菜除了红黄色蔬菜外,瓜类蔬菜的含水量也非常丰富。比如,冬瓜的含水量居首位,高达96%,而像豆芽、黄瓜、丝瓜、苦瓜等也都是含水量“大户”。而且,所有的瓜类蔬菜都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能够降低血糖、保护心脑血管。

吃一些含糖量为3%以下的蔬菜,例如:大白菜、圆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茴菜、苘蒿、芹菜、苤蓝、莴苣笋、西葫芦、西红柿、冬瓜、苦瓜、黄瓜、茄子、丝瓜、芥蓝菜、瓢菜、塌棵菜、蕹菜、苋菜、龙须菜、绿豆芽、鲜蘑、水浸海带等。这些蔬菜热量较低,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糖尿病人饭桌上的佳品。

生活中的一些方法也可以减少口干,如洗澡水不要太热。保持皮肤清洁、干爽。气候干燥时、感冒时或口干时,要使用空气加湿器。

对于严重口干的糖友,推荐:每天睡觉前拿冷毛巾包住整个脚板,约三五分钟即可,可保证一夜不口渴,更不会有尿意。

如何治疗糖尿病口干?

治疗口干,关键要解决的还是高血糖的问题。只有血糖下降了,口渴的症状才能从根本上好转。在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一部分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加服一些能提高胰岛素功能的药,使血糖得到控制,通常91%的病人口干、多尿症状都能得到缓解甚至消失。

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口干的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入手。目前来讲,胃转流手术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较有效的方法,患者术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可停止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摆脱糖尿病。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口渴肺虚,多食脾虚,多尿肾虚,分上中下调治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典型特征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其中,喝酒多、吃饭多、小便多更为突出。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名字,但是有“止渴”这个病,基本上可以说等于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在中医的叫法“消渴症”更为形象,其“消”字包含三个症状:渴饮过度、饥食过度、小便过多。

中医认为,每个患者上、中、下“三消”的严重程度不同,意味着每个人的脏腑状态不同。向上消失是肺阴不足;突出的消除是脾虚和胃火;加重是肾虚,不分清浊。

1.中医消渴——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症状:口渴突出,需要不时喝水。如果你喝了它,你就不会解渴。过一会儿,你会口渴,口渴,尿量会增加。同时还有烦躁、怕热、出汗等症状。中医分析:口渴、多喝水、尿频、口干,这是肺阴虚、阴虚、肺燥的表现。治疗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药: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汤等。、从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鲜藕等中提取的汁液。,也可以使用黄连、黄芩和知母。

2.中医治疗中药少食健脾清胃。症状:饥饿感突出,刚吃完饭就会饿。同时,你还可能出现疲劳、大便变形、精神状态不佳、口渴、四肢无力等症状。中医分析:这是脾虚胃火的表现。胃里充满了火,胃阴不足,所以你会很快饿,有强烈的饥饿感,并有口渴的症状。脾虚,所以会出现身体虚弱,大便变形,四肢无力,精神状态不佳。治疗原则:健脾清胃。处方用药:云女汤、七味白术散。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芪、栀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天冬、麦冬、生地、葛根等药物。

3.用中药治疗,用中药消除——滋阴补肾。症状:尿量大,尿频突出。而且,尿液浑浊,甚至像煮鲫鱼汤一样白,或者又甜又粘。同时伴有腰腿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口渴多饮。中医分析:肾虚分不清尿浊,所以尿中会夹杂细微的水谷,表现为尿浊,有鱼汤般的白感。腰为肾之府,故腰膝因肾虚而虚弱。肾阴虚,阴虚则燥,所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原则:滋阴补肾。处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用山药、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益智仁、桑螵蛸、知母、黄柏等药。

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并不排斥西医疗法,而在控糖方面,西医确实有更快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这样,中西医结合在缓解症状和延缓并发症方面更有效。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健康明星计划##哆咖医生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