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得糖尿病(疫苗糖尿病患者能打吗)
新冠疫苗接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官方回应
来源:【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孙红丽)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问,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有人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得了白血病和糖尿病,请问这个情况是否属实?有没有最新调查结果,以及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表示,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王福生从三方面作出了分析:首先,疫苗中的各种物质对人体是安全的,不会直接致病。灭活疫苗中主要含有微克级别的病毒抗原或重组蛋白,以及氢氧化铝佐剂和辅料等其他成分。它们在疫苗中的含量均符合相关规定,本身不可能导致疾病。对于疫苗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均经过有关机构的严格检定并达标,例如:目前接种的灭活疫苗中残留的甲醛含量在≤0.027μg/剂的范围内,其浓度比人体血液中正常稳态的甲醛水平(2.6 mg/L)还低47倍。
第二,目前我国接种数量最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并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与国内外已上市的、并使用数十年的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灭活工艺基本相同,至今未见接种这些疫苗与发生白血病或糖尿病有关联的报道。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研发的多款新冠病毒疫苗,先后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已在100多个国家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安全性符合国际标准。
第三,临床监测和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2018和2019年,我国因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0.15%和0.14%,而疫情发生以后的2020和2021两年,其住院次数占比均是0.13%。在2018和2019年糖尿病住院次数占比是2.1%;疫情发生以后的2020和2021两年,其住院次数占比在2.2%。
王福生指出,根据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我国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目前我国3-12岁儿童和12-17岁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率为90-100%,总人数已近2.5亿。在这么大范围新冠疫苗接种的背景下,大量的预防接种与某些严重疾病的自然发生在时间上偶合是必然的现象。大家可简单推算下,如果新冠疫苗真的会引起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发生,那么由此产生的就诊人数和住院人次将出现显著增长,但是从实际监测和临床统计的数据中,并未看到这种现象。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肯定的说新冠疫苗接种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王福生说。
本文来自【人民健康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注射疫苗后发现1型糖尿病,是疫苗引起的吗?
作者: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方健
众所周知,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和疾病传播最有效的武器,就如当前全世界正火热接种的新冠疫苗,已被证实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实行了第一类疫苗的规划免费接种,让旧社会的不治之症如天花、水痘、麻疹等疾病消失殆尽,同时如流感和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也大大减少。
但最近有网友提出,有同事在注射疫苗后发现了1型糖尿病,怀疑是疫苗引起的,真相究竟如何?且分析如下。
根据文献记载,的确曾经有早期的研究发现某些疫苗可能会增加1型糖尿病的风险,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开展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结核病、天花、破伤风、百日咳或风疹的预防接种并不增加糖尿病的危险度,然而某些疫苗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如果在2月龄以上接种则可能增加1型糖尿病的危险。
但另外在芬兰进行的一项超过10万名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临床试验的10年随访研究却并未证实其与1型糖尿病有相关性,而且其后的多项研究也不支持常规儿童时期的疫苗接种与1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联系。因此,至少迄今为止无论对成人和儿童,都没有发现疫苗注射会增加1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注射疫苗后发现1型糖尿病,是疫苗引起的吗?从上面的文献资料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但有人仍然怀疑会不会是疫苗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细胞,使胰岛细胞衰竭而导致1型糖尿病呢?
那我们现在来从1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来分析,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细胞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它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自身免疫缺陷和遗传,这些因素多是先天性的,因此1型糖尿病也多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属于成人晚发1型糖尿病的类型。
所以网友所说的同时在注射疫苗后发现1型糖尿病,有可能是属于成人晚发的1型糖尿病,只是在刚好发现的时间节点前注射了疫苗而已。类似的说法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很多谣言说疫苗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时间点巧合而导致“疫苗背锅”的。
另外从疫苗接种数据上分析,我国的疫苗接种人群是以亿计算的,而且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接种数种甚至数十种不同的疫苗,如果疫苗产生的抗体真的会攻击胰岛细胞而引起1型糖尿病的话,那么我国的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肯定不会低,但根据全国13个地区505家医院共同参与的“2010-2013年覆盖全年龄段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全年龄段1型糖尿病发病率仅为1.01/10万人,仍然是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所以怀疑疫苗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细胞这样的理论也是不成立的。
综上所述目前为止疫苗与1型糖尿病发病之间并没有相关性,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在注射疫苗后发现1型糖尿病,就说疫苗会导致1型糖尿病。疫苗确实会有副作用,但大多数比较轻,以新冠病毒疫苗为例,从我国大规模的接种经验来看,打疫苗后,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均很轻,大多数均能自行恢复,因此,对于适宜人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心副作用而不打疫苗。
审稿专家: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副 主任药师 危丽琴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为啥新冠疫苗会引起白血病或糖尿病?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2003年初,冠状病毒“SARS”闪击我国,传播于世界,在几个月后莫名消失,正在紧急推进中的病理研究、疫苗研发等,因“靶子”消失而中断。没想到十七年后,类似的一幕再次发生。这次是冠状病毒的新丁,也是SARS“表弟”—新冠病毒,突袭武汉,影响全国,世界爆发,至今未消停,且毒株已有多个变异。
目前已证实的消息有:随着病毒变异,杀伤力逐步下降,但传播速度加快;预防手段包括口罩、个人卫生等;对付新冠没有特效药;确诊且治愈后会有轻重不一的后遗症;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但与去年接种新冠疫苗“大张旗鼓”相比,近期出现了一些接种疫苗后,诱发白血病或一型糖尿病的声音。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解答,有助于廓清迷雾和疑虑。但有几个一直流传的消息,不吐不快:
1、新冠疫苗仓促研发,没有进行相关严格试验,为后面埋下了隐患。
新冠疫苗的研发这么快,一方面得益于非典时期的技术储备,很多作业可以“抄”;另一方面国家有逐步完备的公共卫生响应程序,大事大办,流转迅速;再一方面是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运用于新冠疫苗研发,速度加快了。
在试验上,采取国外和国内错峰推进的方式,且与国外同类型疫苗比较,国产疫苗用量更大、副作用反馈更少,有兴趣的不妨找相关信息了解。据官方数据,截至今年6月3日,内地接种新冠疫苗数量约为33.8亿剂次。
2、新冠疫苗副作用报道不透明,导致不少人稀里糊涂就接种了疫苗,留下隐患。
新冠疫苗有详细的接种科普,哪些人能打,哪些情况不能打,怎么打,每个疫苗接种点乃至街道、村委都接到通知和宣贯,手机上也有海量的信息。总的来看,有的人有一些不良反应,休息一下就好,有的人啥事没有。
至于接种疫苗后有什么问题,去年的“路边社”和“民间报”消息五花八门,白血病、糖尿病根本排不上号,当时热门的问题是“猝死”、“痴呆”、“心梗”、“脑梗”、“不孕”、“精神病”等。
老话说:大疫流行大话。是有道理的。
3、接种新冠疫苗,是一场大规模的人体试验,刚好采集不同地区和年龄层次人员数据。
这应该是不顾底线的言论了。从基层单位看,接种有规范的程序,有告知书,还要量血压,为此查出了很多隐蔽的“高血压大户”,他们都被告知暂时不可接种,“人体试验”说法从何而来?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人的思想行为是这样的,因为没有关注某个病症,所以没有什么感觉,一旦关注了这个疾病,结果病人数量出乎意料地大。
我们很多人打的新冠疫苗,属于灭活型疫苗,原理是特意将新冠病毒的“尸体”注入人体,让免疫系统辨认、学习、识别,进而产生免疫应答,且疫苗技术成熟,可快速生产,特别适合免疫力低的人群。其它类型疫苗,还有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等。
白血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目前白血病的成因仍没有完全清楚,但受5个因素影响,会更容易患白血病:
1、病毒感染以及免疫功能异常,如T细胞白血病由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统称为生物因素。
2、电离辐射、X射线等,只要长期超过安全剂量,会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统称为物理因素。
3、含有苯的有机溶剂、甲醛、以及一些抗癌的烷化剂、治牛皮癣的药物等,统称为化学因素。
4、血液类型疾病引起,如淋巴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等。
5、遗传了易患白血病的因素。
近20年我国没有统一的白血病全国统计数据,只有某个地区的数据,如上海某地,2002年每年每十万人,新增急性白血病4.78例,十年后,数据提高到5.46例。而1986—1988年22个省份调查,为每年每十万人新增急性白血病2.76例,前后对比,意味着急性白血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如果新增急性白血病数,取每10万人每年新增5例计算,我国14亿人口,每年约7万例,每天新增192人,这里面,不包括慢性白血病和其它类型白血病。
如果加上整体患病的白血病人数,每个月妥妥数千甚至近万例。问题是,以前并没有打新冠疫苗,现在终于找到了接盘白血病的因素了?打新冠疫苗成为千夫所指?
一个不复杂的推算:我国目前新冠疫苗接种数约33.8亿剂次,超12亿人次接种,而接种了疫苗的12亿人里,参照86—88年全国多省份平均数据,即每年10万人2.76计算,年急性白血病发病人数约3.3—3.5万人,由于近几年急性白血病总体发病是上升的,可能比3.3—3.5万会高一些。未接种的2亿人里,年发病数约5000—7000人。
只有明显超过这两个数据,才表明有特殊的诱发因素引起的发病率增加,如果是未接种疫苗的明显高于已接种疫苗的,这笔账赖到新冠疫苗头上,有点滑稽。而且还要考虑:新冠病毒本身有没有诱发白血病、一型糖尿病的可能?
对于一型糖尿病,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推算。而糖尿病原因更多,一型糖尿病以遗传易感性、感染病毒等原因引起免疫异常,主要是破坏了胰岛素β细胞,出现问题。
所以,把白血病、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致病因素,说是新冠疫苗引起的,是不科学和不严谨的。
一切要等国家有关数据公布,才会有确切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