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注射糖尿病针(注射糖尿病针减肥叫什么药)

中国青年报 0
文章目录:

解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恐惧”,我国无针给药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在一家餐厅,一位老先生在座位上忽然把裤腰带解开,“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可能认为他的行为不正常,但是对我来说,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他要打胰岛素了。”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首届“科技×爱 快舒尔无针给药技术创新峰会”说。

纪立农说,这位老先生拿出针来,犹豫了下,开始注射胰岛素,打了四次才打进去。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一天要注射多次胰岛素。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纪立农表示,在门诊中,给患者加药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告诉患者需要注射治疗,患者就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纪立农说,对注射的恐惧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导致患者反复推迟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在此次峰会上,快舒尔“X无针给药技术平台”发布,该平台整合快舒尔无针递送最新科技,实现不同药物特性精准匹配给药参数,可以为药物研发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给药解决方案并量产。据了解,自2005年起,快舒尔医疗专注无针递送技术研发,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药物以极细液体流注入皮下,0.3秒内即可抵达预定深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快舒尔的临床实验单位之一。纪立农强调,药物生产因规模化成本优势显著,而在给药成本核算上,无针注射有着巨大潜力,若能进一步优化,将对整体药品生产成本的降低起到关键作用。

“当前全球的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创新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监督处副处长于浪摆在峰会上表示,医疗器械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不断涌现的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正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预期。

北京市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副局长郭萌表示,作为经开区内的优秀企业代表,快舒尔填补了我国在无针注射领域的技术空白,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是经开区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未来,经开区还将持续优化经开区内对医疗器械的相关扶持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药制造产业高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糖尿病疫苗要上市了?打一针就能降血糖?听听医生怎么说

最近之前的一位糖尿病患者听说有种糖尿病疫苗要上市了,打一针就能彻底摆脱天天吃药的麻烦,于是来向我求证。人民日报曾报道,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免疫室团队研发,已获得国际专利。

这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消息。它也代表我国在糖尿病生物治疗研究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如果真的上市了,是不是以后糖尿病患者打一针就不用吃药了?没得病的健康人可不可以用药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这些问题都需要正确看待。

首先这种药物虽然叫疫苗,但它有别于传统认知的预防性药品,由于糖尿病是种自身胰岛素分泌失常导致的代谢疾病,糖尿病疫苗只能治不能防,但由于作用机制的差别。

其次,我们知道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能通过这种手段来降压的,根据疫苗的相关实验证明,糖尿病疫苗可以提升对胰岛素贝塔细胞的应答反应,恢复胰岛素代谢异常,也就是说它对于l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佳明显。

而且即使是注射了糖尿病疫苗,也并非一劳永逸,一方面,换药过程中机体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如果立刻停止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疫苗虽然维持血糖稳定的时间更长,但后续仍需要定期注射来维持。

所以对于糖尿病疫苗也需要我们有正确认识,避免过度的解读。即使药品上市也不要贸然停药换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而对于7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往传统的治疗方式可以避免因换药造成血糖波动大,病情加重的情况,所以一般不建议换药。

糖尿病疫苗要来了?每月打一针就能降糖?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调整,糖尿病逐渐成为了中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疾病,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就是第一批大量发病,并被“三高”问题长期困扰的人群,有的已经服药十几年,长期用药控制身体的各项指标。

今年55岁的王女士在半年以前被确诊为二型糖尿病,她家中的公公婆婆也是糖尿病患者,她每天看到他们大量服药,还要定期注射胰岛素,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抵触。

所以,在确诊一段时间后,她开始四处打听,有没有更加简易、甚至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手段。

后来,她听说科研机构新研制的糖尿病疫苗,可以每月一次注射,摆脱大量服药的困扰。她联系本地的三甲医院,希望可以接受疫苗治疗,并为自己的家人也进行预防性的注射。

一、糖尿病为什么要长时间服药控制?

王女士的公婆服药十几年,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具有“一次患病,终身服药”的特点,现有的治疗手段,都是用药物代替机体缺失的血糖调控功能,以稳定血液中各种物质的正常浓度,防止异常指标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针对二型糖尿病,现阶段尚未研发出直接修复细胞结构,恢复人体自调控的治疗药物。

从病理特征上,糖尿病可以分为一型和二型。

人体调控血糖的物质是胰岛素,这是一种由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受神经调控而分泌的激素物质,可以在人体血糖浓度过高的情况下,刺激细胞快速吸收转化,使血糖降低到一个安全稳定的范围。在血糖被消耗到较低水平时,机体又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将原本被转化的糖分释放出来,维持机体的能量供应。

可以说,这两种激素在身体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存取系统”,通过“多退少补”让血液循环维持正常,当其中一个发生问题,整个代谢系统就出现了“故障”。

一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群体,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机体错误地将胰岛B细胞当做攻击目标,使胰岛B细胞失活甚至死亡,临床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减少。如果治疗得当,修复胰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尚可以摆脱长期服药的困扰。

二型糖尿病占发病人群的95%,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进行性减少、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而有之。简单地说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再敏感,正常剂量的胰岛素已经无法满足患者机体“降血糖”的要求,必须体外补充注射,才能将血糖波动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这种代谢性的疾病尚未找到致病的靶点,现有的治疗思路只局限于“缓解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

王女士所患的就是二型糖尿病,属于长期用药治疗的类型,她现有的血糖指标是通过药物维持的,如果擅自停药,血糖的波动很可能超过用药前的高点,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当高浓度血糖对肾脏、眼睛等部位造成了器质性的损害,才容易被患者察觉。除此之外,该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也有很大的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不仅会导致高血糖,也会导致低血糖。当血糖浓度过高,尤其是餐后时间,人体的血糖会达到一个峰值,如果得不到迅速的调整,就会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形成“糖尿”。本应吸收的糖分被排出,意味着营养的流失,长期累积之下,患者会变得越来越消瘦、多尿,所以,糖尿病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为“消渴”。

二、什么是糖尿病疫苗?每月打一针就能降糖?

出现在新闻中的糖尿病疫苗,是我国的科研团队在2019年研制的治疗性DNA疫苗,根据现有的消息,用药的频率可以稳定在每月一次。

但是,这与王女士设想中的“神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现有的糖尿病疫苗针对的是一型糖尿病,对二型糖尿病的作用有限。

根据科研团队公布的数据,糖尿病疫苗是通过DNA层面的干扰和调控,抑制机体对胰岛素以及胰岛B细胞的异常免疫应答,以恢复胰岛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的。这针对的正是一型糖尿病的病理因素和临床症状。二型糖尿病本身并没有免疫系统的紊乱问题,注射疫苗无法收获预期的治疗效果。

第二:是治疗性疫苗,没有提前预防作用。

我们所熟悉的疫苗大多用于“病前预防”,如乙肝疫苗、HPV疫苗,和最近耳熟能详的新冠疫苗。这些疫苗的作用原理,是用已经灭活的病毒或者与之结构相似的物质事先侵入机体,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行一场“患病演习”,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根据记忆快速应答,将病毒在大量入侵、繁殖之前彻底消灭。

但是,糖尿病疫苗的药理作用是对人体异常功能的“修复”,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该疫苗不仅不能起到预防作用,还有可能引发正常功能的紊乱。

第三:糖尿病疫苗尚未大量上市,没有成熟的治疗体系。

现有的糖尿病疫苗于2019年完成了动物实验,并申请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到现在,仍然没有完成临床的数据收集,正式获得药品上市的准字号。所以,现在能接触到糖尿病疫苗的仅限于签约进行用药试验的患者群体。

在用药过程中,会有工作人员全程监控患者的各项指标,以确认药物是否起效,还有一部分患者会使用安慰剂进行对照。这种临床试验大部分会集中进行,并不能像王女士所设想的一样,可以通过医院直接开处方购进,给患者使用。

所以,现阶段王女士最佳的选择还是坚持用药治疗,不建议中断服药,寻求“疫苗”的神效。

三、糖尿病患者怎样正确控糖

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多方注意,维持最佳的控糖效果。

1. 摆平心态,积极学习。

糖尿病患者是一项需要“技术水平”的职业,患者需要自行注射胰岛素,并定期测量自身血糖,所以积极学习是维持身体状况的首要条件。

除了各种测量手段,患者还需要熟悉血糖过高过低时的各种症状,比如胰岛素注射过量时导致的低血糖,会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以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2. 定时服药,调控饮食。

除了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大多还需要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增敏剂,服用的时间和剂量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不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如果偶然忘记,或因其他原因中断,也切忌加倍服用,只需要及时补服,否则也会出现血糖过低的现象。

同时,糖尿病的患者都有严格的食谱控制,医生建议控制糖类和主食的摄入量,尽量用高纤的粗粮替代;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补充豆类和优质的肉类蛋白,以维持机体的健康代谢。同时注意少食多餐,以控制餐后血糖峰值。

3. 规律作息,适当锻炼

作息规律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要求,也是现代人群普遍需要注意的生活状态,规律作息不仅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更能使身体形成稳定的调控节律,使人改善亚健康的状态。

同时,患者需要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积极锻炼,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速度,使身体处于更加活跃的应答状态。中老年人群可以选择散步、速走、小幅度的健身舞蹈等方式,规避一部分糖尿病带来的不适症状。

结语:如果以新药研发和实验的周期推测,糖尿病疫苗确实离我们不远了,现阶段的患者应当坚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用药,以更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新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