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消水肿(糖尿病消水肿的药)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如何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目前,“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是国内外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方案,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减少黄斑水肿的出现。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出现,对治疗该病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律注射用药,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视力。此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也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基础方法,能有效延缓糖尿病黄斑水肿等眼底病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下肢水肿,多是脾肾两虚,一个方子,利水消肿!

糖尿病患者的困扰之一,就是下肢水肿的问题。这类患者通常上半身看起来较为正常,但下半身非常容易出现水肿,尤其是脚踝和小腿,用手一按就能留下一个明显的凹痕,回弹得很慢。

这种下肢水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脾肾两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脾肾虚弱,则体内的水液代谢失常,水湿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形成水肿。

明白了问题的根源,解决之道也就呼之欲出。对于这类脾肾两虚引起的糖尿病下肢水肿,我的治疗思路就是:健脾益肾,利水消肿。

这里分享一个方子,对于糖尿病下肢水肿有很好的效果。

组方:泽泻、茯苓、白术

做法:将以上三味药材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4碗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即可。

泽泻,具有利水消肿、渗湿止泻的功效,能够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

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能够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湿。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能够增强脾的功能,促进水液的正常代谢。

三药合用,共同发挥健脾益肾、利水消肿的作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水肿问题。

案例分享

曾经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因下肢水肿而来就诊。他告诉我,他的脚踝和腿部总是肿得厉害,走起路来也感到沉重。经过检查,我发现他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滑,典型的脾肾两虚症状。

我在这3味药的基础上又加减了几味药组成一个方,给患者用,并建议他调整饮食,多锻炼!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这位患者的下肢水肿明显减轻,血糖也有所下降,整体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我告诉他,除了坚持服用中药外,还要保持适量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糖尿病下肢浮肿?一张方子健脾补肾,去水肿降血糖!

下肢浮肿是糖尿病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多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有关。中医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是如何调理的?

今天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

王某,男性66岁,糖尿病十来年了,平时一直在吃降糖药,但是近来觉得口渴多饮加重,体重下降了有20斤,而且双下肢也出现水肿。医院诊断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治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就决定看中医试试。

他初诊的时候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也就是正常的皮肤你用手按一下能马上恢复原状,但是凹陷性水肿按一下不能马上回弹),口干、多饮、多尿且泡沫多、偶有头晕、胸痛、心悸,整个人看上去没有气色,也就是没精气神,左眼看不清东西,右眼仅有光感。空腹血糖9.2mmol/L,餐后血糖21.85mmol/L。

看他舌头,舌质暗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白,再看脉象陈细无力。结合他的症状他这是气血亏虚兼瘀证。

方见:

太子参,黄芪,苍术,白术,猪苓,茯苓,熟地黄,当归,泽泻,山药,山茱萸,紫丹参,白芍,枳壳,川芎,生姜,炙甘草。

服1周期后,精神好转,双下肢水肿减轻,头晕、胸痛、心悸症状消失,但是仍精神不佳,大便溏薄,空腹血糖降至7.6 mmol/L,餐后血糖降至10.5mmol/L。

可能是气虚日久,脾胃运化之力不足致痰湿停滞,于是方稍作调整,黄芪增加,加藿香、佩兰

并且让他平时可以蒸一些山药代替主食以健脾胃。

后续他反馈疲乏无力、双下肢水肿也已经消失,视物模糊也已减轻,空腹血糖降至6.2 mmol/L,餐后血糖降至7.2mmol/L。继续多食用山药补脾胃。

其实这个方就是参芪地黄汤合四物汤做了加减。

四物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常用方。

参芪地黄汤出自清代《杂病犀烛》是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的妙方。

健脾补肾养血,化瘀降浊,扶正与祛邪并举,所以他才能够好起来。

当然健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日常生活多加注意,才能让脾胃功能慢慢的恢复。

有很多情况都会引起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水肿。出现下肢水肿,糖友不要自行服用“消肿”药物,应该认真查清病因,针对性治疗。