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突然(糖尿病是突然的还是慢慢得的)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提醒:突然查出糖尿病当心胰腺癌!3类人群及早到医院筛查

57岁的老李不抽烟不喝酒,唯独有个爱吃肉的喜好,几乎顿顿都要吃肉,连早餐也得吃点猪肉才满足,简直是无肉不欢。

因为爱吃肉,特别是烤肉、腌肉,老李的体型自然偏胖,也有“三高”问题,但平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所以当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佳的时候,老李也只当自己是得了胃病,到医院检查。

结果这一查,却查出轻度糖尿病和胰腺导管腺癌!查出胰腺癌,老李十分讶异,连问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自己并没有感觉特别不舒服,也没有一般癌症患者有的坏习惯,怎么癌症就突然找上门来了?

一、胰腺癌发展迅速,常让人“措手不及”

胰腺在人体内是第二大消化腺,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功能,其实并非所有长在胰腺的癌症都叫胰腺癌,我们一般所说的胰腺癌是指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上发生的癌变,也就是胰腺导管腺癌,几乎占了全部胰腺癌类型的95%。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胰腺癌发病率平均达到7/10万人,在上海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5/10万。根据河南省肿瘤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男性的胰腺癌发病率以平均每年1.1%的增幅上升。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特点:

1、早期难诊治

胰腺癌在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的位置比较特殊,深藏在左上腹最深处,和肝脏、肠胃、胆等器官相邻,位于腹腔深处。

当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很容易误诊为慢性胃病而错失早发现的机会。再加上胰腺癌的发生并没有确切的病因,导致发现困难。

2、发展速度快、易转移

根据统计,一个大约2厘米的胰腺癌病灶,就有40%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淋巴转移,一旦确诊胰腺癌,70%~80%的患者都会出现肝转移、肺转移、腹膜转移等,发展十分迅速,而2厘米肿瘤对肝癌来说还只是亚临床。所以,一旦确诊胰腺癌往往就已经到了中晚期。

二、坏习惯或是癌症“帮凶”

癌症的发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很多癌症都是因为坏习惯而导致的。

研究发现,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胰腺的负担,比如吸烟、暴饮暴食、酗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喝咖啡等,在临床上发现,喜欢高脂肪饮食的人血脂水平更高,容易对胰腺的微循环造成影响,所以更容易出现胰腺疾病。

1、一个坏习惯必须改掉

开头案例中的老李虽然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最终还是发现患了胰腺癌,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坏习惯,想要预防胰腺癌,这个坏习惯一定要改,那就是长期高脂肪饮食。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多余的脂肪就容易堵塞胰管,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而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则会增加癌变风险。

加工肉类也属于高脂肪饮食的一种。英国癌症杂志曾刊登发表瑞典的一项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每天吃2片咸肉或1根香肠会使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0%。而就算摄入较少的加工肉食,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每天摄入100克的加工肉食就会增加38%的胰腺癌风险,如果每天摄入150克的加工肉食,会增加57%的胰腺癌风险。

2、三类高危人群需及时筛查

除了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之外,想要预防胰腺癌还要注意筛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洪德飞特别强调,以下3类胰腺癌高危人群需要马上或定期到医院检查或筛查:

  • 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和普通人群相比,这类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明显上升,所以需要做好基因筛查,最好定期去医院检查;
  • ②原本没有无糖尿病史的人却突然检查出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这时候就要警惕有胰腺癌的风险;
  • ③慢性胰腺炎人群以及有胰腺癌病变可能的囊实性肿瘤等患者。
三、警惕早期信号,及时发现能救命

胰腺癌的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导致早期诊断率低,因此,学会辨别胰腺癌的症状,注意与普通疾病区分,才能降低误诊、漏诊的概率,做到早诊早治。

1、中上腹饱胀不适、疼痛

这是胰腺癌比较常见的症状,但却极其容易跟“胃病”混淆。胰腺癌通常会导致胆管或胰管梗阻,影响了胆汁排泄,从而会导致胆囊和胆管的压力过大,患者就容易出现腹部饱胀不适和疼痛的症状。不过,胰腺癌导致的这种疼痛和普通的胃病不同,一般是隐痛,而且在饭后疼痛的范围扩大、加剧。

2、腰疼

当胰腺癌影响到腹腔的神经丛时,患者就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而由于胰腺的位置比较靠后,所以患者一般会出现腰疼的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出现疼痛,平躺、仰卧姿势会加重腰疼症状,而侧卧或弯腰又能减轻疼痛,这也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

3、黄疸

60%以上的胰腺癌患者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因为胰腺癌会影响胆汁的排泄,所以当出现黄疸的时候,除了要怀疑肝脏疾病外,还要警惕是胰腺癌的可能。

4、体重减轻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会有明显的体重减轻症状,而且和胃病导致的体重减轻不一样,胰腺癌患者通常是出现进行性的消瘦。

5、突发糖尿病

由于胰腺癌变会影响血糖的调节功能,因此,如果是突发的糖尿病,应该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大大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临床上主要靠上腹部增强CT来帮助诊断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及时做好胰腺增强CT。

四、提醒:30%~50%的胰腺癌患者伴随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大约有30%~50%的胰腺癌患者都伴有糖尿病,也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在几年后被发现患有胰腺癌,由此可见胰腺癌与糖尿病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不过,目前的医学研究还无法确定究竟是糖尿病导致了胰腺癌,还是胰腺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这5类情况,要做好筛查:无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于50岁;突然检查出糖尿病而且血糖很高;没有肥胖症状;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不好。

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夺走了无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要想预防胰腺癌,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外,还应该注重体检,发现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谣零零计划##2021生机大会#

参考资料:

[1]《突然查出糖尿病当心患有胰腺癌》.大河健康报.2019-12-24

[2]《面对“癌王”,只能举手投降?| 世界胰腺癌日》.健康中国.2021-11-18

[3]《吸烟、酗酒、肥胖、熬夜……胰腺癌与这些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人民网.2021-08-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身体突然出现5个“现象”,别大意!可能是糖尿病要“找上门”了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据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人数已经超过1.14亿。

在临床上,糖尿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I型糖尿病,一种是II型糖尿病。一般来说,患上I型糖尿病的人几乎都是先天胰岛细胞受损导致的,II型糖尿病是由于后天的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造成的。明确患病原因,积极的控制好饮食,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对于控制血糖稳定是有利的。

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饮食、生活习惯、个人体质等,都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会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若身体出现了这些表现,可能是糖尿病找上门了。

身体突然出现5个“现象”,别大意!可能是糖尿病要“找上门”了

1、皮肤瘙痒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身体内血糖升高导致的,人体内的血糖偏高,就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出现失衡。当身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异常,如经常出现瘙痒难忍、真菌感染等问题,还可能会导致伤口愈合缓慢等情况,所以,一旦开始出现这样的表现,可能是糖尿病要找上门了,一定要引起重视。

2、口腔疾病

口腔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口腔炎症、上火等,都可能会诱发口腔疾病,但是,如果不明原因的经常发生口腔疾病,就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糖尿病要来的信号,因为人体内血糖过高,可能会引起神经的病变,导致体内的钙元素出现流失,人体的免疫力也会下降,口腔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所以,一旦经常出现这种症状,你应该引起重视了。

3、视力下降

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通常在年轻时不注意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给身体造成了负担,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当人体内的血糖升高,可能会导致视网膜神经受损,出现视网膜病变,这时,会出现视力模糊的表现,而多数人认为这是老花眼,忽视了症状,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因此,人过了中年以后,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也要及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血糖。

4、四肢麻木

糖尿病若是找上门了,人的四肢可能会有麻木的反应,同时,还可能会伴有灼烧的疼痛感,当人的血糖升高,影响了正常的血液循环,使血液循环变差。而人的四肢是距离心脏较远的部位,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四肢会因缺血缺氧而导致麻木的表现,所以,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及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血糖。

5、睡前口渴

如果人在晚餐时不是吃咸的食物,通常在睡觉的时候,是不会出现非常口渴的情况的,可是,若在睡前或是半夜,出现莫名的口渴症状,别不当回事,这可能是体内血糖过高导致的,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如果长期如此,建议及时关注一下血糖,看看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若生活中出现了这样的表现,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糖尿病发生了,积极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突然的“爱吃糖”,不是身体缺少糖,可能是糖尿病找到你了

朋友的父亲住院了,原因是糖尿病。朋友说在他父亲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变得非常爱吃甜食。蛋糕、饼干、糖块不离嘴,连喝的水都得是含糖饮料才可以。朋友有些不解,糖尿病不是因为体内的糖太多了么,为什么他的父亲还那么的爱吃糖呢?

一、“饥饿的”细胞

华子对他说,其实不仅是他的父亲这样,大多数的糖尿病人,在发生糖尿病之前,都会出现“嗜糖如命”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出现了问题。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细胞需要消耗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但是当人体葡萄糖代谢发生问题时,就会造成血液中积存大量的葡萄糖,可是细胞却“吃”不到。在这个时候,细胞内缺糖,处于“饥饿”状态,就会向大脑反映“身体缺糖”的信息,迫使人体主动去摄入更多的糖分。患者表现出来的,就是变得“爱吃糖”。结果越吃糖,血糖就越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造成糖尿病的两个病因

人体葡萄糖的代谢,需要依靠胰岛素来控制。人吃饭之后,血糖升高,就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会促使人体细胞去“吃糖”。当发生两个问题时,就会造成血糖升高。

1、胰岛素分泌不足:当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的量减少时,就会使人体细胞收不到“吃糖”的信号,导致血糖升高。

2、细胞对胰岛素抵抗:有些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但是细胞对胰岛素发生抵抗,“吃糖”信号虽然传来了,但细胞视而不见,不去执行,也会使血糖升高。

三、吃糖多与糖尿病

糖尿病会导致病人高血糖,所以人们总感觉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太多引起的。但是实际上,吃糖多与糖尿病没有必然的联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人类至今未能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只知道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

虽然吃糖多不会引发糖尿病,但是平时总是吃过多的甜食,同时又缺少运动的话,就会造成肥胖,而肥胖是增大糖尿病风险的因素。所以爱吃糖的人要在吃糖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运动量,把吃掉的糖消耗掉,不要变成脂肪,就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了。

四、有了糖尿病也不必担心

如果不幸患了糖尿病,也不必过于担心。根据糖尿病的病因,进行补充胰岛素以及减轻胰岛素抵抗,仍然可以正常的生活。

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的缺乏,所以必须进行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才能维持健康。

2型糖尿病则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也有部分患者是两种病因混合。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运动是减轻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轻度的2型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甚至不用药物就可以将血糖控制正常。但是对于饮食与运动干预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了。

糖尿病虽然不能完全根治,但是可以控制,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的影响。华子见过很多患糖尿病二、三十年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也没有发生并发症,他们的预期寿命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可以享受健康的生活。

总结一下,虽然“爱吃糖”不会引起糖尿病。但突然间变得“嗜糖如命”,则有可能是患糖尿病的先兆。一定要加以注意,及时检查和治疗。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