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坏阻(糖尿病坏疽如何治疗)
糖尿病坏疽
【安逸医生】
安逸和刘医生一起去看病人,病人是个老者,拄拐垫步地走向病房。
“这么大年龄的脉管炎还没看过。”安逸边走边摇头并对刘医生说。
询问病史,患者有吸烟史,诊见有间歇性跛行、左侧足背动脉消失。脚的拇指尖紫暗、破溃,臭味难闻。
刘医生说:“安医生,这一看就是脉管炎,我看你怎么还摇头。”
安医生没有回答,接着问患者:“有糖尿病史吗?”
“没查过啊。”
“有经常性的口干、多饮、多尿吗?”
“有,吃得也多。”
“这种情况有多少年了?”
“有小十年了,老伴说我吃得咸,可现在吃得淡了,还那样。”
“脚凉有多长时间?”
“有三个多月了。”
【临床症状】
1、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年老者如发生间歇性跛行时高度怀疑由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3、坏疽
(1)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梢缺血坏死,干枯变黑,病变界线清楚,发展至一定阶段不经处理会自行脱落。
(2)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软组织糜烂,形成浅溃疡,继之溃烂深入肌层,甚则烂断肌腱,骨质受破坏,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分泌物。
(3)混合型坏疽: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和(或)小腿的湿性坏疽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首先是戒烟,饮食上多吃五谷杂粮,如果胃没什么问题,多吃醋等酸性饮食。运动锻炼。有规律的适当步行锻炼可以使80%以上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2、保持血糖、血压正常、稳定。
3、改善微循环,要用血管扩张药物和抗凝药物,这类药物很多,现在认为前列素E和前列地尔都有很好的疗效。
4、局部用药:
(1)白蛋白:根据坏疽程度清创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取输液剩下的白蛋白 湿润纱布后覆盖创面,每日换药 3— 4 次,分泌物减少、创面清洁、触之有鲜血渗出时改为每日换药 1— 2次,待痊愈后仍用纱布加以保护。此药有局部营养、消炎、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
(2)氨基酸溶液:取氨基酸溶液加生理盐水配成备用。将 4层无菌纱布用药液浸湿后敷在创面上,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 2次。
(3)康复新液、金因肽喷洒、外敷。
(4)中药外敷。
【中医治疗】
见周围血管病辩证治疗一章。
【体会心得】
1、我个人的经验是盐酸654-2在治疗糖尿病坏疽中有较好的的效果,不但有解痉和镇痛作用,它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应用的关键就在于阿托品化。盐酸654-2的阿托品化:在改善末梢循环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运用的关键是用量上,要逐渐加大用量,达到其峰值,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2、治疗的关键因素还在于控制原发病,要保证血糖在正常范围。
3、另外糖尿病的末梢神经炎和糖尿病坏疽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因果又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糖尿病坏疽的同时要加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药物。
【我的观点】
糖尿病坏疽是治疗难度大的疾病,在治疗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全身疾病与局部坏疽的因素。二是血管系统病和神经系统病的因素。三是口服药和局部换药的因素。忽略其中任何因素,都会影响疾病的愈合。
重症糖尿病“足坏疽”愁坏老人,下肢血管介入治疗避免了截肢
1月5日,济南市立五院老年内分泌科介入团队顺利为一名重症糖尿病足坏疽老人完成了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下肢及足部缺血症状明显改善,避免了足部坏疽面积进一步扩大以及继续向上发展而导致截肢,且为患者下一步在骨科行截趾术创造了条件。
(患者术前、术后足部图片)
今年73岁的患者张某已患糖尿病近10年,且合并脑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病史多年,平素在家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治疗,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入院时右足趾皮肤发黑,右足及足踝皮肤发红、肿胀且有向小腿发展趋势(如图1左图示)。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下肢CT血管成像 髂动脉(增强)检查示:双侧髂内动脉中远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右侧股动脉起始段中重度度狭窄,下段闭塞,右胫前动脉、腓动脉、胫后动脉闭塞。左侧股动脉中下段重度狭窄,左侧胫前、胫后、腓动脉节段性显影,考虑重度狭窄。
(患者右股浅动脉术前DSA、术中支架植入和术后DSA)
(患者右下肢胫后、胫前动脉术前DSA和术后DSA)
主任车选强介入团队经过认真研究患者病历资料,认为患者目前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右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经充分跟家属沟通后,决定于介入中心行“经皮选择性血管造影 右下肢经皮动脉内球囊扩张术 右下肢经皮动脉内血管支架植入术”。
考虑到患者因脑梗死遗留右下肢不能伸直后遗症而必须行全麻麻醉,且年龄大、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增加,因此术前申请了多学科会诊(MDT),包括麻醉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为手术安全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检查及准备工作,科室介入团队在麻醉科的帮助下经过近2个小时的努力,患者右侧闭塞或重度狭窄的股浅动脉及胫前动脉顺利开通,手术非常成功,病人下肢及足部血运得到明显改善(如图2、图3示),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术后第3天患者右踝部红肿消退,足部红肿局限在右足趾根部(如图1右图示)。
(患者家属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济南市立五院老年内分泌科介入团队自2023年4月4日开展首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经皮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后,全年完成糖尿病足、下肢血管闭塞介入手术50余例。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的适应证:糖尿病患者出现影响生活质量的跛行、缺血性静息痛、不易愈合的溃疡或者坏疽和影像学证实的需要处理的血管狭窄。
【科普】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引发的脓毒血症,如何防范?
这篇文章将探讨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引发的脓毒血症,帮助您了解这一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及防范要点。让我们一同来了解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和脓毒血症的相关信息。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与脓毒血症: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指因感染引起的足部坏死和腐烂。而脓毒血症,也被称为败血症,是感染在体内扩散引发的严重疾病,可能危及生命。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血管疾病,可以点击→【链接】自测一下。
风险因素与警惕: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可能导致脓毒血症,以下是一些需要警惕的风险因素:
- 感染扩散: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部位的感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发脓毒血症。
- 免疫系统受损: 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容易受损,难以有效应对感染。
- 感染控制困难: 湿性坏疽部位可能出现脓液渗出、异味等,感染控制困难,增加脓毒血症的风险。
防范与警示: 为预防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引发的脓毒血症,您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 足部护理: 定期检查足部,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 及时治疗感染: 如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抗感染治疗。
- 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提升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 专业监测: 若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存在,需定期进行专业监测,及早发现问题。
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引发的脓毒血症是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应该关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通过足部护理、血糖控制等措施,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