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气的(糖尿病气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内科李主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其实就是“气不通”!一个方子,清热利湿畅气机,糖自降

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李清波

提到血糖升高,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降血糖。但有其实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降低血糖并不是唯一目的。

比如有一类特殊的糖尿病患者,他们身上系着无形的腰带,如果能帮助患者把腰带解开,不用降糖,血糖就能稳定。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什么?

中医把糖尿病分为四大常见证型:阴虚津亏、脾气亏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但除了这四个证型,还有一个证型——湿热中阻,在近年来越来越常见,而且常常被忽视。

湿热中阻会导致脾胃枢机不利,气机不通,进一步影响到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最终导致糖尿病。

我门诊上来的30%-50%的患者都是湿热中阻型糖尿病,它属于糖尿病中期。相对于其它证型,湿热中阻型糖尿病大多伴有血脂高、尿酸高,或者有胰岛素抵抗,西药降糖效果不理想。

医案分享

任女士,她本人以及老公、儿子都有糖尿病,儿子三十出头而已,餐后血糖竟达到23毫摩尔每升任女士自己空腹血糖是8毫摩尔每升

我一问不得了,他们全家都爱吃煎炸烧烤类食物,任女士儿子还经常熬夜、经常有应酬需要喝酒

体型偏胖,脸色偏黄小便黄浊、大便黏腻,还有口干口苦的情况。

这就是典型的湿热中阻型糖尿病

开方:马齿苋、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鼓、焦栀、芦根、砂仁、甘草等。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和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任女士儿子的餐后血糖降到7摩尔每升,任女士血糖也正常了,空腹血糖降到6毫摩尔每升。诸症竭消

停药后我根据他们的情况,给了他们一个控糖清热的小茶方,出现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就可以泡来喝一喝,控糖清热不伤正,适合中药调理结束之后用来巩固。

马齿苋、土茯苓、黄连、黄柏、知母、苍术

煎汤代茶饮,不用天天喝,可以隔两三天喝一次。有乏力气虚重的人,可以加黄芪或者太子参;如果口渴等阴虚重的人,可以加生地或玉竹;如果是舌苔发暗有瘀斑瘀点的血瘀人群,可以加点三七或藏红花。

有爱吃煎炸烧烤类食物的朋友要注意,长期吃煎炸烧烤类食物会助长胃热,影响中焦水湿的运化,久而久之湿热掺杂,就形成了湿热中阻之症。

湿热中阻型糖尿病特点:形体偏胖、身体困倦、乏力懒言、脘痞腹胀、皮肤瘙痒、渴不欲饮、小便黄浊、大便黏腻、汗出或无汗、口干、口苦、口臭等。

朋友们可以自查一下,要知道除了药物控制以外,保持健康饮食习惯也很重要。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试药!)

老爱生气 当心“气”出糖尿病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生气伤肝。其实,生气的危害远不止这一个,某些人生气,还可能气出糖尿病来。

生气真的会致糖尿病

有许多研究证明,生气,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另外,也有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及消极的精神状态也是糖尿病的致病因之一。要不,医学为啥将糖尿病归于身心疾病范畴呢。

对此,糖尿病专家是这么分析的: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发生胰岛素抵抗,影响到糖代谢而发生的疾病。其中,胰岛素是糖尿病的关键因素。胰岛素的分泌是多是少,除了与血糖因素相关以外,与内分泌激素及植物神经功能也密切相关。

当人处于兴奋、紧张、生气、抑郁、低落等不良情绪之时,会令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发生改变。并且,会令交感神经兴奋,这两种原因都会令胰岛素分泌减少。

而如果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不良情绪环绕,每日都交感神经兴奋,时间长了,则可能引起胰腺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变成一种常态,进而诱发糖尿病。

不过需告诉大家的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因为心情不好,刺激发生糖尿病。实际上,不良情绪这种因素对中老年人影响更明显。另外,也并非一日之不良情绪就会诱发糖尿病了,人体哪有那么脆弱,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作用,才可能出现的状况。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更要不得不良情绪的产生。万一生个气,让血糖飙升了,病情控制不住就不好了。所以,糖友要放好心态,乐观面对生活和疾病,情绪稳定地度过每天。

如何处理糟糕心情

· 看清现实

对于糖友来说,既然已经患了糖尿病,徒伤悲也无用,反而会加重病情。此时应立马调整心态,学着去认识它,并接纳它,然后想法子治疗它。

· 参加讲座

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搞懂基本知识,学习应对措施。并依着医生的话,改正错误想法,改正不良习惯。如情绪实在难以自行排解,可以找医生做做心理治疗。

·分散注意力

当发觉的情绪不佳时,糖友最好选择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做些平时能让你开心的事情。当然,也不要让你开心过头。先令自己变冷静,才能理性思考事情,并寻求到解决办法。

糖尿病患者经常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可能与这4种疾病有关,这里有应对方法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等胃肠道问题,因为这属于常见病,但当糖尿病遇上顽固的胃肠道疾病时,胃肠道疾病就变得不简单了。

最近有一位患糖尿病10年的患者,从去年8月份开始,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腹胀,常有恶心、打嗝、腹痛症状,空腹血糖平均在8-12mmol/L左右,餐后血糖未检测,体重近半年减轻了5千克。一开始患者及家属都不太在意,认为是简单的肠胃不适,过了很久也不见好转,而且听说了患胃癌的患者也有上述症状,便战战兢兢地来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糖尿病引起的胃肠道常见问题。经过西医、中医联合治疗,目前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症状也明显改善。

糖尿病还会引起哪些胃肠道问题?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处理呢?

1.糖尿病性胃轻瘫

上文提到的糖尿病性胃轻瘫,很多糖友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消化道其实就是一条流水线,肌肉在神经的控制下协调运动,实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食物沿着口-食管-胃-肠运动,最终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

如果把这个过程比作协奏曲,那么神经就是指挥家,而肌肉就是乐手,不论指挥还是乐手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效果,而高血糖就是最大的威胁。

“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大多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支配胃肠运动的自主神经受损所致。许多糖尿病病人进餐后出现上腹饱胀、嗝逆、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没消化的宿食,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可能。

胃轻瘫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改变饮食(减少纤维摄入、少量多餐)、药物(胃动力药或止吐药、营养神经类药物),还可以给胃装上类似心脏起搏器的装置,以刺激胃的运动。此外,中医疗法也有辅助作用。

2. 糖尿病性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临床也不少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

  • 常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慢性腹泻或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也有的人表现为大便失禁;
  • 腹泻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但以夜间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则3~5次,多则数十次;
  • 多为黄色水样便,一般不伴有腹痛及里急后重;
  • 抗生素治疗无效;
  • 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其他症状,如汗多或汗少、或无汗、尿失禁及尿潴留等。

在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史、肠病的临床表现,结合大便常规、结肠镜、腹部CT等辅助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肠炎、肠道结核等疾病做出诊断。

糖尿病性肠病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肠道菌群、必要时加用止泻或通便药物,中医疗法也有辅助作用。

3.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早期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当病情逐渐进展到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体内多种毒素及代谢产物潴留,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伴有尿多、颜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双下肢浮肿、贫血时,一定要注意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治疗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的措施:首先要控制糖尿病肾病,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如培哚普利、厄贝沙坦)减轻蛋白尿的排泄、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等,必要时做透析治疗,依据病情加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等。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很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常因为感染或突然中断治疗而诱发,很多糖友已经熟知。早期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加重,随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还会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呼吸深大、呼气带有烂苹果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症状。化验血糖显著升高(多为16.7-33.3mmol/L),尿酮体呈强阳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胃肠道反应的机制,一般认为与酮症酸中毒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等)、脱水导致肠道缺血、胃肠道平滑肌舒缩障碍等有关。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的措施:先要去除诱发因素(如感染等),大量补液、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严重者应适当补充碱性药物等。

出现胃肠道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想到上述疾病的可能,没有上述情况的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忽视你的胃肠病,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预防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出现胃肠病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别再让糖尿病相关性胃肠病打扰你的生活。

作者: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