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双腿黑(糖尿病人腿黑)
一位糖尿病患者说,在脚上发现了一块黑斑,以后会不会截肢?
看到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留言,他说在自己的脚上看到了一块紫黑色的斑块,但不痛也不痒。他上网查了与自己症状相似的资料,说他很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足。他问华子,听说糖尿病足很难治,发生之后就需要截肢才能够保命,这是不是真的?
华子回答说,他应该去医院找医生检查,而不要相信自行查询的网络资料。没有系统学习过医学知识的人,自行查阅专业的医学资料,只能得到“似是而非”的结论,不仅容易误诊,还会给自己徒添烦恼。
现在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能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与使用药物等多种方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所以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糖尿病人群中不足10%,大多数的糖尿病人并不会出现糖尿病足。
不过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仍然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足。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肢端感觉迟钝。脚平时受到的压力较大,容易受到挤压导致出现溃疡,由于高血糖的原因,利于细菌繁殖,所以伤口难以愈合。另一个原因就是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动脉病变,造成下肢动脉狭窄,足部的血液供应减少,足部出现感染时难以自愈。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大多数都是两种原因并存。
从致病原因来看,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长期控制不好的高血糖。其实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出现并发症。只要对糖尿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就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血糖。每天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坚持足够的运动量,保持规律用药,并且要勤加监测血糖。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血糖峰值不超过11mmol/L。
吸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要高15倍以上。糖尿病足常发生在视力下降、肾功能下降的糖尿病人群。因为糖尿病会损伤眼睛和肾脏,视力下降会增加足部受伤的概率,而肾排毒能力减弱会增加毒素对下肢血管的损伤。
当下肢循环变差的时候,在脚部或是足部有可能出现紫红色的瘀斑,皮肤会干燥、脱屑,脚趾甲会发黄变厚;在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时,会出现间隔性跛行,不能长时间行走;高糖对神经末梢刺激会引起下肢瘙痒,足部感觉消退,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皮肤含糖量增加,容易产生湿疹和脚气等感染性皮肤病。
糖尿病足如果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患者就会出现菌血症或是脓毒血症,导致全身多器官的严重炎症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这个时候就需要截掉感染的肢体,才能保住生命。但截肢是糖尿病足最严重的阶段,不到万不得已,并不会进行这样的处理。
在糖尿病足不严重的时候,通过控制血糖、保护创面、应用改善神经功能和微循环的药物,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或是采用支架、搭桥的方法恢复下肢的供血,也能避免截肢这样的结果。
总结一下,对糖尿病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控制血糖。不仅要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血糖。现在控制血糖的药物有很多,只要认真监测,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就不必担心发生“截肢保命”这样的事了。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糖尿病足#
糖尿病来临 腿脚会出现3种异常
随着如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压力的增大,患上各种各样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较为典型的营养过剩疾病,该病虽然可以控制,但是大多数患者都需终身用药治疗。
糖尿病早期时,很多人都察觉不到,其实糖尿病在来临之前,就给身体发出多种信号了,只不过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些信号症状;这些信号症状在腿脚等处表现较为明显。糖尿病者腿脚会有哪些异常症状呢?
1.腿脚冰冷
人体内的血液是无时无刻不在流动的,通过心脏的跳动,会使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组织跟器官,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与营养物质。
不过若是患上该病,导致血糖过高,那么就会造成血液黏稠,影响血循环。
而腿脚又处于循环的最末端,当这些地方的血循环变慢时,就会导致腿脚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跟氧气,然后出现冰冷的症状。若是腿脚冰冷的症状频繁出现,那么就要重视起来了。
2.腿脚皮肤发干发痒
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过高时,就会导致血液过于黏稠,影响血液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中的毛细血管容易收缩,致使皮肤出现缺水、发干的症状。
当然除了发干症状外,患者还会有发痒症状。若是患者体内的血糖不降下来,这种症状就会持续很久。
3.腿脚浮肿
糖尿病者会因体内过高的血糖,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液循环流动的速度变慢,影响废物跟垃圾的排出,然后导致废物跟垃圾在腿脚等处大量堆积,出现水肿的症状。
另外,因为腿脚处于肢体的最末端,所以这种症状也极为明显。
上述就是糖尿病者血糖过高时,腿脚可能会出现的三种异常症状。了解这些症状,可方便大家提前做好预防,及时发现治疗。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1.健康饮食
大多数的糖尿病者都存在一定的饮食误区,总认为吃一些甜度不是很高的食品,就能够稳定好血糖。
其实生活中一些食物吃起来不是很甜,但是升糖的指数却非常高,如包子、馒头、米饭等主食。
这些主食里面的淀粉量特别高,容易在体内转换成葡萄糖,升高体内的含糖量。因此,糖尿病者平时需健康饮食,减少主食的摄入,多吃些蔬菜。
2.多喝水多运动
多喝水可以稀释患者体内的血浓度,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帮助稳定血糖指数。
另外,若是在水中放入一些能稳定血糖的花草茶,如甘草、苦丁、枇杷叶等,也是能很好地促进新陈代谢,稳定血糖的。
而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毒素跟垃圾的排出,然后缓解糖尿病症状。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糖尿病早期并不是不痛不痒的,患上该病的人腿脚会有浮肿、皮肤发痒发干、冰凉等异常症状。
发现这些异常症状时,患者需及时进行降糖治疗。治疗后,患者也需健康饮食,多喝水,多运动。同时,做好日常病情监测,每天多次测量血糖的水平。 (医说健康)
来源: 东南早报
华西专家说,糖尿病患者双腿又麻又痛可以医,不用忍!
说起当下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糖尿病绝对是其中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发布的《2021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1.4亿,也就是说,中国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给全身的身体机能都会带来各种问题,比如血糖忽高忽低、比如眼底疾病、比如皮肤症状,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双腿的不适了。
“医生,最近我这两条腿经常感觉又麻又痛,听说很多糖尿病人都有这个情况,只有忍到起啊?”
糖尿病患者出现双腿又麻又痛,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痛,是有治疗办法的,完全没必要忍!
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叶菱副主任医师及张学广主治医师就来讲一讲,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以及如何防治等等。
一 | 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1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血糖代谢紊乱,大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周围神经损伤,有2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类似的神经痛,表现为双腿的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等不适感,而且这些症状会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加重。
然而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没有及时就诊,延误治疗。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特点
这种痛一般是双脚多见,然后逐渐到双腿和手部,患者常常晚上感觉更严重;
部分患者感觉双脚、双腿、双手麻木和迟钝,像是穿了袜子或是戴了手套,触摸物品时分辨不清楚,走路时有轻微的脚踩棉花感;
这种痛主要为持续性或者间断发作的针刺样、火烧样、撕裂样或电击样疼痛;
当皮肤遇到刺激时,会感觉比平常痛得更明显,甚至擦碰衣服也会引起疼痛;
当血糖升高或者血糖波动较大的时候,疼痛和感觉异常会比平时加重。
如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反复发作、长期存在,会导致睡眠变差、食欲不佳、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继而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
二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预防
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神经损伤或者神经痛会逐渐加重,但如果能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其实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延缓神经损伤进程的。
1 控制血糖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血糖,不仅要控制血糖水平,还要避免血糖波动较大,早期的疼痛只需要控制血糖便可减轻。
2 药物缓解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缓解神经痛、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药物。
3 健康生活
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少食多餐,戒烟限酒等习惯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和血脂,还能有助于减轻神经和血管损伤。
4 适度运动
糖尿病患者适合参加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血糖稳定,增加四肢血液循环,改善不良情绪,同时能够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5 保护肢体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感觉减退而更容易受伤,经常出现下肢溃疡创面(俗称“老烂腿”),建议患者穿舒适的鞋子,剪掉过长的指甲,在生活中注意保护肢体少受损伤。
三 | 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三种方式。
药物治疗的方式是首选,但当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进一步选择微创介入手术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目前,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腰交感神经调节和脊髓电刺激两种方式。
1 腰交感神经调节治疗
腰交感神经掌管下肢血管收缩和舒张,当被阻滞或毁损后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从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下肢溃疡创面的愈合。
2 脊髓电刺激治疗
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将一根电极放入椎管内的硬膜外腔,对神经给予一定频率刺激,相当于给神经做“spa”,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微创介入手术的主要优点是方便、经济、创伤小,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外,还可以缓解多种顽固的疼痛疾病。不过,最终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还是必须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来判断。这里还要再强调一句,长期的慢性疼痛千万不要忍,要积极到医院就诊,万一耽误治疗而加重病情才是大事!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 16(5):496-511.
3. 施晴璐,罗宇家,郑思遥,等.脊髓电刺激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4):478-482.
4. 薛朝霞,武百山,杨桂姣,等.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18(5):590-605.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