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腿瘦糖尿病(糖尿病瘦大腿还是小腿)

李药师谈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腿部消瘦是怎么回事?医生:赶紧做好3件事,有助改善消瘦

糖尿病患会发生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有很多朋友发现,有了糖尿病问题,特别是随着病程的发展,在体重减少方面,肚子上的肉没少下去,但腿却越来越细了,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也值得我们警醒。

糖尿病人腿部消瘦值得格外注意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体重下降,腿部变细?主要是基于2个方面原因。

第一,糖尿病人之所以会出现高血糖的问题,正是因为人体对于血糖的代谢和利用出现了问题,不管是胰岛素抵抗还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都会影响人体细胞对于血糖的正常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为身体供应能量的重要物质,当葡萄糖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时,身体又需要更能能量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就会代偿性的分解蛋白质、脂肪等物质,来进一步的为身体提供能量,正是因为如此,血糖得不到利用而升高,而体内需要的能量又不得不通过分解其他物质来供应,因此,糖尿病人就会出现体重减轻的问题,这种体重的减轻,当然也包括腿部的变瘦。

腿部变瘦的第二个原因,则更具针对性。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延长,如果高血糖无法得到有效稳定的控制,高血糖会逐渐影响血管的健康,特别是下肢的毛细血管以及小血管,都会受到高血糖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会导致小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血液运输的不畅,血液流通不畅,下肢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自然就会出现逐渐消瘦的问题。

明白了上述糖尿病造成下肢消瘦的原因,也就应该明白,对于下肢消瘦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予以重视了,下肢消瘦实际上糖尿病引发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具体表现,除了会出现消瘦以外,因为供血不足还有可能会出现腿部、足部发凉,足部疼痛,下肢足部感觉异常等各种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如果再不注意控制,就会逐渐发展,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就是这样发生的。

糖尿病腿部消瘦如何调理改善

对于糖尿病出现下肢消瘦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当然还是要加强血糖的控制,越早对高血糖进行积极控制,就更容易控制好血糖,也能够更好的减少高血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减少高血糖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通常糖尿病人之所以出现下肢消瘦,就是因为没有对高血糖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的做好血糖的调控而造成的,但即使如此,也要明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已经出现初步的微血管并发症的情况下,尽量的尽早的控制好血糖水平,不但能够减缓糖尿病引起下肢消瘦并出现并发症的发作进程,一般说来,应该通过积极的血糖调理,把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到7.0以下,餐后血糖水平控制到10.0以下,才算合理达标的水平。

除了加强血糖控制,我们再来说下饮食调理。糖尿病人要注意控制饮食,但千万不要过度节食,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是为了控制能量摄入的平衡,但千万不要控制到营养不良或能量摄入远远不够身体所需,这样的做法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容易出现低血糖风险,同时也会引起身体的过度消瘦,得不偿失。正确的饮食调理方式应该是,控制不要营养过剩,能量摄入过多,但对于人体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也要注意均衡补充,适量摄入。

最后强调的一点最重要。对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消瘦,还要强调运动锻炼的重要性。运动锻炼本身就是加强血糖控制的5驾马车之一,对于辅助调控血糖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针对糖尿病下肢消瘦的问题,运动锻炼不但能够加强血糖控制,更大的获益在于,运动锻炼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刺激下肢肌肉细胞活力,增强下肢肌肉对血糖的利用,改善肌肉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问题,这些方面的获益,都是有助于改善下肢消瘦的重要获益,因此,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消瘦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也没有注意坚持运动锻炼,不妨先让自己运动起来,特别是做一些增强下肢力量的有氧运动,对于加强血糖控制,保护腿足健康,都是有用又安全的生活调理。

糖尿病下肢消瘦如何改善?除了控制好血糖,这两点值得重点关注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病程时间较长,血糖控制也不怎么好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的下肢越来越呈现消瘦状态,这样的一种状态,实际上是在提醒你,如果再不积极的加强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可能都会进一步发生发展了,因此,如果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的情况,应该积极的予以重视,更要注意做好血糖的调理和控制了。

糖尿病人为何会出现下肢消瘦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就是腿部的消瘦,与很多新发糖尿病患者出现身体的整体消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对于血糖的代谢利用出现了问题,无法有效的利用血糖为身体功能,为了保证身体的能量供应,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会进一步分解为身体提供能量,这样的情况下,身体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消瘦症状。

而糖尿病人的下肢消瘦问题,除了与前面谈到的血糖代谢问题,体内功能不足导致的脂肪消耗以外,往往还与多年病程的糖尿病,造成的下肢周围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等问题有关,高血糖最大的危害,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血管的危害了,不但会导致心血管等大血管的粥样硬化加速发展,还对身体的微血管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血糖如果长期不控制,导致下肢微血管发生硬化病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下肢微血管的病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循环的受阻和不畅,营养的输送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下肢肌肉组织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应,出现萎缩,消瘦的症状,也就不奇怪了。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应该警惕哪些风险?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更要引起警惕。

首先是要注意血糖控制情况,要好好的进行检查,到底血糖控制到了多少,生活上有没有注意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用药方面是严格遵医嘱用药,还是吃吃停停,没怎么在意,血糖到底控制的如何?平常在家自测空腹血糖能到多少?定期去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到底在什么水平?如果血糖一直居高不下,根本没有达到需要控制的达标值,在长期的高血糖影响下,各种糖尿病引发的健康危害就会逐渐发生,影响我们身体的整体健康,甚至是影响我们的预期寿命。

其次是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要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前面我们谈到,之所以出现下肢消瘦的问题,与血糖代谢不良导致脂肪的消耗有关,但也与下肢的微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人下肢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表现,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足的问题,糖尿病足可能会出现足部冰凉,麻木,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反复溃破,感染,甚至导致坏疽,组织坏死,甚至需要截肢等。如果已经开始出现下肢消瘦的问题,而不注意控制,等出现了糖尿病足问题时,再去控制下肢消瘦的问题,就难上加难了。

除了糖尿病足的风险以外,其他的微血管并发症也应该要重点关注,既然下肢的微血管受到了影响,肾脏的功能有没有出现下降呢?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情况如何呢?视网膜有没有出现一定的病变问题呢?这些方面,都建议要定期的积极排查,发现问题也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控制。

糖尿病人下肢消瘦能改善吗?如何进行改善?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的问题,想要完全恢复,可能并不容易,但如果还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调理改善,还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糖尿病人如果开始出现下肢消瘦,首先还是要强调血糖的控制问题。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尽量的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达标。除了一些糖尿病病程长,预期寿命较短,低血糖风险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度放宽血糖控制标准以外,一般情况下,都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7.0%以下,越早控制到这个水平以下,越平稳的控制到这个水平以下,糖尿病对身体造成的健康危害就越小,由于糖尿病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就更容易得到改善。这个水平对应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是多少呢?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保持空腹血糖在7以下,餐后血糖水平在1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就能够控制在达标范围内。血糖的控制,应该在加强生活调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用药来加强,现在降糖药物种类多,品种也比较齐全了,可以说,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来控制血糖达标,关键就看能不能坚持做好生活干预和用药了。

除了加强血糖的控制以外,对于糖尿病人下肢消瘦的问题,还有两点需要值得强调:

  1. 加强运动锻炼,只要没有相关的运动禁忌的情况,想要改善下肢消瘦的问题,加强运动锻炼就应该持续坚持。运动锻炼能够改善肌肉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肌肉的血糖代谢,同时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是改善糖尿病人下肢消瘦的重要生活干预方式,同时还有助于加强血糖的控制。
  2. 合理膳食营养,糖尿病要控制饮食,但也不能为了控制饮食就过度节食,导致营养的缺乏,在合理控制能量摄入的基础上,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为身体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不但有助于抗氧化减缓衰老,对于减缓下肢肌肉萎缩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增重?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