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糖尿病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可以预防低血糖)
“糖友”运动指南公布啦!照着做,让你的血糖稳稳的
“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六字要诀,“迈开腿”就是要让自己动起来,细心观察的糖友都知道,运动可以很好地帮助降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讲,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运动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并且运动还得讲究方式方法,所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糖尿病的运动攻略”。
推荐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根据年龄、体力、基础疾病等选择适合的运动。低强度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练气功;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健身操、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各种球类活动,如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等。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多为餐后血糖升高,故运动应在餐后1~3 小时内为宜。选择的运动时间应相对固定,有利于血糖控制稳定。
运动强度可以用运动时的心率来衡量,如运动时心率(靶心率)=170-年龄(岁),这样的运动量属于中等。一般以达到靶心率后持续20-30分钟为好。运动时可以顺畅说话,为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呼吸急促、气喘,但可以断断续续说话,为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如果不能完整说话了,说明是高强度运动。
推荐每周运动至少共150分钟,分布在3-5天内,最好每天都运动。每次运动前应有5-10分钟的低强度热身运动,运动后有5-10分钟的放松拉伸活动,使心率逐渐上升或下降,不要突然开始或停止运动。
运动时,这几点注意事项要牢记1、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血糖升高或低血糖, 甚至诱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对控制糖尿病病情十分不利。运动量、运动强度不要忽大忽小,否则会造成血糖波动。
2、在开始运动之前,应该知道以下这些不适症状可能为低血糖:感觉身体颤抖不稳、疲倦/虚弱、意识模糊、大汗淋漓、有焦虑或紧张的感觉、饥饿感、心跳加快、心慌、头晕。其中一些症状,如出汗或心跳加快,在锻炼期间较为常见,因此低血糖发作可能难以识别。
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的人来说,在运动前后或者运动期间需检测血糖水平,特别是有上述不适症状时。要准备些碳水化合物零食,如糖果、饼干等,低血糖发生时立即服用。
3、部分人群不适宜运动,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合并严重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感染。
#运动降血糖效果有多大##家庭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
患有糖尿病,不能盲目运动,牢记这5点或能稳定血糖,不妨试试
想要控制血糖,单纯依靠降糖药物行不行?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疾病后,首先会咨询医生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指数超标,只需要药物控制即可。
殊不知,血糖指数的波动,受到了多个方面的影响,这包括了作息习惯、生活习惯、饮食等等。
降糖药物的确是能发挥出功效,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糖尿病患者却不能只依赖药物控制,而是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疗。
除了控制全天热量摄入之外,患者还应当积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这既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还能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缓解胰岛素抵抗。
不过,这并不代表患者能盲目运动,事实上糖尿病患者也有许多运动事项需要注意!
1、选择运动时间: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的不单单是高血糖,更是因用药不当、营养不足或过度运动造成的低血糖。
在临床看来,糖尿病低血糖远要比高血糖危险的多,在严重情况下,患者甚至是可能会休克、死亡。
因此,糖友运动需要把握时间,最好是在进食后的1小时左右,开始进行舒缓的体育锻炼,切忌在服药后或空腹运动,以免造成低血糖出现;
2、选择运动方式: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段、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所以能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也都不相同,患者应当视个人情况而定,并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
比如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舒缓的有氧活动就能起到控血糖的作用,这包括了散步、快步走、太极拳等等;
3、循序渐进:有部分患者为了能让体重迅速下降、血糖稳定在正常状态,随意给自己增加了运动量,甚至是已经到了过度运动的地步。
然而,在临床看来,如果自己体重基数较大,其实并不适合剧烈的体育活动,这往往会增加下肢关节的负担,容易造成关节损伤,还会增加低血糖出现的几率。
因此,糖友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当注意循序渐进,随着身体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运动量;
4、运动装备的选择: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增加自身患糖尿病足的几率。
为了保护自己的足部,避免下肢受到损伤,患者在运动前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
比如选择舒适透气的鞋袜、购买质量较好的运动鞋、选择大一号的鞋子,以免造成足部不必要的损伤;
5、注意运动安全:糖尿病患者运动没有错,但是要以自身安全为前提的条件下开始锻炼,不要将自己放在危险的环境中。
在选择锻炼场地时,最好避开车水马龙的公路、避免在恶劣天气锻炼。
特别是目前已经进入了冬季,由于气候较为寒冷、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所以大家应当随着天气增加或减少衣物,尽量在太阳升起之后再出门运动。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虽然有一定益处,但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锻炼。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又或者是血糖控制不稳定、低血糖反复出现,为了健康着想,应当避免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
来源: 医说健康
每天走8000步,预防糖尿病
现代人的解剖和生理结构最适合步行。近日,日本《朝日新闻》根据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研究所发表文章表示,走路不仅有利身心健康,还能提高免疫力。
研究人员从2000年开始对50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持续20年的健康调查,让他们佩戴身体活动仪,以定期采集健康数据。结果发现,要想预防抑郁症,每天应步行4000步;想预防心脏病、脑卒中,每天要走5000步;预防骨质疏松,每天要走7000步;预防糖尿病,每天要走8000步。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一天的平均步数和步速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说:“一天走8000步、快走20分钟是最理想的运动状态。虽然疾病会受到遗传和外部因素影响,但9成高血压和糖尿病可通过这种走路锻炼方式得到控制。”此外,研究人员还表示,尽量不要早上进行走路锻炼,最好选择傍晚。因为下午4点至6点是体温上升到最高的时段,肌肉和血液流动能得到有效刺激。早上走路易扰乱自主神经,进而引发心血管病和脑卒中。
疫情影响,很多人的运动空间受到限制,走路这种不需要器械、简便易行的运动更应成为大家的运动“重头戏”。但要注意,尽量少到人群密集处运动、步行,如果戴着口罩步行时出现憋闷、心跳加快等问题,可到没有人的地方摘掉口罩深呼吸,以缓解不适症状。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