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纳(糖尿病纳入医保了吗)
糖尿病患者控糖有方:营养素不推荐之钠篇
推荐摄入量:每天摄入1500毫克为宜对糖尿病的危害:研究表明,过多摄入钠,会增强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消化,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
1烹调食物时尽量少加食盐,可用醋、芥末、胡椒等香辣调料来提味;
2.不吃或少吃咸菜和含盐量多的食品;
3.适当多吃豆类、蔬菜、水果等含钾多的食物。
1. 升高血压;2.导致胃癌;3.易患感冒;4.诱发心力衰竭症状;5.导致动脉硬化;6.易致骨质疏松或骨折。
富含钠食物TOP10:盐、味精、辣椒酱、酱萝卜、酱油、咸鸭蛋、腐乳、鲮鱼(罐头)、香肠、方便面。
WHO推荐成人每日的摄盐量为5g,然而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成人平均钠的摄入量为3.95g/d,相当于盐摄入量10.6g/d,其中亚洲人群更是达到了14.01g/d的摄盐量,远远超出了WHO的推荐目标。中国地区的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表明,中国人均摄盐量为9.6g/d,北方摄盐量显著高于南方,各省盐摄入量均超过WHO标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钠的摄入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以及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终末期肾病及其全因死亡率的风险。
而在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中,限制钠盐的摄入可以增强ARB类药物降低患者肾脏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效应。
倡导低盐饮食,回归健康生活。
【糖友福利】如果想了解专业控糖知识,免费获得向红丁教授的 《细说糖尿病》 电子书请点赞 关注后私信小编!
糖尿病患者的钠钾摄入标准,你做到了吗?
来源:健康界
作者:张一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钠钾摄入量是避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心血管相关并发症是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中血压是决定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因素,而饮食中的钠和钾摄入量则发挥着调节血压的关键作用。众所周知,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医学研究所建议每日钠摄入的上限为2300mg、每日保证钾的摄取为4680mg。但调查发现,全世界平均钠摄入量几乎是建议摄入量的两倍,而钾摄取量明显不足。为此,近日nutrition & diabetes杂志发表一篇名为“Diet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are guidelines being met?”的研究,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对钠、钾摄入标准的依从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该研究共纳入904位参与者,其中732位(81%)患有2型糖尿病,144位(15.9%)患有1型糖尿病,而10位(1.1%)患有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在12名(1.3%)的参与者中发现了诱发糖尿病的次要原因,例如皮质类固醇诱发的糖尿病、移植后新发糖尿病、血色素沉着病和胰腺炎引起的胰腺机能不全。共收集参与者的24小时内尿液样品3689份,每个参与者提供1~16份尿液样品不等。
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糖尿病患者群体水平摄入分析
研究发现,2009~2015年的年平均钠摄入量高于建议的<100 mmol / 24 h目标。同样,年平均钾摄入量远低于指南建议的> 120 mmol / 24 h目标值。并且连续几年的群体水平显示,钠和钾的摄入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2009~2015年群体水平尿液中钠排泄年平均量
注:水平虚线表示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100 mmol / 24 h的钠摄入量目标
2009~2015年群体水平尿液中钾排泄年平均量
注:水平虚线表示根据医学研究所指南> 120 mmol / 24 h的钾摄入目标
糖尿病患者个体水平摄入分析
调查发现,连续几年内糖尿病患者对钠钾摄入的依从性仍然很低。下图表示参与者遵守饮食指南中钠和钾摄入量的百分比,可以发现50%的参与者未达钠摄入标准,100%的参与者不太可能遵守钾摄入量指南的标准。
糖尿病患者遵守钠摄入量情况
糖尿病患者遵守钾摄入量情况
参与者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男性对指导标准的依从性较低(OR 0.40,p<0.001)。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增加,参与者对指导原则的依从性会逐渐提高(OR 1.04,p<0.001)。其中,年龄对于钠钾摄入的依从性没有显着影响(OR 1.01,p= 0.06)。较高的eGFR和甘油三酸酯水平会导致参与者依从性较低(OR 0.99,p= 0.003,OR 0.86,p= 0.04)。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参与者对钾的摄入更可能符合指南要求(OR 6.13,p<0.001),而糖尿病持续时间(OR 0.96,p= 0.006)和年龄的增加均使患者依从性提高(OR 0.97,p= 0.007)。
参与者钠钾摄入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讨论
尽管各个糖尿病指南主张饮食要注重低钠、高钾的摄入原则以改善心血管健康,但调查证明糖尿病患者难以遵守这些建议,其中分别有93%和95%的参与者未达到钠和钾指标。并且,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钠、钾摄入情况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发生改变。这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1)食物中的咸味和钠含量会影响钠摄入发生变化
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长期摄入食盐增加,导致对盐的味觉降低,这是导致无法坚持低钠摄入的重要原因。
(2)食物中钾的摄入量和钠钾比的影响
研究发现,只有5%的参与者符合饮食中钾的摄入量指南。同时,摄入的钠钾比被认为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影响高于钠、钾摄入的单独作用,较低的钠钾比可使血压维持较低水平。
辟谣!国家推荐每天吃6克盐?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低钠饮食?
“柴米油盐”,盐排在开门七件事的第四位,足见其重要性。
从医学生理学角度说,盐,即指氯化钠,在体内以钠和氯离子形式存在。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对于维持身体内液体量的多少,体液渗透压至关重要。用句白话说,钠在体内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持细胞生存外部环境,就如同说,世界和平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所必须的外部环境一样。
另外,钠还是维持生命信号传导的生物电产生和传导的主要基础,比如,心肌和骨骼肌的运动就都依赖于钠水平的稳定。
因此,食盐是与柴米油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人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食盐的这种重要性,以控制食盐供应的手段来实现很多特殊目标。
以至于,在战争等特殊状况下,食盐有时候比黄金更贵重。
古罗马就曾经以食盐作为战士的军饷,英语单词薪金(“salary”)就是源于拉丁词salarium(盐)。
现代英语中,说一个人称职,还是用“worth his salt”来表述。
可见人们对于食盐重要性的认识高度。
但是,过量吃盐也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大量确凿的研究证据表明,目前人群中普遍的高钠低钾饮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高血压又是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首要因素。
在我国,高盐饮食的健康为更为突出,是造成人口死亡的第四大危险因素。
另外,证据显示高盐饮食还与其他一些疾病,如骨质疏松症、胃癌症、肾脏疾病、肾结石、肥胖、哮喘发作、美尼尔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和糖尿病等相关。
不仅在成年人,儿童高盐摄入也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并预示将来高血压、骨质疏松症、胃癌和肥胖等风险。
政府和权威机构推荐每天吃5、6克盐?天大误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吃盐的建议是:
成年人每天摄入钠不超过2000毫克,折合食盐(氯化钠)5克。
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更多采用的是美国的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钠应少于2300毫克,折合食盐6克;对于51岁以上中老年人,高血压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该进一步减少到1500毫克钠,即不超过3.8克盐。
每天吃不超过6克盐,这也是我国饮食建议的推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每天5或6克的食盐是推荐的允许上限。
也就是说,官方的建议是不能超过这个数,而不是建议每天需要吃5、6克盐。
满世界的人都吃盐吃多了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人都吃盐吃多了。
调查发现,除了像巴西亚诺玛莫印第安人等少数地区的人外,人们都吃过量的盐。
亚诺玛莫印第安人每天平均仅吃不到半克(467毫克食盐,即0.18克钠)盐,照样活得好好的。
像美国,成年人每天平均吃盐超过9克。
而我国,成年人每天平均吃盐甚至超过13克,难怪能成为第4位的致死危险因素。
如何才能实现真的低盐饮食基于大量证据,低钠饮食已经成了世界医学界最为普遍的共识,尽管偶尔有杂音出现。
但是,要实现低钠饮食并非容易事,需要过几个关口:
第一关,钠还是食盐,需要认识清楚
钠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来源食品,因此,并非只有在饭菜中添加食盐才是吃盐。
所有食物中原本天然就存在一定量的钠,很多食品加工过程中还会人为添加食盐,很多烹饪佐料,比如味精、酱油和其他调味品都可能含有大量钠。
因此,要实现低钠饮食,首先必须认识到,需要限制的是钠,而不是自己烹饪中添加的钠。
第二关,还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食品中的“隐匿盐”
如果你100%居家吃饭,吃进去的钠,除了食材中天然钠,主要就是烹调过程中加入的食盐和调味品,你或许可以控制吃盐的多少。
如果你经常,或者吃加工食品或者外卖,吃盐量就不容易控制的了。
这时,需要做的事,在购买和进食前要仔细阅读营养成分标签,看清楚钠含量。
你如果这样做了,许会使你大吃一惊,原来象蛋糕、面包等经典甜品中也隐藏着大量食盐,何况其他食品。
调查发现,在美国,人们吃进去的钠的绝大多数(77%)来自预加工的包装食品和餐馆食物。
在我国,农村人口居家吃饭比例要高一些,城市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饮食也让主要以加工和外卖为主,不经意间一样会吃下去大量钠盐。
如何应对?
专家建议:
多居家吃饭,食材应购买新鲜的或冷冻蔬菜;
购买包装食品应仔细阅读营养成分标签,选择低钠食品;
外出餐馆就餐,要求厨师低盐烹饪;
适当选择含钾高的水果或食品。
克服钠嗜好诱惑
实现低钠饮食,最难的恐怕还不是以上难关,而是对吃盐欲罢不能。
这是因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具有一种天然的钠嗜好,就如同对食物和毒品的欲望一样。
这种欲望主要是因为,钠是人和动物生存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但是,天然食物,尤其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物种,每天奶奶个腿吃下去的钠有限。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本能的钠嗜好或欲望。
动物实验可以观察到,大鼠虽然对高浓度盐水则表现出厌恶;但是,对低浓度盐水却表现出一种喜好。
当严格无钠喂食2天后,重复上述实验,大鼠对高浓度盐水也表现出强烈的喜好。
研究还发现,缺钠大鼠对于钠表现出来的喜好程度甚至高于对糖的享乐,都可以刺激大量多巴胺的分泌。
人对钠的欲望虽然没有动物表现的那么强烈。但是,“无盐不成味”这种普遍的感受也充分体现出对钠欲望的强烈程度。
当然,对于钠嗜好的“重口味”也与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
比如,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普遍的嗜盐“重口味”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获得性咸味嗜好,一旦得不到他们习惯的咸味,常常听到“淡出鸟”的抱怨。
无论是先天性的钠食欲还是获得性咸味觉嗜好,都会成为致力于低钠饮食的人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