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打手臂(糖尿病打手臂针好吗)
举举手臂就能控糖
小李最近十分沮丧,年纪轻轻的他,就查出了2型糖尿病,而且确诊半年以来血糖一直都控不好。他十分委屈地表示,自己很认真在吃降糖药,也对饮食进行了调整,很努力了。虽然医生让他多花点时间运动,可作为某大型公司的青年骨干,小李一直过着“996”的生活(即上班时间朝九晚九,一周六天),根本没时间运动。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丁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小李的困惑在糖友中不是个例。不少研究都已证实,经常“葛优瘫”或久坐不动会影响血糖控制,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运动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少上班族糖友难以有整块时间做运动,那就不妨来试试英国专家的推荐吧。近日,英国莱斯特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和糖尿病研究中心的学者发现,每坐30分钟,花5分钟时间来活动活动手臂,就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内20%胰岛素含量,并使餐后血糖下降近60%。可以说,这是一个既不需要很大空间或很多时间,又没什么成本、效果还不错的运动方式,适合工作繁忙的糖友们。
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能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丁胜说,活动手臂虽然达不到跑步、跳操等的运动强度,但也是对体内多余热量的消耗。无论是哪种运动形式,只要能实现热量消耗,那就会对血糖有一定影响。如果久坐不动,热量势必在体内储存,不仅造成餐后血糖的升高,时间长了还会引起皮下脂肪甚至内脏脂肪的增加。脂肪的过度累积又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即使分泌出了更多的胰岛素,可能也起不到降血糖的效果。通过运动消耗掉多余热量,就避免了后面这一系列过程,达到降低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量的目的。
丁胜补充,加班族、久坐族可以不拘泥于这一种运动形式,适合办公室的锻炼方式还有很多。扩胸运动:坐直,双臂由胸前向外打开,直到有拉伸感,保持20秒,重复3次。坐姿拉伸:坐在椅子前端,右脚伸直,脚跟着地;上身直立,慢慢向前压,保持20秒钟,做3次后换腿重复。扶墙撑臂:面对墙壁,靠近站立,双脚打开与胯同宽;双臂前伸,与肩同高,撑住墙面;后退两小步,收紧腹部肌肉,肘部慢慢弯曲,后背和颈部保持挺直;撑起身体,回到起始姿势;做3组,每组10次。这些动作都不需要很大的空间,有的在自己工位上就能完成,关心血糖的朋友值得一试。(靳玉玲)
糖尿病患者锻炼要注意时间与强度
冬季是一年之中糖尿病病情较容易加重的季节,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对于糖尿病人尤其重要。合理运动,能够增加全身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对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好的作用。
一般说来,快走、散步是最常见的比较适合广大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形式,这种形式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容易养成锻炼的习惯,尤其对年长的糖尿病患者更为适合。研究证实,每次散步30分钟,每日两次,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良方。中老年人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散步1-2小时,物质代谢率可提高48%,糖代谢率也会随之改善。除了快走、散步外,打网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保龄球、门球等,也是糖友可以选择的运动方式。
糖友运动要注意强度和时间。一般而言,强度大的运动项目时间要短一些,强度小的运动项目可以持续时间长一些。散步、站立乘车、简单的家务劳动,都属于强度小的运动项目,持续30分钟左右相当于消耗体内热量80千卡;步行、下楼梯、做广播体操、平地骑自行车等,持续20分钟左右消耗体内热量80千卡;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冰、打排球、登山等中等强度运动,持续10分钟左右消耗热量80千卡。
运动最好选择在早餐、晚餐后1小时左右,以身上微微出汗、心率不超过理想心率为宜。理想心率=(220-年龄)×70%。如年龄为60岁,则心率不宜超过112次/分钟。
运动时带上少量饼干、糖果备用,最好结伴运动或者身上携带卡片说明自己是糖尿病人,并附上住址、紧急联系电话等。
有时糖友们可以在床上练习一套健身操,既轻松又有效。这套健身操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拉伸全身肌肉。双臂高举过头,伸展脚趾。早上醒来后,做些全身拉伸运动有助消除睡意,为身体活动做准备。
第二步,身体平躺,一侧膝部尽量向胸口弯曲。保持姿势,深呼吸几次,然后换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重复3-5次,可放松身体关节。
第三步,保持俯卧姿势,身体向上弯曲。伸展双臂,双手压床。上身向上抬起,头部尽量看天花板。保持姿势,深呼吸,拉伸后背肌肉。
第四步,坐起身,双腿打开。吸气时,尽量举起双臂。然后呼气,将身体向右腿倾斜。双臂尽量伸向脚趾方向。保持姿势,做3次深呼吸,复位。然后换左侧,重复相同动作。
第五步,自行车踩踏动作锻炼腹部肌肉。平躺后伸出双腿,双手手指交叉抱住脖子,上身稍微离开床面。一侧膝部尽量靠近胸口,然后转体并用反侧肘部碰到弯曲膝部。之后,换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做10组练习。
第六步,侧卧,一只手臂伸展过头部,另一只手臂置于胯部或身体一侧。将上面一条腿尽量上举,再慢慢放下。重复10次后,换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
第七步,平躺,完成举腿动作。将右腿尽量举高。保持姿势,深呼吸一次,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次后,换另一条腿,重复相同动作。
第八步,平躺,双膝弯曲,双脚尽量靠近臀部。双手置于身体两侧,盆腔尽量抬高,弓呈桥状。保持姿势,深呼吸一次,然后慢慢放下腰部。动作重复5次。
来源: 甘肃日报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免去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动态血糖仪了解一下
患上糖尿病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既要忌口,又要定期检测血糖,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行。而要说起血糖测量,那“糖友”们更是“苦水”一大堆,有觉得用血糖仪测量每次“扎手指”都很痛的,有觉得自己测量的血糖不太准确的,也有很多人觉得测量血糖很麻烦。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糖尿病患者的这一烦恼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用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你还不了解动态血糖仪?赶紧认识认识它吧!
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只有“糖友”才知道刘大爷患糖尿病已经好几年了,但他的血糖控制得不太好,为了他的健康着想,刘大爷的女儿特地买了个血糖仪,让自己妈妈监督刘大爷天天检测血糖。
从此之后,刘大爷“最为烦恼”的事情就从忌口变成了测血糖,因为血糖仪测血糖需要采集指尖血,但刘大爷非常怕疼,每次都要老伴儿“三催四请”才肯测试。
虽然扎一下手指在普通人眼里看起来只是一点点疼,根本算不上什么事儿,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自己的血糖情况,他们需要长期、频繁地测量血糖,日积月累之下 ,扎手指这种“小疼”也就成为了一种负担。
最近,刘大爷去医院复查时,医生告诉他,现在有一种“动态血糖仪”,通过在糖尿病患者的手臂或者腹部埋入一个“葡萄糖传感器”就可以实时监控血糖,能够免去他每天扎手指的痛苦。
刘大爷一听就来了兴趣,连忙请医生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新科技。医生告诉刘大爷,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在研制动态血糖监测的仪器了,十几年前,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就已经运用到了临床上,现在这个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最重要的是,虽然埋入体内的“葡萄糖传感器”样子像一根针,但它其实比针还要小,放入体内的时候疼痛很小,很适合刘大爷这样怕痛,又需要经常监测血糖的患者。只不过现在动态血糖仪还不普及,价格相对高昂。
·用动态血糖仪测量血糖,有哪些优势?医生告诉刘大爷,使用普通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一方面是比较麻烦,每次都需要采集指尖血来测量血糖,另外一方面则是只能得知测量当时的血糖值,对于患者一天之内的血糖变化情况却不得而知,总体来说,这样进行血糖监测得出的结果并不是非常准确。
而动态血糖仪除了能免去他每天扎手指的痛苦之外,还可以实现全天候的血糖监测,其监测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在一天之内的血糖变化,一些性能比较好的动态血糖仪还能监测患者2-3天内的血糖数据,让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药物的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种类、用药方式或药量,这样患者的血糖就能更好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有一位患者以前也认为饭后2小时血糖会达到峰值,但通过动态血糖仪的监测发现,自己在饭后1个小时内的血糖会飙升到13.9毫摩尔/升,1个小时后就会缓慢下降到正常值,甚至有时候还会降到正常值以下。根据这一监测结果,这位患者调整了自己的用餐方式,改为少吃多餐后,他发现自己的血糖平稳了许多。
其次,动态血糖仪一般会有“警报”功能,如果患者的血糖太低或者太高时,血糖仪会发出“警报”,让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的异常,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改善自己的血糖情况,避免患者因高血糖或低血糖发生危险。
最后,通过动态血糖仪的监测,医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患者的劳动或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生活方式是否要进行调整,或者是有没有发生过“无感知的低血糖”等,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另外,动态血糖仪体积也比较小,随身携带也很方便,不会给患者的出行造成太大的负担。现在还有一些动态血糖仪可以连接到手机APP,患者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看自己的血糖情况,非常方便。
正是因为动态血糖仪有这些好处,所以它十分适合像刘大爷这样血糖控制得不太好,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动态血糖仪所生成的血糖谱为刘大爷“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医生说,动态血糖仪还很适合可能有“黎明现象”和“苏木杰(Somogyi)现象”的糖尿病患者,这两种情况虽然都表现为清晨时血糖升高,但是“黎明现象”患者的夜间血糖良好,而“苏木杰现象”患者在夜间会产生低血糖。
由于两种现象的发病机制不同,对应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这时就需要通过患者的血糖变化曲线来进行判断患者的发病原因。在没有动态血糖仪的时候,患者只能通过在夜间多次“扎手指”来判断血糖的变化,而有了动态血糖仪就方便多了。
此外,对于需要排除隐匿性低血糖的患者,或者新发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动态血糖仪也是十分合适的,24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糖,避免因为血糖波动太大而对自己或是胎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动态血糖仪虽好,控制血糖才是根本听了医生的介绍之后,刘大爷几乎是当即决定一定要购买动态血糖仪来监测自己的血糖,虽然医生对他愿意监测血糖的行为表示很满意,不过仍然提醒他道,用动态血糖仪来监测血糖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血糖变化曲线来对应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稳定。
医生告诉刘大爷,现阶段他还是应该坚持控制饮食,注意少油少盐、少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如精制米面等,多吃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蔬菜,避免在用餐后血糖波动过大。
同时,刘大爷还应该继续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当然,活动频率和强度也不应该太大,一周保持3-4次即可,重点是不要让自己过于疲累。另外,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态对于保持血糖稳定都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医生提醒刘大爷,如果他开始使用动态血糖仪,那一定要根据动态血糖仪的监测数据来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刘大爷可以在吃完饭之后观察一下血糖的上升情况,如果血糖上升得比较快、比较多,那么就说明刘大爷应该少吃这类食物;如果血糖上升比较平稳,又在合理范围内,那么刘大爷也可以适当多选择这类食物来吃。
而且,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刘大爷也可以通过动态血糖仪来判断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医生对刘大爷举例称,他有一个病人就是在外聚会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胰岛素泵里没有胰岛素了,这时候他就是根据自己动态血糖仪的监测数据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应该吃东西、维持血糖,成功平安度过了这次聚会。
最后,医生提醒刘大爷,在使用动态血糖仪的时候,最好不要做核磁共振、X光等检查,如果有必要做这些检查,一定要提前跟医生沟通,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什么风险。
刘大爷听后连连点头,告诉医生,等他买了动态血糖仪一定会好好监测数据、控制血糖,到医院来复查时,也会将自己的血糖谱带上,让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