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全球分布(糖尿病全世界)
全国糖尿病地图来了!这些地区糖尿病高发,竟与当地人的吃有关!
中国糖尿病人数全球第一!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约4.25亿成人患糖尿病,中国占1.14亿。意味着全世界超1/4的糖友来自中国!
而这1.14亿人口,又分布在祖国各地……
首先看看你的家乡,糖友多吗?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北、西北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糖友往往相对较多!
而大数据发现,一些省份的饮食喜好或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几种吃法,或与糖尿病有关!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的“国人饮食行为图谱”,发现:
▼ 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
▼ 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
▼辣口味食品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负相关。(这一条算是好事儿)
宁光院士
▍1. 东北、华北人:爱吃煎炸、烧烤食品
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吃煎炸、烧烤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而高纬度地区居民倾向于食用煎炸食品,尤其是冬季寒冷地区的居民喜欢煎炸食品,如东北和华北地区。
↓↓↓图中红色越深,表示越倾向于煎炸或烧烤口味。
▼ 喜欢吃煎炸口味: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等。
▼ 喜欢吃烧烤口味: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北京、河北、海南等。
煎炸、烧烤食品往往油脂较多,一般植物性油脂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后,其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会变成饱和脂肪,不仅吃多了对血管不利,而且吃多了也容易发胖。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或肥胖。
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半夜“撸串”,几个人围一桌吃点烧烤,喝点小酒,然而,夜宵过后直接睡眠,身体消耗热量少,就容易囤积脂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研究显示,与晚7点前吃晚餐相比,晚11点吃夜宵会让身体存储更多脂肪。
然而相反的是,美国研究者发现,坚持吃煮、炖、蒸食物,不食用烧烤、煎炸或烘烤食物,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2. 经济发达地区:爱吃甜食和烧烤
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贪吃甜食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而据数据统计,烧烤食品和甜食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受欢迎;夏事炎热地区的居民喜欢甜食,但是不喜欢辣食品。比如上海、江浙一带菜品相对偏甜。
糖可快速提供能量,但超量也相对易形成脂肪。研究表明,肥胖、龋齿甚至糖尿病人的增多确实与糖的经常超量摄入有正相关的影响。
果脯、甜点、肉铺、红烧菜品、糖果、果酱、果冻、蜜饯、雪糕、冰淇淋、含糖饮料……都是含糖大户。就拿甜饮料来说,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报道并不少见。
过多的甜饮料是“棺材盖儿上的另一枚钉子”,虽然摄入过多糖分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不过,它会让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给我们的胰腺系统造成很大负担,哪天胰腺一旦累了,无法分泌胰岛素,就会诱发糖尿病。而且饮料里的高糖分还不耽误长肉,超重、肥胖都找上来了。
▍3. 西南西北地区:爱吃辣
辣口味食品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负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吃辣的人,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低。
高海拔地区居民喜欢麻辣食品,但是不喜欢烧烤食品和甜食。一般喜辣地区多分布在西南及西北地区。
↓↓↓图中红色越深,表示越倾向于辣口味。西藏、湖南、青海、陕西、重庆、四川等都是比较喜辣的地区。
宁光院士在采访中强调“我不是让大家去吃辣,但从研究中来看,麻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小编猜测,也许与喜欢吃辣的地方,不太喜欢吃甜食和烧烤也有关系。
总之,一句话就是说,“适当吃辣,少油炸”!当然糖尿病不仅与吃有关,它更是一种生活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医生,这样预防它!▍1. 一周必须有足够的运动
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对成年人预防糖尿病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要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一周最好达到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最好再每周增加两次阻力运动,即举哑铃、做拉力器运动等健身器械运动。只有配合这样的运动才能增加肌肉能量,真正做到预防糖尿病。
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医生在平时都会佩戴智能运动手环,记录一下每天走的步数。
▍2. 定期关注腰围和体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医生认为,日常还要关注自己的腰围和体重,这能起到对糖尿病的预警作用。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肥胖者,这些人要格外当心糖尿病的造访。
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腰臀比,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属于健康范围。但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3. 控制食物的总热量
预防糖尿病,控制每天的总热量是关键,还有要限制高糖食品、高油食品等垃圾食品。
中国人主食已经吃得过多了,要注重吃全谷物、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天然谷物,少吃一些加工食品。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高珊说:“平时我在家里做饭时会在大米中加一些谷物,粥里加入芸豆等豆类,吃这些食物还是非常有营养的。我很在意自己的饮食,会严格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
▍4.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精神因素主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神经系统,所以,中医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可以导致气机郁结。
糖尿病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代谢病,内分泌——免疫——神经网络系统发生了变化会导致胰腺功能损害,劳心劳神损坏了我们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也会引起代谢问题。
参考资料:
① 健康时报网《宁光院士:中国糖尿病患者增加有三大主因》
②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宁光院士发布国人代谢指数 可评估心血管发病概率》
③ 东方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糖尿病未来肯定能被完全治愈》
④ 健康时报网《国人摄糖量30年升5倍 你吃了多少“隐形糖”》
⑤ 健康时报网《内分泌医生这样防糖尿病》
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图:中国糖尿病患者达1.164亿,居世界第一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第9版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IDF Diabetes Atlas)》,对全球糖尿病的当前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预测。我们看看里面还说了什么。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63亿最新地图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估计在20岁~79岁人群中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相当于每11个成人中就有1名患者。
对全球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率的估计(百万)(2019年)
到2030年与204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分别达到5.78亿(10.2%)与7亿(10.9%)。
全球一半成年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更为恐怖的是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中,50.1%竟不知道自己患病。
成人未诊糖尿病人数和比例(2019年)
由于缺乏医疗服务机会,低收入国家未确诊的患者比例最高,达66.8%,但在高收入国家,也有38.3%的患者未得到确诊。
IDF报告指出:
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32%患有心血管疾病;超过80%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或两者同时引起;糖尿病足和下肢并发症影响4000万~6000万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间接代价”巨大2型糖尿病和高体重指数还会增加许多常见癌症的风险,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全球全因死亡率中,大约11.3%与糖尿病相关,20岁~79岁年龄段糖尿病相关死亡人群中大约一半(46.2%)为60岁以下人群。
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和残疾已经对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这被称为糖尿病“间接代价”。
全球1/4糖尿病患者来自中国
中国作为糖尿病负担突出的国家之一,在最新地图中多次被点名。
在IDF的区域划分中,我国属于西太平洋区域。我国目前拥有1.164亿(未计入港澳台数据)糖尿病患者,位于世界首位。根据调整年龄因素之后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的成年糖尿病发病率接近10%,亦远超其它国家与地区。
全球每4个糖尿病患者就有1个来自中国,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45年。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印度和美国。
成年(20岁~79岁)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未确诊患者全球最多
中国的未确诊患者人数仍然是全球最多的,达6500万。其次为印度、美国,地域差异趋势和患病人数分布相似。
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全球最多
另外,中国同时也是老年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550万,预计到2030年将会增加到5430万,到2045年更是可能会增长到7810万。
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2019年、2030年、2045年)
中国孕产妇及儿童患病率同样不低
中国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同样不低,15岁以下人群中,每年每千人有4.8例新发,28.7例患者,在各国中均位列第4。目前尚无法估计患有2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
2019年约有2040万例产妇在孕期有高血糖症,影响了15.8%的新生儿,其中83.6%是由于妊娠期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卫生支出居全球第二
IDF估算,全球医疗保健支出中,有10%都用于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相关的卫生支出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位列第二,相比美国来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最多,但是花费在糖尿病中的医疗支出还不够多,中国的人均花费在全球属于中等偏低。
成年(20岁~79岁)糖尿病患者医疗相关支出前10名国家或地区(2019年)
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最新地图中可以看到,中国未确诊患者全球最多,糖尿病一旦患病需终身服药,如若任其发展下去,一方面,将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另外,也将极大地增加糖尿病相关医疗保健费用,对此我国已经采取行动。
今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未来10年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指出,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可通过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降低发病风险,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哪类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据统计,以下9种人群容易得糖尿病。
改善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主要疾病有三:心血管疾病、肿瘤和2型糖尿病。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厚甘肥腻的食物越来越受追捧。
中国工程院宁光院士曾表示,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
国人饮食行为图谱显示,高纬度地区居民倾向于食用煎炸食品,尤其是冬季寒冷地区的居民喜欢煎炸食品。
喜欢吃煎炸口味的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等。
喜欢吃烧烤口味: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北京、河北、海南等。
煎炸、烧烤食品往往油脂较多,一般植物性油脂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后,其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会变成饱和脂肪,不仅吃多了对血管不利,而且吃多了也容易发胖。
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或肥胖。
美国研究者发现,坚持吃煮、炖、蒸食物,不食用烧烤、煎炸或烘烤食物,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做到:合理饮食,主食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
坚持运动
芬兰一份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相比不运动的人,每天运动半小时或每周运动4小时的人,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糖尿病患者要遵守合适的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并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
总之,要做好未病先防,如果已经患有糖尿病,在治疗方面,要坚持“五驾马车”的原则,以提高生命质量,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来源:MedSci梅斯、医脉通、医会咖、慢病管理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美年大健康联合新华社中经社共同发布“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提升和人口老龄化,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大幅攀升。全国糖尿病检出率是多少,其与肥胖的相关性有多大,在性别、地域、年龄、季节分布上有何特点?
8月28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健康中国·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简称“地图”),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为学术支持单位。经分析全国447个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从2018年4月1日到2019年3月31日间1300余万例血糖资料完整的成人数据,全国体检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9.98%(比对全国人口分布校正后为8.63%),糖尿病与肥胖高度正相关,在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男高女低、老高少低、冬高夏低”的特征。
中国糖尿病问题严峻检出率近一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为8.8%。预计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将增至6.29亿。
中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糖尿病流行形势尤其严峻。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检出率从1980年的0.67%(以 OGTT 为诊断标准)增至2013年的10.9%(以空腹血糖、HbA1c 和 OGTT 为诊断依据)。
“地图”显示,单一的糖尿病检测方式会低估检出率。如果仅以空腹血糖和既往糖尿病病史为判断标准,平均检出率为5.48%,但结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检出率为9.98%。从地域上看,糖尿病越流行的地区,检出率越容易被低估。
糖尿病分布“四高四低”特征显著
研究显示,糖尿病检出率在分布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
在地域上呈现“北高南低”。总体看,高纬度地区糖尿病检出率偏高。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检出率位居全国前两位,均超过15%。
在地性别上呈现“男高女低”。男性检出率为12.29%,女性检出率为7.40%。在65岁前大多数年龄段,男性糖尿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图:30-70岁体检人群糖尿病及血糖升高检出率
在年龄上呈现“老高少低”。糖尿病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后,男女糖尿病检出率均接近20%,血糖升高检出率更超过60%。
在季节上呈现“冬高夏低”。冬季糖尿病检出率高与冬季温度低、日照时间短、活动量少、食物摄入多等因素有关。此外,在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之后,空腹血糖出现较明显升高。
肥胖与糖尿病密不可分 疾病防治任重道远
国内外研究显示,超重、肥胖和糖尿病关系密切,超重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本次“地图”调研结果显示两者高度正相关。
“地图”显示,男性肥胖率较高,南北差异显著。体检人群肥胖检出率为13.58%,其中男性为17.63%,女性为9.44%。糖尿病检出率最高的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2%、20.16%,同样位居全国前两位。
同时,全国体检人群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检出糖尿病患者中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为35.41%;全国糖尿病控制率(应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为33.18%。发达地区控制率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教授认为,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的推出在国内业界值得振奋和鼓舞。对于重要慢性病的全局研究及科研成果,可以为下一步研发提供新思路。例如,在糖尿病检出率北高南低的总趋势下,黑龙江省和相邻内蒙古自治区出现明显差异,其中各方面影响因素值得研究。
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指出,“数据 科技”是驱动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体检大数据中的糖尿病人群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等指标,可以提升群防群治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糖尿病的效率。同时,从“地图”上能看到在预防和疾病控制领域的一些机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未来,美年将继续坚持推动以规模流量带来精准数据,以数据驱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守护好国民健康和生命科技创新。
据介绍,早在2016年,美年大健康就联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糖尿病领域的优秀企业共同发起“全民控糖登月计划”,旨在建立强大的糖尿病慢病防控体系,降低国家医疗支出。该计划为期十年,力争到2022年实现每年1亿人次糖尿病预防干预,为社会减少至少千亿元的疾病经济负担,实现高知晓率、高治疗率、高达标率的目标。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正在加大对糖尿病防治的投入力度,遏制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未来,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美年大健康将陆续推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肝功能异常等多类体检大数据慢性病地图,助力体检指数研发,助推“健康中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