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皮红(糖尿病眼皮红肿啥原因)

家庭用药 0
文章目录:

糖友眼睛红,诊治并不同

本文作者:

许毓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刘 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科中心副主任、眼底及视网膜科(北)主任

最近3个月,糖尿病患者刘奶奶发现自己的眼睛经常发红,而且看东西变得很模糊,不过没有太明显的不适感。她以前得过“红眼病”,感觉这次的症状也差不多,就自己买了些消炎眼药水用,后面就没在意这件事了。结果最近几天,刘奶奶的右眼几乎看不到东西了,“这是咋回事!不要吓我哦!”到医院就诊后,刘奶奶被告知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要往眼睛里面打针治疗。她很奇怪:“同样是眼睛红,治疗居然还能不同啊?”

类似于刘奶奶这样的困惑,临床其实并不少见。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眼睛红,诊断治疗为何不同呢?

01

糖尿病咋会引起眼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想象一下,眼睛就像是一座精密的城市,有着血液供应的“道路”和道路周围的“建筑物”和“信号灯”。而高血糖就像是城市中的交通事故,导致道路不畅,建筑损坏,最终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当“事故”发生时,信号灯就会亮起红灯,提示交通出现问题。同样,糖尿病患者的眼睛红也是这种“红灯”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更关心身体的健康。

02

能发出“红眼”信号的糖尿病相关眼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眼底出血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方(眼底),是一片感光的组织,而其中最敏感的感光区域则被称为黄斑部。高血糖会伤害眼睛视网膜微小血管,使这些血管从血管壁凸起,形成微小的凸点,覆盖着变形膨大的“微动脉瘤”,形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种情况下,血液渗透到视网膜中,导致视网膜中央的黄斑部膨胀和水肿。这可能呈现局部或弥漫性,导致患者在看东西时焦点变模糊,画面出现浮动感。

除了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小血管、形成微型动脉瘤外,由于血管功能减退,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给视网膜。为了弥补血液供应不足,我们的眼睛试图在视网膜上生成更多的小血管。而为了生成这些小血管,我们眼睛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并扩散至整个眼球,造成视网膜和结膜出现新生血管,引起“红眼”。然而,这些新生血管无法健康地生长,容易发生渗漏和出血,导致眼底出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是一种我们经常听说的眼部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青光眼呢?眼睛会持续分泌类似水的液体,而这些液体最终会离开眼睛,进入血流中。如果眼睛的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液体无法顺利离开眼睛,不断在眼球内积聚,会增加眼睛内的压力,压迫到神经。这就被称为青光眼。

那么,这与糖尿病的“红眼”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前文说了,为了弥补糖尿病造成的血液供应不足,眼睛会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更多的小血管生成,并扩散至整个眼球。这些因子会刺激眼球排水系统周围(虹膜)生成新生血管。这很容易影响眼睛排水系统的功能,导致液体无法正常排出,眼压就会上升,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时患者呈现眼痛或头痛,视觉模糊及“红眼”。

糖尿病性干眼与结膜炎

“干眼”字面意思就是眼睛缺水,实际上是因为眼泪的质和量有问题,不够量又不够稳,这就导致了眼睛干燥。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到眼睛干,有时候想揉揉眼睛,这一方面是因为血糖高,血液供应不足,影响到眼睛泪液分泌系统,导致泪液减少;另一方面,糖尿病还可能导致泪液分泌系统的出口处出现脂质栓子,它容易引发眼睛泪液系统反复发炎,导致眼皮外翻,结果脂质栓子越来越难顺利排出,干眼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顺带一提,泪液系统的反复发炎还可能导致“红眼”。

再说说眼白的地方,就是结膜,也能分泌泪液。但在高血糖的影响下,结膜细胞的泪液分泌功能也受损,泪液减少,稳定性下降。这样一来,结膜细胞的表面就受损,功能也受到影响,再加上泪液异常,又会加重结膜细胞的损害,减少结膜细胞的数量,形成了恶性循环。结膜一旦受损,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感染,于是就有可能得结膜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眼”了。

糖尿病对角膜的损伤与角膜炎

角膜的损伤,包括外层的角膜上皮、内层的角膜内皮以及角膜神经的受伤,这可能导致眼睛变红。糖尿病直接影响角膜上皮细胞,让它们的黏附能力变差,结果角膜上皮容易脱落。更甚者,高血糖还让角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破坏了它们的保护作用,这意味着当角膜上皮受伤后,细胞修复和再生都会受到阻碍,使角膜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导致眼睛发炎,变得“红眼”。

这种“红眼”不同于一般的角膜炎,患者不容易感到疼痛,因为高血糖削弱了角膜的感觉,同时减少了维持眼睛正常状态的能力。这种削弱让眼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弱,眨眼的次数也减少了,导致泪液的分泌减少。而泪液减少,加上质量的下降,使得角膜上皮的功能出现问题,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让“红眼”持续得更久。

03

不同“红眼”的治疗方法各不同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眼底出血这类疾病,我们会选择一种叫“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方法来治疗。有点像修理房子,我们会用激光来“修补”视网膜上的问题区域,就像我们修理房屋漏水一样,让血液流畅,缓解眼睛缺氧的情况,防止新的问题血管生长。有时,如果眼睛出现黄斑水肿,医生可能会像给花用除草剂一样,通过向眼内注射一种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阻止眼睛内部的血管生长,减轻水肿。对于一些眼睛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眼科手术”来治疗一些眼内出血、血管过度生长等问题,就像我们修剪盆栽一样。这样可以迅速解决一些棘手的眼部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虹膜新生血管这类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处理方法类似,我们同样选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来缓解眼睛缺氧的情况,阻断血管生长,减少新生血管。此外,就像我们浇水时给花松土一样,我们通过β受体阻断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调节眼内排水系统,有助于控制眼压。此外,采用一些特殊的引流物植入方法,就像在花园里使用排水系统一样,加强眼压控制。

对糖尿病性干眼、结膜炎、角膜炎这些疾病,我们可能会像给花浇点水一样,用一些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者自体血清,来帮助治疗眼睛的干燥和角膜问题。有时候,眼睛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肥料”,就像我们为花加点肥一样,医生可能会开一些眼膏、眼药水,甚至可能要用到眼罩,来帮助眼睛康复。

总体来说,当糖友们发现眼睛变红的时候,一定要警惕,不要不当回事儿!糖尿病性眼病只有早期治疗的效果才比较好,因此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出现情况一定尽快就医,避免拖延治疗耽误病情。

04

糖尿病前期人群如何预防进展

正常血糖为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下简称为OGTT)2小时血糖<7.8毫摩/升。而处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糖代谢状态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毫摩/升但<7.0毫摩/升,且OGTT 2小时血糖<7.8毫摩/升。这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称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当空腹血糖<7.0毫摩/升,并且OGTT 2小时血糖≥7.8毫摩/升但<11.1毫摩/升时,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称为糖耐量减低。

防治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手段是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进餐,建议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宜食适量肉类,因白肉 (鸡鸭鱼肉) 比红肉 (猪牛羊肉) 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一些,可适当用白肉代替红肉;粗细粮均衡搭配。

2.合理运动:肥胖/超重者应减轻体重,坚持锻炼,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登楼梯、爬山坡等。应注意的是,运动项目、强度要与自身年龄、爱好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

3.调整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还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提升幸福感,这些都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4.降糖药预防:有部分降糖药物可以用于糖尿病的预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糖尿病前期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仍为生活方式的干预。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眼底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有多少种眼部并发症

随着年龄的增大,不管有没有糖尿病,眼睛都会老化,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变。而一旦患有糖尿病,年轻的朋友也可能早早出现眼睛的病变,那糖尿病都有哪些眼部并发症呢?

孩子们要保护眼睛,糖尿病人更应该保护眼睛

1、糖尿病性视力模糊:血糖不稳定可以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或者全天都有视力模糊;低血糖的时候也可能发生视物模糊,有时候你觉得看远处特别模糊,而近处很清晰,如果平常戴眼镜,这时不戴眼镜也能看清东西,视力模糊可能发展成严重的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视网膜由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视网膜上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糖控制不好或者营养不良会导致微循环障碍,视网膜就会分泌一些激素促进小血管生成以试图改变供血供氧,这些新生的小血管频繁发生渗出、水肿、出血就形成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底出血,反复出血可以导致视力下降和视网膜脱离,最后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

3、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黄斑是视网膜最核心的区域,当视网膜发生病变出现液体渗出,就会造成黄斑组织的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50%会发生黄斑水肿,因为黄斑是视网膜的中心,所以黄斑水肿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丧失,出现视物模糊、对色彩分辨不清、视物变形等,严重的黄斑变性可以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4、糖尿病性白内障:白内障不是糖尿病人的专利,很多没有糖尿病的朋友到了老年也容易出现白内障,而糖尿病可以很早就出现白内障,白内障会导致视力下降,阅读时需要更强的光线,或者驾车时看不清路面,夜晚驾车时看到对面大灯就像一颗闪烁的星星,白内障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手术治疗,总的来说,这算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最“放心”的并发症。

糖尿病性白内障

5、糖尿病性青光眼:青光眼是眼睛房水排泄障碍的一种眼病,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可能有轻度的视野丧失,当往往被我们忽略,通常出现严重视野丧失的时候才会发现;闭角型青光眼症状比较明显,如眼珠胀痛、发红,这个比较容易早期诊断和治疗。青光眼可以导致双眼完全失明,因此应积极地在正规医院眼科进行系统治疗。

青光眼是房水排泄障碍导致眼压增高的一种眼病

6、糖尿病性屈光不正:糖尿病以后突然发现近视了,或者远视,这往往就是糖尿病导致的屈光不正,这种现象多数是暂行性的,在血糖纠正以后可以消除,一部分消除不了,只能配眼镜了 。

近视和远视都是一种屈光不正

7、糖尿病性复视:看东西有重影称之为复视,复视往往是控制眼球的神经出现问题了,所以还会出现控制眼球的神经或者肌肉疼痛、眼睑下垂等问题,多数复视通过治疗在几个月内慢慢恢复,所以一旦出现请积极治疗。

复视就是看东西有重影

总结:糖尿病所有的眼部并发症,只要发现的早基本都可以治愈,但是绝大多数糖尿病导致的眼病都是无痛性的,因此多数糖尿病眼病一发现就很严重了,建议血糖高的朋友一年要做1~2次眼部的检查,尤其要做视力和眼底的检查,尽快尽早的发现糖尿病眼部病变,只要抓住早期,及时治疗,就很容易治好!

警惕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西医结合治疗消除“视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糖、高脂、高能量等饮食结构改变了粗茶淡饭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只要控制好血糖,对身体的危害相对较小,但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因严重程度也不一,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又一大疾病,其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医称“视岐”)既常见又烦人。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皮下垂、眼珠活动障碍、瞳孔散大,看东西有重影、单眼视物正常,个别还有眼球突出、球结膜下出血等症状。因为看东西有重影,患者还容易出现头痛头昏、眼眶痛、恶心、呕吐等苦不堪言的情况,严重时眼部肌肉完全麻痹无力,无法走路,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感冒、劳累、酗酒、熬夜、长时间用眼后容易复发或加重。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可伴有多种眼球运动神经受累,并会波及到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滑车神经等颅神经,以动眼神经麻痹最为常见,其次是外展神经麻痹,发病率约为1%,且随年龄增加、病情加重而递增。

目前认为糖尿病的高血糖导致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致使供应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的血管发生闭塞缺血,无法获取充足的氧分和营养而发生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变性,使动眼神经麻痹和外展神经麻痹,继而引起相关肌肉功能障碍。高血糖通过竞争抑制作用及细胞内增高的山梨醇使细胞外肌醇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合成磷酯酰肌醇减少,导致Na -K -ATP酶活性下降,细胞内钠离子积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进一步影响轴索与胶质结合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引起神经损伤,进而导致神经轴突的坏死和脱髓鞘坏死等,导致神经麻痹;除了血管性病变之外,糖代谢紊乱以及B族维生素代谢异常也是导致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重要原因。

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发现视物有重影、视力下降、头晕头痛等不适时,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除复视,不再“视岐”。

一是严格控制饮食和控制血糖。

二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营养神经类药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服用三磷酸腺苷、地巴唑、维生素B族、肌苷、加兰他敏、复方血栓通片等;必要时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加肌苷注射液20mg,混合后行麻痹眼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是当复视严重无法走路时,遮盖麻痹眼,解除复视,或遮盖健眼;视力相等或相差不大者,可交替遮盖。

四是更需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在中医学中属“视歧”“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目偏视”等范畴,《黄帝内经》记载:视岐,又称视一为二证,目视一物为二候,是指一物为两物证候。消渴患者气阴不足、脾胃失调、血瘀、痰浊等,加之风伤筋脉,邪滞经络,导致经络之气受阻,引起约束(眼外肌)迟缓或拘紧或麻痹,产生复视。中医辨证施治:①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方药活血利水明目汤加减。②风邪中络证,治法疏风通络、扶正祛邪;方药小续命汤加减。③风痰阻络证,治法健脾利湿、豁痰通络;方药六君子汤合正容汤加减。④脉络瘀阻证,治法活血行气、化瘀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⑤阴虚风动证,治法平肝潜阳,息风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必要时配合针刺治疗:每次选2~4个穴,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常用穴位:风池、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阳白、丝竹空、太阳、攒竹。

五是进行心理疏导,注意劳逸结合,戒酒,避免用眼过度等。(通讯员 罗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