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轻松过糖尿病(轻松过糖尿病在哪一章节)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运动讲究多,医生指出:这5种运动最有效,让血糖更平稳

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宣教并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现代研究表明,运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同时又是代谢综合征的引发因素。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国内外糖尿病学会都高度推荐运动作为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规律的有氧运动。

糖尿病运动的好处

有氧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同时可增加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通过消耗能量增加糖代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能减轻体重,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是什么?

其实并没有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的最有效的运动,因为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和并发症均有不同,所以运动也应该个体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指南推荐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下面推荐几种适合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

1.游泳

游泳可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肺活量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能起到减少腹部脂肪,改善机体糖脂代谢,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但游泳时应注意控制游泳时间和最好有家人陪同,避免时间过长导致低血糖意外发生。

2.太极拳

太极拳有降血糖作用,长期坚持训练可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延缓和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研究发现,长期太极拳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有降低作用。

3.步行

步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坚持中等强度的步行可加速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谢,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4.广场舞

广场舞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开展的运动方式,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愉悦身心。广场舞的动作简单易学,其运动强度符合对有氧运动的强度(55%-79%HRmax)或者最大心率储备(40%-70%)的标准,因此是2型糖尿病防治的重要运动方式之一。

5.健身操

已有的研究显示,健身操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降低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患者体重和腰围减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糖尿病运动治疗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根据年龄、心肺功能、个人运动能力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可过度运动防止低血糖,同时也要强调持续性,才有效果,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坚持运动。同时,也要提醒,对于需要药物控制血糖的糖友们,切记规则用药,不能自行想当然停药,因为运动固然对控制血糖有辅助作用,但并不能替代药物,加上控制饮食,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妥驾驭血糖波动,保持血糖稳定不超标。

#关爱糖尿病# #清风计划#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

作者简介:方健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头条号 药师方健,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年轻人做好这几件事,轻松远离糖尿病

【栏目简介】《健康情报局》是由光明网独家出品的大健康科普节目。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的“健康中国创新栏目”,并受邀加入“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为该联盟目前唯一的中央媒体栏目成员,并设立三个子板块,多角度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宣传科学就医理念,推荐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目前总播放量2.1亿次。

【本期嘉宾】王执礼 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

1987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现为天津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5 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研究生医学院,获医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国际学术权威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39 篇论文或摘要,其中六项科研成果为世界首创。

【主要职务】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科研成果】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胰岛动态分泌神经内分泌肽 -Y(Neuropeptide Y,NPY), 证明了多种内源性内分泌调节肽,如:胰高糖素样多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 GLP-1)、神经内分泌肽 -Y(Neuropeptide Y,NPY);胰岛淀粉样多肽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 IAPP)、甘丙肽 (Galanin)、瘦素 (Leptin) 对胰岛细胞的调控作用,先后多次发表在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CI),Diabetes,Endocrinology,Molecular Endocrinology,J Endocrinology,Diabetologia 等世界著名医学内分泌、糖尿病专业领域学术期刊杂志。

美国《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CI) 在全文发表王执礼博士关于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GLP-1) 对胰岛细胞调控作用研究的论文同时,在杂志首页发表了编辑部的评论文章,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开辟了用生物肽治疗糖尿病的崭新途径”,“是研究治疗糖尿病的重大突破”。

【本期记者:沈甜 摄像/剪辑:孙鹏宇】

控制饮食跟适当运动可以轻松控好血糖?看完这篇相信你就明白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刻意追求减少治疗用药而过分的节制饮食。须不知,这样反而更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其实只有少数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以较好的控制血糖。而对于更多的患者来说,降糖药物必不可少,用药的多少是根据病情决定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谈谈这个问题。

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同时,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控制好血糖。患者也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来放松或解除对饮食的控制。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因此降糖药物也必须长期规则地使用。糖尿病患者用药千万不能跟着感觉走,因为人们的感觉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如果感觉好时就减药或停药,感觉不好时再用药或加药,这样只会延误自己的病情,甚至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另外,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降糖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地选用。并不是价格越贵的药物效果就越好,用药不要相互攀比。不同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而且同一种药物的效果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只有正确掌握不同药物的服药时间,才能以较小的药物剂量获得最佳的降糖效果。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血糖水平。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血糖情况,以了解糖代谢的控制水平,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切忌患者随意自行更换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

口服降糖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有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不要看到用药后几天病情改善不明显,就简单地认为是所用的药物效果不好或无效。只要开始服药时的情况较好,无其他并发症,就绝大多数口服降糖药而言,一般不会给身体造成明显的损害(副作用)。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多年连续使用,情况也是如此。不同类别的降糖药物可以互相联合使用,但是同类的药物一般不要联合应用。

少数患者在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最初一个月至一年左右的时间内,降糖效果很好,随之疗效逐渐下降,这属于磺脲类失效的问题,此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因此,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胰岛功能。如果胰岛功能很差了,药物治疗效果就会不佳,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女性患者妊娠期与哺乳期不要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只能用胰岛素。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