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白话说糖尿病(白话说糖尿病怎么说)

西瓜话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注意事项

#养老知识大赛#

随着医学科普类知识的增加和普及,说起糖尿病,大家几乎都能说上几句,普通老百姓也知道,正常空腹血糖不能高于6.1mmol/l,得了糖尿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但大家貌似也就仅限于此,再细致些也就都模棱两可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糖尿病,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有哪些。

1、遗传易感性 就是说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家里父母有糖尿病患者,子女很容易患病,好多患者都有家族史,特别是2型糖尿病 此类居多 。

2、自身免疫 患者免疫力低下或缺陷,以1型糖尿病病人比较多见。

3、环境因素 长期的酗酒、吸 烟,高脂饮食,肥胖超重者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病毒感染 研究表明,感染可能激发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胰岛组织而诱发糖尿病。

5、精神刺激 情绪激动使体内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拮抗胰岛素。白话些说就是两伙打架,胰岛素没干过人家,作用降低,引发糖尿病。

6、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体内激素变化引起,大多数患者会因为生产后而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说完了发病机制,我们再来说一下症状,糖尿病因为分型不同,症状也不尽然完全相同。

1、1型糖尿病 医学上也常把1型糖尿病称为胰岛素依赖型,儿童为此型糖尿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常常发病比较急,多因免疫缺陷、感染等引起。

除了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共有典型症状外,1型糖 尿病因患病人群的特殊性,极易发 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 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皮肤黏膜 干燥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血压下 降、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2. 2型糖尿病 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病 主要与遗传有关,其症状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A. 多饮多食多尿 胰岛素缺乏,导致 血糖升高,血中多余的糖以尿的形 式排出,出现糖尿。肾排出糖的同 时 伴随大量水分排出,产生多尿。 多尿失水,烦渴至多饮。因大量的 糖 随尿排出,体内贮存的脂肪、 蛋白质 、不断消耗,体重下降。

B. 感染 以皮肤、泌尿系感染多见。 女性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阴 道 炎等。

C. 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伴发高血 压、冠心病、下肢坏疽等疾病,心 、 脑、肾等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病 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D. 神经病变 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 感或蚁走感,感觉过敏或消失 ,严 重者肌肉萎缩以致瘫痪。

E. 眼部病变 易引起白内障、青光眼 ,眼底血管硬化出血等,严重的视 网 膜脱落而致盲。

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起病急、症状 重,易引起死亡。(前面有讲过, 不再复述)

罹患糖尿病后,我们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用药 因为个体和所患糖尿病的类型、程度和对降糖药的耐受性不同,所以,一旦确诊,我们该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服用降糖药,以免造成低血糖或血糖居高不下而影响治疗。

2、饮食 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低糖、低脂、低盐,膳食多样化,主食以粗粮为主,多吃蔬菜和鱼,水果、禽、蛋和肉类适量。饮食易清淡,限制烟酒。

3、运动 糖尿病患者不宜久坐,主张动起来,尤其因肥胖而得病的患者,鼓励减重,但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适可而止。有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患者不易运动。

提醒: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选择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糖类,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需。

[来看我] 我是,关注健康关注我

如何跟糖尿病患者解释病情?中美医生不同的回答发人深思!

最近关注一个中美两国医生对话糖尿病管理和患者教育的话题,里面中美医生关于患者教育不同的观点,让我第一次直观地认识到两国国家医疗体系和患者对疾病管理的差异。

如何告诉患者,为什么会有目前这些糖尿病症状。

美国新奥尔良全科医生郭伟:

我会这样跟我的患者说。糖尿病血糖升高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在一杯水放了很多糖,再把一个苹果丢在这杯水里,过几天后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呢?我的患者肯定会告诉我就跟蜜饯一样。美国这边有黄瓜和腌黄瓜,我会告诉患者正常的就像黄瓜,血糖高的就像腌黄瓜,腌黄瓜的水分里糖、盐浓度很高。当血液里糖浓度很高,会造成周围血管壁的细胞壁硬化,就跟腌黄瓜一样。血液是供应全身的,全身各处都会出现细胞浓缩脱水,进而刺激神经中枢告诉身体需要喝水。喝了太多的水,自然会造成多尿。

患者希望我们用简单的方式告诉他“为什么”,作为一个在美国的家庭医生,所花很多时间都在跟其解释“为什么”。所有问题都解答了,患者自然更愿意遵循医嘱。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沙悦医生:郭医生用现实举例白话说明非常好,但可能患者又说,“大夫,我不懂,啥叫血管壁、葡萄糖……”我们只对有需求的患者讲病理生理知识,像郭医生那样用现实生活常见事情举例,以我的经验,多数国人就诊目标不是把自己变成专家。我们要引导患者重视、理解疾病危害,把宣教重点放到如何做对患者自己最好。

@万力健:国内很少有患者会问为什么会导致这些症状,患者会问“血糖这么高,是不是糖尿病”“需不需要吃药”“真的是终生服药吗,有什么无需终生服药就能好的方法”。

看到最后一个回答,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糖尿病患者会上保健品和虚假广告的当了!因为太多的患者不像美国患者一样对糖尿病问为什么,而只是考虑治疗和治愈的问题。对疾病不了解,上当受骗自然再正常不过了。

它不是韭菜,请别再让它“一割再割”—早期关注糖尿病足

说到糖尿病足,没见过或没碰到过的你可能对其没有形象的概念,而当你见到那些因为糖尿病足导致的溃疡或创面常年不愈合,做手术截了一节又坏一节,继续再截时,你就深深感慨它带给人的折磨。是不是有了糖尿病或者脚出现破溃坏死才是糖尿病足呢?其实不是,有时当你的脚出现麻木或无汗时,你就要小心糖尿病足的到来喽!

什么是糖尿病足?

先来看看教科书的标准定义: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或)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伴或不伴感染。

还有一种是糖尿病高危足:

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趾)史。

是不是有点懵,又有点懂的感觉?好吧,郭医生为你白话注解下,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导致你的足部等部位出现神经病变如麻木、无汗、感觉异样等,或者出现了溃疡,伤口长久不愈合等情况。还有一种叫糖尿病高危足,也就是你的足部还未出现外观上的改变如破溃、伤口不愈等现象,但是出现了神经感觉的异常如麻木、灼痛、瘙痒等。

哪些情况的出现就要警惕是糖尿病足呢,不是说出现溃疡才是哦!

凡事有因有果,当我们发现哪些苗头时,就要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呢?

1、神经病变表现 当我们的脚皮肤经常发干而无汗时,说明支配汗腺的神经发生病变,功能在丧失;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有脚踩棉絮感,说明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感觉逐渐缺失,也表明病变了。

2、下肢缺血表现 患有糖尿病后,血管往往会出现粥样硬化等表现,不同程度会影响远端肢体的血供,常常会出现远端肢体如脚的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足部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刚才的那些情况需要我们自己细心观察和感知,较早的发现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糖尿病足,而出现下面的情况是就说明经典的糖尿病足来了:下肢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再严重患可出现足部感染等

如何评价糖尿病足的等级呢,对照看看!

说到对糖尿病足分级,你不得不知道,也必须知道,因为它的治疗和预防都根据分级来定的,其中Wagner分级最常用,此分级方法是目前临床及科研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级方法。

0 级 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无溃疡

1 级 足部表浅溃疡,无感染征象,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

2 级 较深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 级 深部溃疡,有脓肿或骨髓炎

4 级 局限性坏疽 ( 趾、足跟或前足背 ),其特征为缺血性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

5 级 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治疗向来不是外科的事,它需要三方合作!

糖尿病足的防治目标:预防缺血导致的溃疡和肢端坏疽,预防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下肢肢体功能状态。

糖尿病足的防治策略一级预防:防止或延缓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二级预防:缓解症状,延缓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进展;三级预防:血运重建,溃疡综合治疗,降低截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内科治疗:糖尿病足常分为 3 种类型,即神经型、缺血型和神经 - 缺血型。对于不同的类型选用不同的全身控制药物如: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等,这需要专业的内科医生指导进行。

★外科处理:总体原则是在创面处理的同时,需积极进行全身情况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代谢调节、下肢血运重建、营养支持(包括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非手术治疗』:这里重点跟大家一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手术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这是大家平时做不到的。

  1. 保守处理清创:换药时,切除坏死组织,减少感染机会,改善深部组织引流,避免发生气性坏疽等;
  2. 创面用药:根据创面不同阶段选择创面用药,如创面以感染表现为主,可单独应用碘伏等消毒剂,加强换药频次;如创面坏死组织已溶脱,基底肉芽组织开始增生,可选择消毒杀菌类药物和促进生长类药物复合使用,包扎换药;
  3. 敷料选择:目前含有银离子的液体敷料既能局部杀菌又能保护外界细菌进入;
  4. 伤口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改善创面引流,加速坏死组织溶脱和肉芽组织增生,但需住院接受治疗。
  5. 生物、物理治疗:干细胞疗法或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外用疗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创面的局部肉芽组织增生能力;理疗和全身高压氧治疗有助于局部创面供氧量的改善,促进创面愈合!

『手术治疗』:截肢,作为既往修复糖尿病足的常规手段,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这个术式常作为最后的选择。②皮瓣修复,在明确创面周围皮肤血管条件尚可情况下,行皮瓣修复创面可有效保肢,但需要较强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皮瓣修复技术。③骨搬运等改善局部血供的技术,多种多样,百家争鸣,这也根据不同医院的水平和特色各自开展。

糖尿病足治疗固然重要,而预防更加重要,郭医生搜刮了大量文献,为大家分享一些窍门!

控制饮食最关键 都知道糖尿病病人治疗三驾马车,控制饮食是最根本,你连最直接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不控制,再怎么降血糖又何用,糖尿病足,糖尿病足,还是因为血糖高引起,所以控制饮食是最关键的。

戒烟没商量 吸烟对血管的损害影响巨大,临床统计再植指体坏死率时已经发现吸烟对再植成活率有着巨大的影响,糖尿病足病人主要问题就是远端肢体的血管损害,你再吸烟,那不是雪上加霜吗?

警惕肿块与挫伤 有相关高危因素的人,可平时多注意自己身体有无外伤或肿块,避免出现破溃,难以治愈。

定期体检不可少 定期了解自己的血糖及相关血管状况,可早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糖尿病足发生破溃,经久难愈的话,那可是一辈子的痛苦。

【温馨提示】郭医生认为:糖尿病足早已过了以往那种像韭菜一样,一割再割的年代,做好预防工作是基础,出现糖尿病足也不要怕,目前各种创面修复技术及血供改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可避免产生较大的影响生活质量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