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是糖尿病(糖尿病 眼红)
糖友看东西发红 当心青光眼
古稀之年且患糖尿病20余年的老唐,两周前开始看东西发红,之后开车右眼突然看不清仪表盘了,特来医院看病。经检查老唐被诊断为糖尿病性青光眼。
糖尿病性青光眼是糖尿病导致眼睛失明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理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础上产生新生血管,虹膜与新生血管黏连,新生血管不断向前房角延伸,导致虹膜根部和房角紧紧黏连,逐渐使房角闭锁,致使眼压高而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性青光眼发展快,因为新生血管的管壁非常薄,很容易破裂引起前房积血,而且时出时止,又很难吸收,故能致人失明。当然,也有个别人的出血自行吸收消失。
糖尿病性青光眼的主要特点是,早期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当病情逐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消失,故易误认为视力疲劳。病情加重,眼压升高,会头痛剧烈,甚至恶心呕吐,止痛和降眼压药可缓解;如果止痛和降眼压都不能解决,只能手术治疗。开始对视力影响小,但视野可出现缺损或缩小,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最后视野消失致盲。
糖尿病性青光眼治疗主要有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等,但控制血糖、血压是贯彻始终的。糖尿病患一定要进行糖尿病相关性眼病筛查,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视力、散瞳查眼底、眼科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糖控制不佳者应当每季度检查一次;平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光线黑暗下长时间看手机;防紫外线。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下面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眼科就诊: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胀、眼部疼痛、畏光流泪、复视、重影,特别是看东西有缺损等;戴眼镜后视力无提高;看书或看电视时眼睛容易疲劳。(罗建国)
护士提醒:糖尿病来临前,皮肤会有7个信号,若占1个,速查血糖
最近,后台收到一位粉丝的私信,他告诉我入秋以来,随着气温下降、气候也越来越干燥,持续多年的皮肤瘙痒也随之而来,自己随便挠一挠就成了"片片红",也无法止痒,往年都是抹一些外用药应付过去,今年症状更严重了,面积也更大了。他之前一直当成皮肤病,但是这次出现了这种情况有些害怕,也不敢挠了,忍了半个月实在忍不住了就私信问我该怎么办?
我询问了他一下基本情况后,建议他去医院查一下血糖,他很不理解,但是检查结果却显示空腹血糖9.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
其实通过上述这个案例刘医生想告诉大家,糖尿病患者有很多共同的症状,如皮肤疱疹、毛囊炎、瘙痒等,其实,细心的患者可以从皮肤的症状就可以预见糖尿病,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请尽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颈部毛囊炎
糖尿病患者一般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炎症,触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小疖子、脓液排出后可愈合,容易反复发作。
2、面部发红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面色较红。
3、皮肤瘙痒
一些糖尿病患者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
4、皮肤疱疹
灼伤性水疱,水疱周无红晕,多见于手指、脚趾背部或底部边缘,数周内可自愈,但反复出现
5、出汗异常
多汗或少汗,甚至有的患者大汗淋漓。
6、感觉异常
四肢麻木,常有灼热感、蚁行感,行走时会感觉像穿着棉拖鞋一样,有的患者四肢会剧烈疼痛,穿衣盖被时可加重疼痛。
7、黄色瘤
四肢、臀、颈、膝等处皮肤可见到成群突发的黄橙色小结节或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伴有瘙痒
其中导致患者皮肤经常瘙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 糖尿病患者周边末梢神经发炎,导致手足感觉异常、皮肤瘙痒。
- 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
- 血液中糖分高,霉菌生长入侵感染皮肤而引起。
- 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减少,也会因为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当发现自己皮肤出现以上表现,检查血糖过高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节血糖,减轻皮肤的痛苦!
一、调控饮食,补充营养
高血糖患者,在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时,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改善,多吃一些豆制品、木耳、香菇、荞麦等食物,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胆固醇生成的作用,对血糖和血脂的控制有较为有利。
二、科学运动
游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作为有氧运动它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血液粘稠度,因为在静水中,身体水平姿势前进受水压较轻,水波对皮肤压迫拍打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在冷水中,身体会消耗大量储存的糖原和脂肪来维持恒定体温。
三、稳定情绪,积极面对
有些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会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如果患者长期存在这种不良心理,会引起胰岛素细胞的功能障碍,加重糖尿病进程,所以这就需要患者积极的控制不良情绪,乐观的去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对于病情的控制更为有利。
眼前一片红?小心!这可能是玻璃体积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 通讯员 冯庆阳 林惠芳
什么是玻璃体积血?患者:“医生,我右眼突然眼前一片红,像被红布挡住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眼科医生:“我看看……你是玻璃体积血了。”
玻璃体,是眼球内无色透明的胶冻样组织,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支撑着眼球壁和视网膜,并且作为屈光间质参与视觉的形成过程,当玻璃体液化形成混浊时就会出现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飞蚊症”。
玻璃体本身没有血管,当临近的视网膜、葡萄膜血管或新生血管出血流入玻璃体内就会形成玻璃体积血,典型的症状就是眼前有红色阴影遮挡,如红布一般,积血较少时仅出现眼前阴影飘动,类似“飞蚊症”,积血较多时则会引起明显的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严重者仅剩光感。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有很多,包括眼底疾病、眼内手术、外伤等,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眼底疾病中最容易引起玻璃体积血的,此外还有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眼底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也可以导致玻璃体积血。
可先观察再手术对于玻璃体积血一般主张先观察再手术,也就是先观察3个月左右,能自行吸收者则不进行手术,给予止血、促进血液吸收的药物保守治疗,积血较多且吸收困难者,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后则进行玻璃体切割术,防止玻璃体积血机化牵拉视网膜形成裂孔和脱离等。出现眼前一片红的情况,要及时前往医院眼科就诊,明确有无玻璃体积血,若确诊则进行相应的治疗,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观察积血的变化情况。
此外,玻璃体积血往往是眼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的继发性改变,突然出现玻璃体积血提示很可能还存在其他疾病,需要全面检查,而对于本身患有眼底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朋友更要留意,出现玻璃体积血时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防止积血加重,引起视力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