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预防糖尿病的预防措施(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

营养处方笺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可预防!专家揭秘:这三招最有效,现在行动还不晚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但你知道吗?它并非完全无法避免!最新研究揭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大幅降低患病风险。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科学预防2型糖尿病。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觉得是“老年病”或者“富贵病”,离自己很远。但现实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快速上升。研究显示,其主要风险因素——肥胖和缺乏运动——与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好消息是,这恰恰意味着2型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风险:肥胖与久坐是“元凶”

  • 肥胖是头号敌人: 体重超标(尤其是腹部肥胖)会显著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长此以往,负责生产胰岛素的胰腺细胞(β细胞)可能“累坏”或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血糖失控。研究证实,体重指数(BMI)越高,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大。
  • 缺乏运动雪上加霜: 运动能显著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肌肉更有效地利用血糖。即使是轻度的规律运动(比如快走),也能带来显著的预防效果。研究发现,每周运动1次的人比完全不运动的人风险低,而每周运动5次以上的人风险更低!美国推荐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快走。
  • “强强联合”更危险: 肥胖加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极大地放大患糖尿病的风险。对于有家族史或本身肥胖的高风险人群,运动的保护作用尤其明显。

科学研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是最有效的预防武器!

1.健康饮食: 选择营养均衡、热量适中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精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中国和瑞典的大型研究都发现,对于血糖调节能力已经开始下降(称为“糖耐量异常”)的人群,进行饮食干预能显著降低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0%-50%)。

2.坚持运动: 如前所述,规律运动至关重要。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关键在于坚持和达到一定的能量消耗。研究甚至发现,对于预防糖尿病来说,只要消耗的能量相同,快走的效果和慢跑一样好!

3.控制体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即使只是减轻少量体重(如7%),也能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大大降低糖尿病风险。

目前,还没有被正式批准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药物。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些潜在药物(如二甲双胍、奥利司他),它们可能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脂肪吸收来起作用。但大型研究的结果还在等待中。现阶段,生活方式干预仍是无可争议的首选和基石。

谁最需要预防2型糖尿病?

  • 超重或肥胖人群。
  • 缺乏规律运动、久坐不动的人。
  •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 年龄较大的人群(风险随年龄增长)。
  • 已经被诊断为“糖耐量异常”的人(这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信号,风险最高,干预效果也最好!)。

预防2型糖尿病,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科学研究已经清晰地指明了道路: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 这些改变不仅能预防糖尿病,还能同时降低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是一举多得的健康投资。

别再等了! 从今天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计划,哪怕只是每天多走几步路,少吃一口高糖零食,都是在为未来的健康添砖加瓦。预防糖尿病,主动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喜欢文章的话,可以关注、给个赞和帮忙转发。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留言一起讨论。谢谢大家![玫瑰][玫瑰][玫瑰]

13个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实用技巧,糖友一定要用起来!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达标,长期的高血糖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今天这篇文章总结了13个实用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你远离并发症。

1.主动接受健康教育

每天抽时间听/看科学、规范的糖尿病健康科普讲座或者科普短视频,不断学习、了解防治糖尿病的生活常识和诊治进展,坚持自律和自我管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控制血糖

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控制在4.0~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0~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动态血糖监测的24小时血糖达标时间的百分比力争控制在70%以上。

以上数据还要因人而异,进行个体化调整,由专业医师给予个体化指导。

3.做到均衡膳食

做到控制每天总能量的前提下均衡膳食,定时定量。选择低脂肪、低糖和高纤维的食物,包括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蛋等

如果有可能,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制订出合理的个体化饮食处方,遵照执行会更加科学。

4.控制体重

体重是否标准,通常是按照体质指数来说,计算方法: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标准范围是18.5~24千克/平方米,24~28千克/平方米为超重,≥28千克/平方米为肥胖。保持标准体重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

如果你的体重超重或肥胖,仅减轻5%~10%的体重,就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你降低血糖、血压、血脂甚至于实现糖尿病缓解。

5.坚持规律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有助于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减轻压力,还可以帮你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让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平衡运动相结合、多样化进行,如健身操、快走、慢跑、广场舞、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保持每天至少做半小时、每周至少150分钟的运动。

6.戒烟限酒

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不仅会升高血糖、增加胰岛素抵抗,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尽量戒烟限酒。

如果无酒不成宴席时,可以一次白酒不超过50毫升、红酒不超过100毫升、啤酒不超过250毫升。

7.定期体检

不仅要定期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还要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

同时也要定期检查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眼底照相、糖尿病足病、心电图、颈动脉彩超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

8.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重点关注。每年检测两次以上糖化血红蛋白,与医生共同设定适合你的控制目标。

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重点关注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已经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9.保护双脚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致残很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想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与发展,一定要从日常生活开始。

除了良好的血糖控制以外,坚持每天足浴、适量运动、穿合适的鞋子(最好是糖尿病足病鞋)、定期检查双脚、避免各种足部外伤,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等都非常重要。

10.做到规律监测血糖

没有血糖监测就不可能知道血糖控制好坏,也没有办法精准调药。

监测血糖不仅可以帮你观察饮食和运动对控制血糖的影响,还能够帮你判断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否合理,从而帮你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或避免并发症恶化。

你的血糖越接近医生给你设定的控制目标,你的状态就会越好。

11.定期检查口腔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口腔疾病,如牙龈炎和牙周病、龋齿等。

口腔炎症不仅会影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还可以通过很多炎性因子加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

因此,定期检查和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2.防止感染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导致免疫力低下,加上高血糖是细菌的培养基,因此,特别容易发生感染,包括呼吸道、泌尿系统、生殖器等,而且特别不易治愈。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尤其是冬春季节,正是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季节,糖尿病患者一定注意防范,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多喝水、戴口罩、勤洗手等,一旦感染及时专科就医。

13.管理压力,并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

糖尿病患者作为慢性病患者,会有很多压力,比如对于疾病带来的麻烦和恐惧,还有经济压力等,因此,一定要为自己找一位信得过的糖尿病专业医生为自己的病情做主,并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解除内心的疑虑和压力,同时也要学会自我减压,如听音乐、跑步、练瑜伽等。

让你的病情始终在医生的监控之中,实现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有机结合。以确保糖尿病得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减少压力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

文章来源:糖尿病之友杂志

*文章仅供科普,具体诊治及用药须基于医生处方并遵医嘱进行。

糖尿病的预防要点概说

糖尿病危害人类健康已有很多年,糖尿病预防并不简单,需要患者从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做起:

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使对糖尿病的预防有很好的效果。朋友们要加强对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离不开日常饮食这一重要环节,这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饮食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和控制糖尿病,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所以饮食调节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膳食平衡,多吃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注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增强自身体质也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加强体育锻炼,经常性地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过于肥胖,因此有效控制体重对糖尿病的预防有很大的帮助。肥胖者应严格限制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过分摄取。

要想预防癌症的发生,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了良好积极的心态,才能做好预防,控制发病。

本文参考书籍《给老干部的健康枕边书》主编:高桂新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