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保终身糖尿病(糖尿病终身用药会活到多少年)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如何让老爸明白,糖尿病要终生用药?”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今天华子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的父亲是位糖尿病患者,他说他老爸认为中药可以根治糖尿病,所以天天在喝各种中药。他问华子,如何能让他老爸明白,中药治不好他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终生用药?华子说,祖国医药博大精深,或许真的会有治愈糖尿病的奇迹蕴藏其中,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被人发现。对老人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让他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可以配合进行正确的治疗方式。

一、尿液里为什么会有糖

糖尿病从病名上看,是尿液中含有了葡萄糖。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滤出的原尿含有葡萄糖,但葡萄糖对于人体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肾小管会把原尿中的所有葡萄重新吸收回血液,所以人体最终产生的尿液不含葡萄糖。

但是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了,滤出的原尿中的葡萄糖也会升高,当葡萄糖的浓度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尿液中就含有了葡萄糖。也就是说,糖尿病实际上是血糖的升高

二、血糖为什么会升高

人体通过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使血糖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常人的血糖值,在空腹的时候在3.9~6.1mmol/L之间,在餐后血糖峰值不超过11.1mmol/L。有两种情况可以使人体血糖升高。

1、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可以促使人体的组织细胞对葡萄糖进行利用和代谢,可以理解成胰岛素促进了细胞们的“食欲”,让细胞多“吃”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时候,细胞的“食欲”下降,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就会累积升高。

2、产生了胰岛素抵抗:有的人胰岛素分泌正常,但细胞产生了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细胞对正常的胰岛素不产生反应,无法激发细胞们的“食欲”,导致血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

这两种因素在糖尿病人中,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并存。但导致此两种因素的病因,以目前的医学技术,还不得而知。从而也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只能针对升高的血糖进行控制。

三、血糖升高的危害

葡萄糖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但血中葡萄糖的升高不是一件好事。血糖过高会加重肾小球的滤过压力,损害肾脏,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晚期会造成肾功能衰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过高的血糖还会损伤血管内皮,致使血脂沉积在血管内皮损伤处,形成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心梗、脑梗、下肢动脉栓塞等疾病。血糖过高会导致周围血管病变,引起血流灌注不足,在发生损伤时伤口易于感染且不易愈合,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尤其是下肢足部。很多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最终只能截肢才能控制感染,保住性命。

神经的危害是血糖过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系统遍布全身,会导致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多个系统症状,当神经病变发生在心血管系统时,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悸、心梗,甚至猝死。

高血糖还会损伤视网膜血管,使视网膜出现水肿、渗出、出血,导致玻璃体病变。糖尿病眼病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因为胰岛素不足或是抵抗引起的代谢紊乱,还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症状,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

四、降糖才是硬道理

想要避免上述这些危害,最重要的就是降糖。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人体血糖的控制,目前的医疗手段主要还是围绕着“胰岛素”下功夫。治疗糖尿病的手段主要有三种,1、促进胰岛素的分泌;2、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直接补充胰岛素

关于具体的降糖效果,华子咨询了我们医院的内分泌科医生、中医科医生还有中药师,大家公认西药的降糖效果优于中药。对于一些轻症的糖尿病患者,也是在严格饮食控制与运动减重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仅使用中药控糖。对于糖尿病急症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是延续生命的唯一手段。

糖尿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多种表现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与高血压、高血脂并称“三高”,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或延缓发生。可是糖尿病一旦发病,以现在的专家共识,无论西药或是中药都无法根治。但是通过长期用药控制血糖,糖尿病人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并可以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

华子告诉那位年轻人,还要注意不要让老人相信那些所谓的“降糖保健品”,也不要相信网络中广告推销的“降糖药品”,更不要轻信小道消息的虚假宣传。那种越是吹嘘得神乎其神的药品,虚假的可能性越大,越是鼓吹“XXX权威”推荐或是认证,就越显得心虚。如果谁真的研究出能治愈糖尿病的药品,绝对会成为世界各大药厂重金争抢的“香饽饽”,他本人也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根本不必通过不入流的小渠道去贩卖。

通过合理的科普,让老人正确认识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正确手段。除了药物治疗,还要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做好血糖监测。虽然我们不能根治糖尿病,但通过正确的治疗,糖尿病不会阻碍我们享受幸福的生活。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者,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糖尿病须终身服药?这些情况可以“缓解”

“医生,五一假期因为天气原因,每天宅家大吃大喝,我的血糖指标飙升了,需要增加药量吗?”市民高先生着急地咨询医生。多数人认为,如果得了糖尿病(本文专指2型糖尿病),这辈子肯定是甜食吃不了、饮料喝不了,需要长期吃降糖药。事实果真如此吗?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减重手术等措施,能够促进合并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缓解病情,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免于使用降糖药物。这是什么原理?糖尿病人都适用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管燕表示,所谓糖尿病缓解,是指没有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可处于达标状态或者正常状态。

糖尿病缓解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有没有缓解,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管燕解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近年发布的“缓解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解释”共识报告提出,建议将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抽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2型糖尿病缓解的诊断标准。当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真实血糖水平时,可以用空腹血糖(FPG)<7.0毫摩尔/升,或者通过动态葡萄糖监测计算估计的糖化血红蛋白(eA1c)<6.5%,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缓解的替代标准。

其中,糖尿病缓解的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纠正胰岛β细胞去分化,患糖尿病5年内的患者,胰腺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胰岛β细胞,通过某些生活干预可以使“休眠的胰岛β细胞”恢复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血糖可降低并达到平衡状态;

纠正胰岛素抵抗,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占50%。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糖尿病不可能逆转。如果纠正胰岛素抵抗,可以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纠正肥胖、脂肪肝和脂肪胰,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有脂肪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脂肪从肝脏溢出进入胰腺,导致胰腺的脂肪沉积(脂肪胰),由此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的异常,因此需要纠正。

减轻体重是糖尿病缓解的核心目标

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增多,随着体重的减轻,骨骼肌和胰腺等器官中脂肪沉积减少,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会有明显改善。因此减轻体重,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临床缓解的核心目标和手段。临床研究显示,5年内的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减重后,糖尿病缓解率为46%,而且减轻体重越多,糖尿病的缓解率越高,当体重减轻15千克以上时,完全缓解率可达86%。

管燕表示,糖尿病合并肥胖者,建议减重至少10千克以上或减重10%以上。但也要注意,不推荐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千卡/天)的营养治疗。其中,男性与女性的标准体重怎么计算?体重指数是多少才算正常?

标准体重:男性=[身高(厘米)-100]×0.9(千克);女性=[身高(厘米)-100]×0.9(千克)-2.5(千克)。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实际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千克/(米的平方)为体重过低,18.6~23.9千克/(米的平方)为正常体重,24.0~27.9千克/(米的平方)为超重,≥28.0千克/(米的平方)为肥胖。

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最适合被采用

根据医学研究,糖尿病缓解,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减重这些方式中,代谢手术的缓解率最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手术,必须经过各种评估,且要警惕并发症的出现。药物治疗中的胰岛素强化治疗,缓解率还是可以的,但操作起来复杂,患者接受度低。因此,综合缓解率、接受度、依从性等,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是最适合被采用、最有前景的方法。管燕推荐了常见的两种生活方式干预疗法:

饮食疗法。提倡以粗粮及素食等热量低、饱腹感强的饮食为主。

运动疗法。首先是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做医疗体操及健身操、打木兰拳及太极拳、打乒乓球以及保龄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持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其次是抗阻运动,抗阻练习器械或自由负重,如哑铃和杠铃等,在规律、有氧运动的同时,每周至少2次抗阻运动,每次2~3组,每组8~10遍重复的抗阻运动,组间休息2~3分钟,两次抗阻运动应间隔1~2天,每周3次更理想。

哪种方式适合自己,建议先找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再针对个人具体病情制定糖尿病缓解方案,这样效果更好、更安全。

四方面评估哪些糖尿病人群有可能缓解

哪些糖尿病人群有可能得到缓解?管燕认为可从四个方面综合评估:

1.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其他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表示患者没有自身胰岛破坏的免疫反应。

2.体重指数(BMI)≥25(或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

3.空腹C肽≥1.1微克/升,餐后2小时C肽≥2.5微克/升,提示患者还有一定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缓解的基础。

4.病程短,临床证据显示,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干预后发生缓解的机会较高。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视网膜病变,要进行心肺功能评估,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免发生意外事件。

对于2型糖尿病中病程较长、并发症较重、胰岛功能较差(血糖达标时,空腹C肽<1.0微克/升)的患者,目前没有糖尿病缓解的临床证据。

糖尿病缓解有黄金期吗?管燕表示,糖尿病前期、患病5年内,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治疗,让胰岛β细胞功能尽早恢复,实现在无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然可以处于达标状态或正常状态。但需注意,糖尿病缓解的状态并不是永远的,不是一次检查正常了就不用管了,最好每3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

到目前为止,仍没有2型糖尿病被治愈的证据。糖尿病缓解后,即使诱导缓解的措施仍然保持,但还是有部分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会再次升高,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控制。因此,定期随访非常有必要,长期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需要坚持。(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罗丹 钟娟)

来源: 长沙晚报

专为II型糖尿病患者设计!百年糖惠保终身疾病保险重磅来袭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年轻化。一旦患上糖尿病,基本很难根治,只能靠药物及日常习惯来缓解病情。

根据《2014-2018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中国的糖尿病患者高达1.14亿,平均每10个成年人就有一个得糖尿病。但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低,有46.5%的糖尿病成人患者未被诊断。

更令人堪忧的是,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40岁以下人群高达65%。

与之对应的是国人对糖尿病缺乏了解,很多人以为罹患糖尿病会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其实,糖尿病还可能出现伤口不易愈合、视力减退、下肢麻木、皮肤瘙痒等症状,部分II型糖尿病患者甚至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以下这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病史;

2.超重、肥胖;

3.多吃少动;

4.年龄大于45周岁;

5.出生体重小于5斤;

6.异常妊娠、曾分娩过巨大胎儿。

众所周知,糖尿病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并发症。据统计,每20名糖尿病患者会出现1例足部疾病;1/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脏疾病,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需要肾移植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研究发现,糖尿病可能与某些癌症存在关联。早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癌症学会(ACS)在ACS官方刊物《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正式发表了《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原发性2型糖尿病可以增加几种常见癌症(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而胰腺癌患者出现糖尿病的概率也是正常人的两倍多。

糖尿病人群除了面对身体上的病痛,还要应对高昂的治疗费用。但糖尿病人在确诊后便无法投保一般的保险产品。广阔的保险保障需求缺口亟待解决。

专为II型糖尿病患者设计的百年糖惠保终身疾病保险横空出世!

•回归本源,涵盖8大特定恶性肿瘤

百年糖惠保终身疾病保险20岁到60岁均可投保,涵盖8大特定恶性肿瘤:白血病、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胰腺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结直肠恶性肿瘤和鼻咽恶性肿瘤,全面保障糖尿病人癌症高发痛点。

•专注保障,包含2种高发并发症、50种重疾

被保险人等待期以后至70周岁确诊初次患上本合同约定的截肢或者终末期肾病,给付基本保额的30%,合同继续有效;被保险人在等待期以后首次确诊初次患上一种或多种本合同约定的特定疾病(50种),给付基本保额的100%,本合同效力终止。

•为民而生,性价比高,身故给付保额

百年糖惠保终身疾病保险年交保费585.5元起,性价比高。此外,被保险人在等待期后身故,按本合同基本保额的100%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效力终止。

以40岁的百先生为例, 百先生患糖尿病病史2年,确诊为II型糖尿病。经公司核保审核,符合投保条件。因此选择百年糖惠保终身疾病保险,投保保额20万元,20年交,年交保费5294元。

百先生在等待期后可获得保障如下:

1、糖尿病严重并发疾病保障:6万元,本合同继续有效;

2、特定疾病保障:20万元,本合同效力终止;

3、身故保障,20万元,本合同效力终止。

百年糖惠保终身疾病保险正在火热销售中,快为自己加份保障!

(百年人寿)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